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帮扶模式探析

时间:2022-05-20 04:54:42

大学生创业帮扶模式探析

一、高校创业帮扶的三种模式

专业学院主导的创业帮扶模式。专业学院主导的创业帮扶主要是细化并执行学校创业职能部门制定的创业帮扶政策,动员专业学院师生共同参与创业帮扶,发挥教师的优势,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专业学院除了依托学院的教学科研成果和仪器设备资源,还要依靠所涉领域的企业和校友等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创业帮扶功能。专业学院能较好地掌握大学生创业的动态需求,形成创业者服务追踪和反馈机制,但这种模式受到经费和校外资源的限制。相关职能部门主导的创业帮扶模式。相关职能部门诸如科技处、教务处、团委、工会等机构,发挥其职能部门的特定优势,协助创业职能部门进行政策实施,协助专业学院开展相关帮扶工作,形成创业帮扶的合力,推动创业帮扶进程。相关职能部门便于协调和完成上级主管部门推出的创业帮扶政策,但存在阶段性和暂时性等问题。学校创业职能部门主导的创业帮扶模式。学校设立集创业教育、研究、帮扶、咨询等职能于一体的创业指导服务部门,负责全校大学生创业工作,这些部门一般与学校就业指导服务部门联合办公。学校创业职能部门主要任务是探究创业教育规律、打造创业指导服务体系、运行校内外创业帮扶体系、确立创业综合评价体系等。就创业帮扶功能而言,创业职能部门要设立专项的创业帮扶基金,依据本区域和学校实际情况,采取系列创业帮扶措施,按照规范的运营模式和管理机制,开展创业帮扶活动。学校创业职能部门相对独立地开展创业帮扶工作,与专业学院、相关职能部门形成联动机制,与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跨部门合作。创业职能部门主导帮扶模式是值得推崇的理想模式,是目前在校大学生创业的主要帮扶模式,以下创业帮扶模式的对象、程序、基本内容、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主要是基于这种模式。

二、高校创业帮扶的对象

学校创业职能部门的主要工作不是创业帮扶,其帮扶对象也不是受过创业教育的大学生。下面从高校创业教育的三个阶段来界定创业帮扶的对象。高校创业教育由创业基础、创业实践和创业帮扶三个循序渐进的阶段组成。三个阶段分别是普及阶段的创业基础教育、提高阶段的创业实践教育、高级阶段的创业帮扶。这三个阶段对应的教育内容分别为创业基础知识和企业家精神(创业精神)、创业能力、专项创业技能。从这种阶段划分来看,创业基础教育面对的是全体学生,创业实践教育面对的是有创业潜质的大学生,创业帮扶面对的是有创业项目且打算或正在实施的大学生。所以,高校的创业帮扶对象是具有创业潜质、创业激情和创业项目的大学生,他们正在迈出或已经迈出创业的第一步,但暂时遇到困难,或缺乏商业经验,或缺乏启动资金等。从高校职能范围来看,高校创业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传授其创业基础知识、激发其创业热情,让其体验创业过程,正确看待和理性选择创业,这也是创业基础教育和创业实践教育的主要内容。创业帮扶是社会、政府的重要职责,也是高校创业教育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高校的创业帮扶必须由学校牵头,导师指引,依托校内外各类孵化基地、创业园区,借助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的力量。因此,高校创业帮扶对象的范围较小,一般仅限于本校的大学生创业者或创业团队。

三、高校创业帮扶的基本内容

高校创业帮扶包括政策扶持、制度建设、后勤保障、服务措施、导师配备、帮扶路径、创业培训、帮扶评价等。大学生需要的创业帮扶体现在技术、管理、场地、资金、经验等诸多方面。对高校创业基金评审后的创业者或创业团队而言,最需要的是创业资金和商业经验两个方面的帮扶。因此,高校创业帮扶的基本内容应该从资金支持和导师辅导两个方面入手。当然,创业大学生也可以自行选择其中一种。高校创业基金指高校为了扶持大学生创业而专门设立的、自行管理、自主支配的非盈利性专项公益基金。创业基金一般来自学校专项拨款,校友或校友会捐助,政府机构、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或个人的捐助、基金资助项目的回收经费、其他合法收入等。高校每年根据大学生创业项目数量、质量以及创业基金金额资助几个到几十个创业项目,每个创业项目的资助总金额从几万到几十万不等,除重大创业项目外一般要规定资助创业项目的金额上限。高校创业基金可以一次性投入大学生创业项目,也可以视情况分期分批投入。大学生创业者或创业团队一般要按照规定时间、偿还方式等偿还创业基金。大学生创业者或创业团队在规定时间偿还创业基金是企业正常运转的重要标志之一,既能激发创业大学生的责任感,又能培养其感恩意识和诚信意识。这有利于高校创业基金的循环利用,能提高高校创业基金的使用效率。大学生创业者或创业团队不仅需要物质的帮扶,而且需要智力和心理上的支撑。创业导师辅导内容包括情感支持、智力支持、商业经验指导、技术指导等。高校创业帮扶的导师由校内、校外专家组成,校内专家可以由教师志愿者组成,而校外专家要占较大比例。创业导师辅导可以采取面对面辅导、网络辅导、现场指导、定期巡诊等方式。创业导师辅导的年限与高校创业基金进入与退出时间相关联,高校创业基金帮扶进入与退出时间又与企业生存规律相关。因为企业在成立的前三至五年失败率较高,所以高校创业基金帮扶进入与退出的总时间一般为三至五年,创业导师辅导的年限也是三至五年。大学生创业者或创业团队存在创业易冲动、投资易盲目、对市场判断不准确、创业技能不强等问题,创业导师可以帮助其辨别方向、分析市场定位、进行创业技能培训;大学生创业者或创业团队面对挫折,可能会不知所措,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团队问题、商业模式或赢利模式问题,创业导师可以帮助其调整心态、增强信心、拓展业务渠道,形成独特的商业模式或赢利模式。大学生创业者或创业团队在企业的初创期遇到的困难或疑惑多数可以在创业导师或导师团队中得到帮助和解决。创业导师通过尊重和平等的态度、倾听和认可的方式、智慧和经验的贡献、精神和情感的支持、参与和行为示范等,对大学生创业者或创业团队起积极和重要的推动作用。当然,这也是一个教学相长、共同进步的过程。

四、高校创业帮扶的程序

创业帮扶的程序包括筛选、评审、立项、签约、资助、实施、跟踪和退出等一系列环节,其中评审、实施和退出三个环节较为重要。评审是通过进一步选拔而缩小创业帮扶对象的过程。实施的内容和方法是创业帮扶的核心。退出是创业帮扶的必须环节,意味着创业帮扶告一段落。评审指在一定的评审周期内,在创业者或创业团队自荐或推荐的基础上,评审专家依据一定的评审标准和评审原则,通过展示、答辩、意见反馈、公示等环节,客观、公正地选定帮扶对象的过程,但它有别于风险投资、银行贷款的评审过程。高校创业帮扶的评审工作应该至少一年一次。评审专家由捐资人、校内外不同行业且具备一定条件的相关专家组成,如在行业内有一定的知名度和代表性、熟悉创业投资领域、有丰富的创业和管理经验的专家等。校内外专家应按照一定的比例结构组成评审专家。评审原则一般包括严格保守商业秘密原则、公平公正和利益回避原则、积极鼓励、尊重赏识和平等交流原则、善于发现优势和潜力原则等。评审标准一般包括初创的、独特的、创新的、符合政策导向的、有利润空间的、适应市场的、可行的、能控制投资风险的、有能力运作的等几个方面。实施是创业帮扶的核心阶段。创业导师通过与大学生创业者或创业团队建立互信关系,为大学生创业者或创业团队提供专业技能培训和指导,提供专业咨询、技术、经验和情感支持,培养其商业意识、责任意识和诚信意识,从而帮助其解决专业问题和疑难问题,建立商业网络,迈出创业的第一步。创业辅导包括前期辅导(政策法规、开办和经营等通用问题)、方案辅导(问题诊断、提供解决方案)、执行辅导(选项、方案执行)、后续辅导等。创业导师辅导的常用工具有SWOT、PEST、STP、波特五力分析模型、麦肯锡7S模型、战略钟模型、波士顿分析矩阵、核心价值曲线等;常用文书或图表有问题诊断报告书、项目分析报告、创业测评表、商业(或创业)计划书、盈亏临界分析图表等。辅导过程中要注意“授之以渔”、“雪中送炭”,而不是代替创业;要学会欣赏鼓励,善于发现其优势,正面引导;不宜操之过急,要在潜移默化中对大学生创业者产生影响;要善于把握辅导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做到恰如其分。退出包含高校创业基金和导师辅导的退出,两者的退出基本同步。高校创业基金的退出条件可以根据先前之约而定。如以时间为标准,一般高校创业基金会在三至五年内退出,也可以“成功”为标准,创业“成功”后即可退出。创业基金的退出与创业基金的进入是相对应的,创业基金进入时都会从有无利息、有无抵押、有无担保等几个方面作出规定。若高校创业基金以无息借款进入,退出方式即为还本型;若高校创业基金是以贴息贷款或小额贷款进入,退出方式即为还本付息型。当然,还存在其他的创业基金进入与退出方式。

五、高校创业帮扶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我国高校的创业工作起步较晚,高校创业帮扶在发展中难免存在一些问题。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评审环节。评审环节一般根据创业者或创业团队的素养、潜质或能力、能否顺利取得毕业证和学位证、创业项目的创新性与独特性来确定,虽然有一定的评审标准和评审原则,但主观性较强。二是创业基金的进入与退出环节。高校创业基金来源单一,资助金额相对较少,很难满足启动资金较大的项目;对创业者或创业团队先期自行投入经费界定模糊;创业基金进入时间与项目评审同步,创业基金退出机制不健全、不灵活;创业基金退出以时间或成功为标准,对“成功”的界定较为主观、模糊。三是管理环节。高校虽然大都成立创业基金管理的部门机构,但还存在过程监管不完整,跟踪检查、财务审计不到位,对消极创业、创业失败、恶意套取创业基金的惩罚措施不得力,掌握创业者或创业团队的相关信息不充分,对捐资人的情况反馈不及时等问题。针对以上三个问题的主要改进措施,一是评审环节。评审环节逐步实现从主观性评价到客观性评价、定量评价的过渡,增加复审环节,深入现场了解创业项目的可行性;确定创业项目的侧重点,对符合学生自身专业特点、彰显高校专业优势的创业项目优先考虑。二是创业基金的进入与退出环节。拓宽高校创业基金的来源渠道,最大化满足大学生创业的资金需求;明确规定创业者或创业团队自身的先期投入金额;建立健全创业基金的进入与退出的衡量标准或评价体系,确定不同类型企业的创业基金退出标准。三是管理环节。加大对创业基金的管理,创业基金管理部门工作人员主动协助创业导师进行过程管理、跟踪审计,保证创业基金的科学使用;建立创业项目中期检查制度、创业基金中止制度、创业者或创业团队的定期报告制度、协助创业导师定期巡诊制度;建立大学生创业者或创业团队创业失败的补救措施等。高校创业帮扶是社会创业帮扶的补充,是高校创业教育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目前,高校创业帮扶只是通过创业基金、创业导师辅导等方式搭建了一个师生、生生互助成长的实践式学习平台,后续要做的工作还很多。如何根据大学生创业者或创业团队的不同类型进行更为细化的、个性化的创业帮扶,如何建立规范、高效的高校创业帮扶的运作原理、制度、流程、标准,如何发挥主动性,建立与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的创业帮扶共建合作模式等,这些问题都为高校创业帮扶的发展留下了创新的空间和可能。

作者:王本贤工作单位:江苏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