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科研管理的现状与战略

时间:2022-09-19 11:19:00

学校科研管理的现状与战略

高等学校作为我国国家科学研究的组成部分之一,拥有一支知识水平较高,数量庞大的科研教师队伍,是科学研究的重要主力军,是知识传播,知识转化,知识创新的重要基地。哈佛大学有一位校长科南特曾说过:“大学的荣誉不在于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它一代代教师的质量。一个学校要站得住,教师一定要出色。”2鉴于教师在大学中的重要地位和突出作用,教师科研管理自然是大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目前高校科研管理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许多人对新形势下的高校科研工作还缺乏充分的认识。

1高校教师科研管理存在的问题

什么是教师科研管理?对教师科研工作的管理,是综合性的管理,也就是综合利用理、工、人文、管理学科的知识对教师科学研究能力进行计划与开发,以形成和实现学校科研的战略目标和经营目标,既担负着宣传科学研究意识,组织新项目立项和实施的任务,又为建设具有创造力的科研队伍、科研机构,为科学研究提供各种软、硬环境和支撑。管理工作的特殊性致使管理者必须应是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虽然高等学校的科研成果为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可小觑的成就,然而,高校教师科研工作的问题却是不容忽视的。

1.1科研管理理念相对落后

长期以来由于高校隶属于事业单位,行政部门,管理工作没有完全摆脱计划经济的影响,管理层存在着官僚作风、行政命令,缺乏服务意识。在部分高校内部重科研轻管理从科研项目申报、立项、组织实施、成果鉴定到申报奖励等,科研管理没有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充其量就是一个“传声筒”。科研管理完全是被动的服务状态,在管理目标上,孤立、片面地追求课题自身层次,追求项目的难度而忽视与社会的结合。高校科研管理有一个突出的弱点—知识产权意识薄弱,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不健全,对于高校科研成果既没有及时申请专利,也未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造成科研工作的巨大损失,知识产权严重流失。

相对于落后的管理理念,教师的科研成果却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观念停滞不前,难以推动高校科研工作的发展,甚至会形成一道阻碍。因此,建立一种崭新的科研管理理念适应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势在必行。

1.2科研管理机制缺乏科学性

第一,科学管理权限划分不明。科研管理权力过度集中,研究中心、学院、系等相关部门缺乏必要的管理权限,伴随着科研管理责任承担问题,影响了教师团队的科研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发挥。第二,科研机构设置不科学,权责不清,有部分高校根本没有专门的科研管理部门,或者是由多个部门共同行使科研管理权力的。

制度过于僵化,灵活性缺失,高校人才密集、学科齐全的优势难以真正得到发挥。高校科研个体化、分散化、小型化现象,严重阻碍了科研事业发展。

1.3科研管理信息化程度不高

科研管理部门要处理繁杂的日常事务和大量的信息,只有现代信息技术才能合理组织、调控,保证科研管理工作的及时性和高效性。高校院系之间,部门之间未对数据进行标准化,无法实现数据共享,难以在更高的层次进行信息的处理,从而影响科研管理的科学决策,造成科技成果鉴定的片面性和盲目性。

2提高高校教师科研管理的对策

俗话说:“三分科研,七分管理。”,因为没有科研管理,事实上就无法进行科研活动。高等学校教师科研管理工作直接影响着学校的科研水平。在国家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高等学校教师科研能否担负起发展国家经济和文化的使命,有无科学完善的科研管理是决定性的前提条件。

2.1科研管理理念的更新

科研管理的目的是“通过科学的管理手段,使科研工作得到高效运行,资源合理配置,科技成果迅速产出,成果的运用更加符合社会需求”。目前,高校科研管理要改变现状,应首先转变管理理念:强化服务意识,强化市场意识,强化知识产权意识。

2.2科研管理机制的创新

高校科研管理要适应时展的要求,无论是管理机构,还是直接的科研机构,都要不断提高管理质量。高校科研要出成果,不仅要多,而且要好,必须加强自身科研力量的发展壮大,下放权力给基层业务人员,使每一个科研管理工作者具有自主决策权,对信息共享并及时整合处理高层决策者只注重组织的战略性管理决策,沟通横向科研部门和组织,实现高校科研资源的有效配置。

科研管理要根据高校的本质属性和教师的特点,坚持科研工作考核的激励约束导向,完善科研考核管理制度,充分关心和尊重教师的劳动和科研成果,突出人本思想,提倡人文关怀,激励和保护相结合,激发教师科研的创造积极性。

2.3稳定科研管理队伍

高校是信息的传播地,是人才的开发地,也是新知识的诞生地。高校科研水平的高低与科研管理人员有着密切的关系,两者之间是互动的过程。因此,要提高科研水平,务必要调动科研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加强对管理者的素质培养,鼓励其不断地学习科学管理方法及管理知识,熟练掌握现代化信息网络技术,扩大信息来源渠道,紧密垂直部门和横向院系的联系,合作交流取长补短,加快建设一支高素质,稳定的科研管理队伍,迎来高校科研工作的崭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