体育教育改革思路探究

时间:2022-01-09 05:04:38

体育教育改革思路探究

摘要:自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胜利举办以来,全民体育健身运动迎来了新的发展高潮。体育既是一项活动,又是一种文化,体育教育改革工作要立足中国社会发展实际,从关注全民体育意识下探索完善中国体育改革的路径和发展思路。本文探讨了全民体育的思想内涵,并就当代体育教育改革的基本原则展开阐述,得出制约学校体育改革的主要成因,最后从学校体育与全民体育互补机制构建中提出改进对策。

关键词:全民体育;学校体育;体育教育;改革特征;制约因素;改进策略

全民体育运动的快速发展并非偶然,一方面中国竞技体育逐渐走向大众化,催生竞技体育文化的广泛传播;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带来价值取向多元化,对健康的关注增进了与体育运动的紧密关联。早在1952年就提出“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号召,为新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自2008年北京奥运成功申办以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掀起了全面健身运动热潮;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60号令)《全民健身条例》的出台,为全面体育运动事业的发展奠定了法律基础;随后2011年国务院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通知,明确“十二五”全民健身工作总体规划及发展要求;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更是从国家战略高度明确了营造体育运动、促进体育事业发展的社会氛围。在“十三五”开局之年,2016年国务院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将深化体育改革,倡导全民健身,推进健康中国作为总体部署,并明确强调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是科学统筹全民健身现代治理能力的国家重要战略任务。体育运动不仅有助于增强身心健康,对于促进自我本体行为习惯和人格养成具有重要功用。

一、全民体育运动的思想内涵

全民体育运动事业的发展,不仅要关注学校体育教育,还要关注社会体育事业的协同。其思想内涵表现在五点。一是对生命的关注。全民体育运动强调“身体”的健康,将体育的真谛与人的生命质量建立关联,关注当下的生命状态,让体育来增强生命的活力。二是对公民意识的关注。全民体育运动满足的是全体公民的体育诉求,无论是儿童、青少年还是社会成年人,都依法享有参与全民体育运动的权利。三是对健身素养的关注。体育运动不仅有助于提升身体体质,还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从当下民众的素质构成来看,健身素养主要包括体育健身知识、意识、技能等,掌握科学的健身方法,运用科学健身知识来解决体育运动中的问题,促进与人交流、共同进步。四是将健身作为一种投资来看待。健康不仅是一种状态,也是一种责任,更是对生命的尊重。健康关系到个人的幸福、关系到家庭、集体、社会的安全,关注体育锻炼,增强个人体质,是推进健康关口迁移,推动投资健康消费理念的重要体现,鼓励公民参与体育消费,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全民体育运动设施建设中。

二、全民体育背景下体育教育改革的基本原则

全民健身运动的发起,促进了全民体育运动意识的形成,而立足当代中国体育教育改革现状,需要从以下几个主要特征来进行把握。

(一)兼具体育教育多样性与差异性的发展

随着体育运动国际化、多样化趋势的发展,对于体育教育改革更需要从不同运动现象及运动思潮的梳理上来保障多样性与差异性。任何一项体育运动,都有其自身的运动规则和标准,不同体育运动对体育人文性、科学性的体现也存在差异。因此,从教育学视角来探讨体育改革,需要从体育教学实践中来审视多元格局,满足不同阶层、不同群体对不同体育运动的不同需求。

(二)兼具体育教育精英化与平民化的发展

全面认识中国体育教育改革实践,从体育运动本身的健康性发展上,来提升人类体质,增进人的身心健康。全民体育运动既要突出大众健身运动,还要体现精英主义体育传统,特别是增强民族凝聚力、自豪感上,要突出竞技体育运动的民族向心力作用。如奥运战略的提出,从关注中国体育事业到提升竞技体育的发展,扩大了中国体育文化的影响力,也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注入了时代精神动力。

(三)兼具体育教育多元性与主导性的发展

全民体育运动与竞技运动的协同发展,要突出市场竞技法则的导向作用,尤其是在当前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体育运动形式的多元性,一方面促进了我国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也对我国特色体育运动带来冲击。因此要从中国体育产业价值取向上,实现多元价值与主流体育运动的科学发展。

三、制约学校体育教育改革的主要影响因素

学校体育教育是推进全民体育运动发展的重要部分,加强对学校体育教育改革工作的探索,有助于促进全民体育实践,提升公民健康体质水平。然而,在学校体育教育实践中,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

(一)学校体育教育管理机制相对落后

问题的出现必然有其原因。在学校体育教育实践中,由于教育行政管理与学科教学管理之间存在衔接不畅问题,对体育教育及教学工作还存在机制滞后现象。如在学校体育设施管理上,多由教学部门管理,以满足校内体育教学与训练为主,对于校内体育设施社会化发展,因开放性不足,特别是在管理体制上不健全,缺乏相应统一规范来实施,影响和制约了校内体育资源社会化发展进度。

(二)思想认知观念受限

从学校体育教育改革开放性发展现状来看,尽管《全民健身计划》、《体育法》也对学校体育资源社会化工作进行了规定,但在实施上,由于传统教育管理观念的束缚,未能打破本位主义管理现状,很多体育教育管理者还坚持认为学校是教书育人之地,学校的教育资源应由学校支配,无法真正贯彻校内体育资源向社会的开放要求。

(三)体育设施投入经费有限

体育教育工作的开展离不开体育设施的投入、建设、维护与管理,由于学校经费遵循计划预算方式,对体育设施的投入与支出有固定的规范。以服务全民体育为大局的社会化体育教育工作,无疑给学校带来了更多的维护成本,而这些额外的费用加重了学校负担,反而限制了学校体育教育资源的开放程度与广度。同时,在维修与更新成本负担主体上,由于社会公众的使用,理应由社会承担,而对于学校之外其他社会经费则缺少相应来源。

四、全民体育背景下体育教育改革机制构建与对策

全民体育运动需要统合所有体育教育资源优势,而针对学校体育教育改革中的制约因素,迫切需要从顶层机制构建上,来消除学校体育资源向社会开放的影响因素,更好的协调好全民体育教育工作的有序展开。

(一)明确学校体育教育资源对全民体育教育改革的互补机制

从学校体育教育资源的运行与管理上,需要从资源互补模式来搭建宏观运行机制。在制定体育教育改革目标上,协同好学校、社会、政府的三方关系,并从公共产品效用最大化原则上,合理规划和配置学校体育教育资源,满足广大公民对体育教育公共产品资源的需求。在运行机制建设上,突出社会利益为主体,推动全民体育运动的良性发展,政府要从财政资源投入上,加强对体育教育资源设施建设,尤其是在学校体育教育设施与社会全民健身资源建设上缩小差距,并从体育教育资源布局上实现两者的良性互补。

(二)加强法律法规建设,为深化体育教育改革营造法治环境

完善体育运动法律体系,从全民体育及学校体育资源开放层面来细化法律规范,真正促进学校体育资源、社会体育资源的互补与融合。一方面在学校体育资源开放上,从管理机制、模式、开放方式、适应对象、收费标准等方面进行明确,并对具备条件的学校在体育设施开放中的相关管理办法进行明确;另一方面从经费投入上缓解学校体育资源的维护压力,并从政策法规层面对开放学校实施补贴。同时,在拓宽和完善学校体育教育社会化发展上,通过城市规划配套政策来优化体育设施建设用地管理,保障体育教育资源得到充分合理利用。

(三)加强全民体育教育理念宣传

转变传统体育教育观念,从体育资源开放意识培养上,一方面通过政府宣传来倡导全民体育锻炼的现实意义,另一方面从学校教育管理者视角,落实服务社会、服务大众理念,从开放育人环境上,为学校教育资源效益最优化注入活力,特别是在资源互补理念宣传上,突出学校体育教育在营造全民体育环境,增强学校体育教育资源社会化是构建社会和谐的重要体现。

(四)注重安全管理,规范体育教育改革模式

深化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资源的互补与融合,首先要从安全管理视角来构建防范体系,推进规范化管理。一是构建学校体育教育与社会教育资源的日常协调机制,明确各方职责,细化开发时间、管理内容及相关承诺;二是完善活动卡制度,凭卡使用健身资源;三是完善学校体育资源公示制度,对体育设施开发方式、具体项目、要求进行积极宣传。

作者:曹志勇 单位:徐州技师学院

参考文献:

[1]韩磊磊,李艳翎.中国社会转型对中国体育发展的影响[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4(2):1-6.

[2]董传升.论中国体育发展方式的公共转向:从国家体育到公共体育[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1):14-19+63.

[3]于善旭.创建深化体育改革与建设法治体育互为推进的新常态[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6(1):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