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

时间:2022-06-17 03:18:00

创新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转型升级、市场竞争的加剧、毕业生数量的骤增,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日趋严峻,而引领大学生开拓创新,厚植创新理念,在高校大力发展创新创业教育不失为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缓解就业压力的有效对策,也是顺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必然要求。创新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也不容忽视。本文通过分析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及大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具体措施,从而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

关键词:创新;创业;大学生;就业

2010年5月,教育部颁行《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这是第一个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全局性文件,正式使用“创新创业教育”这一概念,并明确地将其定义为“适应经济社会和国家发展战略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教学理念与模式”。[1]目前,高校着力推动的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新的人才教育培养模式。创新创业教育不仅要求对学生进行基本理论知识的传授,而且还要对学生进行创新理念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具备更新观念,打破常规,突破现状,敢于挑战未来,谋求新境界的能力。“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思维、创新创业能力和创新创业人格的高素质的新型人才,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创业技能为基本内容,注重实践,讲究创新。使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就能够通过学校、企业、科研院所等机构联合起来帮助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让学生在学校期间就能够树立起创业的意识,激发学生们的创业精神,掌握创业的知识。”[2]

一、创新创业教育是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举措

1.创新创业不仅是时展的新要求,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活力之源。2015年1月28日,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支持发展“众创空间”政策措施。会议指出,顺应网络时代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形势,构建面向人人的“众创空间”等创业服务平台,对于激发亿万群众创造活力,培育包括大学生在内的各类青年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带动扩大就业,打造经济发展新的“发动机”,具有重要意义。[3]此次会议虽然已过去一段时日,但它所传递出的国家政策层面上鼓励创新的驱动力却与日俱增。同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更需要我们着力培养大批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型人才来适应时代的发展。尤其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作为壮大发展的主要群体,在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育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使之与时展的要求相适应,这也是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必经之路。创新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人类文明的源泉,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2015年10月19日至23日,总理在“双创”活动周、国务院常务会、会见外宾、中央党校等场合,多次公开强调改革,对改革寄予厚望。然而要使大学生从根本上摆脱目前的就业窘境,最大限度地调动工作,生活的积极性,有必要从改进大学生创新理念入手,从而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

2.创新创业教育可以转变高校的人才培养观,更新学生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观。面对不断持续的就业压力,大学生改变就业观念是寻求新的就业出路之一。在高校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将这种新的就业理念融入大学生教育中,可以使大学生摆脱传统就业观的束缚,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观念,从而提高自身的就业能力。同时也要使大学生认识到创业本身也是就业,而且是一种更高级的就业,是自己给自己创造工作岗位,给社会提供新的服务,而且当自己创业成功,需要从社会招聘工作人员时,就是给社会创造了新的就业岗位,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以创业带动就业。

3.“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动力更成为提高当代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途径。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不仅是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必然要求,也是应对高校就业压力的重要举措。”[4]随着社会的发展变革、市场竞争的加剧、毕业生数量的骤增,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日趋严峻,而引领大学生开拓创新,厚植创新理念,有目的、有计划地加以培育、熏陶,不失为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人才培养、缓解就业压力的有效对策。要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就必须完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注重大学生实践能力以及个性发展。

4.创新创业教育能够重塑大学生的进取精神和创新人格。进取精神和创新人格是大学生创新素养的特质内涵,是创新素养形成和发展的首要前提。进取精神和创新人格是进行创新活动的强大动力,是一个人是否具备创新能力的品格基础。大学生具备了进取精神及创新人格,将有利于创新意识的开发,创新精神的彰显,以及创新能力的强化。大学生具备践行理想的能力,将自己的思想转化为行动,并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和改进,从而提高了自身的就业能力。

二、目前大学生创新创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革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加之毕业生数量的骤增,纵然使就业压力日趋严峻,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一直是国家与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之一,而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随之成为热议话题,目前大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就业观趋众,传统就业观念根深蒂固影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成效。当前大学生就业观趋众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面对群体的压力和社会的影响,大学生容易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大多数人相一致的行为。另外,求安稳的传统就业观念使得大学生不愿意选择有风险,有创意,有挑战的职业,更不敢自己去创业。这种趋众与传统的就业观大大的影响了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发展,使得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不能得心应手,也导致部分学校和老师不重视创新创业教育,这就更会影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成效。

2.实践能力匮乏,创新创业能力不足。实践能力是把创造性思维变成物质成果的能力,这种能力对于大学生来讲是最需要培养的,而现状是大多数大学生更多的是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实践活动少之又少。经验匮乏,必然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高要求,更没有足够的能力与经验去创业。创新创业能力实际上就是一种实践能力,就是我们常说的“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而当前大学生就是缺乏这种“溜骡子溜马”的实践能力。

3.创新意识薄弱,缺乏创新精神。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人生事业的灵魂,大学生正是创新精神的实践者,但目前一些大学生缺乏创新精神,创新意识薄弱,墨守成规,重复前人的足迹,在就业市场中竞争力不强。大学生应该引入新思想,实行新的管理模式,开辟新市场等,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创新精神。

三、高校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具体措施

由于大学生就业能力主要是在大学期间培养,就业能力的强弱与大学教育息息相关,在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对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有着积极的影响。

1.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转变人才培养观,更新学生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观。面对严峻的就业压力,大学生作为正在迅速壮大的年轻人群体,应该有着相当程度的积极性与进取性。具体来说转变大学生的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观是对大学生心理状态的一种引导,使大学生不被传统就业观念束缚,将能力与才华能够充分地发挥出来。通过对大学生进行这样的心理引导,提高大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刺激就业竞争意识,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减少大学生就业的障碍。

2.建立健全完整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将创新创业教育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使二者相互渗透,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基础性素质和创业精神与企业家精神,以及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重塑大学生进取精神与创新人格,从而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

3.高校改革教学方式,营造有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氛围。高校在进行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教育过程中,除了课堂上的理论教学,更应该注重课外的实践环节,在实践中拓展大学生创新思维。当前实践环节往往被教学忽视,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不到拓展。马克思主义认为,只有“个性充分发展,人的社会化程度提高,人才能逐步实现自己的自主性、自觉性和创造性,积极发挥自身的潜能,在社会中展示自己,实现自己的个性全面地发展。”当前大学生实践空间严重受到限制,阻碍着大学生个性发展,以致在各种活动中他们所迸发出的创造性思维因为多种原因被否定。高校改革教育方式,尊重并积极引导大学生个性发展,使学生能敢于创新,勇于实践,从而使大学生在实践中拓展创造性思维是十分必要的。由此可见,建立和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并完善课内、课外一体化的教学方式,培养创新意识,营造创新氛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当前,不少高校都有着数量可观的实践教学基地,包括校内和校外的,特别是广大的高职院校,更是在近一两年内加大了实践基地的建设力度,增加了学生实践的课时和强度,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4.高校通过校园文化营建创新空间,充分利用图书馆、网络、创新创业基地等软硬件资源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构建创客空间,实践基地。成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引进知名企业和外贸企业等入住大学生创业基地,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共同扶植、孵化创新创业项目,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紧密结合,实现大学生理论与实践的充分结合,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只有不断地进行教育创新,为大学生提供实践平台,加快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进程,才能造就一大批创新型人才,激发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使之具备一定的就业竞争力。

四、结束语

创新创业教育是适应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教育,是对大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培养和创业能力锻炼的教育。在高等学校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不仅可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还可以塑造大学生的进取精神和创新人格,培养学生坚忍不拔、勇于担当的创业品质和求真务实、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最大程度地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使之适应经济发展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求。

作者:史晓华 曹敏 单位:西安工程大学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

[2]管明清.创新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的探析[J]科教导刊,2012-11(上).

[3].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N].人民日报,2015-3-6(2).

[4]杨炯.创新人才培养理念,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J].淮海工学院学报,2013-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