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状况浅析

时间:2022-01-20 11:39:15

大学生就业状况浅析

一、主要的问题及产生原因

1.待遇低,流动性大。虽然从连续的4年就业统计数据来看,就业率的总体趋势是增加的,但是从毕业学生反馈的调查问卷显示:学生普遍反映就业待遇偏低,稳定性不高。这是由于黑龙江省用人单位提供的就业岗位薪酬偏低,处于全国下游水平。由于在企业供职的大学生在各项社会保障待遇上缺乏保障,导致了人员流动快,既不利于企业发展,也影响大学生们的就业态度。此外,黑龙江省的地理位置也是制约大学生就业选择的重要因素。在就业地域的选择上,33%的学生选择沿海地区,18%的学生选择北京、上海等直辖市,仅有5%的学生选择到我国中西部地区就业。因此,本省大量的优秀毕业生背井离乡去省外就业,而省外的毕业生却极少来我省就业,这种人才外流的局面,已存在多年。不仅造成了地方的人才匮乏,也制约了地方的经济发展。2.就业与专业的关联度分布不均。从总体来看,工科类和服务业类专业就业形势较好,此专业的毕业生就业与专业的关联度优于文科类和财经类专业的毕业生。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体现在几方面。一方面是专业的供需不平衡。从目前看,在学科专业上,社会对通讯、电子、土建、自动化、机械、医药等科类的毕业生需求旺盛,而对哲学、社会学、经济学、艺术、体育等专业的毕业生需求较少。在学历层次上,博士、硕士供不应求,本科供需大体持平,而专科(高职)毕业生却是明显的供大于求。另一方面,目前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专业设置、教学模式及课程设置上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此外,由于招生的计划及专业的设置与社会的需求存在着一定的距离,致使各专业的需求量相差悬殊。例如高校毕业生中的社会工作、音乐表演、朝鲜语、公告安全管理、运动训练等专业就业率最低,连续4年的就业率均不超过7%,就业形势严峻。这是导致大学生就业与专业的关联度部匹配的深层原因。这也同时会造成了社会资源的严重浪费,进而影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3.用人单位满意度不高。被调研的162家企业中的17家表示毕业生质量下降、水平降低,不能胜任工作岗位。从用人单位反馈的调查问卷显示:对所招毕业生比较满意的单位占了49.5%,但“一般满意”的占了相当大一部分,比例为38.8%,比较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的比例为4.1%,该数字表明仍然有四成多的用人单位对所招的应届毕业生评价一般。这主要是由于用人单位与大学生之间存在严重的需求矛盾:用人单位认为大学生最缺乏的素质是实干精神、专业水平、人际沟通。而大学生自我评价认为所缺乏的是英语、计算机和专业水平。另外,职业道德也是用人单位较多提及的一方面。近年来“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逐渐被广大大学生所接受,部分的大学毕业生契约意识薄弱,频繁“跳槽”,另外,毕业生缺乏在基层实干的精神、违约现象、诚信现象也是导致用人单位对近年所招应届毕业生满意度不高的重要原因。

二、对策建议

大学生就业需要多方面的资源整合。这需要充分发挥教育部门指导、协调和服务作用,帮助大学生树立积极的就业态度;鼓励毕业生主动面向基层就业;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对有创业意愿的学生提供项目引导、技能培训、专家指导、法律援助等公益性服务和扶持,组织创业实践,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此外,更要不断完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督促各高校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开展丰富多样的网上招聘活动;引导高校加强就业市场建设,依托企业资源、行业资源和校友资源建立稳定的省内外就业基地和工作网络;坚持“重点关注、重点推荐、重点服务”的原则,建立困难毕业生等特殊群体就业数据库,安排专人负责,有针对性地开展“一对一”帮扶;加强培训,提高素质,努力建设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相对稳定的就业指导工作队伍。

作者:王戈张世明单位:哈尔滨商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