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级管理中“后进生”的转化

时间:2022-03-03 09:55:49

小学班级管理中“后进生”的转化

摘要:“后进生”是一个班集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平时的班级管理和教学中,这部分学生群体却容易被班主任冷漠对待。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后进生的教育,却关系到班主任工作的成败,因此不容忽视。本文拟从分析“后进生”的概念出发,进而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来系统探讨“后进生”产生的具体原因,最后从后进生本身、家长、学校、社会四个方面提出具体的对策。力求对小学班主任在实施“后进生”管理时提供帮助。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后进生;转化

1“后进生”概念

“后进生”的概念对班主任来说,并不陌生。在整个班集体中,这部分群体或许最令班主任头疼,部分班主任对“后进生”的管理态度是:冷淡。“后进生”指在后天教育引导下形成的特殊学生,通常表现为学习成绩差、行为习惯差等,但这部分学生并不包括先天存在智力和生理问题的人。教育大辞典对“后进生”的解释:“思想品德发展上距离教育目标的要求较远,在思想行为上存在较多的缺点,落后于一般同学的学生”。显而易见,因“后进生”并不存在智力缺陷,促使其转化为优等生也有机可循,但班主任需具备一定的耐心。

2“后进生”的具体表现形式

2.1厌学,学习成绩差:“后进生”在学习方面主要表现:厌恶学习,缺乏求知欲。同时,小学生厌学也是学习兴趣缺乏的表现。由于缺乏认真学习态度,从而学习成绩落后于一般学生,“后进生”就这样逐渐形成。小学生学习成绩的落后不仅来源于其学习兴趣的缺乏,也有部分学生是学习方式不当,进而引起学习成绩低于同班或者本校的其他学生。厌学,学习成绩差是“后进生”在学习层面的主要表现之一。

2.2行为习惯和品德差:“后进生”也包括行为习惯差的学生。素质教育提倡:通过在教师教学的引导下,学生实现全面均衡的发展。无疑,除了智育以外,德育也是学习过程中的重要部分,只有当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品德同时合格的情况下,才能称之为“合格”学生。“后进生”行为习惯差,主要体现:学习环节(不尊重同学发言、随意打断教师讲课……);道德环节(下课没礼貌,乱扔果皮纸屑……);处事环节(乱说脏话,给同学起外号……),以上列举的多种情节,都是“后进生”在行为习惯方面所呈现的具体表象。同样,社会生活中,“后进生”缺乏社会责任感,无视集体利益。

3“后进生”形成的原因分析

3.1学生方面:第一,小学学习阶段,学生身心发展处于飞速上升的时期,“后进生”在高年级尤其明显。低年级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极强,多数学生能服从教师引导,其行为习惯和品德表现良好,同时,学科知识较为简单,大部分学生在学习上差距较小。小学中年级,学生处理事情时,逐渐出现主观认识,并不完全遵循老师的意见。此时,自制力强和弱的学生,其行为习惯优劣呈现一定差距,由于学科难度有所提高,学习也呈现出一定差异性。高年级学习中,部分学生开始挑战教师的权威,相比行为习惯好的学生,学生品行优劣呈现差异性。同时,由于学习难度加大,学习成绩也呈现两极分化。第二,小学生的自我表现欲强而自我控制力弱。研究表明,小学学习阶段,学生特别期待受到更多的关注。因此,课堂上,部分学生会通过不正确的方式吸引同学或老师的注意,可却忽略其行为会影响他人学习。小学生随地扔果皮纸屑,经常说脏话,这也来源于其自我控制能力弱,不自觉去模仿外界的行为。

3.2学校层面:第一,俗话说:“教师一句话,学生一辈子”。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长久的!教师的不当行为习惯,易引发学生养成坏习惯。比如:教师用脏话辱骂学生,经过一段时间,也许学生就学会说这些脏话。教师的及时干预也是改善学生行为习惯的途径,当学生做出错误行为(如随地吐痰),教师及时加以纠正,错误行为在今后出现的频率将会减少。反之,坏习惯日渐形成。同时,在学习中,部分“后进生”产生的原因是学习方式不当。此时,教师如果合理引导,比如:鼓励学生大胆改进学习方式,并为其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和目标,也许学生的成绩会很快提升。第二,在学校,除教师外,小学生与同学接触最多。个别学生在校外养成坏习惯并带到学校,在学习和玩耍中扩散开,进而在小团体乃至班级中形成坏风气。班风是影响学习的重要因素,假如学生所处环境的学习气氛并不浓厚,其余学生在学习中也易懈怠。第三,评价一所学校办学的标准,首先当看学校的特色。特色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在其指引下,不断积累,形成独特的风气(校风)。以校风带领班风,班风促学风。南宁市滨湖路小学建立在“梦开始的地方”的基础上,积极践行培养小绅士、小淑女的理念,在校风的引导下,学生懂礼貌,遵守学校纪律和各项规章制度。由此可见,校风对学生的影响巨大,失去良好校风的支持,良好班风也难以建立。

3.3家庭层面: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根深蒂固,教育孩子决不能纯粹依靠学校的努力,家长在学生成长中扮演着不容忽视的角色。家庭教育在整个教育中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入学之前,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基本受父母的影响,入学之后,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才逐渐受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所共同影响。因此,无论任何时期,家庭教育对学生都有重要的影响。学习生活中,导致学生学习成绩差的原因多种多样,家长不重视教育是其中一环。小学生每次取得进步,心里总是希望得到别人的赞扬。当学生取得成绩时,家长总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则会消退,久而久之,成绩可能会下降。在农村,有的家长做法尤为欠妥,因自身条件不好,只允许自己的孩子念完初中。基于不良家庭环境的影响下,“后进生”形成的概率大大增加。同时,留守儿童问题是长期以来关注的话题,在农村中更加明显,由于父辈教育监管和亲情缺失,学生学习动力缺乏。

3.4社会层面: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环境对学生的影响越来越明显。信息化背景下,游戏也孕育而生,由于小学生自我调控力弱,易沉迷于网络,从而造成成绩落后。同时,近年来,网络脏话的传播速度非常迅速,特别是游戏环境中,说脏话以及不良行为的养成更是快之又快。网络语是最近比较火热的词语,其中不乏有不当的词语。学生习得之后,易滋生坏习惯。同时,有的学生在沉迷网络之后,无钱上网时,翻窗偷盗,虽然小学生中案例较少,但不可不防。当然社会环境对学生的影响不仅局限于网络,也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如闯红灯、公交车上不主动给老人孕妇让座、买东西不排队等行为,都会对学生造成不良的影响,进而导致其道德品质缺失。

4“后进生”转化的具体策略

本研究基于对后进生产生原因的分析,从学生自身,学校,以及家庭和社会四个方面进行思考,并提出以下几点策略。

4.1学生

学生自身应树立热爱学习,勤奋上进的意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深信,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因此在“后进生”转化教育中,自我教育极具重要。矛盾着的事物是一分为二的,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若想实现“后进生”的转化,首先需要学生本身树立热爱学习,勤奋上进的意识。只有当学生树立了正确的意识,在学习中才能做到学有所获,提高学习成绩。同时,当学生端正态度且认真学习时,其品行也会改善。日常学习生活中,他们会以一名合格少先队员的身份来要求自己。因此,在教育教学中,首先应陶冶学生的情操,引导学生从内心深处出发,做一个爱学习、守纪律的孩子。学生学会注重学习及自身行为习惯时,教师对“后进生”的教育才能如鱼得水。

4.2学校

4.2.1班主任应给学生足够的关心和耐心:在教学中,常常遇见一类学生(学习刻苦,但成绩落后)。对此,班主任应关心和鼓励这部分学生,帮助调整学习方式,促进他们学习进步。在学校,“后进生”由于成绩落后或行为品德差,常常受同学排挤。他们外表看似坚强,其实内心却很脆弱、自卑。对待这部分学生,教师应包容他们、用爱感化他们。小学生行为习惯差,往往来自周边环境影响,因为其年龄小,自我控制力差,常在不经意间养成坏习惯。但好在其可塑性强,只要教师合理引导,改变其行为习惯也相对容易。班级管理过程中,我们应给学生足够的尊重,建立良好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其建立对教师的信任感。此时,班主任管理学生将会事半功倍。在“后进生”的教育中,应做到:以说服教育为主,以惩罚教育为辅。素质教育大背景下,对新时期的班级管理也提出了新要求:“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提倡“以生为本”。“后进生”行为习惯的养成,绝不是一朝一夕,而是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学习生活中逐渐形成。因此,班主任对“后进生”进行教育时,一定要满怀期待与耐心,认真的教导他们,不轻言放弃。同时,班主任应该针对班级后进生的不同特点建立各自的档案,并制定个性计划,抓反复、反复抓。[1]

4.2.2发挥班级管理中的集体效应和异性效应:后进生的转化工作除了班主任之外,还应借助所在班集体的力量,好的班风是每名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因素。[2]良好的班风不仅能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促进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同时班集体不仅具有引导作用,更具有约束作用,其约束力表现在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方面。因此,在整个班集体中,应发扬爱学习、讲文明的风气,形成良好的班风;制定相应的班规,规范和约束学生的行为。同时,巧用“异性效应”,发挥异性效应的激励和互补作用。在学习中,女生形象思维强于抽象思维,语文成绩不错,而男生恰且相反。班主任在分配座位时,可以让男女交错而坐,增加其交流机会,促使男女学生双方取长补短,达到学习共同发展的目的。

4.3学生家长

4.3.1家长需严格要求自己的行为,以身作则:不可忽视!学生部分行为习惯的养成来源于家长的影响。小学生年龄小,对事情缺乏自己的主观认识,喜欢模仿身边的人。因此,家长需要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用榜样的力量来感化和教育孩子,促进“后进生”的转化。在生活中,倘若家长自身具备大量不良行为习惯,孩子也难以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同时需注意,家长应该表里如一,在生活中的任何时候,都应该严格要求自身行为表现。切不可仅仅在孩子面前表现高尚伟大,而其他时候则道德缺失。

4.3.2给孩子更多的关心和呵护:孩子心灵较为脆弱,易受到外界的伤害,也容易得到满足。因此,家长需要关心和呵护他们,“后进生”原本就是指学习成绩差或品行不良的学生,在学校,一旦他们和其他学生发生冲突,无论对或错,教师一般指责这部分学生。老师反感,同学歧视,“后进生”在学校学习中,承受压力其实特别大。因此,他们需要更多关爱与保护。倘若家长也打骂他,则容易使其伤心或者反感,产生逆反心理,厌学也会更加明显。因此,生活中,家长应该多关心和爱护孩子。当孩子对家长建立足够信任时,再对其进行教育,取得的效果将会更加明显。所以,请家长不要吝惜自己的鼓励和表扬,多赞美和鼓励孩子,让他们沐浴在爱的海洋里,健康快乐的成长。

4.4社会

4.4.1发挥网络环境在学习中的积极作用:随着信息网络的飞速发展,除课堂学习和阅读书籍外,计算机也成为学生认识世界的一道窗口。借助网络,学生能了解更多的知识和文化。但计算机给学习带来帮助的同时,也带来一些弊病,如:游戏和网络不良信息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缺乏,网络成瘾。因此,我们要引领孩子正确使用网络,帮助其学习。倡导文明上网,浏览健康网站。网吧场所禁止未成年人入内,打击网络不良信息的者,为孩子提供健康的网络环境。安装电脑的家庭,家长要加强监督,合理安排孩子使用电脑时间,使网络在帮助学生学习发展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4.4.2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社会正能量:社会环境对学生影响巨大,社会不文明现象容易使学生养成不良行为习惯。因此,在社会生活中,应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社会正能量,让整个社会充满爱和关怀。同时,应该加强社会监督,净化青少年成长的社会环境;打击各种腐败行为,加强廉政建设;加强整顿文化市场,尤其是影视文化市场[3]。还给小学生和谐健康的社会环境,在此环境下健康成长。学校应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社会。传递社会正能量的方式多种多样,如:通过学校教育宣传,通过报刊和网络宣传,通过家长的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作者:刘俊铭 梁宇 单位:广西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邵国明.浅谈班级管理中后进生的转化[J].教书育人,2015(03).

[2]何保玲.浅论小学班主任如何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J].学周刊,2012(07).

[3]朱程程.社会环境对学生的影响[J].新课程学习,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