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创新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02-20 09:00:38

高职学生创新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的同时,有必要在高职学生中开展创新教育。针对创新教育中存在的教育观念、创新教育方式、教学评价体系等不适应创新教育要求的问题,探讨在改变教育观念、实践性教学、学生第二课堂活动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融入和改进创新教育工作,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创新教育;问题;对策

我们国家正在着力实施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把创新摆在第一位,因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习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指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创新能力,从根本上影响甚至决定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的数量和规模急剧扩大,高职学生数量已占在校大学生的一半左右,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前途。所以高职院校在以就业为导向,对学生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同时,还应通过创新教育,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高职学生创新教育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国家实施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的同时,也对高职学生开展创新教育,但创新教育存在以下问题:

1.教师教育观念落后,对创新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高职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比较弱,学习主要依赖教师的讲解,课堂教学难以摆脱教师讲、学生听,或者是教师边讲、学生边做的教学方式。在此教学方式下学生大多数是被动地接受教师传输的知识和技能,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主要是为应付考试而学习。由于学生缺乏勤学好问,因此鲜有“异想天开”的创新意识;另一方面,基于高职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不足,以及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的要求,又由于理论教学学时减少了,相应增加了实践性教学学时。因此,教师因材施教,讲授理论知识以“必须、够用”为度,在工科专业的教学过程中不再注重理论的分析和推导过程,只注重向学生传授应用性的知识和操作技能,忽视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其结果是学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创新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创新源于知识和经验的积累。教师对创新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对学生创新教育不够重视,仅满足于教会学生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多数学生在学习上没有探究精神,学习死记硬背,不会分析,缺少创新思维。在技能训练或实验中只会一步一趋地模仿操作。遵章训练本是确保安全的好品质,但这也强化了学生墨守成规的意识,进而阻碍学生创新思维,也就缺乏创新精神。

2.高职学生创新教育的方式不多。高职院校虽然意识到对学生开展创新教育的必要性,不断探索建立培养创新人才的机制。但是目前创新教育工作仍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创新教育没有融入到日常的教学计划中。创新教育的方式不多,多数高职院校主要是通过举办创新知识讲座、创新设计大赛等方式对学生开展创新教育活动。

3.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不适应创新教育的要求。高职院校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主要是依据以期末考试的卷面分数来评定学生的期评成绩。这样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教学评价使学习困难的学生更没有自信心,失去学习的兴趣,最终放弃努力。只看结果不问过程的教学评价不利于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难以起到促进学生素质提高的作用,也不适应创新教育的要求。

二、加强高职学生创新教育的对策

针对高职学生创新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和加强创新教育工作。

1.教师要改变教育观念,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现在的高等职业教育大多数是为了学生的就业而传授知识和技能。由于学生的学习基础差,学习接受能力弱,在理论学时少的情况下教师的教学大多数侧重讲授应用性的知识,淡化了结论的分析和推导过程。这使得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得到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也得不到培养和提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文件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智育工作要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因此,教师要改变以继承为中心的教育观念,在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应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针对高职学生的学习现状,作为教育工作者有必要教育和引导学生改变不良的学习态度。教师要有创新的意识进行教学改革。在教学方法上要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为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以及项目化教学。采用项目化教学,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围绕项目查找所需资料,学习和弄明白相关的理论知识,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样,学生就从以往被动地学习转到为完成项目而主动地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给学生指导。教师也从向学生灌输知识转变为引导和辅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1]。教师在教学中不应完全弱化理论的分析过程,不应只是把现成的结论传授给学生,让学生以“拿来主义”的态度全盘接受知识,而应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通过思考、探究而获得结论,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营造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氛围,以人为本,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挖掘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勤于思考,敢于质疑,打破思维定势,通过发散思维,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在实践教学环节中渗透创新教育。实践性教学是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主要手段。高职院校很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加大了实践性教学的比重,在专业教学计划中实践性教学学时占总学时一半以上。通过课程实验或专业实训使学生掌握操作的基本技能。然而有些课程实验或专业实训基本上是要求学生按部就班地进行操作,在这种条条框框限制下的实验或实训中,学生按照实验和实训指导书的步骤机械地做实验和实训,学生难有自我发挥的空间,创新意识得不到培养。实验教学是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2]。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实验或实训时,要站在培养创新人才的高度,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通过自己思考解决实践问题,在不断地解决实践问题的过程中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在实验或实训考核方式上不仅仅考查学生操作的熟练程度和结果,还要设置一些拓展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和探究,以此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另外,可建立创新实验室,向学生开放实验室,开设综合性实验。在教师指导下,学有余力的学生自己也可以拟定实验项目、设计实验方案、自己组织实施。通过这些创新实践活动给学生有自我发挥的余地,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毕业设计是培养学生创新应用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通过毕业设计,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学生的学习得到深化,思维得到开拓,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然而,现在高职院校的毕业设计大多数是名不副实的。因此,应改变学生的毕业设计流于形式的现状,重视毕业设计教学环节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升创新能力上的作用,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在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中潜移默化地进行创新教育。组织学术、艺术等各类社团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举办各种学术讲座,开展学生的学科竞赛和技能比赛,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与特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学科竞赛和技能比赛等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弥补了平时教学中渗透创新教育的不足,突出个性化的培养,让学生有自由探索的时间和空间,激发学生参与实践的热情。组织学科竞赛、搭建学科竞赛交流平台,对于营造创新创业文化氛围、展示学生创新成果、交流创新实践经验、调动学生参与创新实践积极性、推进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具有重要作用[3]。组织学生参与学科竞赛和技能比赛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获奖,不应只是少数学生的培优突击训练活动,而应是通过开展选拔参加省以及全国高职各类大赛的选手,重在吸引学生参与实践,为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也为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扩展学习的空间[4]。众多学科竞赛和技能比赛活动不应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应与相关专业的课程内容结合,推动相关课程的教学改革和实验室建设,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型高技能人才的目的。

4.构建有利于创新人才发展的多元评价体系。教学评价是教育教学活动中重要的一环,对教育教学活动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原有的教学评价是以学生的学业成绩作为衡量教学效果的惟一标准。这种只注重结果的单一评价方式引导学生只重视学业成绩,甚至只重视考试分数,而不太重视其他方面的全面发展。使学生只是为掌握标准答案而学习,学生学习只是传承知识和技能,没有创新意识,缺乏创新精神。所以有必要建立一种有利于创新人才发展的多元教学评价体系。多元教学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还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采用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的多元教学评价,对含有实验的理论课程,课程考核成绩由平时学习成绩、实验考核成绩以及期末考试成绩按一定比例综合构成。其中平时学习成绩还包括学生参加与本课程有关的学科竞赛和技能比赛等表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外科技活动,勇于实践。实验考核成绩由实验过程考核和实验结果考核两部分组成。促使学生重视实验课的学习和训练,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多元的教学评价既重视结果考核,也重视过程考核,营造一个使学生个性得以自由发展的宽松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三、结束语

培养高职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其创新能力,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高职教育的大发展,高职院校开展的旨在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改革也进行了十多年,虽然教学改革成绩很大,但是要切实提高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仍任重而道远。提高高职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不可缺少的一环。高职学生的创新教育不仅体现在有形的具体活动中,还应贯穿于专业教学过程中,体现在专业教学的课程设置等人才培养方案中。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技能型人才需要多方面改进和加强创新教育工作。

作者:韦穗林 廖旭升 单位: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韦穗林,蒙联光.“理实一体化”项目教学在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高教论坛,2012(4):132-133.

[2]韦化,曾冬梅,秦钢年.实验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5):31-34.

[3]刘艳,孟威,孟令军,等.大学生创新实践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1):166-168.

[4]韦穗林.基于因材施教的高职课程分层次目标教学[J].教育与职业,2011(2):152-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