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课法制教育论文

时间:2022-10-17 03:27:11

思想品德课法制教育论文

法制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强中小学法制教育,强化学校法制教育功能,既是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构建和谐校园的关系所在,也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举措。如何寻找法制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结合点,切实提高中小学法制教育的实效性,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是我们学校和思想品德课教师认真探讨和研究的课题。

一、有效利用思想品德课中的有关法制内容,开展法制教育

要真正发挥思品课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中的德育功能和法制作用,必须要有一批高素质的思想品德课教师,并能够利用思想品德课当中有关法制内容做好学生的思想品德和法制教育。如:《身边的诱惑》一课,介绍如何正确对待金钱,绝不能沾染法律禁止的“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等违法行为,更不能触犯刑法。让他们知道对待金钱,我们一定要取之有道,通过合法合理的途径获取。又如,《网络上的人际交往》一课介绍网络交往超越了空间,实现了古人“天涯若比邻”的梦想;它超越了年龄、职业、地位、相貌和肤色,提供了平等交往,广泛联络的自由平台,改变了我们以往的交往方式,丰富了我们人生的经验。我们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认识网络的两面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发挥网络在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积极作用,加强校内网络和计算机管理,在学生中广泛开展“绿色网络学习活动”,教育学生自觉抵制和遵守互联网管理规定,不看、不传播反动淫秽出版物,坚决抵制网络上各种不良信息的侵害;拒绝黄赌毒和邪教的诱惑,指导他们只有不断提高自己辨别是非和抵抗诱惑的能力,才能保护自己。

二、关爱“学困生”,规范教师行为

在学校,一些成绩差的学生得不到老师和同学的青睐,久而久之会产生自卑心理,造成师生情绪对立,影响教学效果,甚至出现厌学、逃学和退学的现象。因为是“学困生”,他们自卑,有要求不能提,有问题不敢问,背着沉重的心理包袱,由于他们长久地生活在被忽视、被歧视的环境中,心理容易发生变化,人格容易扭曲,因此使一些原来学习不好的“一学困生”转变为学习不好、品德不好的学生,他们逐渐对家庭和教师的教育产生抵触和不满,甚至有的会走向违法犯罪道路。作为教师,我们要不断转变教学理念,对学习不好的学生不抛弃、不放弃,不随意开除学生,将他们推向社会。教师更应该尊重和激励“学困生”,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善待“学困生”,让“学困生”享受同等的教育,享受师生关怀。在未来的生活和学习中,给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特长的机会,让他们知道学习不好的学生一样可以展示自己的风采,也一样可以在学校里健康成长。

三、面向全体师生开展法制教育,认识违纪违法犯罪的危害性

我们要继续加强师生德育教育、法制教育,强化学生自我保护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依法执教,预防师生之间的暴力冲突,增强学生的法制教育观念,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教育纳入学校法制教育计划,并广泛利用校园广播、黑板报等宣传法制知识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常识,增强学生法制教育观念和自我教育、自我保护能力,使法制教育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活动真正得到实效,预防违纪违法行为的发生。通过讲授《法不可违》一课让学生知道违法与犯罪的区别,违法是指违反法律法规禁止做及不允许做的或者是应当做的而不去做的行为;而犯罪是指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严重危害社会,依照刑法追究刑事责任的行为。要让他们知道违法不等于犯罪,但是犯罪必定违法。在课间组织同学们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四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监护人和学校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得有八种不良行为。以上八个方面概括了容易引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八种不良行为。我们应该注意到,现实生活中有的同学就是在这八种行为上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在对学生开展法制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不仅应该告知学生守法,还要告知学生如何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社会是复杂的,在现实生活中不尊重未成年人,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需要国家给予特殊的关注,为此,我国专门制定了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教育青少年应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学会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总之,学生的成长与学校、社会、家庭的影响是密不可分的,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根源在于认识的不正确。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无论是一个单位还是一个人,都要依法办事。法律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国无法则不能立足,学校和社会要加强青少年法制意识的培养,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是一项学校、家庭、社会全面参与的系统工程,也是我们期待解决的一个新课题。

作者:娄仲安 单位:甘肃省临夏县桥寺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