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女大学生创业心理建设研究

时间:2022-03-31 10:36:37

高职院校女大学生创业心理建设研究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的到来,对大学生创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大学毕业生选择创业的比例也在不断提高。但是,创业从来不是轻松的事情,对个人综合素质和各方面能力都是非常大的考验。即使在支持系统比较有力,资金、人脉等资源可得到较好解决的前提下,创业之路上仍可能遭遇种种无法预见的艰辛与困苦。如果没有足够强大的内心,在遇到困难时以迎难而上的积极心态努力化解,在遇到挫折时以自我成长的顽强姿态正确面对,创业者很难能坚持到最后的成功。对于高职院校的女大学生而言,这个问题更为突出。如何克服性别、学历层次、知识积累等方面带来的心理阻滞,培养良好的创业心理素质,是创业教育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高职院校女大学生创业心理问题分析

(一)长期男权社会形成的历史无意识使女大学生创业动机不强

女性作为人类的一分子,始终是人类社会文明进程中的重要构建力量。然而由于种种文化或社会原因,女性与男性之间生理性别上的差异最终导致了社会性别的巨大差距。在近代以前的人类社会历史长河中,尤其是中国这样经历了长时期农耕时代的社会结构中,男性在力量、速度等方面的优势,造就了其生产力上的优势,使得女性因其生理特点成为一种依附性的存在。甲骨文中的“女”字字形,是一个跪在地上的人;“妇”字则是一个女人手持笤帚的形象。这生动地意味着,在男权社会中,女性丧失了独立的人格和参与社会活动的权利,她们的领域仅在家庭。在这种父权制文化的长期积淀中,形成了一种女性依附地位的集体无意识。这种集体无意识的传承者,不仅是男性,也包括女性自身。“今天,我们通常看到了人类赢得的(即使是以男人为中心的)文明为男女两性共享这一事实,却往往忽视了人类文明的历史代价是以女人的非人格化为起点的这一史实。正是这种代价,于文明初始已经在男女两性之间划开了一道深深的沟壑,并因此在人类生活中划开了优劣有别的两大领域(公/私、社会/家庭),从上古直到今天。”体现在当代女大学生身上,这种集体无意识虽然相比封建社会时代有了很大改观,但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其表现,就是无论是女大学生自身,还是社会、家庭对她们的期望,都倾向于作出向内的、平稳的、日常的、风险小的人生道路选择,创业多为排序靠后,或浅尝辄止式的尝试性选择。

(二)前期文化学习的失败经历使高职院校女大学生创业勇气不足

在女大学生群体中,高职院校的女大学生具有其自身特征。根据我国现行的中小学阶段教育体制,这部分女生在文化学习上已经历过初中升学考试的一轮淘汰,顺利进入高中学习,经历过严峻的高考考验,但最终失利,某种程度上可说是文化学习上的失败者。她们中的大多数都有过认真努力学习的历程,但因为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学习态度等原因未能取得理想的学业成绩,未能进入理想的更高层次的大学学习,多有一定程度上的挫败感。而在我国目前应试教育倾向仍比较明显的情形下,社会、家长甚至学校,包括学生自己,都习惯用学业成绩作为评价中学生成功与否的主要依据。这种学习上的挫败感使高职院校的女大学生在对创业活动本身存在恐惧心理以外,还存在对自身知识储备、能力水平不足的焦虑和质疑,使她们缺乏创业的勇气,难以迈出第一步。

(三)个人发展规划不明使高职院校女大学生创业认识不清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自我认识不到位带来的心理困扰。实际上,不少高职院校女生相当优秀,一部分女生由于在初、高中阶段就积极参与班级事务服务与管理,在组织能力、协调能力、探索精神、领导能力等综合素质上甚至强于许多埋头苦读、成绩比她们优秀的同学,但由于初高中阶段学习成绩为重的主流评价体系,她们的被认可程度不可,从而产生自卑、敏感等心理,导致缺乏创业所需的自信与冒险精神。二是对个人发展缺少规划,志向不远,要求不高,没有长远的发展目标,更多地将人生目标锁定在一份稳定、轻松的工作和和谐、幸福的家庭生活上,对开拓性强、风险较大、不可控因素较多的创业活动持畏惧和抵抗心态,缺乏在创业中成就自我的价值取向。即使是具备创业资质和环境的女生,也常不能正确地认识和对待创业,往往把自主创业作为就业困难时的备用性选择。(四)对创业过程艰苦性的心理准备不足使高职院校女大学生创业意志不坚学校创业教育的不足和女大学生创业心理锻炼不足都易导致其在创业过程中的退却和停步不前。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对外的事务多由男性负责,女性“主内”,讲究内敛、沉静、温婉,限足于闺阁之内,不宜过多公开露面,与外部环境打交道的时间和机会都远少于男性。在这种观念中养育出来的女性,多被置于柔顺、怯懦、被保护的位置,缺乏积极参与竞争和主动应对挑战的开拓精神和冒险精神。当前高校的女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从小在备受宠爱与呵护中长大,这种情况更为突出。而我国高校现在创业心理教育的力度有限,绝大部分没有系统的创业心理教育,学生特别是女生的创业心理素质没有得到足够的提升,对失败的承受力和抗挫折能力不强,在创业过程中一旦遇到打击,易引发心理问题,导致退缩和放弃。

二、基于价值认同的高职院

校女大学生创业心理建设对策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心理需求层次理论,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层次的需要。满足这种需要就要在努力中实现自己的价值,最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使自己越来越成为自己所期望的人物。有自我实现需要的人,有强烈的质量意识和创造意识,总是竭尽所能地使自己趋于完美。如果能够将女大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充分激发出来,形成对创业成就自我的价值认同,并佐以必要的系统创业心理素质教育,必然可以极大地加强创业心理建设。

(一)加强女大学生独立人格的培养与塑造,促进女大学生在性别上的自我认识与发现,激发创业动机

如西蒙•波伏娃在《第二性》中所指出的,女人不是天生形成的,而是后天被社会和历史塑造成的。实际上,社会发展到今天,高度发达的社会文明和越来越细的社会分工已经极大地弥补了女性在力量、速度等生理条件上的劣势,社会环境已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男女平等的支持条件。但是,相对于近代以来才开始的仅一百余年的女性意识觉醒历史,已历经几千年男权中心社会的男尊女卑、男主女从、男强女弱意识,仍在各个层面,以不显山露水但也是最为顽固的形式,影响着女性对自我的认识与定位。因此,高校必须加强女生教育,在肯定两性差别的基础上,使女大学生具有清楚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觉醒,激发最大限度实现自我价值的决心。

(二)帮助高职院校女大学生强化创业心理准备,深层诱导女生强化创业意愿

现在,我国第三产业正处于飞速发展之中,而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其所占比例还必将不断扩大。第三产业中特别强调的以人为本理念所要求的现代企业管理方式,充分体现了对人的尊重与关怀,与女性细腻、柔和、低调,注重人文关怀、亲和力强等特征不谋而合。高校和大学生就业部门应针对女生自身实际和择业意愿,帮助女生有意识地积累和分析适合创业的行业信息,如餐饮服务业、酒店服务业、服装行业、电子商务、金融业、保险业、旅游业、房地产业、居民服务业、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等。同时,针对女大学生开设现代企业管理课程,并在如何选择创业项目、开展市场调研、积累人脉、分析需求、处理风险等方面给予相应的针对性指导,使女大学生在正确认识自身的同时也正确认识创业,增强创业的意愿和信心。

(三)引导女大学生获得类似高峰体验的创业情感体验,坚定创业意志

马斯洛在调查一批有相当成就的人士时,发现他们常常提到生命中曾“感受到一种发自心灵深处的颤栗、欣快、满足、超然的情绪体验”,这种由于自我价值的实现而获得的从未体验过的兴奋与欢愉的感觉,犹如站在高山之颠,虽历时短暂,却照亮一生。心理学家将这种感觉称为“高峰体验”。高峰体验可促使人对自我的态度的根本转变,成为追求自我实现的精神源泉,可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攻艰克难、自强不息、不断完善自我的实践。在这方面,高职院校可从加强宣传入手,邀请在学历、经历类似的创业成功女性,特别是优秀校友代表到校宣讲,在介绍成功经验的同时,剖析自己的心路历程,给予女大学生创业路上的积极心理暗示。同时,通过创业大赛、创业仿真软件模拟训练等途径,使她们预先获得与高峰体验类似的情感体验,充分感受到自我觉醒、自我成长、自我完善的意义与价值,坚定创业意愿。

(四)引导高职院校女大学生强化创业体验,在价值认同心理基础上将创业作为追求自我实现的重要途径

在基本取得价值认同的基础上,女大学生坚定创业决心和信心不但需要外部的环境和条件,更需要通过知识学习、信息获取、技能训练、经验积累、能力提升等优化自身条件,使自己在行业信息储备、专业知识、实践能力等方面全面发展,为培养过硬的创业素质奠定坚实基础。高校应将创业心理教育纳入课程体系,积极营造推崇创业、宽容失败、鼓励开拓的氛围,系统培养与创业相关的心理素质,如探索精神、抗压能力、抗挫能力、与环境互动能力、不确定性应对能力等。在实践活动方面,可组织单项的自信力、控制力、领导力、影响力、协作力等拓展训练,也要组织综合性的“创业大赛”、校内模拟创业类项目及软件类仿真创业项目,为女大学生提供前期演练平台,作为进入社会创业阶段的缓冲区,在为其丰富创业经验的同时,也深化她们对创业的认识,坚定其克服创业艰险,走向自我实现的决心。

作者:李芳 单位:湖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