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类舞蹈教师专业发展思索

时间:2022-05-22 09:19:00

艺术类舞蹈教师专业发展思索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教师的专业发展给予了明确的重视,认为教师的素质、动力和教育教学能力是全部教育问题的核心,因此,优秀教师队伍的建立和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在当前高职院校中普遍受到关注。舞蹈专业领域亦是如此,教师的素质和发展取向,不仅影响学生的成长,决定院校的办学水平和质量,更是关乎舞蹈教学和师资发展的走势。作为某一学科的教师,其发挥人才培养的作用,是通过对学科教学任务的具体承担来履行教书育人职责的。这就使得针对舞蹈教师的专业发展要求,不能仅仅停留在机械化、模块化乃至空洞化的课程知识考评上,还应强调出教师在对学生的文化修养、审美情趣等的熏陶和培养上,超越简单肢体的训练,构建艺术语言表演下的教学体系,从而培育出更多的舞蹈艺术者。

一、教师专业发展框架遭遇到的困境

首先,舞蹈教师的素质要求偏程序化。院校注重教师的专业背景、阶段性业绩乃至项目完成指标等无可非议,但是若过多地以名誉提升为目的,致力于教师发展的形象工程,甚至实施拔苗助长式的名师打造的话,对推进教师专业发展实则有害无益。[1]尤其对年轻的舞蹈教师而言,如果在专业发展指标中过多注入程序性考核标准,而忽视对教师创造力和潜力的挖掘,将影响到教师的整体发展。其次,舞蹈教师的专业发展呈现娱乐化。舞蹈教学等艺术教育,本质上就是体验美、欣赏美、创造美的教育。舞蹈教师通过示范、引导和讲解,使学生逐渐在舞蹈的国度里,发现美、展示美、创造美,表达他们独特的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所以,舞蹈教学不仅仅是娱乐休闲,舞蹈教师的发展也不能走向娱乐化、休闲化,类似“最辣教师”“最雷教师”等舆论引导,只是校园生活的非正式文化产物,而不能当作教师专业发展领域的取向。因为,如果舞蹈教师的发展一味迎合社会娱乐化的需求,必将失却教育的严肃与厚重,导致教育者心性与行为的内外浮躁。[2]最后,舞蹈教师的专业发展体系模仿行政系统。机构组织的严谨在保障其运行效率时,有其成功可借鉴之处,但这并不意味着以艺术生命和情感张扬的舞蹈教师团队需要受到“命令———控制———执行”的专业发展模式驱动。一些高职学校在规定包括舞蹈教师在内的艺术教育者每节课都必须撰写一篇反思,用生硬、僵化的行政手段对教师进行强力的“格式化”塑造,以行政意志“包办”教师专业发展。这种管理模式使得教师在其专业发展的取向上,只能注重满足行政要求,而不是学生实际需要,教学过程流于技术化。

二、搭建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框架

1.把握教师专业发展的三个维度有学者指出,教师专业发展的着力点可分为三个维度,即教师的职业情感、学科知识、实践智慧。[3]针对高职院校艺术类舞蹈教师,笔者认为教师的艺术情感、舞蹈功底和艺术表现力这三个方面是支撑舞蹈教师专业发展的结构性要素。把这三者进行有效调节和组建,将对教师专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如果三方面因素都趋于良好状态,教师专业发展的效果就能充分显现。所以,在搭建良性的教师专业发展框架过程中,首先需要对三个维度进行综合把握及动态考核。

2.追踪教师专业发展的三个趋势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艺术类舞蹈教师专业发展开始面临着新的趋势,即更加个性化、开放化和具有实践性。由于舞蹈教师存在着审美情趣、艺术表达等个体差异,所以对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速度与效果要求不能一刀切。否则,缺失了个性的老师只能教出更多没有自我意识的学生,使得“舞者更像是一部跳舞的机器,只有根据编导的指令而舞蹈”。[4]因此对教师发展框架的描画不能太刻板和统一,要遵循艺术表现的规律,否则勾勒的框架少有可以付诸实践的积极意义。伴随着教师的个性化,舞蹈教师的专业发展还具有敏感性和阶段性特征。作为促进教师团体发展的管理者,应高度关注不同教师专业发展的“生长点”,允许他们对专业发展期待和愿景的自我设计。而且,对教师考核标准的弹性设计,可以帮助到“慢热型”以及“后程发力型”教师,从而促进整体教师实力的提升。

三、结语

教师在传授舞蹈基础知识和形体技能的同时,往往以学生艺术学习活动的指导者、组织者、引领者角色定位时,更能感染学生,带领他们进入特定的艺术氛围。随着社会新兴元素的激增,公众普遍审美水平的提升,在艺术传承的道路上,舞蹈教师需灵活地运用艺术元素,有序地传授艺术知识和创作技巧,从而达成不同教学阶段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