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经济法教学研究

时间:2022-07-23 11:26:00

中职经济法教学研究

中职学校的教学,主要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复合型人才,中职学校的学生既得精通法律,又得明白经济的基本逻辑。而对于此目标,现在的中职学校中的经济法教学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而在经济法中的经济基础理论,是最基本的理论框架,所以,掌握基础的理论框架,对中职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与明白经济法的重要性有更深远的意义。对此,本研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和措施:

1专业不同,基础经济理论也会有所差异

在中职教学的过程中,由于学生的专业不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有所区分。所以对于中职教学中的经济法所使用的教材,也应当把握好各自的重点。但由于以前对此的重视不够,教师会忽略这些细节问题。往往是同样的一套教案,适用了不同专业的学生,但不同专业的学生,知识结构是存在不同差异,如果还是像之前一样,一套教案用在不同专业的学生上,就势必会使学生学习的效果变差,也起不到真正的传达经济学和法律学的知识的作用。经济法所涉及的学科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经济学,一类是法律学,但在众多的知识点中,只在中学教学的课堂中,是无法一一展现清楚,所以对于中职学校的经济法教学工作者而言,就要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以及学习特点,有区别性、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方案。例如,对于市场专业的学生而言,经济法的基础知识体系的教学重点应侧重于市场中的法律与法规;对于财会专业的学生而言,经济法的基础知识体系的教学重点侧重于宏观调控方面的相关法律。而如何去把握各专业的学生的学习侧重点,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去总结,只有在不断的探索和改革的过程中,才能最终实现提高经济法的教学质量。

2经济法的基础理论相关课程安排要合理

在经济法的基础理论的教学过程中,教学的内容不仅仅围绕着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基础,同时也围绕着一定的法律知识。而现阶段的《法律基础》公共课,在中职教学的课程体系中,只安排在了低年级阶段,但经济法的基础知识课程,却又被安排到了三年级开设,这期间间隔了一年之久,两门课程之间的关联性与继承性无疑会被破坏掉,最终会导致学生在学习这两门课程时无法形成有效的关联。如果将这两门课程之间做到紧密的联系,不仅对学生在低年级阶段理解经济学与法律学的相关知识有一定的帮助,同时还能在升入到高年级后的将来的课程中更好地理解所学的知识。

3在教授“经济法的基础知识”时一定要考虑到适用性

在中职经济法基础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教材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最终的教学结果,对于教材的选择与课程的安排上面,适用性是最最基本的原则。适用主要指的是在基础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所选择的教材与讲授的难易程度一定要适中。既要做到课程具有规律性,又有启发性。此外,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的使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法也是可以提升最终的教学质量的。比如教师在教授经济法的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例如将黑板转化为电子课件,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可以更好地让学生理解课程所讲授的内容。

4运用案例教学法,让基础知识理论变生动

案例教学法,可以让枯燥的基础知识理论,变得更加深刻。在中职经济法的教学过程中,基础知识理论的讲解中必须得运用大量的案例,案例可将知识点转化为生动的故事,让学生理容易地去理解课堂所讲授的内容。这样的做法更利于课程知识量的转化与理解,同时,既能帮助学生增长相应的知识,又能让学生基于课堂了解更多的世界。

5对于中职学校的学生的基础知识点的考核方案要多元化

虽然在中职学校的教学过程中,经济法的属于考查课,并不作为重要的学科重点考察,但,这并不能成为许多教学工作者不好好教授这门课程的理由与借口。因为经济法的教学对于中职学生日后理解社会、理解法律的最基本的入口。经济法作为跨学科,不仅包含了经济学,同时还包含了法律学,基中的基础知识理论体系作为理解整体经济法的最基础的框架,所以它的考核方案不能仅仅像其他学科一样,只是单单的闭卷考试。应当增加分享或者开卷之类的考试测评方面。这样,如果学生为了拿到一个较好的成绩,学生就会在课后大量查阅相应的资料,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知识面也就会不断地扩大。此外,还有其他的考核方式,平日里的教学过程中,中职学校的教学工作者要结合各章各重点以及基础的框架体系中的重点知识而制定作业内容。并且,在课堂上,也可以围绕着这些基础知识框架的结构与重点,针对性地开展一些分享与讨论工作。并且在讨论结束后,让学生围绕着相关的重点来写论文。这样便于学生总结自己的知识点,查缺补漏,排查知识盲区。同时,中职学校的经济法教学的工作十分必要,不仅对中职学生日后理解本学科更深入,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对经济学和法律学两门学科都有较初步的认知,便于学生在日后的学习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基础。

作者:赵慧芳 单位:长治市贸易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