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时间:2022-07-09 05:57:47

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一、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程度不够

虽然高校对毕业生就业工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但这种投入更多的倾斜于开拓就业市场、组织校园招聘等“看得见、摸得着、见效快”的工作上,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已经从就业工作中淡化、边缘化。鲜有的就业思政教育也是迫于省级就业主管部门的年度考核要求,举办一些“走过场”式的就业指导讲座和专题报告等。这种没有思政教育内涵的偏重于“送出去”式的就业指导,虽然在表面上缓解了高校的就业压力,但因其工作模式中教育精髓的欠缺,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成功率低、跳槽率高,学生在后期的适应社会过程中问题频发。

(二)专职人员匮乏

当前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多依托就业指导课程载体来实现,就业指导课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授课水平决定了课程的讲授质量,该群体已成为开展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由于我国就业指导课程开设时间较晚,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还处在摸索时期,课程教学多以讲授为主,课程内容多为求职实务,思政教育内容尚未与就业指导有效结合。就业指导课程授课教师多由学生辅导员兼职,多缺乏思政相关专业学科背景,教学效果较差。有调查显示:在担任就业指导课的教师中,有思政、教育学背景的专业教师不到25%,师资队伍匮乏已成为就业思想政治教育顺利开展的重要瓶颈。

(三)教育内容空洞

高校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离不开学生辅导员队伍。学生辅导员的多重角色决定了他们难以在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投入较多精力,少有的教育形式仍然停留在“发文件、开大会、办报告”的陈旧模式,学生接受度不高,实效性不强。当前大学毕业生早已迈入90后时代,学生早已不满足于单纯的课堂灌输、开大会说教等方式,他们学习知识的渠道早已跨出课堂,网络、即时通讯工具、微博、微信等等早已成为他们学习社会、了解社会的重要方式。如何创新工作方式,成为就业思想政治教育中一项亟待解决的课题。

(四)责任教育淡薄

在传统的就业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下,诚信教育是被强调的最多的,毕业生已经普遍意识到诚信在求职过程中的重要影响。但是围绕责任主题的社会责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成才观念教育却没有引起高校足够重视。究其原因,一是高校就业指导课程体系不健全导致,多数高校就业指导教育还是以“就业率”为中心,片面强调技巧方法,忽视个人发展教育。二是高校就业指导人员多由高校辅导员兼任,专业性不够。承担社会责任是大学生走向社会,融于社会的重要标尺,也是其与在校大学生区别的重要标志,责任教育应成为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

二、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接班人,是伟大中国梦的重要践行者,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应立足责任教育,特别是社会责任教育,要围绕职业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成才观念教育、诚实守信教育,高校需要通过就业指导课程,借助辅导员队伍,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责任意识,养成高尚的职业道德,健康的心理状态,树立科学的成才观念,塑造诚实的人格魅力。

(一)社会责任教育

当前毕业生已经逐步以“90后”学生为主体,90后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多崇尚自我中心,善于网络交流,社会责任感较为缺失,该群体毕业生多追求眼前利益和个人利益,忽视社会责任,缺少社会担当,在面临就业抉择时,多考虑个人得失和眼前利益,对国家亟待需求的行业和地区鲜有问津,像“西部计划”、“三支一扶”等偏远地区的基层项目,每年报名的人数非常少,毕业生社会责任意识淡薄现象突出。社会责任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大学生了解作为高校毕业生应该承担的社会义务,作为一个国家公民应对国家承担的责任。通过社会责任教育引导毕业生端正就业态度,明确社会责任,处理好个人愿望与社会需求、自身发展与国家命运之间的关系。

(二)职业道德教育

当前大学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专业教育,培养具备专业技能的人才,职业道德教育大多在毕业后,由工作单位组织实施。笔者认为,高校在向社会输出人才时,应将岗位职业道德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以适当的形式在大学四年级下学期开展,填补人才培养空档期,高校应承担大学生上岗前的基本职业道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是要让学生了解作为社会人在职业生活中最基本的行为要求,以及职业对社会的道德责任与义务。通过职业道德教育强化大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爱岗敬业的精神,引导大学生减少或杜绝求职过程中的弄虚作假、随意毁约等行为,树立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为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完成社会化进程奠定良好的基础。大学生跳槽率高,与职业道德教育的缺失有关。

(三)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大学生的择业理念、择业途径、择业方式发生了不同的变化,大学生择业心理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健康的心理,是健全人格的基础,也是合格大学生的前提条件。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求职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惑和艰难,致使一部分大学生出现了烦躁、自卑、抑郁等心理疾病,通过心理健康讲座、就业沙龙、一对一心理辅导等教育形式,能够引导毕业生正确认识自我,客观分析自己的优劣势和发展潜力,了解职业要求,放平心态、放松自己,从而确立合理的就业目标,减少就业焦虑,舒缓就业压力。

(四)成才观念教育

很多大学生将就业单位的规模大小、工资待遇的高低、工作环境的舒适度作为衡量求职是否成功的标准,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就是学有所成,简单地将工作待遇与最终的成才划等号。当前,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地区平衡发展、促进行业发展的政策,如西部开发、中部崛起、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等,在基层岗位,同样能够实现职业理想,实现人生抱负。什么是成才?当村官,使老百姓脱穷致富是成才;扎根西部,服务西部发展,也是成才;金钱不是衡量成才与否的唯一标准。通过成才观教育,能够有效激发大学生科学看待成才,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引导学生树立终身学习、全面学习理念,并转化为持久的学习动力,为成功奠定坚实基础。

(五)诚实守信教育

信息化时代,就业环境更加开放,毕业生求职更加公平,部分综合素质不高,竞争力不强的毕业生,在竞争中处于了绝对劣势。于是,极少数人就动起了歪点子。如:向用人单位递交虚假材料,编造经历;面试过程中为了给用人单位留下好印象,夸大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更有甚者,签约时,先签一个单位占一个位置,如果找不到更好的单位至少还有一个能解决温饱的,等有更好的用人单位再违约。毕业生在就业过程出现的种种诚信问题,影响了整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影响了学校的声誉,影响了用人单位利益,最终影响到毕业生的自身利益。学校要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培养大学生诚实守信意识,通过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开展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引导毕业生自我缓解就业压力,正面就业竞争。开展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围绕责任教育这一主题,将思想政治教育真正融入到就业工作中去,并使之常态化。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成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常规内容,应该贯穿到学生的整个大学生涯和人才培养全过程,唯有如此,才能解决当前的就业矛盾,实现高校毕业生的高效、高质量就业。

作者:唐仁生 陈君君 单位:安徽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