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指导研究

时间:2022-03-03 08:39:20

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指导研究

摘要: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作为高校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是国家关注的重点,利用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在实践中探索出一条能够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价值观的新道路。

关键词: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探索

1引言

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大学生群体,他们由于经济贫困而导致精神与心理上也出现一定程度的“贫困”。他们深知在漫漫的求学路上,“贫困”给他们的学业造成的困扰;在匆匆的青春年华里,“贫困”给他们的人生带来的不一样的色调。完成学业,找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被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们普遍认为是摆脱贫困的最正确、最恰当且最切实可行的方法,因此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对工作的渴望更急切、更强烈。而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而言,他们获得的就业信息均是由高校提供,因此高校对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将会对这个群体未来产生深远的影响。

2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对家庭经济困难与就业的重视

2.1提出国家解决贫困与就业的方针

在长期的社会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实践过程中,以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也重视贫困与就业之间的关系,对如何科学的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引导贫困大学生的就业进行了全面的论述。基于全体人民群众利益的视角分析了就业问题与社会稳定、国家发展、人民富裕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就全民就业工作提出“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国家方针[1]。具体体现在对劳动就业安排、劳动就业介绍与招收,以及社会救济与保险制度方面的详细论述,并且结合中国当时的现状,出台了一系列具有重要推动作用的政策。

2.2邓小平强调就业中教育的重要性

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核心邓小平针对当时的数以万计的知识青年待岗就业问题指出:落实上山下乡知识青年的就业是社会问题、政治问题,更是经济问题。他强调,解决就业问题要“广开门路、多想办法、千方百计”。同时,邓小平也强调就业教育工作不能忽视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只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共同发展,才能促使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齐头并进。并给教育工作者提出努力培养“四有”新人的教育任务。通过对邓小平理论进行研究可以发现,就业与就业教育本身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与途径,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应该是就业指导工作的重心,应该将其有机、巧妙的融入到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并为大学生成长为社会的有用人才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2.3指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与“三个代表”息息相关

将就业问题认定为党和国家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要求,并强调“扩大就业、保障就业、促进就业”是党和国家进行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要完成的重要工作[2]。各级政府应该通过促进经济发展、调整产业结构、深化改革制度、促进城乡协调、推动社会保障建设等几个方面来解决社会就业问题。对就业工作的重视提出的指导意见更让高校教育工作者认识到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工作需要积极的与社会各个部门相协调,创造出更多的工作岗位。尝试自主创业等新型就业途径给贫困大学生带来更多的就业选择。由此可知: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就业工作不仅对其自身的人生发展意义重大,并且对带动家庭与地区脱贫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经过多年的改革开放,成效显著,但是就业问题仍然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核心问题之一。

2.4将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与人生价值的实现相关联

在我国就业政策研究会议上指出“坚持把促进就业作为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各地区、各部门都要深入调查分析各区域内的就业形势,统筹协调,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参与到就业与再就业工作中来[3]。他鼓励青年大学生要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到国家与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锻炼自己、升华自己,施展自己才华,找到自己人生方向,实现自己人生的价值。

2.5精准扶贫

有研究认为,虽然2001年以来我国政府扶贫对象有渐渐细分的趋势,也提出了整村推进等有关战略与理念,但贫困村内受益的关键还是富户,因素就在于不到位的精细化机制。所以,对于精准扶贫思想的定位掌握,不能只在操作层面上把其解读为详细的工作方式,还要把精准扶贫思想提高到贫困治理原则性高度,映射到扶贫体制机制与政策系统中。实践精准扶贫思想的首要路径是设计精准扶贫工作程序的科学机制,大概包含贫困户的精准识别、精准帮扶、动态管理与精准考核4个程序。精准扶贫的首要程序是精准识别,要求避免目标偏移,且不瞄准扶贫对象;精准帮扶需要按照贫困户致贫因素与脱贫条件,以针对性方法扶持贫困群体;动态管理需要对扶贫工作实施实时跟踪与把控,依据扶贫进展及时调整;精准考核是确保“脱贫成效精准”的必要方法,及时对政策执行后的扶贫效果实施评估。高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自然是高校精准扶贫的首要任务,除了给予评定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等奖贷助勤补工作外,对于大学生自身以及家庭最关系还是莫过于就业工作,为此高校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更是要结合他们自身的特点给予帮助。

3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探索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理论基础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理论体系。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结合,就是为了引导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能够立足于长远,对就业价值进行不弃的追求,最终推动自身全面发展。深刻全面、与时俱进的理论研究成果为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参考,我们在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就业指导中抓住矛盾所在,为加强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以下对策。

3.1确定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教育目标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为教育工作指明方向。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总目标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落实新时期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结合我国实际国情,以思想建设为基础,以理想信念建设为核心,以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进一步加强思政教育工作在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重要地位,提升教育方针的针对性、实效性,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让大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施展自己的才华,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3.2确定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政原则

教育原则贯穿教育活动始终,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偏离正确的轨道。在指导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应本着“尊重与爱护相结合”和“疏通与引导互补”的原则,实行“精神鼓励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和“普遍性与针对性相得益彰”的原则。

3.3明确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教育内容应根据教育工作实际需要、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特点、高校教育现状来综合考虑。为了实现教育总体目标,本着文中的教育原则,将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确定为进一步加强就业理想信念教育的工作范畴,它是用以培养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提升贫困大学生的环境适应能力;在挫折教育中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脱离挫折状态的能力;最终使得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拥有敏锐、稳定的就业意识。

3.4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首先,应深化就业指导教学工作改革,发挥教学工作的载体作用;其次,鼓励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树立自信心,明确自身的定位,了解自身的能力;再次,加强校园网络建设,重视新媒体的应用,发挥新媒体的传播作用,对大学生的就业观、择业观产生积极的影响;最后,构建自我教育平台,培养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主体观念和自我教育习惯,强化主体意识,秉持积极向上、主动乐观的人生态度,坦然面对择业与就业中出现的各类问题。4结论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贫困”外显于经济条件较差,内显于精神上的无助与心理上的自卑。因此,对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不仅要侧重于传统的就业指导工作经验,更要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先进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应用到指导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就业工作中去,让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以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乐观豁达的心理状态,科学的看待、正确的理解就业岗位的选择,并且本着“干一行,爱一行”的原则,从工作中获得快乐,摆脱经济贫困的同时,也使精神变得富足,心理变得坚强,这才能使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由内到外实现“脱贫”。

作者:姚伟宁 单位:西南石油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毛浙东.文选: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1:1082.

[2]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M].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116.

[3]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同志代表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的报告摘登[N].人民日报,2012-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