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家庭教育思想及传承

时间:2022-04-10 04:24:49

幼儿家庭教育思想及传承

摘要:幼儿教育思想是宋庆龄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产生于伟大的中国革命时期,宋庆龄认为家庭教育关乎着幼儿的发展、祖国的发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宋庆龄的幼儿教育思想不断是与时俱进的,还是当代继承、传承宋庆龄思想的历史责任。

关键词:宋庆龄教育思想;幼儿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思想

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曾经这样形容宋庆龄:“她的外表是一枝香溢全球的美丽鲜花,而内心是力图冲破罗网的雄狮。”

一、宋庆龄的幼儿家庭教育思想

(一)宋庆龄的幼儿教育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宋庆龄对幼儿教育的基本目标,是宋庆龄对幼儿教育的核心内容。她曾多次强调,我们的教育工作必须面向全体儿童的,努力把他们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新人,这是社会主义教育的基本原则,亦是我国每个公民的目标和义务。(二)宋庆龄的家庭德育教育观宋庆龄对幼儿的教育目标与其他人不同,她认为应该着重发展幼儿的健康教育。幼儿有了一个健康的身体才能进行知识的学习,才能为国家做出贡献。但也不能忽视对幼儿品德的教育,德育起初是受到家庭环境和教养方式的影响。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教会幼儿正确的德育观。好的德育观可以发展幼儿的社会性交往,培养幼儿良好的人际关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社会性交往是人类生存技能的必备条件之一,培养幼儿的社会发展主要依赖于家庭教育,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起示范作用。由于环境对幼儿的影响极为深刻,幼儿在幼年时期养成的习惯在成年后很难改掉,从小培养幼儿的社会性,让幼儿体验到遵守规则是一件快乐的事。社会性不仅仅是一种品德也是一种行为标准,日常生活中,家长带领孩子过马路时遵守交通规则等小事,都是培养幼儿社会性的一种表现。家庭教育与其他教育的不同之处在于不需要有固定的场所和形式,它是潜移默化的教育,它依赖于每个家庭成员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二、当前我国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家庭德育教育方式的失误在现代社会经济的重压下,很多家庭教育往往是重智轻德。家长过分重视幼儿的智力教育,认为自己的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所以很多家长在孩子幼年时期就开始报早教班、脑开发班。家长普遍认为幼儿越早地接受知识的教育在今后的社会竞争中就会占据主导地位。在硬式教育的影响下,很多幼儿只会学习文化知识而没有良好的品德发展。他们往往表现为自私、不懂得与他人分享、举止行为不礼貌等,这些行为都是由幼儿在童年时期家庭教育方式的失误。很多家长认为幼儿的品德教育是幼儿园和学校的责任,和家庭教育无关及父母本身无关,但其实幼儿真正的教育是从父母那里学到的。所以,宋庆龄谆谆告诫父母们说:“以为父母只管生、养,不管教育,是不负责任的态度。”(二)家庭教育内容的偏离1.缺乏爱的教育在现代家庭中,普遍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都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无限地享受这父母和长辈给予的爱,很多幼儿在上小学时都不懂得爱是什么。家长也认为在幼儿小的时候不需要告诉他们什么是爱,家长好像也不需要他们的爱,家长认为等孩子长大了自然就知道爱父母了。试问一个都没有经过爱的教育的人又怎么能懂得如何爱别人呢?幼儿从小不懂得爱别人,不懂得付出,也没有人告诉幼儿爱是相互的,在大多数幼儿成年以后也会觉得父母对他们的爱是理所应当的,是不需要回报的。这样的幼儿在未来的社会中也不懂得怎样对他们付出,只是一味地索取,这样的人是无法在社会上立足的。因此,为了孩子,父母更应在他们小时候就播下爱心的种子,并精心培育。2.缺乏诚信教育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时有“曾参杀猪”的典故,现代有宋庆龄冒雨赴约的感人故事,可以说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根本。诚实的品德是在幼儿时期就已经养成了,幼儿的诚信往往来源于生活中的小事。家庭的教育方式是影响幼儿诚信品德的因素之一。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在家里打碎了一个碗,很多家长采取的是批评的方式,但这给幼儿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阴影,促使幼儿在以后的生活中害怕犯错误,因为犯错误就会受到批评,所以很多幼儿选择犯错误后用说谎去隐藏自己的错误。3.缺乏劳动的教育劳动教育在家庭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让幼儿从小就了解得来是之不易的,懂得珍惜身边的事物,使幼儿真正体验到劳动的快乐。当前,很多父母过分溺爱幼儿,认为幼儿做不了的事,自己帮助他们做,但这样阻碍了幼儿自己动手做事情的能力,导致很多幼儿在上幼儿园之后不会自己穿衣服,在家里玩玩具后不会收拾玩具,不懂得如何通过劳动去生活,这样的情况比比皆是。(三)家庭教育忽视幼儿品德教育发展1.家庭德育观念的轻视成功这个词对于很多人来说有着不同的看法,它的定义也各不相同。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认为子女将来有好的工作、好的事业发展就是成功的。但应该没有人回应,做一个好人、一个品德高尚但学习不是很好、事业不是很成功的人是一个成功的人。可见,我们眼中的成功只是局限于物质财富的拥有,却很少是品德的培养。在对百来位学前幼儿家长的访谈中发现,当被问到“您希望您的孩子以后从事什么职业”时,27%的家长选当公务员;28%的家长选做学有专长的知识分子;30%的家长选择希望孩子当企业家;有15%的父母认为只要孩子开心,做什么都无所谓。2.良好的家庭德育氛围的缺失(1)溺爱型的家庭教养方式占据主要地位。现代家庭教养方式分为五种:民主型、专治型、溺爱型、冷漠型、分歧型。而现在大多数家庭以溺爱型为主。溺爱型教养方式通常存在于隔辈家庭教育的幼儿,幼儿是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的,老人往往给予了幼儿过多的爱,会满足幼儿所有的要求,使幼儿养成自私的不良习惯。这样的幼儿在上幼儿园时多数会与其他幼儿发生争执,且不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导致幼儿的品德发展产生偏差。(2)家长忽视自身的言传身教。很多家长认为幼儿的教育应该是幼儿园和教师的责任,过于重视教师的为人师表,甚至认为幼儿的品德缺失是教师没有教育好,很少家长会考虑自己的行为是否对幼儿造成了影响。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幼儿的大多数行为都是从父母身上学到的。因此,父母的行为对幼儿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长总是认为只要对幼儿进行行为上的教化就可以改变幼儿的品德发展,但研究者认为家长的行为示范更加能使幼儿记住良好品德行为。

三、传承宋庆龄家庭教育思想

(一)对幼儿来说,思想教育比之物质更为重要教育工作中,思想教育更为重要。宋庆龄认为:“在教育下一代的工作中,物质条件是重要的,应该毫无例外地把最好的东西留给孩子们。然而重要得多的是对他们进行思想上的教育。”在《源源不断地供给孩子们精神食粮》(一九五五年九月六日)中,宋庆龄正是从“思想教育比之物质更为重要得多”这个观点出发的。“《儿童时代》的刊号,便是在给儿童教育指示正确的道路,启发他们的思想,使他们走向光明灿烂的境地。”宋庆龄指出:“要使他们的生活有目的,这个目的应该把个人的前途和全人类的进步事业联系起来。要使他们有正确的世界观,确立明辨是和非、正义和非正义、真理和谬误的标准。最重要的是,他们必须从人类克服一切艰难障碍而长期进行的斗争中吸取教训,这场斗争是为了在人与人的关系中消灭剥削、压迫和战争。”宋庆龄要孩子有“志气”,并区分了“立志愿和选职业”。“立志愿和选职业是两回事情,过早地定下当工程师、当医生之类的目标,将使孩子学习的目的性不明确,而且随着孩子各方面的发展和祖国的需要,孩子的这些志愿会变得不切实际,甚至造成思想上的负担。真正的志愿不是选择什么职业,而是和树立什么人生观联系在一起的。革命后代的大志应该是革命,立志做个革命者,做个无产阶级革命战士,为实现共产主义而终生奋斗。”(二)构建具有现代意义的新型家庭德育教养方式1.民主家庭培养幼儿独立、健全的人格,首先要有一个民主的家庭。家长要充分摆脱家长制的思想,要学会与幼儿商量,听取幼儿的意见。倾听幼儿的心声,树立正确的幼儿观,但是很多家长只是知道却做不到,家长习惯去约束幼儿,让幼儿按照他们的意愿和想法去做事情,忽略了幼儿的感受,使幼儿没有独立的人格发展,只会依靠父母,没有自己的主见。而民主性家庭则是依照幼儿的想法,家长给予适当教育,充分让幼儿自己做事行情。在家长有错时,及时向幼儿承认自己的错误,使幼儿习得了知错就改的好习惯。幼儿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树立了自信心,懂得讲道理。学会与他人商量,听取他人意见。2.阳光家庭父母要以自身的品德修养为幼儿创设出一种阳光、绿色的家庭氛围。德育行为取决于人的德育意识,父母有什么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幼儿就会受到什么样的教育熏陶。父母一定要富于同情心、爱心、责任心、乐于助人,多为他人着想。多对幼儿讲述社会上的“阳光事件”,让幼儿感受到社会是充满阳光的,促进幼儿形成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人格魅力。家庭德育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与每个家庭也息息相关。社会的发展不仅需要高新技术人才,也需要有着良好德育发展的人。因此,家庭教育成为一个重要载体,我们每个人在未来都将成为家长,教育子女是我们的责任。拥有一个良好的家庭德育氛围是促进学前幼儿各方面发展的桥梁和纽带。由于家庭教育十分复杂,家长在其中处于核心地位,因此,家长应该不断深入学习,为幼儿创设新型的家庭德育方式,努力为学前幼儿的发展付出自己的微薄之力。

宋庆龄一生都非常关心少年儿童,她曾说:“我的一生是同少年儿童工作联系在一起的。”她把对少年儿童的培养称之为“缔造未来”。宋庆龄也十分重视家庭教育,她说:“孩子们的性格和才能,归根结蒂是受家庭、父母,特别是母亲的影响最深。孩子长大成人以后,社会成了锻炼他们的环境。学校对年轻人的发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一个人的身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的却是家庭。这是因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此,我们要传承宋庆龄的家庭教育思想。

参考文献:

[1]赵忠心.宋庆龄的家庭教育思想[J].中国妇女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3(4).

[2]吴小红.学前幼儿家庭德育教育[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2.

[3]宋庆龄.宋庆龄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518.

[4]宋庆龄.宋庆龄选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403.

[5]李雪英.宋庆龄思想纲要[D].北京:中共中央党校,2008.

[6]李琴.学前幼儿家庭德育的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2.

[7]李杰.幼儿家庭德育教育问题研究[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2014.

作者:茅华蓉 单位:沈阳师范大学学前与初等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