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毕业生高等教育意愿调查与分析

时间:2022-04-27 11:11:07

高中毕业生高等教育意愿调查与分析

摘要: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后期阶段,高中毕业生及其家长的高等教育意愿将严重影响今后高等教育的发展。为了了解高中毕业生的高等教育意愿,本课题组选择潮汕地区作为样本,发放调查问卷,访谈部分学生和家长,得出了若干启示,为潮汕地区高等教育改革提供依据。

关键词:潮汕;高中毕业生;高等教育意愿;调查

意愿,通常是指个人对事物所产生的看法或想法。高等教育意愿,即是对高等教育的看法或想法,其中包括对高等教育的基本判断和高等教育各个范畴的需求,如区域、层次、学校、专业等,因研究的取向而定。有学者研究表明:父母的态度和努力,对于子女的高等教育需求影响不大,高等教育需求的动力主要来自于受教育者自身[1]。所以,高等教育意愿的研究自然以高中毕业生为主体。2015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到40%,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后期阶段,高中毕业生及其家长“用脚投票”的权利越来越大。关注高中毕业生的高等教育意愿将有利于高等教育长远规划,有利于教育管理部门和高校科学决策。然而,我们目前只看到有对北京和香港高中生高等教育需求(意愿)的调查研究。为此,我们选择潮汕地区①作为样本,调查高中毕业生的高等教育意愿,为区域高等教育改革提供依据。

一、调查基本情况

为了使调查结果更加客观全面,本课题组于2016年9月在汕头、潮州、揭阳三市随机发放调查问卷360份,收回有效问卷349份,回收率96.95%。问卷内容既包括不同背景学生对高等教育的满意度,也包括广大高中生对高等教育的区域、层次、专业等的需求。调查的对象既有市直部级示范性普通高中毕业生,也有区县一般高中毕业生。其中男生占41.83%,女生占58.17%;家庭年均收入10万元以下占69.34%,10万元~50万元的占26.65%,50万元以上的占4.01%;家里在读学生1个的占36.68%,家里在读学生2个的占41.26%,2个以上的占22.06%;父母受过初等教育的占39.54%,中等教育的占37.54%,高等教育的占22.92%。根据其它材料印证,调查对象符合潮汕地区高中毕业生常态,也基本符合全国高中生常态。

二、调查结果分析

课题组将349份有效问卷的数据录入EpiData3.1,再导入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并访谈了部分学生和家长,调查结果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不同阶层人士对高等教育的基本判断

2016年9月,一篇南京大学教育学院余秀兰教授的评论文章《底层放弃教育,中产过度焦虑,上层不玩中国高考》在网络疯传,呼吁政府关注社会(教育)不公平现象[2]。笔者的调查结果与这一观点略有出入。家庭年均收入10万元以下的学生高中毕业后准备放弃读大学直接就业创业的比例确实是最高的(12.40%),但就整个群体而言,依然是少数。在调查中,10万元以下年均收入家庭认为教育值得投资的比例(72.31%)比家庭年均收入10万元~50万元的(91.40%)低,但比50万元以上年均收入家庭的比例(64.29%)高。同时,从表1我们可以得知:家庭年均收入50万元以上者对中国大陆高等教育最不满意(50.00%),其次是10万元~50万元的家庭(19.36%),最后才是10万元以下家庭(15.29%),说明绝大多数底层对高等教育还是满意的,对高等教育还是充满期待。高考制度是当前社会阶层流动的主要渠道之一,在教育和社会系统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当问及对当前的高考制度满意程度时,选择“满意”和“一般”两个选项的在10万元以下年均收入家庭最高(84.71%),其次是10万元~50万元家庭(77.42%),最后是50万元以上家庭(50.00%)。当财富不能够通过高考变现为高等教育资源时,上层家庭子弟更青睐到国外读大学(42.86%),而底层家庭子弟意愿只有8.27%,中产家庭子弟也不过15.05%(见表2)。这也反向证明,当前的高考制度具备最大限度的公正公平性。

(二)不同性别学生对高等教育区域的需求

潮汕地区高中毕业生读大学意愿地依次为:省内其它地区(48.14%)、外省(34.38%)、国外(11.46%)、潮汕地区(6.02%)。这说明潮汕地区的高等教育还不能满足潮汕学子的需求。同时,有研究表明,大学毕业生更愿意到大学所在城市工作,调查也似乎证实这一点。潮汕学子工作意向地依次为:省内其它地区(52.15%)、外省(22.92%)、潮汕地区(14.61%)、国外(10.32%)。对于工作意向地的后两个名次有所变化,意味着更多的潮汕学子愿意回到广东和潮汕家乡工作。但是,家境越好,越是向往到国外工作。有意思的是,通过表3和表4我们发现:女生更愿意到外省学习与工作,分别高出男生17个与6个百分点。这颠覆了我们对潮汕女子不喜欢出门闯荡的传统认识。

(三)不同背景学生对高校及专业的需求

2016年,全国高考录取率已近80%,潮汕地区这几年基础教育发展态势良好,高考录取率一直高于全国平均,2016年为88.80%(见表5)。在这种情况下,读大学已基本不成为问题,竞争的目标已转向重点大学,有39.25%学子根据自身条件希望能到重点大学深造,32.09%的学生希望能考上本科院校,只有20.92%的学生把目标确定在专科院校,剩下7.74%的学生将流向社会。可喜的是,在调查中,70.49%的学生认为“高等职业教育与高等普通教育比较,只是类型不同,无所谓高低”。面对中国几千年“重学轻术”的传统文化,这是一个可喜的变化,将有利于地方本科院校转型为职业技术院校,培养高技术高技能人才。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学生选择专业的自由度加大,在“选择专业的影响因素”复合选择中,“兴趣”排第一(47.85%),其后依次是“收入”(34.38%)、“工作内容”(18.91%)、“就业率”(18.34%)、“工作环境”(15.76%)、“其它因素”(8.60%)。这与北大教授陈平原对潮人教育观的判断是一致的[3]。交叉分析发现:高收入阶层子弟宁愿选择就业创业,也不愿在国内读专科(见表6);家境越好,考上重点大学的几率越高(见表6),兴趣对专业选择的影响力越大(见表7)。

(四)父母受教育程度对子女教育的影响

父母教育背景对其子女受教育情况产生重要影响已得到国内外众多学者论证,对于这一现象的实证研究也可谓汗牛充栋,其子女的教育年限或教育程度、学业成绩与父母的学历成正相关的论断已为国内外学者达成共识[4]。本调查也支持这一论断。父母受教育程度越高,学生考上重点大学的几率越大(见表8)。其原因主要是子女平时容易受到父母的文化熏陶,父母的教育方式更为科学有效,父母对子女学习的关注和指导力度更大、期望值高。调查也发现,父母受过高等教育程度的最支持子女出境留学,高出其他群体最少7个百分点(见表9)。

三、总结与思考

高等教育意愿的研究属于“需求侧”研究,但是出路在“供给侧”,这也契合了当前各个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使供给体系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5]。随着社会的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高等教育需要的广度和深度都在增长。潮汕地区的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瞄准学生的“痛点”。

(一)潮汕地区高等教育的依靠力量

高等教育的改革也有“依靠谁”的问题,“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也要依靠人民”(语)。通过调查我们得知,不同阶层民众对高等教育还是基本满意的,愿意投资高等教育。这是我们进行高等教育改革的社会资本。处于高等教育核心地位的高考制度具有社会阶层流动的功能没有变,尽管功能的效度在降低。这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我们应当教育民众,现在是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很快要进入普及化阶段,早已过了那种投资高等教育就能获得优厚回报的精英教育阶段,未来想单纯通过高等教育改变命运是不现实的,高等教育不是就业的充分条件,但应成为必要条件。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子女个数及子女性别对家庭教育投资并未产生明显影响,说明家长们认识到教育对每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家长所受教育程度越高,越是认可教育的价值,越愿意投资高等教育,说明这个群体更能理解社会的复杂性和教育效果的长期性。我们应当直面高等教育存在的各种问题,不懈推进高等教育改革,以回应广大民众的热烈期待。

(二)潮汕地区高等教育的宏观布局

潮汕地区人口众多,每年约有10万学子报考大学,他们不愿在家乡接受高等教育实属无奈。首先,教育规模上,高等教育供给总量不足。潮汕三市现有本科院校3所,高职院校3所,每年招生数不到1.5万人(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2016年12月5日刚成立,尚未招生),而且是面向全国招生。其次,教育结构上存在不匹配问题:教育层次方面,本科招生0.5万人,专科1万人,完全不能满足潮汕地区学生接受本科教育的愿望;专业结构方面,重复建设多,应用学科偏少,与地方经济产业结构不匹配,就业不利;区域分布方面,揭阳市还没有本科院校。最后,教育质量上,没有办学特色,特别是几所高职院校。所以,应通过创建新校、适度扩招、联合办学等方式扩大教育规模。河源市也是广东省6个没有本科院校地级市之一,也属粤东西北欠发达地区,于2016年6月与暨南大学达成协议,在河源市筹建暨南大学河源校区[6]。现有的高校则宜建立灵活的专业调节机制,面向市场办学,改革培养模式,提高教育质量,办出特色。

(三)潮汕地区高等教育的微观发力

潮汕地处沿海,与海外交通便利,历史上有留学的文化传统,在二十世纪初就掀起过留学高潮,面对当前国内高等教育的质量相对下降和用人单位对海外文凭的追捧,出国留学的比例(约10%)一直高于全国(约6%)。截止2015年12月,中国在以色列理工学院就读的学生有69个,汕头占了其中的31人[7]。出国留学这个趋势将随着居民收入的增长继续加强。潮汕地区高校要吸引广大学生,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人才培养模式是良策。潮汕高校也有这个优势。换而言之,国际化应成为潮汕地区高校发展的方向。汕头大学就是很好的例证:该校以国际化、精细化为办学特色,采用国际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如工程教育的CDIO模式。从2015级学生开始,汕大实施“五个一”本科教育质量工程:一张含金量高的文凭;一份雅思(IELTS)考试成绩;一次出国(境)机会;一项原创专业作品;一份好工作或创办一个企业。所以,作为一所非国家重点大学,汕头大学竟然在2016年本科招生中,所有招生省份普通文理科及美术类全部第一志愿录满,分数远超重点本科线。

(四)潮汕地区普通高校的长远出路

随着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需求的非功利性在增长。既然影响学生选择专业的最大因素是“兴趣”,那么毫无疑问高校的办学特色才最能吸引学生。尽管关于高校的办学特色包括哪些方面各有说法,但都肯定高校的办学特色主要体现在专业特色上,体现在课程建设上。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后期,升学机会需求在下降,培养质量需求在上升。一个学校没有自己的品牌专业,没有自己独特的课程,将会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招生市场被淘汰。潮汕地区就有这样的案例:某高职院校没有1个省级(含)以上的示范性(重点、品牌)专业,也没有1门省级(含)以上的精品(开放)课程,招生每况愈下。2016年计划招生数3720人,发放录取通知书3879份(其中第一志愿才557人),实际报到2964人,报到率76.42%,逐年下降。那么,培养办学特色应从校长和教师两方面着手。校长的办学理念和教师的专业水准,是高校办学特色的立足点。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想评论一个学校,先要评论他的校长。”也就是说,有怎样的校长,就有怎样的学校。而教师则是高校的希望所在。引进、培养教师团队应成为高校首要工作,其次才是如何发挥教师的才能。

作者:赖星华 单位:汕头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赵勇.北京市高中生对高等教育需求的实证分析[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5(6):60-66.

[2]余秀兰.底层放弃教育,中产过度焦虑,上层不玩中国高考[EB/OL].mt.sohu.com/20160906/n467802274.shtml.

[3]郑健.潮人教育观:更多地选择学习的兴趣──陈平原访谈录[N].潮州日报,2013-12-12(6).

[4]都本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意义[N].光明日报,2016-09-18(6).

[5]谌红桃,杨振华.父母教育背景对子女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影响:城乡对比[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3):55-59.

[6]刘远朋,吴雪.彭建文昨与暨南大学校长胡军、党委书记林如鹏一行座谈交流就合作共建大学达成初步意向[N].河源日报,2016-06-02(1).

[7]沈丛升.以色列理工学院69名中国学生近半为汕头籍[N].南方日报,2015-12-17(TC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