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法制教育必要性

时间:2022-05-22 09:08:33

校园法制教育必要性

摘要:近年来校园安全问题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校园违法现象日渐呈上升趋势发展,在校学生打架斗殴、沉溺于网络导致犯罪、偷盗、勒索等现象屡屡发生。这些违纪违规乃至违法的现象已对我们的校园安全构成了威胁。教育学家、法学家纷纷疾呼采取措施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改变学校的传统教育理念,净化社会风气,以便能尽快地缓解和妥善地解决这样一个困扰教育发展、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严峻社会问题。如果这些违纪违规的现象不加以整治教育,会导致学生违法,乃至犯罪。本文通过对青少年违法犯罪现状的分析,针对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特征,找出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结合我校法制教育的实践,探讨了校园法制教育的必要性。

关键词:校园违法;法制教育;青少年犯罪

1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现状

目前,青少年校园违法的现象屡禁不止,特别是14终生18岁的少年违法处于“居高不下”的局面,而中职学生正处于这个年龄段,校园安全问题更为突出。如15岁的少年王某因为自己爱好抽烟而自己的零花钱又不能满足自己抽烟的需要,于是想出了贩卖假烟,从非法渠道获取假烟在学生中间销售,从中获利以满足自己抽烟的经费。一名16岁的女生刘某,因为生活中的琐事与同宿舍同学意见不合,遂叫上自己的朋友对该同学拳打脚踢,并用刀具胁迫同学拍摄下损害同学个人形象的视频。而当警察找到该女生时,她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违法了。一名17岁的男生胡某,因为女朋友要和他分手,他恼羞成怒而将女生狠狠踹到在地,还拼命的用脚踩在女生身上导致该女生身体多处骨折,在女生被送医院的时候,男生居然坦然地躺在寝室睡觉。这一个个活生生的案例警示我们,法制教育要从我们的青少年学生抓起,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是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重要途径。

2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特点

1)突发性。青少年特别是未成年人,正处于生理和心理的发育期,个人意识增强,觉得自己长大了,但缺乏自我约束力,很容易冲动,易受不良习气的影响,往往违法犯罪没有预谋,常常是受到外界的某种因素诱发和刺激,或一时的感情冲动而突然犯罪。例如某校15岁男生小李周末在校外游玩,遇到一辍学的同学小于,一番交流下来,得知小于晚上准备在某地抢劫,且以前多次抢劫均得手且收获不小。小李遂动心,晚上和小于一起对一女青年进行抢劫,谁知女青年报警,小李当晚即被抓获。2)暴力性。青少年违法犯罪一般没有事前的充分策划和犯罪准备过程,没有预谋,而往往只要受到外界某种影响和刺激,一时冲动,就可能立即萌生歹意,突发犯罪;而且随心所欲,想什么就干什么,不去考虑后果,从而酿成恶性犯罪。17岁少年小新为因无钱上网偷钱被奶奶发现,失去理智的小新竟然残忍地砍死阻止他偷钱的奶奶,并砍伤爷爷。3)报复性。少年虽年幼无知,但同样渴望人格上的独立和自立,自尊心极强,总希望能够获得平等的权力和尊重,不愿受管束,这种心理随年龄的增长有时会越来越强烈,特别是当他们因为一些不良行为如逃课、偷盗等而被管教时,轻则反感对抗,重则予以报复。16岁的少年周某将与其家有过节(周某的家人曾经因为琐事与刘某发生过口角)的10岁小孩刘小某绑架并勒索被害者家人20万元,随后撕票。4)团伙性。青少年容易拉帮结派,讲究哥们义气。例如,某学校三个学生平时就是酒肉朋友,喜欢一起上网、娱乐消费。是铁“哥们”,一天铁哥们之一蔡某提议最近手头紧,“弄俩钱花花”,有人提出入室盗窃,其他人立即响应,踩点后有的撬窗,有的望风,有的窝藏,转移赃物,最后蹲在派出所的3人追悔莫及,正是“哥们”义气重而一时冲动,使他们走向犯罪道路。

3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

青少年处于青春叛逆期,心理和生理还不成熟,处于发育期,思想冲动,好胜心强,法律意识淡薄,容易受外界不良现象的影响,这些都会诱发青少年违法犯罪。青少年违法犯罪大致有以下几种原因:1)法律意识淡薄。近几年,随着“普法教育”的深入,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也不能忽略,普法教育还有“顽疾”尤其是青少年,有的不学法、不懂法,法制观念十分淡薄,是标准的“法盲”,既不会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也不懂得法律约束自己的言行,直到触犯刑律构成犯罪后方才如梦初醒,后悔不已。2)网络和不良风气的影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目前在文化市场上,图书报刊、音像制品、文化娱乐、网络平台等中充斥着大量的凶杀、暴力、淫秽、色情以及其它有损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内容,对社会文化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污染。这种受污染的社会文化生活环境对涉世不深的青少年产生极大的消极影响。网络上的各种游戏在一定程度上激起青少年好奇心和模仿的欲望,许多青少年正是由于游戏的指引而完成与其年龄并不相称的违法犯罪行为,从而走上犯罪。某校15岁学生曾某,迷恋上网,经常在网络平台玩杀人游戏,当他在现实生活中将刀刺向同学看到满地的鲜血时,他仍然以为同学会像游戏中的人物一样,充血即会复活。3)以江湖义气行事。青少年身心还不成熟,容易受到周围人的影响和蛊惑。在学校的生活中,他们更容易拉帮结派,搞小团体。而这种小团体往往行动一致,即使明明知道有些行为不可为,但碍于“哥们”的面子也不能拒绝,从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4)受人引诱或教唆。一些老奸巨猾的犯罪分子或青年惯犯,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利用青少年涉世不深、思想单纯、辨别能力差等特点,或以小恩小惠拉拢,或软硬兼施逼迫,千方百计地把一些法律意识薄弱,思想意志不坚定的青少年拉进犯罪团伙当中,成为他们利用的对象。5)家庭教育的缺失。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青少年启蒙教育的主阵地。从违法犯罪青少年的家庭背景来看,家庭教育的缺失对青少年有很大的影响,如父母离婚、死亡、分居等等,导致青少年从小缺少关心,从失养沦为犯罪;也有家庭健全,但存在教育不良,如溺爱、放纵、偏爱、护短,当孩子有不良行为时,家长不加以制止,甚至有家长为自己孩子的不良行为点赞,使他们由“小时候偷针”演变为“长大了偷金”;有的父母又走入另一个极端——过分严厉、非打即骂,撒手不管,导致青少年心理极度缺乏安全感,更有甚者流落街头,成为犯罪分子拉拢的“猎物”;还有的父母自身品行不端,成为子女模仿的对象。有新闻报道称,家长带着孩子偷盗,以孩子年幼,人们不设防来指使孩子进行违法犯罪行为。6)法制教育未受到应有的重视。这些年,虽然在中小学设立了品德教育课,在中专院校开设法律基础课,在社会上开展“送法上门”“法律进家”等多种形式的普法教育活动,但在力度上还有欠缺,在实施上还流于形式。品德教育课在中小学被称为“副科”,授课时间上没有保障,师资力量上也没有重视。中专院校的法律基础课程虽为必修课,青少年则以学习技能为主,青少年自身更是不重视此方面的学习。因而,致使一些青少年缺乏分辨是非的能力,分不清罪与非罪的界限,此罪与彼罪的区别。7)追求物质享受、缺乏吃苦精神。一些青少年一味追求物质享受,没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贪图享乐,经受不住各种物质享乐的诱惑,在一定条件和某种因素的作用下,就有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4我校法制教育的实践根据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特点,剖析了犯罪的原因,我校在校园法制教育方面做了以下工作:1)确定主题班会。每年4月份确定为法制教育月,在四月的每周二下午,以主题班会的形式来完成我们的法制教育。利用法制教育班会这种法律教育阵地来引导学生树立法律意识。2)现身说法,以真实的案例来警示青少年。我校与江北监狱合作,选择合适的时间带来学生参观监狱或邀请受管教的人员来我校进行现身说法,以真实的、活生生的案例来教育学生,违法犯罪带来的伤害。3)以丰富多彩的活动来促进法制教育工作的开展。如果只是用老师的讲解来引导学生,那毕竟有些苍白无力,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到法制教育中来,我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法制教育活动。例如在开展法律知识竞答、“我是小律师”模拟法庭、“我守法,我骄傲”演讲比赛等各种活动来提升学生的法律意识。4)以课堂为阵地,抓好学生的法制教育。在课程设置上,我校把法律课作为学生的必修课参加考核。在法律教学过程中,认真贯彻“法律课教学应贴近学生、贴近社会,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切实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这一规定,深化法律课教学的方向。总之,校园法制教育工作是普法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制教育工作关乎学生的发展和人生价值观的形成,法制教育工作如何更加细致入微的开展,是我们全社会法律工作者长期的努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刘丽婵.中职生法律意识培养有效途径的探讨[J].新课程:中旬,2013(11).

[2]黄伟平.加强法制教育,努力实现中职德育新目标[J].中国职工教育,2013(10).

[3]黄伟平.新形势下中职学校德育工作探索[J].广西教育:职业与高等教育版,2013(8).

作者:张晓霞 单位:荆州市机械电子工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