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新措施

时间:2022-08-31 08:58:16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新措施

一、当前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

1.从高校角度看,重就业轻创业

中国在20世纪末开始触及创新创业教育,于21世纪初期正式启动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将人大、北航等9所名校为创业教育试点学校,此举标志着我国创新创业教育正式启动,此后不断往其他高校扩展。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方面来看,目前各个高校开设的仍然以就业指导课程为主,且多数是作为选修课程在开设,普及率和惠及率较低。从学科地位来看,创新创业教育呈边缘化特征,绝大多数高校都将创新创业教育当做高等教育非主流教育体系中的一部分,它包含在技术经济学科或企业管理学科,这使得诸多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学科定位模糊。从高校的帮扶力度来看,多数高校都有就业指导中心,关于大学生创业指导却极少设有专门机构,始终侧重于就业指导,缺少专门的创业指导课程,缺少专业人士指导,缺乏创业资金的支持。从高校管理体制来看,实施学分制,高校学生的出勤情况和课业成绩是考察的重点,以至于大学生创业的同时,因为难以兼顾学业和事业,而面临必须在二者之间做艰难的抉择,创业就有可能面临放弃学业的情况。

2.社会角度看,创业的社会价值不凸显

社会发展变幻莫测,高校的教育改革也在不断地深化,而关于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高校改革的重中之重。据统计,目前发达国家和地区平均每千人口拥有40—50个企业,发展中国家为20—30个,而我国仅有11.66个。中国作为人口大国,人才济济,各类资源丰富,但企业数量和国家实力明显不相符,在创业方面还有巨大的可提升空间。当前面临就业困难的窘境,现在甚至将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需要创业来拉动,通过创业能挖掘更多的商机,创造更多的社会物质财富,提供更多的岗位和就业机会。但是,创业的目的绝不仅仅是为了追求就业率的提升,创新创业更能带来巨大的社会价值。然而,如今创业带来的社会价值并未凸显,反而因为创业的成功与否,导致很多诟病,如有些人说创业是投机主义,损害社会公平公正;有些人说创业只是为了获得财富而对已有模式的照搬照用;有些人认为创业是建立在钻法律空子走的边缘化创业之路的基础上,并不为社会认可等。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联系,彼此促进,彼此激励,教育为社会提供人才,社会为受教育者提供施展才华的平台与环境,两方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大学生低创业率,低创业成功率带来负面社会影响对社会稳定发展来说是不利的。

二、高校在推进和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新措施

1.培养学生创业意识

《高等教育法》第五条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高校要想把创新创业教育做好,就必须以学生为出发点,结合市场机遇。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教育的最终目的必须为社会服务,创新创业教育更是能为社会做贡献。高校首要任务要帮助大学生树立创业意识、开拓创新精神,大一就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人意愿,为有创业意向的同学,提供绿色通道,专门开设创新创业教育必修课和选修课,并且纳入学分管理当中,让没有创业意向的通过了解关于创业的相关信息后,能够激发出其创业意向。

2.改革教学模式

在教学方式上,应借鉴欧美国家的小班教学模式,鼓励课堂探讨和互动,课堂中注重逆向思维、多角度思维方式等的引导,并就创业相关实际案例问题来探讨解决方案,头脑风暴中激发更多的思维火花,逐步扩大小班化教学覆盖面,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激发创新创业灵感。让创业的学生不仅存在创业意识,还知道怎么把意识转化为实践,如项目如何展开、怎么组建创业团队、团队的管理、资金的筹集等等一系列问题都需要专业人士对学生进行指导,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创业率,降低创业失败率。

3.改革考核机制

运用“大数据”技术,掌握不同学生学习需求和规律,尤其是针对创业学生,为其自主学习创新创业课程提供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的同时,改革考试考核内容和方式,注重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索非标准答案考核机制。高校可以结合学校自身的类型特点和学校所在当地的区域经济特征,从而确立适合的出发点,重点要放在创新创业教育观念的普及和相关社会资源的挖掘;高校也可以设置合理的创业学分,建立起创新创业学分与学业学分转换制度;高校应当允许并且支持有创新创业想法的同学根据实际创业需要,调换专业,进行系统而专业的学习;就创业与学业无法兼顾的情况,高校可以设立弹性学制,放宽修业期限,允许他们休学创新创业,并给予保留学籍;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让高校能完全实现文化熏陶加专业学习加社会实践的功能。

4.向有经验积累的高校寻求合作

中国的创新创业教育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其中不乏一些做得相对较好的高校,例如清华大学,作为领头羊自1998年就率先响应号召,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作为第一所将大学生创业计划的竞赛引入亚洲的高校,清华大学在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上有着优于其他高校的经验积累优势;多年来,清华也培养了众多创新创业人才和成功的创业家。据教育部数据,目前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高校,近90%的高校积极并正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85%的高校都建立了创业基地或创业孵化基地。其他尤其是欠发达地区的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建设与落实尚有缺位现象。对于清华样的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有一定积累和经验的高校,要发挥领先优势,开展相关创新创业教育经验方面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为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系统提供支撑。同时,也可以为其他弱势高校提供理论借鉴和实践指导,如开展创业人才交流、创业模式相互学习、创业理念共享等,利用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程度层次不一的现状,以优带优,以优创优。

5.开展校企合作模式

开展校企合作模式既是企业力量参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必然趋势,也是解决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际问题的有效途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归根到底毕竟是理论知识学习多于社会实践操作,先天有缺陷,后天发展动力不足,因此高校应充分利用校外企业的资金,技术,团队管理等优势,展开校企合作模式,将学生直接带入企业去切切实实的参与其中,与社会企业的合作不但有利于创业项目的开展,也可以学到最有用的实际管理办法,避免走不必要的误区和弯路。学校要重视和加强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和维系,积极与企业、单位等部门合作,发挥自己科研优势,与他们一同克服技术难题,开展产品研发,互利互惠,努力实现校企双赢,长期合作。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目前国内已经有优米网等创业指导网站,这类网站集合了大批优秀的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等,还有很多创业指导课程,以及好的创业机遇,创业者们可就真实案例阐述个人观点,可以为创业难题提供最实际的解答。因此,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既可以利用传统企业进行实战训练,也可以借助互联网企业,多方合作,打造属于高校自身的特色创业模式和品牌。

6.借鉴国外相关经验模式

创新创业教育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已经有几十年的发展历史。20世纪40年代,哈佛大学就率先开展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1953年德鲁克在纽约大学开设“创新与革新”课程。1968年百森商学院在本科生教育阶段开设了第一个创业学主修专业。1971年南加州大学开设了第一个MBA创业学专业,标志着高等学校的创业教育提高到一个新阶段。与此同时,亚洲的日本,欧洲的德国、法国等也陆续引进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并开始确立创新创业教育的优先地位。国外发达创新创业教育的显著成效与其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成熟的教育模式密不可分,发达国家的创新创业教育引导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并将创新创业教育进行细分,涵盖家族企业、新技术创新创业、妇女创业、大型机构创新创业等,注重通过模仿使学生获得创新创业的感性体验。这些成功的教育经验值得中国借鉴,中国应据此建立符合本国高校实际现状的创新创业模式。

三、高校继续推进和深化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

1.有利于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创新是推动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推动整个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面对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和挑战,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趋势变化和特点,面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任务和要求,必须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而高效推进和深化创新创业教育的一个重大意义就在于,有利于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2.有利于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说过,中国作为发展中国,人口众多,当前的工作中心仍然是搞好经济建设,但是要处理好持续健康发展和生产总值增长的关系,防止只重发展速度,一味只求生产总值的增长,而忽略经济的发展质量,不考虑健康持续稳定的发展。教育是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因素,虽然教育发展状况为一定社会的经济发展状况所制约,但教育反过来对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高等教育的体制只有适应经济发展要求才能起到推动作用。教育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主要通过两条途径实现: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再生产科学技术。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能够为社会提供一定的现代化建设人才,进而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做贡献;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推进和深化也有利于开展科学研究,创造科技成果。

3.有利于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

高等教育的综合改革是指包括对教师队伍、教育资源、教学方式、升学制度、录取方式等有关教育的多方面全方位进行的符合时代潮流发展的改革。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道路崎岖而深远,需要不断地做工作。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已历经几十年并仍然再继续,高校的创业创业教育改革正是契合时代背景的正确选择,解决高等教育质量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主题。推进和深化创新创业教育,能够使学生各展所长,充分发挥个人潜能,从而能够更好地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和高等教育综合改革。

4.有利于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

目前的就业率低、创业率低、创业失败率高的现状,使大学生通过接受正规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后,能够结合自身特点挖掘个人潜力,创业的机会更多和成功率就会更高,又有利于获得更高质量的工作,创业带动就业的提高。事实证明,经受过创新创业教育的学生,往往能更好更快地投入工作并高效完成,因此,高校推进和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有利于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

四、总结

中国需要更多的企业家、更多的创新和更多的优质成长型中小企业,这能刺激年轻人的创业心态,这就是为什么创新创业教育是必要的。创新创业教育在促进更具创业精神的态度和行为方面起重要作用,现在被广泛认可。高校推进和深化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也不是某个大学生或者某个高校的“英雄主义”,而是这个时代对所有有梦想、有创业理念的大学生们的期许,因此并不鼓励大学生一个人孤军奋战,而是鼓励更多的大学生以团队形式参与到创业当中,加强跨学科跨领域的创业合作,充分发挥个人专业所长,以点带线,以线形成面。当下正是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大好时机,借着十八大的春风,创新创业教育有国家的支持,高校的响应,大学学子们的热情,这个春天必然春机盎然。高校应该利用多种新举措继续推进和深化创业创业教育的改革。

作者:赵越 单位:黑龙江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