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理工科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分析

时间:2022-01-20 09:10:13

国内外理工科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分析

【摘要】本文主要整理近年来国内外高校理工科学生创业教育的理论研究现状和实践研究现状,及以重庆工商大学为例,从管理、教学、保障三个方面出发,浅析该校在理工科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理工科;创业教育;研究现状

创新创业教育符合我国改革的大方向,已成为各大高校和社会的热点关注问题。理工科大学生是创业教育所服务对象的一部分,而他们的创业教育有一定的特殊性,他们在创业中主要是以“技术创业”为主,其不仅要掌握本专业丰富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具备动手实践能力和在真实的工作场所中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1国外研究现状

1.1管理

1.1.1专业的组织机构

国外多所高校都设有专门的机构负责学生的创业教育,例如斯坦福大学的工学院科技创业计划组织(STVP),配有专职人员对创业教育资源进行统一的配置。[1]这样有助于跨学科整合教育资源,组织开展体系化的理工科创业教育。

1.1.2创业服务的开放性与网络化

将施教者、受教者、管理者、资助者、服务者、学校、社会、政府等各种校内外相关资源全方位高度整合,提供一站式理工创业咨询服务平台。并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共享创业教育资源,搭建高效、便捷、准确的信息交流桥梁,为创业教育的各个方面人员提供可靠的信息来源。[2]

1.2教学

1.2.1体系完备的课程设计

将专业教育同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在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学科之间融会贯通的能力。从创业知识普及、专业创业教育、创业研发教育等方面,系统地设计课程。

1.2.2开放互动的教学模式

一方面,鼓励学生自由选择自己的研究问题,实行开放互动式的教学和研究方式。另一方面,理工科的创业教育不仅包含课堂教学,还以特色课程、研讨会、创业项目、企业培训等多种方式为依托,开展多样性的教学,激发学习兴趣,满足不同需求。

1.2.3循序渐进的培养方案

课程体系和教学环节符合学生认知,根据学生不同的需求以及不同的知识掌握能力,从浅到深,循序渐进。从基础性实验教学、创意性实验教学、社会性实践教学、合作性实践教学四大方面完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1.2.4多层次化的教育模式

针对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想初步了解创业常识的学生、想系统学习创业知识的学生、想加入创业研究的学生等等,多种层次,有针对性地开展不同的创业教育活动。例如美国多所高校有五种不同层次的理工科创业教育模式,将理工科大学生创业的通识教育、专业教育、研发教育全面开展。[3]

1.2.5借助校友力量联合教学

国外高校注重增强在校大学生与企业和企业家和优秀校友之间的的互动,如创建专门的组织,定期举行见面会、研讨会等活动,促进学生和企业家之间的交流,分享创业创新成功经验,创造大学生创业机会,树立大学生创新创业信心,等等。

1.2.6“产学研一体化”的创业教育模式

国外高校十分重视实践应用和基础科研之间的相互转换,提倡理工科学生的创业教育要结合个人能力、专业特长以及相处的社会环境,从创业者的角度来规划整个教育模式。

1.3保障

1.3.1政策扶持

国外高校为师生提供宽松的创业环境,如允许学生以创业实践的形式修学分;允许学生休学创业,实行弹性学制;允许教师和研究人员在校外创业或在企业兼职;科技成果所形成的利益实行学校、学院、课题组“三三”分配制等等。

1.3.2科研支撑

国外高校十分重视理工科教学与科研的基础性工作和学术研究,并致力于教学与科研的创新。理工科的创业是一个对知识与技术的转化过程,有力的科研才能推动理工科创业教育的良性开展。

1.3.3资金来源

斯坦福大学利用校友的捐助,为本校创业教育提供了大量的资金。另外,各大高校还设有专门的创业基金和激励机制,为处于不同创业阶段的学生和老师提供资金支持。

1.3.4师资保障

国外高校的理工科创业教育,设有多名专职教师负责,同时配备有相当数目的助教及全职教员。这些教师不仅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系统的创业教育知识,而且有一定的创业或管理经验,并可以利用自己的企业资源为学生带来实践机会。

2国内研究现状

2.1政策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包括创业教育、工商登记、融资服务、税收减免等一系列优惠政策,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一个宽松的环境。

2.2教学

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创业教育的专门课程,并纳入学分管理;实行弹性学制,允许学生休学创业;通过创业竞赛、模拟实践、专家讲座等多种方式创新教育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

2.3机构

建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多级组织架构,在校级层面成立校创新创业管理中心,在院级和专业层面成立若干学科或专业特色的创新实践基地,在学生层面组织学生成立各种创新创业实践协会。

2.4人员

设立专门的教学人员,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并聘请成功创业者、杰出校友、专家学者等担任兼职教师,加强创业指导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推进创业指导教师专业化、专家化发展。

2.5场地

学校开辟专门场地用于学生创业实践活动;建设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大学科技园、创业园、创业项目孵化基地、实习基地。向学生全面开放各种实验室和设备、仪器等等。

2.6经费

多渠道筹集资金,广泛吸引金融机构、社会组织、行业协会、杰出校友等为大学生创业教育提供资金支持。

2.7服务

各大高校致力于简化各项创业手续,搭建网络服务平台,为学生、教师、企业等多方提供项目对接、政策解读、信息流通、在线咨询等多种服务。

3我校存在的问题

我校是一所具有浓厚财经特色的多科性综合大学,理工科学科也占据了一定的比例。比较典型的包括机械工程学院,环境与资源学院,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目前我校的创业教育工作开展良好,但专门针对理工科学生的专业创业教育还处于几乎空白的阶段。

3.1管理

3.1.1缺乏专门的管理组织机构

理工科的创业具有其特殊性,是一个将知识与技术转化为产品的有机过程,所以理工科学生的创业教育更需要一个专门的机构和专职人员,来跨学科管理、整合全校的教学、师资、实践、保障资源。

3.1.2缺乏相关的学生管理团体———社团

我校现有学生创业团体有许多,从正规校级社团到自发创业小组都已存在已久,但针对理工科学生的创业互助团体还没有。因此需要一个理工科学生的创业团体,来吸引志同道合的学生一起创业,互通消息与资源,实行自我管理。

3.2教学

3.2.1缺乏良好的创业意识

一方面理工科大学生投入了相当大一部分精力在参加科技竞赛中,而很少有学生有意识将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另外,创业知识零散、实践时间断层、社会家庭不认同、创业风险大、老师不重视等,也是影响理工科学生培养创业意识的重要因素。

3.2.2缺乏专业的创业课程

我校理工科学生的创业创业课程没有形成常规,大多以选修课、创业竞赛的形式存在,很少针对工程类大学生专门开设此门课程。而且创业教育课程没有固定的教材,内容也很随意,没有与理工科学生的专业教育相结合。

3.2.3缺乏系统的培养方案

理工科学生的技术创业是建立在专业基础上的,具有技术更新周期短、要求高的特点,需要多人在团队中进行良好的分工合作来完成技术从研发到生产和走向市场的转化过程中不同的工作,因而特别强调创业者团队管理和协作能力。因此,理工科学生的创业教育需要将专业知识与管理知识高度融合,形成系统的培养方案。

3.2.4缺乏全面的实践机会

理工科学生的创业是一项实践性非常强的活动,但学校能提供此类实践性学习的机会、实践的场地、实践的资金有限,学生“学以致用”的机会也就有限。有些创业竞赛虽然也面向理工科学生开放,但“先天不足”的创业基本功使得理工科学生很少能从创业竞赛中获得自信与认可。

3.2.5缺乏科学的考核机制

学校虽然开设了部分创业教育的课程,但课程的考评机制也不完善,多数局限于写企划书、考试、创业竞赛等等,而缺乏对于理工科学生技术创业能力的测试,因而不能培养学生能解决创业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无法科学的检测现有的创业教育效果。

3.2.6缺乏深入的教育研究

目前,我校的创业教育体系尚不完善,急需上升至理论学科层面,因此需要相关的教职人员投入到理工科学生的创业教育研究中来。根据中国知网(CNKI)的检索统计,篇名包含“创业教育”,作者单位为“重庆工商大学”的文章一共22篇,近三年成逐年递减趋势。而涉及理工科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文章更是寥寥无几。

3.2.7缺乏精品的示范项目

一个好的创业示范项目不仅能极大吸引教师和学生的兴趣,起到良好的示范宣传作用,也能为以后的创业教育工作提供直观的参考数据和宝贵的实践经验。而理工科大学生的创业教育更是需要精品示范项目来带动整个创业教育团队的积极性,从实践的过程中积累技术创业的经验。

3.3保障

3.3.1资金

我校理工科大学生创业面临资金来源渠道窄、资金额度小、缺乏实践基地、创业条件受限制等因素的制约。有了资金的保障,才有将创业教育成果转化为实践的基础。

3.3.2师资

目前,我校尚没有针对理工科学生创业教育的专业师资团队,工程类大学生的创业教育缺少优质的师资,要么是教授创业课程的教师实际创业经验缺乏或创业研究背景单薄,要么就是缺少有着良好创业经验的企业家的课程参与。

4结语

真正的理工科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应该是一种以专业教育为基础,跨学科、多领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所以,对于理工科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学校应该重视学生的专业教育、创业技能与开拓创新精神的综合培养,使之能够适应新时代全球化的趋势、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使之能够将创业作为以后职业的一种选择。

【参考文献】

[1]安宁,王宏起.理工科大学创业教育模式的国际比较及启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6):68-72.

[2]刘丽君,李斌,郑焱,霍灵瑜.美国一流大学理工创业教育与我国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J].中国高教研究,2009(5):50-51.

[3]胡桃,沈莉.国外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对我国高校的启示[J].中国大学教学,2013(2):91-94.

[4]高婷,高坡.理工科研究生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研究[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1):87-89.

[5]邓蕊,赵泽铭.欧洲高校创业教育对中国高校的启迪[J].价值教育,2014,10:245-246.

[6]徐小洲,李志永.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制度与政策选择[J].教育发展研究,2010,11:12-18.

作者:李玲 单位:重庆工商大学机械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