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业教育实施路径探讨

时间:2022-08-21 10:57:25

高校创业教育实施路径探讨

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及待就业人数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大学生就业将面临新的挑战。就最近几年的就业形势来看,就业难已是常态,自主创业将成为新常态。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带动就业问题的解决,已是大势所趋。教育部已经了国家全面推进创业教育、扶持高校毕业生就业及创业的倾斜政策,作为高校的教育工作者,更有责任以创业教育为重要抓手,着力推进高等教育更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将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因而,在高校开展创业教育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是培养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重要依托和不熄引擎。

一、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意义

(一)从创业教育的起因看

由于高校人才培养机制的相对落后,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轨等诸多因素,导致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当今社会的基本态势,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将成为国家下一个阶段的攻坚重点。早在200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明确指出“要把促进就业放在更加突出位置”,互联网时代的崛起和多变的经济形势,给诸多行业带来深刻影响并改变了当今的就业格局,这种态势倒逼高校及大学生改变教与学的现状。作为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必须直面问题、分析问题并设法解决问题。长期以来,各大高校也在进行积极的探索,创业教育因此应运而生。创业教育不仅能缓解大学生乃至整个社会的就业压力,也将为社会经济昌盛和国家政治稳定奠定基础[1]。

(二)从创业教育的内容看

传统教学模式下,一般采用教师讲授、学生听讲的教学方式。有研究表明,这种教学模式目前采用率高达90%,而学生掌握知识的记住率仅达5%。而创业教育模式有着传统教育模式不可比拟的优点。首先,创业教育的核心是体验教育,促使学生深度参与学习,引导学生亲身实践、自主协作学习,开展基于创业过程的学习。强烈的创业(就业)外界诱因能够帮助学生确定学习目标,动机直接支配行动,产生动力,激发学生迸发更高的学习自我管理效能(见表1)。因此,创业教育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创业能力。其次,创业教育必然能够推进校企深度合作,学生不仅能学习各企业精英的成功创业经验,在学习与实践的过程也将淡化学校与企业的界限[2]。重要的是,创业教育有助于学科融合,全面培养复合型人才,学校教育与企业要求相契合,学生无论创业或是就业,都将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再次,创业教育模式下,不仅学生是最大的获利者,教师也是受益方。创业教育能够促进产学研的融合,在这种融合中,教师将理论与实践更好地结合在一起开展研究,研究更深入,申报的课题针对性更强,发表的文章质量更高,教师快速成长更可期待。因此,开展创业教育是解决就业难题、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最优质方案。

二、高校实施创业教育的基本路径

(一)以加强创业意识渗透为基础,促进创业教育的开展

化解就业压力、实现充分就业是摆在国家面前的难题,也是国家今后努力的重中之重。而加强创业意识的渗透是促进就业创业的先导性工作。高校是引智聚才的学术高地,大学生在创业上拥有知识优势、智力优势和创意优势,这是得以开展创业教育的根本保证。目前,国家出台了许多大学生创业优惠和扶持政策,许多学校也提供实践场地及创业指导,为高校大学生创业提供了基本保障,使得创业教育得以开展。加强创业意识的培养有以下几种方式可以考虑:一是通过“传、带、帮、赛”等方式切实形成浓厚的创业氛围;二是兄弟院校联合成立大学生创业园,孵化大学生创业典型;三是高校与企业深度合作,为大学生提供创业的实践机会和平台;四是邀请创业典型或各界精英到高校举办讲座,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激情[3]。

(二)以课程规划为核心,构建创业教育培养模式

万丈高楼平地起,高校开展创业教育必须经过慎重的课程规划和合理的工作部署,结合当前经济发展新业态和新常态,调整相关专业课程设置。为了使创业教育得到更好的贯彻,必须在课程设置上下功夫,形成“点”、“面”、“体”的跨学科培养模式[4]。“点”指的是焦点,是创业教育中交叉性的研究对象。通过校内设立跨系、跨专业的创业教育研究中心,将这些对象作为课题进行研究,使教学和创业实践成为实体,促进创业教育改革,设置研究中心,是为了抓住主要矛盾及矛盾的主要方面,即找对当前经济发展的潮流指向,瞄准紧缺工作岗位及创业方向,解决社会发展中形成的就业问题。“面”指的是根据专业特点及培养创业能力的需要,形成不同专业相互融合的跨学科培养,把课程改革做普遍、做全面。以此为中心,跨学科革新专业设置、课程结构、教学方法,使专业出现崭新面貌,形成创业教育模式。随着创业教育深化发展,与传统教学模式中有显著不同的专业体系自然就会出现,这就是“体”。以计算机应用专业为例,结合本专业特点及欣欣向荣的网络经济形势,该专业创业教育的实现逻辑为:固本培元,以网载道[5]。在课程设置上,保留专业核心课程,夯实专业基础,确保创业教育的开展不会影响愿意继续深造的学生,此为“固本培元”;结合计算机专业特点及兴盛的网络经济,将网络应用融入到课程教学,与会计专业、电子商务专业相关课程跨学科融合,帮助学生实施创业,此为“以网载道”。

(三)以教学实施为突破,确保创业教育取得实效

就业难问题倒逼高校实施教学改革,创业教育势在必行且大有可为。本研究以计算机应用专业———全国高校最难就业的专业之一为例,阐释创业教育的具体策略:“孵化创业典型”,“培养企业精英”,可分三步走:1.“承接外包”夯实就业基础创业教育的实施要从改革教学方式和方法开始。授课教师可根据企业用人标准和课程内容选定主题,设计课程任务,学生进行简单任务模仿;教师进行知识要点讲解,学生进行扩展任务模仿;教师进行创新激发引导,师生协同完成任务,最终分享成功作品[6]。计算机应用专业诸多B类或C类课程,如《Photoshop图形图像处理》、《Flash动画设计》、《静态网页设计》、《动态网页设计》等都可以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课程实践教学方面,学校可与合作企业洽谈,承接服务外包项目。外包企业招聘启事中都有“X年软件外包相关工作经验”等硬性指标,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主管部门可与电商产业园洽谈,承接网店装修的服务外包项目,一方面与专业知识接轨,更重要的是积累工作经验。经过几个服务外包项目的实践,学生经过历练、总结,势必得到快速成长,填补学生在校工作实践的空白,打好就业基础。2.“赛教融合”体验创业历程创业教育在高等教育乃至学生未来人生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创业也不是一蹴而就,需要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支撑。以计算机应用专业来说,由于专业特点和互联网经济的冲击,再加上可以免费网上开店,创业启动资金较少,所以多数学生创业首选是开设“网店”[8],而使用中教畅享软件可以帮助学生体验创业历程,弥补不足。中教畅享软件中的电子商务技能赛项主要包括网店装修、运营推广、客户服务、经营分析四项竞赛内容。网店装修,要求学生完成商品详情页和banner的设计与制作,完成商品详情页的“商品展示类、吸引购买类、促销活动类、实力展示类、交易说明类、关联销售类”的设计与制作。此项竞赛内容能充分考核学生的平面设计能力、素材处理能力及软件使用熟练度;运营推广,要求学生根据经营状况尽可能地打开营销思路,完成推广;客户服务,要求学生及时准确地做好客户服务工作,能充分考察学生的沟通能力,在打造学生创业硬实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软实力;经营分析,要求学生进行市场分析,调整店铺运营措施,规划采购资金及租赁资金,在能控制成本的情况下,赢取更大的利润空间。该软件共有十道试题供学生模拟经营,经过5轮10期的练习与较量,学生不仅可掌握网络创业的基本流程,也可对创业中遇到的问题加以反思并规避。这样,不仅帮助可为学生解了市场规范、成本核算、营销推广和相应的法律法规等,而且可为学生日后进行实体创业积累经验。3.“众创空间”提供创业便利为了支持学生创业,学校可以设立专项资金在校内建立创业基地,为在校大学生免费提供创业空间,学生只需缴纳水电费。对于创业成功典型,学校可以给予奖励,延长学生使用创业基地的年限,免去学生创业的后顾之忧,也可激励其他学生创业;对于不愿意创业的学生,学校可以引进一些企业如“百度糯米”、“美团网”等进驻创业基地,在不影响企业正常运营的情况下,秉承“走出去、请进来”的理念,主动与企业建立联系,安排学生轮流进企业见习一或两周时间,帮助学生积累工作经验,提升就业竞争力;学生也可以根据地方经济发展和区域特色,利用课余多方考察行情,注册网店。学生是网络的最大使用者,也是网络发展的重要推动者。网络是新一代青少年的生活舞台,也是他们主要的生活方式,学生注册开设自己的淘宝店铺,既可以以此创业,积累创业经验,也可以作为日后的副业经营。高校开展创业教育,不仅有效丰富了大学生的课余生活,让大学生学以致用,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捍卫他们依照自己的意愿创业或就业的自由。创业和就业率是高校综合实力和教育质量的重要体现,校方通过创业教育调整教学方法、改进实践教学方式、建设创业基地等方式不仅可以帮助大学生成功创业或轻松就业,而且可以以此回馈教育教学,更好地实施创业教育、体验教育,形成良性循环,为更多高校开展创业教育提供借鉴和参考。

作者:张道华 单位:亳州学院

参考文献:

[1]周洪生.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内涵与主要内容[J].求知导刊,2016(43):54.

[2]宾慕容.成教大学生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路径分析[J].教育观察(上半月),2016(5):6-7.

[3]黄兆信,张中秋,谈丹.创业教育:大学生岗位胜任力培养的有效路径[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1):24-28.

[4]邵晶晶,李佳.河北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与发展对策探析[J].求知导刊,2016(41):52.

[5]田蕾.试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J].求知导刊,2016(44):15-16.

[6]雷玉梅.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浅析[J].学周刊,2016(2):200.

[7]任媛媛,沙其富.论“双创”背景下科技创新的重要作用[J].景德镇学院学报,2016(3):99-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