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等教育跨文化管理

时间:2022-07-13 10:54:51

浅谈高等教育跨文化管理

国际化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初期的“国际化”只是一些零散的活动。到了80年代末期,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发展,国际化开始加速实施,其重要性也在不断增加。自90年代中期起,研究者们开始探讨全球化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关系及对它的影响。加拿大学者Knight认为,高等教育国际化是一个将跨国界和跨文化维度整合到高等教育的教学、科研以及社会服务中的一个过程。[1]DeWit认为高等教育国际化就是把国际化的观点融入高等教育机构的教学、研究和服务等功能中的过程。[2]Altbach与Knight在其研究中陈述道,全球化是不可改变和逆转的,国际化面临不同的选择机会,可以这样定义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将跨国家、跨文化或者是全球各个层面互相融合,形成高等教育新功能的过程。[3]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与国际接轨是目前我国各高校发展的重要诉求,建立世界一流的大学已经逐步进入各大高校的重点工作任务。来华留学教育作为国际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对于高校国际进程的发展有重要意义。根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截止到2015年,全国共有来自202个国家和地区的397635名各类外国留学人员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811所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其他教学机构中学习。随着来华留学生规模的发展,建立来华留学生教育的跨文化管理战略亟待解决。

一、跨文化管理概述

美国管理学界在二战后提出跨文化管理这一概念。由于美国的公司在其他国家跨国经营的过程中沿用美国本土的管理理论与方法,忽视异国文化的差异性,导致大部分美国公司在新文化环境中经营失败。因此,美国管理学者提出从文化差异的角度来探讨跨国企业经营失败的原因。文化的形成受民族文化历史背景、社会的发展、审美心理的影响,是在历史的沉淀中约定俗成的,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人类在文化上有明显的差异。跨文化管理的核心是化解由文化差异而造成的组织内部的矛盾和冲突,实现组织中不同文化背景团组或成员之间的沟通与理解,从而最大限度地排除文化差异对组织实现目标的外部干扰。[4]

二、高等教育的跨文化管理

经济的高速发展,带动了教育产业的全球互通。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秩序的全面快速提升,吸引了越来越多海外留学生及海外华侨到我国高校学习深造,因此跨文化管理的战略研究从企业延伸到了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作为学校高等教育的一部分,其发展要与学校的总体发展目标相适应,要为学校的开放式办学和国际化进程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生长于不同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的民族文化特征,其差异性主要通过语言、历史、宗教、价值观等核心文化要素表现出来。随着来华留学教育研究的深入和具体,学者们对来华留学生跨文化管理的观点不断演进。起初,大部分从事来华留学教育事业的人员,对于来华留学生跨文化管理的认识,更多地集中在留学生对中国教育体制的不适应。因此,大量的文献通过分析如何根据不同国家文化的差异对来华留学生进行差异化的管理。[5]随着来华留学教育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学者陆续提出来华留学生教育应该适应我国学生的教育体制以实现趋同化管理。[6]由此,对来华留学教育的跨文化管理研究出现了两个分支:一个是根据文化的差异性,建立适应留学生特点的来华留学教育机制;二是帮助来华留学生适应中国的教育环境,最终实现来华留学生与中国学生的趋同化管理模式。事实上,上述这两种对来华留学教育跨文化管理的观点是相辅相成的。短期看来,实施与留学生文化相适应的管理体制能使留学生快速地适应中国的学习和生活,降低文化差异带来的问题;长期来看,中外学生趋同化的管理方式能打破留学生与国内教育资源交流的壁垒,对提高来华留学教育质量有重要意义。因此,上述两个观点并不矛盾,是推行来华留学教育跨文化管理的两个阶段。

三、基于来华留学教育视角的跨文化管理战略

高校的跨文化管理战略是学校国际化进程的坚实根基,更是来华留学教育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加拿大跨文化组织管理专家南希•爱德勒提出了三种解决文化融合的方案:凌越、折中、融合。南希•爱德勒提到的融合方案,是组织让不同类型的文化相互渗透、融合,建立起全新的组织文化,体现组织成员的共同价值观。作者深入到各高校主管来华留学教育的部门,进行结构化访谈,分别对多个高校来华留学教育的管理层、辅导员、教师及来华留学生进行了访谈,并结合访谈结果及相关文献构建了基于来华留学教育视角的高校跨文化管理战略概念模型,模型从来华留学生的培养方案及日常管理两个方面来探讨来华留学教育的跨文化管理战略。(1)制定来华留学生培养方案我国来华留学生根据类别可分为长期学历生和短期交流进修生,其中,长期学历生的生源国集中在亚洲、非洲及拉美地区等发展中国家,短期语言交流生多来自欧美等发达国家。在留学需求方面,长期学历生来华留学的目标是学习我国先进的科学理论知识;短期交流进修生则希望体验中国文化学习汉语。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由于考虑到留学生语言、文化及知识水平的差异,对来华进行学历教育的留学生制定了相应的培养方案,实行单独成班授课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阻断了留学生与中国学生在学业上的交流,同时增加了学校教学管理的工作量。另外,中国学生在大三、大四学年理论课的比重会降低,学校给学生大部分的时间来进行社会实践及企业实习,为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打好基础。留学生由于语言及文化的壁垒,获得社会实践及企业实习的难度较大,因此大多高校在留学生的培养方案减去了实践环节,以专业知识培养为主,这样的改变导致了留学生就业难度增大。在来华留学长期学历生培养方面实现与中国学生的趋同教育,实现中国学生与留学生的融合互补,是来华留学教育的发展趋势。结合来华留学市场的需求,与中国学生的培养方案,修订来华留学生的培养方案。更加注重实践环节,根据不同专业性质及特点,实施工程引导计划,使留学生能够灵活选择实践方向,加强校企联合实践基地建设,满足更多的留学生实习需要,为培养来华留学生实用型人才打好坚实基础。同时,鼓励留学生多和中国师生接触、交流和探讨学习问题,及时消除学习障碍,最终实现与中国学生同堂上课。(2)建立适应多元文化的留学生管理体系由于来华留学生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其文化差异的问题在日常习惯上体现得尤为突出。来华留学生在中国能否顺利完成学业,不仅取决于中国高校能否为他们提供物质保障和教学资源,更取决于学校能否帮助他们顺利地完成在华学习和生活的心理适应过程。因此,在留学生管理方面,以融合为目标,根据留学生文化差异的特点建立多元文化导向的留学管理体系。学校可依据教育法、高等教育法、外国人相关法律法规,并结合面向中国学生的管理规章制度,制定适合留学生的管理制度,确保来华留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做到有法可依。通过访谈及调研,留学生的文化冲突在其初来华的半年最为突出,学校应在留学生入学后正确指导和帮助留学生尽快地融入到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并在此期间实时关注留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保持与留学生的沟通,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疏导和教育。除此之外,为实现留学生跨文化教育,加强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并发挥其本身文化特色,丰富留学生的来华生活,学校应提供平台加强来华留学生与中国学生的交流沟通,向学生传播并弘扬中国文化,加深留学生对中国文化历史、民俗习惯、风土人情的了解,增进文化认同、文化互鉴和文化包容,营造出更具国际竞争力的来华留学环境。

四、结语

跨文化管理战略是我国来华留学教育发展的重要支撑条件。高校在充分认识来华留学生多元文化的基础上,促进不同群体间跨文化的融合,从培养方案和日常管理两个方面为切入点,打造来华留学生教育体系。改革趋同于中国学生的培养方案,提高来华留学生培养质量。在日常管理方面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服务于留学生的需求,进而促进来华留学生的文化认同与文化归属感。

作者:黄思婧 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