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教学工作改革问题与对策

时间:2022-09-04 09:31:59

中职教学工作改革问题与对策

一、中职教学现状与分析

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设立中等职业学校,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中等职业学校为社会培养了众多技术型人才,《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也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培育更多具有开创性思想并具有扎实技术本领的蓝领人才。1.基本现状。首先,我国现阶段中职教育为我国社会的大众化教育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社会各界对于中职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通过更加准确的教学定位,更加标准化的教学管理,才能满足社会对于中职学校教育教学的要求。强化管理,是中职教学管理工作的核心思想和重要目标。中职学校的教学不仅是为我国各个行业输送优秀蓝领技术工人的基础性教学基础工作,也是为学生进一步深造进入更高学府学习做准备的素质性教学。截止到2016年,我国中职学校毕业生将达到180万,毕业生数量较往年又有所上升,只有稳步提升教育教学的工作质量,走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才能满足现阶段社会各界对于技术工人的具体要求,满足新时代、新发展对于中职学校教育教学提出的更高要求。2.存在的问题。现阶段,我国对于中职学校教育教学目标设定还没有统一的意见。现阶段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中职学校应该把学生培养成为技术型人才;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现阶段中等职业学校应该把培养技能型人才作为教育教学第一目标。正是由于两种观点未能达到协调和统一,造成了现阶段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不明确,一些教育教学工作很难有效展开。但是由于国家财政对于中等职业学校的财政投入、财政补贴逐年减少,中等职业学校的运营主要靠学校收费,经费来源缺口较大,增大了学校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难度,而对于中等职业学校而言,对教育教学成果的检验更应该注重于实践,需要更大的设备投入、更多的实训基地建设,居高不下的成本也阻碍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活动的有效展开。

二、师资队伍管理问题与对策

1.中职教师现状。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培养目标对授课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不仅具备专业基础知识,而且应该具有更加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满足学生日常教学活动的具体要求。与此同时,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待遇普遍不高,与一些高等职业学校和专科职业学校教师相比,工资待遇存在较大差距。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选聘工作。2.对策。(1)多渠道引进教师人才。目前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对于教师的选聘主要通过社会招聘,要经过严格的专业课考试,才能进入到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教师岗位。新选聘的教师普遍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但是由于缺乏实践经验,不能将专业知识和社会应用实践进行有效的结合,有可能会造成学生具有专业知识但缺乏动手能力,不能将学到的知识有效应用并转化成生产力,很难适应新阶段企业用人的要求。为了改变这种局面,中等职业学校可以选聘部分企业生产管理人员作为专业教师或者兼职教师,这些教师针对实际生产中的具体问题,结合专业知识,传授在实践生产中的具体经验,理论联系实际,提升学生的综合实力,以培养出更加符合企业需求的专业复合型人才,有效提升学校教育教学活动质量,满足社会企业对于学校毕业生的需求,实现学校、用人单位、毕业生多赢。(2)改革职称认定管理体系。现阶段,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称评定体系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完全借鉴高等职业学校教师职称认定系列的相关要求。应该更加具有自身的特点和特色。应该向基础学科、实践学科的教师进行有效倾斜。中职学校教师的一部分工作内容是对于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和讲解,但更多的工作内容是将基础理论应用于生产生活中,对学生技术应用能力进行培养。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称评定体系应更加重视对这些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任劳任怨、具有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对于学生技术能力和职业技能进行培养的教师的考核,在职称评审过程中予以有效的政策倾斜,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广大基层实践教学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与此同时,可以建立职业资格证书与职称证书的等效互认制度,让更多具有专业技能的教师通过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的方式,被认定具有相应的专业职称,改变单一的职称评定认定模式。

三、教材设计与课程编排研究

教材内容的编写对于教学活动质量具有关键作用。现阶段,中等职业院校部分教材还沿用十多年前编制的教材,很多生产设备的生产方式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教材应用于教学中不能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需要在如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1.以职业能力为中心,设计编排课程内容。职业能力包括社会能力和技术能力。技术能力指的是学生具备相关专业的基本技术和知识,能够通过学习到的知识进行独立思考,运用专业知识解决专业问题。社会能力是指学生经过专业的培训对于社会的适应能力,主要包括相关的专业心理适应能力以及融入社会的能力。2.以学生为主体,设置相关教学内容。相关专业教师通过对教材授课内容的有效安排,高效完成教学活动和教学任务。3.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有效增加实践实训课程的内容。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时刻铭记学以致用,相关专业知识的讲授与学习要应用于实践生产过程中,通过实践课程的教学,让学生积累更多生产实践经验,从而最终实现学生毕业即就业的良好局面。

四、中职学校与企业合作教学模式的探寻

中职学校与企业进行有效合作,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进行教学模式的有益探索,能够有效突破学校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困难局面。通过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有效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可以将企业的生产现场作为学生的课堂,现场讲授相关专业知识和应用技能,这样不仅加强了学生对于相关专业知识的记忆,还让学生深入观察面前机械设备的生产工艺流程,通过有效的职业素质训练,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让中职学校毕业生具有竞争优势。现代化企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企业通过与院校的合作,不仅可以解决毕业生顶岗实习的问题,减少毕业生到岗适应时间,提升劳动生产效率,而且一些相关生产难题也可以通过与院校的合作,走“产学研”的道路,进一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但是现阶段,企业与院校合作还处于摸索阶段,还没有固定模式,很多校企合作还处于自发状态,但是可以查阅相关文献和借鉴发达国家校企合作的先进经验。

五、新形势下的教学管理对策

1.推进教学方式改革。通过与德国相关职业教育教学活动的比较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职业院校毕业的学生,在专业知识和专业理论的应用上,并不比德国的学生差,但是在实际动手能力上,却与德国学生具有较大的差距,这主要是由两国教学模式的不同造成的。在中国,职业教育教学模式主要是教师教,学生学,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在德国,学生首先要面对的就是实践生产,在生产中遇到的问题才由教师予以指导,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让学生对于发现的问题记忆更加深刻,也让德国的学生时时刻刻铭记自己所学习的知识就是今后生产中会应用的知识,增强了学生对于知识学习的主动性,收到了更好的教学效果。2.制定统一的国家或行业培训标准,强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坚守质量底线在教育主体双元甚至多元化的背景下,如何保障实践教学质量成为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也是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的主要挑战。在这方面可以适当借鉴国外中职教育的做法。从国家立法层面,就要强化职业技能证书应用于生产的重要性,没有职业技能证书的人员不能参与相关专业生产经营活动,以保证进行生产作业的人员具有专业的知识,并受过良好的教育。从行业协会层面说,行业协会应该尽快颁布和实施相关行业职业证书考核认定标准,包括相关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现场实际操作,受训者考核通过便授予相关专业职业证书,有效提升从业人员的从业水平,并为今后从业人员继续教育提供有力的后勤保障。3.统一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推进现代学徒制改革。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确定,首先要根据理论结合实际的基本要求,让学校和企业成为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平台,通过学徒制相应工作的展开,切实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中国现阶段有1200多所职业学校,目前最为重要的工作就是改变现阶段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明确教育培养目标,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从实践工作经验出发,有效解决现阶段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不高、适应性不强的难点问题。

参考文献:

[1]崔岳.中职数控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2).

[2]伍欣,彭文胜,江波.省教育厅全省中职学校教学标准开发——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企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J].教育教学论坛,2015(21).

作者:苏懿琳 单位:天津市第一商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