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软件技术目标分析

时间:2022-11-21 10:23:00

高职软件技术目标分析

【摘要】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至今,多数高校均开展了相关研究和尝试,但大多未提出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核心要义,即定位专业人才培养中关于创新创业方面的培养能力要求。本文以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为例,提出了双创能力培养重点能力目标及典型行动领域。

【关键词】软件技术专业;创新创业能力;行动领域

一、软件技术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背景及现状

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要求各高校面向全体学生开发创业基础等方面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并纳入学分管理。目前,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还没有真正融入到现有的教育体系,形成科学规范的课程体系。大多数高校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就业指导的一部分,或以创新创业讲座的形式开展,内容主要以营销、管理、法律、工商、税务等内容为主,而没有融入专业知识。[1]

二、软件技术专业培养目标和特点

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培养目标主要围绕软件工程相关岗位,面向IT企业、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所需要的程序员和软件维护员等岗位,可从事计算机软件开发与管理、网站开发与管理、数据库开发与设计、软件营销与维护、软件测试、项目管理和系统分析等工作。从培养目标看,专业的应用及实用性突出,专业特点明确,紧扣软件产业相关岗位,课程体系围绕核心岗位,针对能力和素质目标加以培养,适合就业目标为主导的人才培养体系。

三、软件技术专业创新创业重点素质和能力培养

创新创业教育与高职软件技术专业教育融合的目标是实现面向软件开发新技术应用层面的创新,以创新谋求创业。结合软件技术专业特点,通过近一年的创新创业教育活动,总结归纳出软件技术专业双创培养要区分为通识和专业融合两类进行。双创通识培养,主要面向一般性创新创业教育内容,不与专业知识产生交集,主要针对能力、精神和性格。通识培养主要能力目标和典型行动领域包括:(1)领导责任力:确定团队组织结构;确定自我驱动的计划;建立人力资源的策略;制定团队建设的计划;建立复杂问题决策的思考方式;综合协调资源;及时快速灵活调整方案。(2)洞察力:发现市场问题和需求,如7W5H;描述问题,如PA矩阵;明确需求类型[2]。(3)创意及分析能力:创意思考方法,如奥斯本检核表法、列举法[2];自我评估;机会评估;业务系统及过程分析;风险评估;资源整合评估;方案评估,如DOFV[2];可行性分析。(4)解决问题能力:业务流程再造;运用专业领域知识;确定商业模式;设计营销策略;设计方案;设计商业计划书;申报企业流程。(5)人际交往能力:协调利益关系人的关系;交际公关;遵照相关礼仪礼节开展交往。(6)学习力:快速掌握应用专业领域知识;建立团队学习发展计划。专业融合培养,主要将通识内容,与专业知识相结合。本身是在通识范围下的专业化和细化,期望达到在专业领域下实现创新创业,或利用专业知识直接或间接推动创新创业。另外,需考虑大学生初创企业的现阶段特点,进而对能力和行动领域进行裁剪。软件技术专业双创教育主要能力目标和典型行动领域包括:(1)领导责任力:建立学习型组织[2]。(2)洞察力:通过威客等平台发现整理市场需求;利用互联网手段调研;认识互联网+生态系统[3]。(3)分析及决策能力:利用项目管理软件分析资源利用情况;掌握数据分析工具使用和理论;利用大数据信息进行市场分析。(4)解决问题能力:掌握软件开发相关国家标准及法规;熟悉周边高科技园区及双创空间;熟悉有限责任公司相关规定和法规;熟悉投融资渠道和路演相关标准;熟悉软件领域及相关开发平台和专业知识;利用互联网推广产品;熟悉快速开发平台和原型设计软件;了解互联网商业模式。(5)人际交往能力:掌握从用户角度探讨问题的方式方法;掌握团队沟通的积极方式。(6)学习力:快速掌握软件专业知识;熟悉新技术的平台;熟悉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规程。

四、结论

开展双创教育,首先要明确双创教育的核心要义在于明确培养目标的核心能力和行动领域,即解决“教什么”问题,然后再探讨“怎么教”的问题。对于高职层次的双创教育更要偏重实践操作层次,弱化生涩理论。本文以软件技术专业为参考,分析了该专业双创教育培育能力目标,以供未来进一步深入探究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融合相关问题。

作者:张波 单位: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王刚.基于软件技术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模式探索[J].内江科技,2017,01(1):130-131

[2]姜进.创新创业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3]周苏.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M].三河:中国铁道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