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班级管理论文

时间:2022-11-30 09:21:35

农村中小学班级管理论文

摘要:学校教育机体的基本组成要素是班级,而且班级也是学生得到自由而全面综合发展的组织载体,同时更是老师在专业教学水平上不断实践与发展的基地。有关农村中小学班级管理工作则是一项由学校、老师以及学生三者共同作用与影响的实践性教育活动,更是当前中小学教育工作的重点。但当前有关中小学班级管理的文献理论研究主要侧重于对一线老师在班级管理方面的简要概括和总结,不具有管理应用的广泛性和普遍性,因此,重点探讨的是农村中小学班级管理的基本内容,以及如何有效做好其班级管理工作。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班级管理;基本内涵;具体策略

有关中小学班级管理工作,其主体主要包括学校、老师以及学生三者,并通过这三者之间的配合与写作来达到一种教育管理实践的效果。农村中小学班级管理的基本内涵的核心在于围绕学生为管理的根本,将管理的内容集中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这种关系处理上,并最终实现中小学班级管理的目标,即培养学生的理想而完整的人格品质。所以要将这些理论内涵真正贯彻落实到具体的班级管理中,则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一、关于农村中小学班级管理的基本内涵

农村中小学班级管理的核心理念是坚持把学生作为管理教育的根本。在过去传统教育过程中,学校教育学生主要是从成人的视角和权威标准作为出发点,并按照统一而标准的办法来塑造和管理学生。而当前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其管理理念和模式也发生了变化。教育理念逐渐发展到以学生为发展主体,促进学生在校教育的全面和谐发展,并逐渐让学生在校教育中感受到其主人翁地位,根据学生的个性、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来进行管理,充分发挥教育所具有的社会功能,并实现农村中小学班级管理中围绕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管理理念。另外,在中小学班级管理中还有一个核心关系即是师生关系,要求在处理师生关系的过程中,应从价值理念出发,平等、公平的“主体与主体”之间的交流与相处。教师在班级管理中所发挥的作用主要是体现在师生关系的处理中,即作为老师,应在实际管理工作中重视学生并向着学生。为了让老师行为的教育价值充分发挥出来,那么老师应该立足于与学生相处的师生关系中,通过恰当的行动融入学生的发展中,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二、中小学班级管理的有效策略

1.构建美丽的班级教室。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讲,学校的组成离不开一间间教室。同时从社会角度而言,这些不同的教室也相当于一个小型的学校或者是一个小小的社会。教室中每个学生个体即是生命,所以教室为生命而存在。教室不仅是老师传授知识的载体,同时也是承载生命个体的地方。要做好班级文化建设这项教育工作,是一个循序渐进的长期性工作。但也不乏还存在一些中小学老师认为做好班级文化建设工作可在短时间内实现,而且认为只需要通过装扮教室环境即可。但事实上,真正建立“美丽”的教室,在于那份“真”。在这个教室成长学习的学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成长印记或者是自己的一片天。学校教育要对学生起到积极、正确的引导作用,就必须树立学生不断进步与发展的自信心,并使其意识到自己成长与学习中的点滴进步。因此,农村中小学班级管理中,应构建一个“美丽”的教室,其美丽在于能够真正呈现出学生的美丽心灵,并让教室成为学生可以表达自我的美好空间和平台,并非只是通过满教室墙面的彩色图纸来让教室显得空洞而缺乏内涵,相反地,应该让学生能通过这个美丽的教室感受到生命的本真。2.始终坚持一切从学生出发的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并对当前农村中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反思,这是解决班级管理问题的根本前提。而班级管理中的情况其实质也即是学生的实际情况。在中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师生之间的矛盾性关系即是幸福与痛苦的根源。其中所说的这种幸福即是学生的主观意志和老师的实际班级管理行为是协调统一的,这也就意味着学生的所需正是老师所给予的,从而达到两者的相互配合与统一。这种“幸福”的原因在于老师要充分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和调查情况,从而对学生的需求和需要有一个准确而恰当的把握。而痛苦则是与幸福相反,学生的主观意志想法正好和老师的相反,学生的需求得不到老师的解决,同时老师给予的也不全是学生需要的。这种痛苦的背后归结于老师的失职,没有充分去了解和知悉学生的需求,而是主观性地去把未必是学生的需求强加于学生。

综上所述,农村中小学班级管理工作是新课改的重点,作为中小学老师必须重视班级管理,并一切以学生为根本出发点,来培养和塑造有素质、有能力以及有理想的人才。

作者:孙晓萍 单位:湖南省武冈市邓家铺镇双桥中学

参考文献:

[1]张红广,张庆丽.中小学班级管理策略研究[J].未来英才,2016,16(20):275.

[2]包兵兵.从科学管理走向文化管理之中小学班级管理实践取向[J].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15,23(8):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