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任力模型下大学生创业论文

时间:2022-10-31 03:55:52

胜任力模型下大学生创业论文

一、引言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大学生创业不仅可以解决自身的就业问题,而且能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2014年,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优化就业创业环境,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开发更多就业岗位,实施不间断的就业创业服务,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比例。目前,虽然在外部环境提供创业机会及个人就业压力的双重作用下,大学生创业现象屡见不鲜,但根据全球创业观察、教育部数据统计和教育评估咨询机构麦可思公司对我国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调查,我国2012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为2.0%,与世界发达国家大学生20%的创业率相比显得太小。可见,尽管政府和高校都在积极努力为大学生创业营造适宜的社会环境和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但我国大学生创业现状仍不容乐观(郝春东等,2013)。国内外学术界对创业活动进行了大量研究。国外学者从创业主体、创业过程、创业环境及三要素的交集区域四个方面做了相关研究,形成了创业研究的框架和理论体系以及研究范式。我国学者在利用国外的研究成果和方法的基础上,关注本土的创业实践,在创新与创业间的关系、创业流程、创业企业的成长问题等方面做了相关研究。同时,也有学者从创业能力、素质和胜任力方面着手对大学生创业做了一定的研究。但是,就现有研究情况看,针对提升我国大学生创业胜任力路径的研究比较少,根据地区特点所做的研究就更少。本文在构建大学生创业胜任力模型的基础上,提出提升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的建议,从而丰富创业理论体系,并为学生、高校以及政府等在提升大学生创业胜任力方面的实践提供参考。

二、创业胜任力理论与模型

实际上,多数关于创业胜任力的研究都侧重于个人层面的创业胜任力,本文也将重点放在个人层面上的创业胜任力。在界定创业胜任力概念的基础上,学者们对创业胜任力模型的特征维度也进行了大量研究,讨论了高绩效创业者所具备的知识、技能、能力和特质,总结了成功者一般具备的心理特质,如成就动机、内控倾向、风险承担倾向、不确定性容忍、自信和创新意识等。但这些研究仅从创业者个体心理特征出发,把创业成功简单地归结为一个或者几个创业心理特征的作用,而且认为这些成功者所具备的心理特征是所有成功者应该具备的,这显然忽视了创业环境及不同类型创业主体在创业过程中的作用。同时,这些研究没有归纳出一个普遍接受的创业者个性心理特征的描述,而且很少有实证研究表明创业者特质与创业绩效之间具有直接的关系,也就很难揭示创业活动的本质。因此,随着研究的深入,创业胜任力模型的研究逐渐由静态的心理学分析转向动态的以创业过程和创业环境为导向的分析。王重鸣(2002)构建了由机会要素、关系要素、概念要素、组织要素、战略要素、承诺要素、情绪要素和学习要素8个维度构成的创业胜任力模型;仲理峰等(2003)构建了由主动性、信息寻求、自信、捕捉机遇、组织意识、指挥、自我控制、权威导向、影响他人、仁慈关怀和自主学习11个维度的创业胜任力模型;Thomas提出了创业胜任力的六维结构模型:机会胜任力、关系胜任力、概念胜任力、组织胜任力、战略胜任力、承诺胜任力(木志荣,2008),该模型在不同背景的实证研究中都得到验证,是目前运用较为广泛的创业胜任力模型;冯华等(2005)结合我国实际,在Thomas的六维度创业胜任力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由机会胜任力、组织胜任力、关系胜任力、战略胜任力、承诺胜任力、概念胜任力、情绪胜任力和学习胜任力8个维度构成的创业胜任力模型。

三、研究方法

问卷设计之前,先对重庆工商大学8位大学生创业者进行行为事件访谈得出体现胜任力要素的词条约50项;再通过文献检索法,按照词条出现频率高低排序得到体现大学生创业胜任力要素的词条约50项;最后将二者进行对比,将词条相同或相近的提取出来,得到44项目。为使所得结果更具科学性,本研究特向该领域专家进行咨询。同时,为便于数据分析,根据专家建议,在借鉴国内外关于创业胜任力模型的基础上,本文将该44项词条进行初次模型构建。调查问卷共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包括学校、专业、性别、年龄、创业项目名称、担任职务等;第二部分是以李克特五级评分法所列出的44项大学生创业胜任力词条表(无规则顺序)。考虑到全国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的大体一致性及数据获取的可操作性,本研究选取重庆市高校大学生创业者作为调查对象,主要的调查对象是参加2014“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重庆区的团队及2014“学创杯”全国大学生创业综合模拟大赛的团队成员,包括重庆市多所高校。问卷共发放300分,回收300份,有效的285份,有效率达到95%。针对收集的数据,本文采用因子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等实证分析方法建立大学生创业胜任力模型。

四、大学生创业胜任力模型的构建

1.描述性统计(1)大学生创业者性别比例:男性的创业比例(73%)明显高于女性创业比例(27%),这与我们通常认为的女性更倾向于安稳工作的心理特性相符。(2)大学生创业者的专业分布:理工类(43%)和管理类(26%)大学生的比例要明显高于人文类(10%)和经济类(9%)大学生的比例,这说明理工类和管理类大学生所学知识更适合于创业。(3)学历分布:高职高专类和本科生(37%)的比例高于研究生(12%)的比例,这与我国大学生创业多为生存型创业,创业风险高、收益低的特性有关。(4)创业动机:基于兴趣创业的比例(46%)高于基于财富(22%)和社会地位(13%)创业的比例。可见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进行创业是为了追求自身价值的体现,并非单纯为了挣钱或获取较高的社会地位。(5)创业资金:基于启动资金少(38%)创业的比例高于基于专业(25%)和热门行业(21%)创业的比例。这就说明大学生在进行创业时考虑的第一要素为资金,其次才是自己的专业和市场。在创业瓶颈的调研中,我们发现缺乏社会关系(40%)、资金不足(33%)、缺乏人才和技术(33%)、经验不足(30%)是困扰大学生创业的主要瓶颈。2.因子分析本文采用SPSS20.0软件包对于回收的问卷进行信度分析,并采用Cronbach’sAlpha系数对问卷内部一致性进行评价,最后得出问卷的α信度系数:总体为0.783、逆境商为0.793、情商为0.760、智商为0.807,问卷信度较好。另外,在因子分析前,首先进行KMO检验和巴特利球体检验,KMO检验系数大于0.7、巴特利特球体检验的显著性概率P值小于0.05时,问卷才有结果效度。本问卷的各维度KMO测度和Bartlett球体检验结果如表1。本研究因子分析主要针对两个目的展开:第一,进一步探索胜任力维度。本文的大学生创业胜任力模型由情商、逆境商和智商三个维度构成,每个维度又包不同数目的因子要素。为了确保测量的单维度性,需要对每个变量分别进行因子分析,如果对于每个变量都只生成预先假设的因子,就能够确保研究变量的单维度性。第二,检验各个变量的测量区别有效性。针对变量的单维度检验,原则上是将该变量的所有题项作进行因子分析。但由于问卷中题项数目太多,根据Bentley和Chou(1987)的研究,可以将模型中的变量分为几组分别进行因子分析。这里,我们将所有的变量按照测量维度分为三组,即逆境商组、情商组、智商组。(1)逆境商维度对逆境商中的10个要素进行因子分析,根据特征值大于1,选出3个因子,这3个因子的共同解释度为82.855,能较好地解释这10个要素(表2)。原A1创新能力的两个要素同属于一个因子,故命名为创新能力;原A2解决问题能力的两个要素及I1的一个要素同属于一个因子,故命名为解决问题能力;原A3抗压能力的五个要素同属于一个因子,故命名为抗压能力(表3)。(2)情商维度对情商中的11个要素进行因子分析,根据特征值大于1,选出4个因子,这4个因子的共同解释度为93.354,能较好地解释这11个要素(表4)①。原E1团队合作能力的2个要素在同属于一个因子,故命名为团队合作能力;原E2自我管理能力的五个要素同属于一个因子,故命名为自我管理能力;原E3人际关系能力的2个要素同属于一个因子,故命名为抗压能力;原E4社会责任感的2个要素同属于一个因子,故命名为社会责任感(表5)。(3)智商维度对智商维度中的16个要素进行因子分析,根据特征值大于1,选出3个因子,这3个因子的共同解释度为82.764,能较好地解释这16个要素(表6)②。原I1团队合作能力专业理论与技能的5个要素同属于一个因子,故命名为专业理论与技能能力;原I2市场把握能力的4个要素和I3学习能力的3个要素同属于一个因子,故命名为市场把握能力;原I4战略决策能力的4个要素同属于一个因子,故命名为战略决策能力(表7)。3.相关性分析为进一步探讨各因子之间的内在关系,本研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对各胜任素质因子进行相关分析,对显著性水平的检验选用双尾检验(2-tailed),得到结果如表8。胜任素质因子间多呈现明显的正相关,也可看出大学生创业者需具备的胜任素质因子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符合实际情况。4.大学生创业胜任力模型构建通过因子分析和相关分析,对原构建的大学生创业胜任力要素进行调整和重新归类如表9。通过对问卷进行因子分析和相关分析,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的理论模型基本得到验证,其中2、4、38、39项要素分别进行了调整和删除,并且将智商范畴的四个维度合并为三个维度,这样得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新的大学生创业胜任力模型,如图1。

五、大学生创业胜任力模型的应用

1.树立创业意识,提高综合能力创业胜任力的获得是一个系统工程,它不仅要有理论,还需要有实践。本研究表明,大学生创业者所处的创业阶段基本上还位于创业的孕育阶段或孵化阶段,创业胜任力的获得具有提前性,他们为获取创业胜任力所作的学习和努力大多数是为今后向真正的创业者、企业家身份转变而做的准备。对于学生来讲,第一,要转变传统就业观念,以创业促进就业,充分认识到创业在促进个人全面发展和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第二,要努力提高综合素质。根据大学生创业胜任力模型,大学生创业需要具备一定的能力才能保证创业的实现,这些能力不是短时间内能通过培训而获取的,需要学生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确定远大的目标追求的基础上,在生活和学习中逐渐积累起来。第三,要提升自我创新能力。大学生应该充分应用现有的学校和社会资源,参加各式各样的实践活动,主动抓住校内外各种创业学习的机会,逐步提高自身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左建军,2011)。2.加强创业教育,创新教育体系根据大学生创业胜任力模型,智商(IQ)由专业技能、市场把握、战略决策等能力构成,这些能力是可以通过接受教育和培训而获取的,逆境商(AQ)中的创新思维习惯可以在学校通过锻炼而养成,学校提升大学生情商(EQ)的关键作用也早已成为共识。因此,创业教育已经成为大学生创业者提高自身创业能力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通道(左殿升等,2010)。对于高校,第一,要明确创业教育的具体定位。第二,要制定相应的创业教育培养方案,配备胜任力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教师。第三,要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比如,尝试ERP沙盘模拟大学生创业教育(李智,2010)。第四,要面向学生开展创业人才测评,测量大学生是否具有创业素质,以提升胜任力为基础树立起大学生创业信心(苏海泉等,2013)。3.完善服务体系,优化创业环境对已参与创业的大学生的调查发现,他们创业过程中面临着许多问题,其中最突出的是资金问题。在大学生创业胜任力养成过程中,政府成为大学生逆境商、情商和智商提升的责任主体。对于政府,第一,要营造良好的氛围。各级政府要大力宣传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利用媒体将优秀企业家创业经历和致富经验作为典型报道,倡导社会各界尊重大学生的创业选择。第二,要制定相应的支持政策。各级政府要认真落实国家有关大学生创业的文件,结合本地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制定相应的支持大学生创业的实施细则,比如适当放宽大学生创业的市场准入限制、开辟“绿色创业通道”(史永江等,2010)、取消高校毕业户籍限制等。第三,要健全服务体系。政府要搭建起高校、企业、金融机构及其他相关部门之间相互沟通的良好平台,充分利用高校的资源优势,培育一批高素质的创业孵化人才队伍,建立相对集中的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区。

作者:柏群曹华玲朱雪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