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安全教育问题研究3篇

时间:2022-08-01 09:50:47

高校学生安全教育问题研究3篇

第一篇:高校学生信息安全教育问题研究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网络信息已经融入到大多数人的生活之中,而大学生俨然成为其中的主要群体。随着智能手机的高速发展,信息技术很大程度上已经改变了大学生的生活学习方式,微信、微博、微课的发展,使得大学生们可以随时查阅网络新闻、学习知识、沟通交流、阐述观点、购物生活。当然,信息技术并不完全是净土,其中也充斥着各种广告、陷阱、诈骗等虚假信息。因此,加强在校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是每所高校的当务之急,信息安全意识是指在接触信息和使用信息系统时,能够感知信息安全威胁并合理规避信息安全风险的一种能力。学生们在生活学习的过程中,必须具备充分的信息安全意识,从而防止各类犯罪活动侵害到自身利益。与此同时,高校自身也应该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信息安全教育,从信息安全知识、信息安全意识、信息安全能力等方面加强安全教育,保护学生自身的合法权益。

1大学生信息安全意识教育认识不足

当今,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不断更新优化,各大高校为了迅速适应社会发展,纷纷开设信息技术及信息管理等相关专业及课程,但前期调研和准备时间不够充分,没有明确专业建设计划和人才培养计划,并且各大高校对当前信息安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尤其是对可能造成的影响和危害认识严重不足。同时对大学生的信息安全教育,尤其是信息安全意识教育也同样存在着滞后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大学生信息安全意识教育滞后。高校中曾经的神圣封闭的文化氛围已经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而逐渐消退,而学校自身并没有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学校和学生带来的变化。因此,学校没有认识到大学生信息安全意识教育的重要性,信息安全意识教育不但能够保证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还能够给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自主性和便捷性。

(2)高校对大学生信息安全意识教育与人才培养两者关系理解淡薄。加强学生信息安全教育,能够使学生甄别有害信息,提高学生自我保护能力,尽可能地保护学生不受非法信息和虚假信息的侵害。同时,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大学生本身进行违法犯罪行为,这也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本保证。

(3)忽视信息安全教育与专业课程的联系。根据高校的普通教学大纲规定,信息安全教育不属于大纲范畴,因此绝大多数高校片面地认为大学生信息安全教育可有可无,并没有把信息安全教育列入学校的教学计划,当然信息安全意识教育也就无从谈起。

2大学生信息安全意识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个别高校在选修课当中开设了信息安全教育相关课程,但大部分高校仍未将信息安全意识教育纳入到大学生的培养体系和教学计划当中。由于选修课在培养力度和受益学生等方面效果非常有限,无法适用当今高速发展的信息科技,大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整体较差,因此单纯地依靠通识性的信息安全教育课程来提高大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是非常不够的。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领导责任机制不完善。高校信息安全教育应该采用什么样的实施机制,以何种形式纳入学校教学系列,这些关键环节都没有明确的规定和细则,从管理体制上没有形成规范制度。

(2)信息安全教育未纳入正式的教学计划当中,信息安全意识教育不够系统。大学生信息安全教育的时间、内容、方法、教材、教师、教学效果等,都没有统一的规划。个别高校即使开展了信息安全意识教育,也只是零敲碎打,没有形成一定规模的收益群,大学生信息安全教育在学校教学工作中缺少应有的比重。在法律规范、伦理道德和防范技术、安全意识教育等方面存在缺陷,没有形成较完整的信息安全教育体系.

3大学生信息安全意识教育培养

(1)加强大学生信息安全道德伦理和法律法规教育培养。当代大学生作为信息网络使用传播的主体,必须熟悉和掌握我国的信息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我国法律法规从多个维度对信息安全做了详细的规范。高校通过加强网络法制教育,开展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从而调整、控制、矫正学生的网上行为,使大学生明确网络犯罪所要承担的责任,从而能够自觉地遵守法律。

(2)提高大学生规避信息安全风险的能力。大学生所涉及的信息保护类型总体分为:身份资料类和网络痕迹的隐私保护。前者包括姓名、电话、银行卡号码、学校专业等个人信息;后者包括个人言论观点、上网偏好等。高校通过向学生分析和演示各类实际的信息安全威胁,通过实例讲解,以及各类典型的重大信息安全事件,来分析信息系统主要应用领域和有可能涉及的信息安全陷阱,从而使在校学生能够吸取经验教训,塑造良好的信息安全意识。

(3)充分利用教育资源,深入开展信息安全意识教育。信息安全教育是一种理论知识与实际技能相结合的学习过程,高校可以向学生讲解病毒入侵的常用形式和技术手段,以及恶意程序传播的常见途径和触发方式,帮助学生提高信息安全意识,提升学生不受非法信息侵害的能力。加强信息安全意识教育可通过如下几个途径:①将信息安全教育课程纳入高校教学计划当中,使广大学生能够系统地、全面地学习掌握信息网络知识和信息安全知识。②大学期间通过开展信息安全学术研讨会、信息安全知识竞赛、信息安全知识讲座等多样化的教育形式,加强大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教育。③利用学校传播媒介和舆论工具,通过校刊、校报、校园网络、广播、宣传栏等全方位的进行信息安全意识教育。

作者:李笃 单位:西安医学院

参考文献:

[1]赵洁.高校加强信息安全教育的思考与内容探索[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3,27(7):84-87

[2]谢雪莲.网络化背景下的高校信息安全[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3(1):66-69

[3]李俊.高校信息安全教育课程建设的思考[J].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95(3):29-32

第二篇:高校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研究

高校是大学生进行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是为我国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要地方,更是我国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敏感中心与前沿阵地。而新形势下的高校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又存在着一定问题,面临着不少挑战。因此,急需对当前我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做一个较为详细的了解,再对这些问题及其所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找出原因,找到解决办法,以促进高校大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构建起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一步维护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

一、新形势下高校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堂教育的理念太过落后

大学对大学生进行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最主要渠道就是开展相应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然而,大部分的思政理论课程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都采用一种单向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作为受教育者的大学生则在一个较为封闭的环境中接受着一种非常被动的知识灌输,仅靠“教师—学生”这样一种单一的交互反馈机制进行信息传递。从正面灌输来看,这种方式还是有一定益处的。但是由于每一个学生的教育接收效果都会受到其自身素质影响,而如果教师的说服力再稍微欠缺一点,就很容易导致事倍功半的后果。从教学内容上看,部分教师在教材体系与教学体系的转换方面,还稍有不足,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了较大的随意性,并没有按照教学大纲要求严格执行,总是选择性地重点讲述自己擅长和感兴趣的内容,其他的则一笔带过。〔1〕从教学手段上看,尽管大部分教师都使用了多媒体,但是部分教师仅仅只是将课本内容复印到PPT上,并没有对其进行再加工,这难免会使学生觉得枯燥乏味,甚至产生厌烦和抵触之感,极大地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时效性。

(二)社会实践太过注重形式

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加强离不开有效的社会实践,社会实践对学生的社会了解、国情认识、品格培养以及责任感加强方面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大部分高校在实践教学方面,都存在着“重形式,轻意义”的普遍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现因主要有以下几个:经费保障的缺乏,使其不能够满足所有学生的参与;高校在社会实践认知上存在错误,仅仅只是将其看成上级下达的行政任务的完成,并没有真正领会社会实践的意义;社会实践的形式通常都只是发宣传单,做简单的志愿活动,实践内容极不丰富;有效监督与考评机制的缺乏,使得学生产生了严重的应付心理等。

(三)校园文化教育滞后

就目前看来,和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发展要求相比,高校的校园文化教育还存在着严重的滞后现象。很多高校都错误地将校园文化教育等同于校园基础设施教育。现代化的多媒体设备、宽阔的马路以及耸立的教学新楼等越来越多的出现在高校之中,而在思想政治、价值观念以及道德等方面的教育却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校园文化在精神内核方面的教育极度缺乏。尽管有些高校还是重视了校园文化教育,但是其中也不乏标语化和同质化现象的出现,很多学生连自己学校的校训和校歌都说不出来,其所组织的校园文化活动等与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衔接性也不够强,所以产生的效果也不甚理想。〔2〕

(四)高校传媒功能的定位偏差

作为高校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重要载体的高校传媒本身是大众传媒的组成部分之一,在对大学生的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教育功能。广播、杂志、电影、报纸以及互联网等大众媒体,尤其是近年来备受青睐的微信、微博以及博客等新媒体形态,对大学生思想和行为所产生的影响愈发广泛和深刻。这些传播媒体在为学生提供有益信息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消极的、庸俗的垃圾信息,进一步加大了大学生的道德判断与价值选择的难度,弱化了大学生的意识形态观念。

(五)教育队伍专业素质尚待提升

教育队伍的教育是做好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的根本保障,然而,就目前看来,很多高校都不注重对教育队伍的教育,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意识形态安全教育过程中,仍旧存在着队伍不稳定,数量不充足以及结构不合理之类的问题。近年来的高校扩招也进一步加剧了教育队伍的工作压力,不少高校开始运用转岗调离和招聘专职教师的方式开展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这些转岗调离的教师大多都属于“半路出家”型,缺乏专业实践经验,而新招聘的专职教师也大多是刚踏上就业岗位的毕业生,面对这一相对较为枯燥的工作时,其工作积极性就显得较为缺乏。

二、加强新形势下高校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基本原则

(一)加强党的领导原则

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中强调:“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3〕在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中,各级领导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运用高校各式各样的宣传平台,广泛深入地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真正让高校学子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继承者与传播者。党对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中,要重视对大学生的教育培养,积极吸收先进分子,不断扩充党员队伍,优化党员队伍结构,着力提升学生党员队伍的纯洁性、先进性,使大学生党建工作实实在在地有利于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

(二)以人为本的原则

对大学生安全教育来说,以人为本原则的坚持就是其人本价值取向的最明显特征,所以,在加强新形势下高校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过程中,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要对学生个性予以充分尊重,要关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同时,也要密切关注学生社会性,以促进学生全面自由的发展。学生是具有创造性、主动性和自主性的教育主体,不仅具备独特的思想情感与价值,还具备独立的人格,其个体差异也是无法避免的。〔4〕所以,在开展相关工作时,必须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要以学生实际需求为切入点。

(三)继承借鉴的原则

时代的发展要求高校学生的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必须要进行创新,但创新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所有的创新都是建立在继承的基础之上的。教育任务、目标以及内容的变化势必会造成教育方法的过时和不适用,但是,必然会出现新的、更为适用的方法。这些新方法的出现并没有完全对传统方法予以否定,而是由传统方法的改进和选择性继承而形成的创新。例如,理论教育法、自我教育法以及实践锻炼法都是长期有效的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方法,传统方法与新方法所不同的只是时代内容的内在要求,并不是对方法这一本身的全盘否定。

(四)方向性原则

意识形态本身所具备的本质属性决定了其会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一定的思想导向和政治倾向作用。高校一直以来都是政治力量重点争夺的阵地,具备较强的政治与意识形态色彩。所以,在对大学生进行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具备较强的政治意识与政治责任感,必须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引导,要坚持共产主义与社会主义方向,要与党的纲领、宗旨保持高度一致等。只有这样,才能够使高校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得到保障,才能够统一学生思想和行动,才能够为社会主义教育培养出更多的、更合格的接班人。

(五)兼容并蓄原则

高校文化是兼容并蓄的,虽然和而不同,但向来尊重差异,扬长避短。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文化并没有亦步亦趋的发展,而是产生极大的不平衡,出现了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正因如此在不同时代的治学、教育理念中,在对待不同民族学生的具体问题中,在外国学生来华求学的过程中,都应采取兼容并蓄的原则。

三、加强新形势下高校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路径

(一)坚持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育的主渠道

首先,更新教学理念,强化大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训练。要将训练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作为大学课堂上的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切入点,因为理论思维是一种形成于实践并应用于实践的过程与能力。这就要求高校的思政理论课程教师要将历史和逻辑融入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教学之中,要将该理论的观点与当前的社会实际结合起来,通过一些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课程内容的导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理论的兴趣。其次,改进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思政理论课程的教学自然不能脱离理论灌输和课堂讲授这两种基本教学方式,但是,适当的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做出创新也是极为必要的。教师可以采用主题研讨式教学与案例剖析式教学这两种较为创新的方式开展相应的理论教学课程。最后,创新教学手段,提升课堂感染力与吸引力。相关科学研究表明,人通过视觉所能获得的知识能够维持25%的记忆,通过听觉能够维持15%的记忆,而视听综合所能获得知识就能够维持65%的记忆。〔5〕所以,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不能仅仅单纯地依靠多媒体或者口头讲学,而是要将这两种方式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多媒体将那些抽象而高深的理论性文字与图像、声音和影响等结合起来,用一种更为直观和生动的方式将教学内容展现给学生,不断增强课堂的感染力与吸引力。

(二)完善有关意识形态安全的实践教育

其一,要转变观念,要能够正确认识社会实践所发挥的教育功能。一方面,作为高校领导与相关的实践组织部门,应当高度重视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开展,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提供相应的经费支持。另一方面,学生自己也应当重视社会实践活动,并认真参与到社会实践当中去,任何一种形式的实践都会有不同的收获,学生要在完成实践任务过程中不断地展现自我和完善自我。其二,要勇于创新,不断丰富社会实践的形式与内容。社会实践不仅仅只是发宣传单或者做志愿活动,社会实践的形式和内容要随着时展而不断创新和完善。军事训练、红色旅游、勤工助学、参观访问、志愿服务、社会调查以及生产劳动等都是极为不错的社会实践形式。

(三)加大校园文化教育力度,拓展教育文化路径

一方面,要对校园文化教育予以高度重视,树立全员共建的意识。校园文化的教育并不是仅仅只依靠个人或某个部门就能完成的。而高校的校园文化教育却与各部门相关工作的开展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其目标不仅是让学生收益,还要使校领导和教职员工等收益。所以,校园文化的教育也需要全员的努力,不能再怀有之前的狭隘意识,要明确认识自己在校园文化教育中所承担的责任,做好本职工作,为校园文化教育贡献一己之力。另一方面,要加强对校园文化环境的营建,凸显精神教育内涵与意义。文化环境其实就是文化的一种软性表达。意义与信仰的表达也能够通过隐形方式进行,只需将其融入于校园文化环境当中,便能够通过潜移默化的熏陶,将价值观渗透到学生思想深处,使学生从心理上接受和认可这一价值观,而文化环境又主要是通过物质文化景观形态表现出来的。所以,校园文化环境的营建可以从挖掘和整合高校的物质精神资源入手,在图书馆、实验楼以及教学楼等建筑设施中进行文化传统与民族精神宣传,同时,浮雕、纪念碑教育、烈士事迹宣传、校友种树以及碑石铭文刻写等都是非常不错的选择。〔6〕

(四)借鉴高校传媒载体,完善安全教育传播体系

一方面,要优化传统的传媒载体,以不断增强教育传播吸引力。校园的传媒载体必须要有明确的定位,要始终坚持指导性和权威性的作用,不能只为迎合大众趣味而忽视教育性和可读性。另一方面,还需要打造一支思想政治素质与业务素质都相对较高的采编队伍,进而确保高校校园传媒的格调高雅,内容健康,并且还富有教育意义。〔7〕此外,高校还应该健全相应的管理机制,在传统媒体的基础上适当运用新媒体,实现优势互补。

(五)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人才队伍教育

一方面,要严把人才选拔之关,制定科学的人才选拔标准,聘用更多的心理素质、专业素质以及思想素质都较高的人才,在队伍教育过程中,一定要注重人才的年龄与学历的匹配,以“老年+中年+青年”与“学士+硕士+博士”为匹配标准,实现专业结构与知识的互补,从而不断优化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人才队伍结构与功能;另一方面,要加大对队伍成员的培训力度,以不断提升整体队伍综合素质。〔8〕高校应该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培养计划,通过脱产进修培训与在职培训等手段加强队伍程艳的道德修养、专业能力和文化素质等。

(六)使社团活动成为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新阵地

社团活动是对青年大学生开展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第二课堂,是传统课堂教育的延伸。在开展社团活动中要以社团为载体,整合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渠道,把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同社团活动有机整合到一起,使知识性、趣味性、教育性有机地融为一体,不断提升青年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实效性。同时在学生社团建立和发展时,要确定社团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向。要求学生从参加社团组织开始就要自觉维护和遵守相关的规章制度。当代的大学生群体正处在身心成长、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他们容易在社会的转型发展中,受到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容易迷失自己。当学生在参与社团活动过程中,能形成强烈的集体归属感和自我认同感,并容易确立科学的共同理想,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七)让校园媒体成为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大舞台

校园媒体要紧跟时代步伐,关注时事政治,关心教育教学的发展和改革,以重大事件、重大节假日为契机,做好主流意识形态的安全教育工作。诸如每年的“两会”召开、“五四青年节”、“建党节”、“建军节”、“国庆节”等开展专题报道;传达校党委和行政的重大决策和重要会议精神,掌控舆论的主导权,为学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提供和谐的舆论环境,并且学校师生通过校园媒体的宣传报道,也可以及时了解学校的中心工作以便尽快加以贯彻落实。由此可见,加强新形势下的高校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刻不容缓,这不仅是时代的要求,更是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要求。尽管当前高校在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方面还存着课堂教育理念落后、社会实践太过注重形式、校园文化教育滞后、高校传媒功能定位偏差以及教育队伍专业素质尚待提升等问题,但只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继承借鉴和方向性这三个原则,通过坚持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育的主渠道、完善有关意识形态安全的实践教育、加大校园文化教育力度以及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人才队伍教育等措施,定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些问题,缓解当前形势的严峻性。

作者:程亮 单位:太原学院

参考文献:

〔1〕魏晓文,邵芳强.论网络背景下的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J〕.思想教育研究,2014,(06):29-33.

〔2〕王金玲.论网络背景下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机遇与挑战〔J〕.理论界,2014,(05):160-163.

〔3〕.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8-21.

〔4〕钱俊.高校意识形态安全运行机制教育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19):52-53.

〔5〕袁晓桥.浅论维护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性〔J〕.党史文苑,2015,(20):67-68.

〔6〕朱蓉蓉,邓国林.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问题刍议〔J〕.江苏高教,2010,(03):64-66.

〔7〕植凤英.论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J〕.教育文化论坛,2013,(01):28-31.

〔8〕张果.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刍议〔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18):52-54.

第三篇:民办高校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研究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每个公民都应该有的国家安全意识,但目前在民办高校中,部分学生国家安全意识模糊,学校的国家安全教育比较零散。本文在分析了国家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和民办高校国家安全教育现状的基础上,探索了在民办高校开展国家安全教育的新途径。

关键词:民办高校;国家安全教育

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改善,但国家安全意识并未提高。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在新时期加强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教育刻不容缓。

一、民办高校开展国家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国家安全是指国家政权、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其他重大利益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内外威胁的状态,以及保障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它包括传统意义上的国家安全和非传统意义上的国家安全。在冷战结束前,国家安全主要是指军事安全。冷战结束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和跨国安全问题的增多,军事安全在国家安全中虽然非常重要,但科技安全、环境安全、气候安全、能源安全、金融安全、经济安全、信息安全、粮食安全、卫生安全等非传统安全因素在国家安全中的重要性逐步上升。虽然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的时代主题,但是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增加。传统安全威胁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并相互转化。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传统安全威胁与非传统安全威胁都是严重的,在大学生中进行国家安全教育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民办高等学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补充,也应该加强学生的国家安全教育。

二、民办高校国家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1.从学生方面来说。民办高校的大学生,以90后为主,他们自我意识强,容易接受新事物、新观点,思想多元化。但在学习压力、就业压力下,有部分学生对时事政治、国家安全不感兴趣,他们只关注个人利益。同时,随着西方意识形态通过互联网渗透到我国,部分学生比较向往西方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弱化了他们的国家安全意识。有些大学生对国家安全的认识仍停留在传统意义上的国家安全,对非传统意义上的国家安全认识不够。在这样的情况下,部分学生容易在一些行为中泄露国家秘密。在2016年3月3日~4月20日举行的广东省国家安全教育基地举办的国家安全教育展上,记者发现,随着网络情报窃密活动日益频繁,互联网已成为境外间谍情报机关实施策反窃密的主要渠道。

2.从学校方面来说,受办学目的的影响,民办高校在国家安全教育上投入的精力有限。在我国民办高校,一直存在重视利益的现象,突出表现在一线教育的投入上,学校的教育仅是维持而不是注重质量。目前各民办高校对学生进行国家安全教育主要贯穿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日常的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但是由于在对待国家安全问题上缺乏深入的认识,教学方式死板,吸引不了学生。在教学内容上也相对滞后,大多停留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等传统领域,而对信息安全、文化安全、科技安全等非传统领域的安全教育普遍缺乏。

三、民办高校加强国家安全教育的途径

1.充分利用好课堂教学。截至目前,传统的课堂教学仍然是最常用的国家安全教育的方式,所以我们必须转变刻板的说教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倾向于渗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认可。同时可以利用新生的军训,通过这种实践课,让学生了解国内国际形势,激发学生报效祖国、维护国家安全的决心。

2.通过校园文化,加强法制宣传,让学生全面深入了解国家安全方面的法律规范。据不完全统计,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涉及国家安全和保密工作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有一百多种。所以,民办高校可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通过多种方式的普法宣传,帮助学生树立国防安全意识。2016年的4月15日是我国首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各地都开展了国家安全教育活动。学校也应该加大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拉近国家安全教育与现实生活的距离,让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中获得法律知识,认识到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性。

3.加强学生的自律,提高素质。随着互联网的发展,QQ、微信等社交媒体在年轻人中越来越流行,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但大学生一般涉世不深,对陌生人的警惕性差。这从侧面告诉我们,在维护国家安全中,个人必须加强修养,严格自律。总之,国家安全教育任重而道远,民办高校应该以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为契机,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动员各方力量,构筑起维护国家安全的铜墙铁壁!

作者:李等等 单位: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

参考文献:

[1]张润杰,刘荣敏,顾兴海.基于认知心理过程的化学实验室安全教育[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4).

[2]黄进.关于高校安全教育的几个问题[J].国土资源高等职业教育研究,2008,(1).

[3]李留新.简谈大学生的安全教育[J].品牌,2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