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创新创业教育探究

时间:2022-07-03 09:22:46

高职创新创业教育探究

[摘要]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是促进经济转型和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当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面临很多困囿,其教育目标和定位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偏差,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机制等也不够完善灵活。教育工作者要认真分析造成这些问题的成因,准确定位创新创业教育,健全体制机制,完善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育质量,培养高水平的综合型人才。

[关键词]新常态;高职教育;创新创业

一、新常态下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

目前,我国的经济和科技发展保持在世界前列,在互联网技术、电子商务、工业4.0和高铁建设等方面,我国都有着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不过,仔细分析可以发现,我国大部分创新技术仍是对发达国家已有技术的模仿,缺少自主创新的核心技术,整个社会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科研技术人员工资收入低,不少企业往往急功近利,做的是微创新或模仿、抄袭其他企业的热门技术,很少愿意在科研上加大经费投入。另外,传统行业产能过剩,各大企业生存和发展都需要寻求新的增长点。而我国经济已经走过人口红利期,不能再依托劳动力密集型、扩大生产规模等粗放型方式发展,必须建立创新创业发展新思路。实现新常态下转型升级,需要从传统经济向以创新创业为基础的经济模式转换。而创新创业驱动积极发展能否真正落实,取决于能否以科技创新为抓手,培养出能够促进科学技术创新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高职院校是为社会企业培养胜任生产、管理、研发和技术等高素质综合型人才的教育机构,只有不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才能满足新常态下的社会人才岗位需求,让广大拥有较强动手和技术能力的人才进入到新型岗位中,将“中国制造”升级为“中国智造”,促进经济发展。

二、高职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现实困囿

高职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现实困囿主要体现在创新创业课程内容、教育模式、众创空间创业基地建设和师资队伍等方面。其中,以下几点尤为突出:(一)对创业教育认知不清晰。首先,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不足。多数高职教育工作者和学生本身对创新创业教育存在一定的误解。创新创业教育只是被当作在校学生的一门就业指导课程的某些章节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简单介绍一些基础理论知识,基本上也是照本宣科,没有在教育教学中真正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不少教师对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甚至认为这不过是政绩工程,以致学生只能从教材中了解一些简单的注册公司和管理企业的方法,而教材本身的内容并不是科学的创新创业理论。没有充足的创新创业设施和实践条件作为保障,没有真正富有创业经验的教师指导学习,难免会泯灭学生的创业热情,使学生质疑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二)创新创业课程体系设计不完善。高职院校基本都缺少完善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更谈不上科学地对创新创业课程进行顶层设计,也无法提出能够解决创新创业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脱节问题的方案。大部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及实训实践教育没能有机结合,与高速发展的互联网技术和市场瞬息万变的形势脱钩,课程内容一成不变,教师不去设计课程体系,创新创业教育教材谈不上与时俱进。创新创业教育课程需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讲求教学模式和课程内容的灵活应变,这样才能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质量。现有的课程不仅内容枯燥,而且缺少实践平台的支撑和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无异于纸上谈兵,难以使学生认同。(三)创新创业教学条件不完善。目前创新创业教育主要由高职院校承担,没有形成社会各界相互协同合作的局面,教学条件不完善。其一,高职院校当前的教学条件无法满足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大多数院校没有制定与创新创业教育相关的政策,也无法保障国家政策落实到位。其二,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水平不高,甚至很多院校的创新创业教师由辅导员兼职。其三,普遍缺少实训器材和配套基地建设,经费保障不完善,这些都是制约高职院校提升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的主要因素。另外,各地政府下发给高职院校的促进创新创业的政策文件很多,但给予院校落实创新创业教育的保障条件不足,社会行业企业对创新创业政策响应不积极,缺少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氛围。(四)缺少针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协同机制。高职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与政府机构及社会行业企业协同不足。创新创业教育要求学生能够真正介入社会实践,做到这一点,除了需要院校自身努力外,更要在全社会构建起符合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特点的协同机制。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多个社会主体积极参与,而不同主体有着各自的利益诉求和行为特点,如果缺乏协同机制,就会导致各个主体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协同积极性不足。目前,部分高职院校已经投资建设了众创空间或创业实践基地,但企业却普遍不信任大学生创业,同时高职院校没有建立起多方协同的人才培养制度,导致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问题上难以与企业达成共识。近年来,高职院校通过建设众创空间实践基地来提升创新创业教育质量,希望在特色专业定位和教育改革方向上能够结合创新创业教育。但是,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由学校大学生就业指导部门主导,其制定的教育文件很难符合二级学院教学特点,更不能促进社会企业协同,大多数指导工作无法落到实处,具体表现为:其一,高职院校没有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主体部门的责任和义务,没有让二级学院作为主体承担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工作,其他行政部门和二级学院在创新创业教育中难以各司其职。其二,高职院校管理者和二级学院对创新创业教育存在认识上的差异,教学模式和评估机制等难以将校级管理和二级学院教学较好地结合起来。其三,许多高职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缺乏长远的系统制度设计,基本上都是过于重视创业率和成功率等片面指标,造成很多拔苗助长的创业问题。进行科学合理的制度设计,将多个主体高效协同起来,优化和整合各个主体的资源,形成社会协同的创新创业教育完善机制,是提升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五)创新创业教育考核评价不健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考核评估还没有建立起科学的制度,更多是将普通专业评估和指标构建直接套用在创新创业教育上,主要表现为:其一,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估直接照搬专业课程评估,将传统评估中的课程设计、过程质量评价、听课制度、督导制度和考试成绩分析等直接移植到创新创业教育中,漠视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工作。其二,高职院校管理层直接将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等同于学生创新创业竞赛成绩,陈旧的、政绩工程式的评价机制漠视了高素质综合型人才培养的客观性和复杂性,评估结果基本缺少可信度,以致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推进十分缓慢。

三、新常态下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

新常态下,教育工作者要学习贯彻、准确解读关于创新创业教育的政策文件,结合高职教育规律,转变教育理念,设计和完善科学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探索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路径。(一)准确定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能够有效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因此,不能将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课程简单结合。高职院校要转变教育理念,给予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足够的课时和师资保障,将其覆盖高职教育全流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在教学实践中,高职院校要将创新创业教育真正纳入人才培养方案的必修课中,创新课程内容以适应经济发展新趋势,要正确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将专业课程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结合,根据实际情况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培养,使他们真正掌握创新创业的精髓,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高职院校不能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就业指导课程的附庸,以免使创新创业教育处于尴尬境地,甚至与其他专业课程教育互不相关。创新创业教育的重点应该落在第二课堂的实践锻炼上,这样才能满足经济新常态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二)健全创新创业教育体制机制。切实有效的体制机制建设能够保障创新创业教育质量,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设计、完善创新创业教育学分认定制度。学生可通过学科竞赛、社会服务活动、创新创业实践等方式,借助权威机构评价获取学分。同时,高职院校可设立专业学分与创新创业教育学分转换标准,允许参加创业的学生免修或免试专业课程,以便集中精力保证创业成功率。其二,实行弹性专业制,参加创新创业实践的学生可以适当延长毕业年限,也可以跨专业或跨学院学习,简化创业学生修改专业或转学院的手续,同时也为学生离校创业提供便利。其三,设立学生创新创业专项经费,用于奖励在创新创业竞赛或实践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也可以让学生将毕业设计替换为创新创业项目。(三)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应注重开发面向所有在校学生的创新创业基础课程,加强学生创新创业培训的多元化学习。在专业教育中,高职院校教师要设计能够满足学生参与的创新创业竞赛或实践实训知识内容。可以定期举办一定数量的面向学生的创新创业座谈会,邀请知名创业公司的企业家或高水平工程师来校与学生进行现场沟通交流。可借鉴国外同类高职院校的办学经验,与本地域特色经济发展相结合,根据本地经济结构和自身办学特色设计创新创业课程。加强实训实践课程和创新创业竞赛指导工作的落实,促进以赛代教、以赛促教工作水平的提升。创新创业教材不能拘泥于现状,而应与时俱进,做到浅显易懂,能够在实际层面指导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创新创业教育要覆盖学生在校学习的所有阶段,按照不同学生和不同学科开设创新创业基础课和提升课、拓展课、竞赛辅导课、实训实践课等,并根据各学院的专业特色设计企业管理、法律法规、心理素质教育、融资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等对创新创业有帮助的选修课程。(四)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工作。高职院校要积极建设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在教师的工作业绩考核、职称评定、创新创业项目审批和立项、专项培养经费、大赛指导经费等方面给予倾斜,吸引校外研究员和企业高级工程师等“双师型”教师参与到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制定专门的兼职企业导师政策,建立高水平的师资队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离不开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创新创业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也要有丰富的创新创业实践经验。教师只有对创新创业教育有着深刻的理解,才能结合个人工作经验教好学生。

总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既要营造好创新创业教育氛围和教学条件,为学生提供完善的课程体系和动手实践机会,也要给予政策激励和教育质量保障,为学生创新创业活动保驾护航。创新创业教育是应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竞争趋势的战略举措,也是我国高职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教育工作者要深入研究创新创业教育理论并付诸实践,真正促进创新创业教育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钟燕瑾.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困境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7(3).

[2]王清,徐钢涛.新常态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模式的思考[J].科技视界,2016(15).

[3]薛浩,薛志谦.创新创业教育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融合[J].教育与职业,2016(6).

[4]冉小平.新常态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1).

[5]徐春雨,方晨.高职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路径探析[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7(1).

[6]张爱梅.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与反思[J].教育与职业,2016(6).

作者:曹艳艳 单位:重庆能源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