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作文教学论文8篇

时间:2022-03-18 10:28:10

中学作文教学论文8篇

第一篇:探究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语文作文是一种综合性的语言形式,它将观察理解、语言组织等结合在一起,使学生能够通过书面形式将自己想表达的情感用书面的形式表达出来。要想提高语文教学的整体质量,我们必须从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方面着手,要让学生能够运用作文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本文将重点分析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出解决方法。

一、目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学生的作文水平与老师的教学模式、教学质量等息息相关。现今,大多数学生面对作文都是一筹莫展,在写作过程中总是东拼西凑,而且老师在作文教学中基本以写作中常见的问题进行讲解,分析学生作文时缺少针对性。在这种模式下学生的作文水平很难得到提高。本文从实际出发对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首先,老师在实际教学中没有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结合,只注重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许多老师主要以作文的表达形式、写作方法、选题立意等为教学基础,在课堂上对作文写作中常见的问题进行分析讲解,这种方法往往较为片面、枯燥,造成学生对写作没有了兴趣。而且这种课堂教学模式没有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出发,使学生对实际生活缺乏一定的了解与认知,没有理解作文是表达自我内心真实情感的一种方法。由于老师缺少课内外实践活动这种教学模式,容易导致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缺少相应的素材,造成学生在写作时经常找范文进行模仿、借鉴,甚至有时只能虚构故事、东拼西凑才能完成作文。其次,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老师只追求语文成绩,忽视了针对作文的教学。很多老师往往将教学质量与考试成绩挂钩。语文写作水平是一个需要日积月累才能得到提升的长期过程,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付出大量时间精力进行作文教学但是效果十分不明显,而对于其他方面的知识学生通过简单记忆与理解就能够取得较好成绩。因此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老师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认为耗费时间与精力进行作文教学十分不值。然后,老师的教学方式存在一些问题,平时对学生缺少鼓励,没有重点针对学生写作问题进行指导。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制约老师在教学中往往让学生在写作中套用固定模板,使学生缺少了对作文的创造性,在写作过程中没有真正表达出自己的内心情感,造成作文出现枯燥、乏味的现象。对于学生作文中出现的问题老师仅仅找几个常见问题进行分析,缺乏针对性的指导。而且老师没有抓住每个学生作文中的优点进行鼓励,对作文不好的学生往往采用批评的方式,使学生对写作逐渐失去了兴趣。最后,老师自身写作水平也有待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与老师自身写作水平有很大的关联。由于繁重的教学任务,造成许多老师忽视了自身写作水平的提高,导致在作文指导过程中往往应付差事,这是学生语文作文水平出现下滑现象的原因之一。而且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很多家长会让学生参加各种课外辅导班,这类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是养成学生良好写作习惯的基础,它能够增强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通过上述分析现今大多数老师对作文教学方面存在片面的认识,因此解决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刻不容缓。

二、提高初中语文作文教学质量的方法

面对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

1.老师应该让学生多参加课内外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养成观察生活的习惯。在平常写作过程中,学生面对作文总是无从下手,找不到合适的素材只能借照本宣科。通过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观察一些事物,帮助学生拥有更多的写作素材,使学生的作文能够具有真实性。

2.老师应该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出发,鼓励学生敢于创新。为了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老师应该发现学生作文中的优秀之处,并及时鼓励学生。对于学生作文中的缺点,老师不能采用直接批评的方法这样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老师应该耐心指导,并针对每个学生作文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点评,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让学生更加清楚自己错误的地方,以防下次。

3.老师应该帮助学生培养阅读的兴趣,帮助学生从书籍中获取大量素材。俗话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为了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就应该让学生多阅读一些书籍,通过阅读大量的书籍学生能够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因此老师应该不断引导学生拥有良好的阅读习惯。老师可以通过开展阅读课程的方法与同学们相互交流,平时老师可以布置关于阅读的作业并让学生写读后感,通过这种方法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高阅读兴趣、积累大量写作素材,还能够帮助学生逐渐培养写作的爱好,为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打下一定的基础。

4.对于学生的作文老师不能采用教师评改的单一方法。因为教师评改学生作文的这种方式容易掺杂个人的主观性,不能够较为全面的评价学生作文,这样不利于学生更加全面的了解自己的作文。老师可以将教师评改与学生自评自改、学生互评互改相互结合,让学生能够充分了解到自己作文的不足之处,取长补短,不断提高学生自身的写作水平。

5.与此同时老师也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与教学水平,以便更好的帮助学生提升写作能力。初中语文作文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写作水平与老师的写作能力与教学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有很大的联系。为了能够帮助学生打好写作基础,老师应该平常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通过不断练习写作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同时老师之间还应该加强沟通,彼此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并不断完善自身的教学方法。

三、结语

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为了提升学生的作文成绩,老师、学生与家长应该共同努力,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并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为学生拥有一个良好的写作习惯打下基础。

作者:彭江碧 单位:重庆市秀山县洪安中学

第二篇: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初中阶段是奠定学生语文写作能力基础的黄金时期,初中语文教学中写作相应的占有重要地位,因此教师应充分重视语文作文教学,紧抓时机将语文作文教学效率最大限度提高,以达到学生语文写作能力普遍提高的目的。因此,对语文作文教学进行分析,探究其教学方式优化的途径具有现实意义。

1初中语文作文教学问题分析

1.1作文教学方法传统守旧:当前语文作文教学观念和方式传统守旧,作文优劣依然是以应试教育评分制度为基准,教师普遍注重学生作文应试能力教育而没有从写作的实际内涵上进行教育,学生作文因为教师总结的写作模板而千篇一律,没有新意,缺乏趣味性也失去了写作乐趣和真实的思想感情。这种刻板空乏的文章是受应试教育制度约束形成的产物。师生双方应当正确对待应试教育的作文高分,为写作解开束缚,为文章注入灵魂。

1.2学生缺乏积极的写作状态:长期以来语文写作都存在着写作“规范”,它不是教师硬性规定,而是平时作文教学中潜移默化形成的。首先,教师对学生优秀文章进行分析时,多会从规范的模式进行分析,例如:段落、承上启下、首尾呼应等。其次,教师在写作范文解读时,每每要求学生解读其中的伟大情怀、高尚情操等。再者,教师写作教学流程简单固定,无非用一段文章引出所布置的作文题目,然后列出条条框框规定文章范围,最后流出时间让学生“自由发挥”进行性写作等。这些都无形中给学生以作文需按范文写的映像,让学生对写作肃然起敬,丝毫感觉不到写多的趣味。长期以古板的方式进行作文教学,让多数学生面对作文如临大敌,排斥不已,何谈对写作产生兴趣和积极性。

1.3写作脱离阅读和生活:学生受学习环境和时间的约束,写作内容常空泛、枯燥、脱离实际。纵观世界名著无不是在对生活、自然等实际世界的认知基础上进行想象创作的。学生作文要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趣,必须走进现实世界去,通过真实的认知才能写出真情实感。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体验生活,亲近自然,引导学生讲出心声,发挥想象,让学生作文真正具有作者思想感情,真正生动起来。

1.4作文抄袭现象比较严重: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学生课业负担居世界前列。教师将作文当作应试内容来教,学生更将作文当任务来完成。缺乏兴趣和爱好的事物只会成为负担。在繁重的家庭作业中,作文所占篇幅最长沦为抄袭率最高的作业。教学中不难看到一些学生作文语句文采飞扬,但牛头不对马嘴,学生这样敷衍了事的作文作业完全是与作文教学的目的背道而驰的,不讲求教学方法,给学生布置再多的作文作业其写作水平也很难得到提高。

2初中语文作文有效教学策略

2.1注重序列,把握目标:要对初中学生写作水平进行提高就必须要将教学内容和目的分阶段分层次进行教育和训练。首先,教师个人可根据学生特点定制相应的写作优劣标准,写作基础好的学生可相应定制高标准,对于写作基础差的学生其进步标准要适当降低,让学生得到鼓励保持写作信心。其次,对学生整个初中三年应具备的写作能力和技巧进行宏观把控,例如:七年级注重写作兴趣培养、八年级注重写作技巧掌握、九年级注重写作规范练习等。对每一学期的作文教学可进行目标细分,例如:学期第一月学生需掌握文章通顺、第二月需掌握结构合理、第三月需达到情感融入等,有目标分阶段的对学生进行写作锻炼,易于学生切实掌握写作方法,同时让学生在写作中获得知识递增的喜悦感。

2.2自由写作,放飞心灵:要丰富学生写作内容放飞学生想像力是必须途径,将作文教学中的条条框框移除,让学生真正自由发挥,天马行空的思想才能写出感染力十足的文章。屈原的《离骚》被誉为千古绝唱,其文思想跨度之广,想像力之丰富,语言之华丽让后人叹为观止,《离骚》是跳脱出当时写作框架的写作典范。因此,摒弃舒服让学生根据学生各抒己见,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能让学生作文“活”起来。

2.3关注生活,积累经验:文章之所以空乏是因为对世界缺乏观察和感想。教师应当教学生多观察生活,对身边的人、事、物、多看多思,才能激发写作灵感。此外,要求学生多阅读,从书本中增加阅历,积累经验。再者,教师可以多开展作文写生课,让学生近距离观察某一事物或现象,打开思路让文章有话可写。写生课还可以亲近自然,是收集写作素材激发写作灵感的有效教学方法。教学实践中发现,读后感、游后感这类文章学生往往容易下笔,文章内容也能各有所见。

2.4开放作文评改模式:写作的趣味不仅仅在写作前的教学安排中,对作文的评改也可以发挥调动写作趣味的作用。以往作文都有教师一人批改,评出较优秀的作文与学生进行简单分析。要真正让学生有参与感调动学生作文积极性,可以开发应用新的作文评改方法,例如:师评生改、学生小组评、学生讲评等。师评生改可以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让学生对写作方法了解更具体;学生小组评改可以调动学生积极交流,集思广益,每人一个想法交换后将有几倍思想收获;让学生从评判鉴赏中总结出写作经验,提高写作水平。

3结语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施,初中语文教学应当有符合自身教学特点的科学教学模式。语文阅读、写作是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牵涉到学生整体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对学生今后各学习阶段乃至一生都有深远影响。语文写作应当是有趣味、有体现力、有正确个人观的。教师在语文写作教学中应积极总结教学经验,努力改进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兴趣、良好氛围的引导下主动提高写作能力。

作者:孙胜琪 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附属盛乐实验学校

第三篇: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想象力培养的策略

一、研究的背景

想象力是人在已有表象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这种能力在初中阶段尤为明显,这个时期的学生正处在青春期的转折阶段,新奇感和叛逆性都比较强,这正是开启想象力的最佳时期。古时陆机就在《文赋》中说借助想象可以“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想象,无处不在,“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似的令人叹服的想象之作比比皆是,它们形象生动,具有很强的感染力,那些优美的意境、典型的形象,让我们不由地引发种种想象,打破时空的界限,做到“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新课程标准提出了“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更需要具有想象的能力,创造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与时俱进,勇立潮头。

二、研究的原则与意义

(一)研究的原则。

1.兴趣性原则。指想象力能激起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并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发展自己的兴趣品质,从低级到高级,从不稳定到稳定,从短暂到长久等。

2.审美性原则。指在平时的教学中,想象力若能得到激发和加强并获得一种成功的体验和美的享受,那么这个过程就不再是单纯的教学,而是一种具有审美性的教育活动。

3.创造性原则。具有两个含义:一是指想象力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和固定的教程可以遵循,需要教师根据不同学生和不同课堂的实际情况,在情感思想的指导下,创造性地展开工作;二是指想象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提高学生的创造性素质。

(二)研究的意义。人类梦想光明永驻,就发明了电灯;人类梦想坐观天下,就发明了电视;人类梦想千里传音,就发明了电话……无数的想象力创造了无数的成果。语文教学也一样,无数文学人物的形象都是通过想象力而创造出来的,想象力有举足轻重的位置。

1.想象供素材:想象是人脑中的一种思维活动,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我们可以借助想象获取我们从来没有见过的景和物,这就扩大了取材范围。在教学中,很多情景是我们没法见到的,只能通过想象感受,为自己以后的写作提供不少的素材。

2.想象拓思路:学生在理解文意的时候,或写文章的时候,往往有时无法理解其中的内容或写不下去文章,紧咬着笔也写不出来一个字,这就说明我们不善于想象,只看到现有的实实在在的材料,束缚自己的思路。如果我们运用想象,就可以打破限制,由此及彼,思维的范围广了,思路也开阔了,写文章自然不在话下。

3.想象添艺术:想象提供的材料是丰富的,它能借助大脑中的素材,充分运用合理的想象,让文章更生动,形象更丰满,这种想象力还可以克服文字给我们带来的呆板感和束缚感,多了一些灵性和自由感,让作品充满艺术的活力。

三、研究的内容与策略

(一)丰富表象,充实想象基础。表象是在知觉基础上形成的感性形象,而想象力的形成需要丰富的表象储备,表象越丰富,想象就越开阔。所以,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就必须有可供“加工改造”的表象。

1.学会观察,奠想象之基。想象力的基础是敏锐的观察力,如岑参诗中所写“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奇妙的诗境令人叹服,若没有对梨花的观察,对雪花的欣赏,怎么能有这千古佳句呢?所以,教师应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贴近自然,正如矛盾所说:应当时刻身边备一支笔和一本草薄,把所见所闻都记录下来,才能捕捉生活中的每一个精彩瞬间,才能为我们的想象力打好坚实的基础。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展览、名胜古迹,观察东升的旭日、西落的夕阳,欣赏春天的百花、秋日的落叶……增加他们头脑里的表象储备,那样即使在课堂上,头脑中也会有丰富的想象。如在上《童趣》一文之前,我把事先准备好的小草、土块、小虫等,放在讲台上,让学生观察,可以坐在位置上远距离地观看,也可以走到讲台上来近距离的观察,并通过自己的想象,把讲台上的东西描绘出来。学生都观察得非常仔细,都能抓住事物的特征发挥自己的想象:把小草想成树林,土块想成山丘,小虫想成怪兽……这让学生在理解文章时特别轻松,也为以后的想象扩写奠定一定的基础。

2.重视积累,筑想象之本。想象力是在过去知觉基础上的一种新形象的创造力,是一种日积月累的能力。丰富的想象来源于对生活的理解和感受,所以诗人作家才能创作出篇篇佳作。因此,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就应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捕捉形象,积累表象。同时,还要重视学生知识的积累,这样才能便于发现各种知识之间的联系,并受到启示,触发想象。如在讲解《惠崇〈春江晚景〉》一诗时,赏析完全诗后,我让学生思考:“这是苏轼的一首优美的题画诗,但是从画的题目上分析,诗中还有一点欠缺的内容,看看大家能否把它找出来。”这一问题,立刻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大诗人的诗也会有所缺欠?这实在出乎他们的意料,于是认真思考。经过热烈讨论,结合以往学过的诗词基础,充分想象,再联系生活实际,学生最终找出诗中没有写到“晚”的内容。学生想象画面上应该有夕阳的,并用自己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他们心目中的“春江晚景”。最后,我还让学生共同交流分享自己所知道关于夜景的诗句。学生纷纷诵读出了自己所积累的诗句:“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二)创设情境,激发想象兴趣。创设情境是引发想象力的重要方法,通过创设具体、生动又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并根据这一情境,让学生由此及彼地建立表象之间的联系,展开丰富想象。

1.借多媒体技术,激活想象。多媒体的特点是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唯美的画面配上富有感染力的声音,往往能营造一种特殊的情境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唤起学生的想象。为学生的想象思维创造广阔的空间。《听潮》是一篇写景抒情、意蕴深远的文章,带给学生一种美的享受。但农村孩子很少出去,不少学生因为没看过真正的大海,难以体会文中的意境,特别是对那富于变化的海潮的三个阶段,理解很困难,根本体会不到美的存在,针对这一情况,我在上课前利用多媒体播放落潮、潮起、高潮三个阶段的动画,再配上海涛声响,让学生很直观地看到海,听到海,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透过文字,生动形象地启发学生的想象,使学生如闻其声,如临其境,进而领略大海的温柔和雄壮,得到美的享受。又如在学《口技》一文前,我先给学生看了《洛桑学艺》的小品,大家都被洛桑的技艺折服,之后我又播放一些音频,如狗叫,风声,沷水声……让学生对这些声音有直观的感受,最后再学习课文,对文中出现的各种声音、各种情景,透过书中的文字在头脑中想象出来,似乎是身临其境般地看了一场表演,享受到一场视觉盛宴。

2.扮演角色体会,成就想象。角色扮演可以使教学情境真切地再现在学生面前,丰富作品的情感,让学生既能深入理解课文,又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讲述自己的所想所感。如教学《天净沙•秋思》时,我让学生结合诗中的意境,通过想象,把当时的“我”重现在大家眼前。学生对此很感兴趣,自觉进行小组讨论,集四人的想象之力,推出一位学生出来表演,有的表演时,一副苦大仇深的模样:望望天空,再看看自己的衣衫,一副功名未成的遗憾样;有的表演时浑然欲淒的样子,不时地拿出自己的信件,不时地呢喃一句妈妈,一副思家不能回的痛苦样;还有的很搞笑,不时地抚着自己的肚子,不停地吧唧嘴巴,显示自己已经非常饥饿……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并用肢体动作给我们再现了一位风尘苦旅的行者的无奈与悲伤,一位怀才不遇的有志之士的悲凉情怀。又如《皇帝的新装》塑造了一位愚蠢可笑的皇帝形象,我在上课时让学生发挥想象,表演皇帝试新装的情节,让学生透过字面大胆想象,皇帝在镜子面前会有怎样的表现呢?有的表演出皇帝整整皇冠,理理衣角,一副淡定自若的表情;有的则表演出皇帝万分疑惑却故作镇定的虚伪表情;还有的把皇帝偷偷看随从和大臣们的神情和样子灵活地展现出来……把文中的潜台词通过想象都表现了出来。

(三)挖掘教材,培养想象能力。在语文教材中,优美的文章比比皆是,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美的享受,我们就应该充分利用教材,启发学生运用想象感知和欣赏作品,从中得到美的体验。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我们鉴赏文艺,最大的目的无非是接受美的经验,得到人生的受用,要达到这个目的,不能拘泥于文字,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具体来说,可从以下方面培养想象力。

1.细节刻画,品味想象。好的作品往往会通过生动的细节描写打动读者,令读者产生共鸣。教师应引导学生品味文章的细节刻画,并引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加以想象,变抽象为具体,让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如《台阶》对父亲进行了很多细节刻画。如“父亲坐在绿荫里,经常望出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这一细节,我让学生自由想象,父亲那个时候在想什么?学生众说纷纭,有的说他想着别人家的台阶怎么可以那么高,真让他羡慕;有的说他肯定心里不平衡了:为什么我的台阶那么低,他们的可以那么高,我也一样的劳动,又没有偷懒,世界真是不公平;也有的写着:等着吧,过不了多久,我也会有那么高的台阶,比你们的还高,到时让你们也这样来看我……通过学生的想象,把一个忠厚老实但内心也有波澜的父亲展现在面前,他的眼神让我们读出了他的羡慕、渴望,真真切切地走进了父亲的心里。又如《背影》一文中,朱自清先生用极简练的笔墨勾画出父亲的背影轮廓,创造出一种意蕴丰富并有无限想象空间的艺术境界。我在教学时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中的感受,细细品味望父买橘的细节,帮助学生透过字面想象父亲为儿买橘时努力挣扎,攀登月台的吃力神态,或咬牙使劲,或汗溢面颊,还有在买橘子时的询价还价、挑选、称重、掏钱等方面,根据课文的背景,即当时家里的经济状况,让学生想象父亲当时的心情及想法,在想象中品味、体会父亲对儿子深挚的爱。

2.“意义空白”,利用想象。“空白”在字面上能让人有无限的想象空间,运用到文学作品之中,就形成“意义空白”,是启迪学生想象的“亮点”。我们学过的文学作品中不少都有这种空白存在,最典型的要算鲁迅先生的作品,有许多篇章都留有“意义空白”,我们在分析作品时,要抓住其中最主要的部分,通过想象,往往就能成为理解作品的钥匙。如《孔乙己》一文,以“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作结,给人留下十分广阔的想象空间。我在讲课时,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如果你是编剧,你将如何设计《孔乙己》的结尾剧本?学生立即被这有创意的设计吸引过来,展开大胆而有创造性的想象:有的写他遇到老同学,备受奚落羞辱,更加的被人所嘲笑;有的写他被人救后,参加了革命党,从此走上了革命的道路;有的写他通过时空穿越到了今天的大都市,傻傻地“食全食美”饭馆纠正招牌的错别字;有的写他冥冥中来到鬼城,被打入十八层地狱前与阎王争辩“死”有多少个同义词……学生的创新思维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人惊叹,他们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借助想象体会到作品丰富的言外之意,充实了作品的“意义空白”。又如《阿长与山海经》对阿长如何给幼时的“我”买《山海经》没有过多叙述,只是一笔带过,让人无限想象:一个不识字的农村妇女,又没见过那本书,如何能正确买到呢?这真是令人想象无限的话题,或许鲁迅先生也是想让读者自己填写这一空白,特意留下来供读者想象。我顺势让学生想象一下,阿长是如何去买那《山海经》的。有的学生就写道阿长特意换了身干净的衣服,到城里四处打听,唤着那个从“我”那听来的“三哼经”,不厌其烦的重复又寻找,不知遭了多少白眼和嘲笑,终于为小主人买来了那个书;有的学生写道阿长回去后,特意买了东西去拜访村里有文化的人,让他们帮忙一起去买那书,因为不知道书,买书过程十分艰辛,几次她的村人都想放弃,可阿长一个劲地求他,终于买到了书;有的学生写道……许多许多的想象都容纳了学生的思想,使他们都能展开想象的翅膀,在那未知的世界里翱翔。

(四)指导写作实践,拓展想象空间。观察和积累,只是为想象打好基础,“情境”式的想象,也只是简单的再造想象,要真正巩固和发展想象力,必须依靠在上述基础上的写作实践。

1.看图作文,初步想象。看图作文可以考验学生对画面内容的概括力,更能考查学生对画外内容的想象力,通过想象的内容可以看出学生的不同个性,不同的思想,正如我们平时所说,同样的题材,千个读者,就有千个哈姆雷特。如我在多媒体上显示了这样一副画面:在一个医院的产房里,一个产妇刚生下孩子,躺在床上,旁边一个军人手提行李包,站在床前。请学生根据所给的图片,展开合理想象,进行写作立意,学生看到这图后,小组中一起讨论,一起想象,经过比较,挑选出两类比较好的立意:一类是《迟到的父爱》:这个军人不顾妻子怀孕独自在家,毅然参加战争,等到战争结束后才回家探亲,发现儿子都已经出生了,体现出军人“为国为民,舍小家为大家”的崇高品质。另一类是《前线在召唤》,这个军人刚接到部队的命令要立即参加战争,他为了保卫国家正在向产后的妻儿告别,体现出军人“以国家利益为己任”的伟大精神。又如在上丰子恺的《竹影》时,先让学生看了他的其他作品,其中一幅《我为凳子穿鞋子》,我让学生进行想象:我为什么要给凳子穿鞋子?学生众说纷纭,有的说是因为天冷了,自己觉得脚冷了,觉得应该给凳子穿上鞋子;也有的说因为每天跟凳子在一起,和它成了好朋友,好朋友就应该分享好东西,所以我有新鞋子的时候,也要给凳子穿上新鞋子……学生的答案多得超出我的预想,可见学生的想象力是非常丰富的,只是平时少了那么一种机会表现。

2.续写、扩写,深入想象。续写、扩写是让学生在原文的基础上,由此及彼地进行合情合理的创作,有些课文比较含蓄,人物最后是活是死、是福是祸都由读者自己去想象、去推断,教这样的课文,我常常引导学生在把握主题基调和人物性格特征的基础上,对人物的命运作出合理推断,续写课文,学生的想象力、创新能力往往在续写中得以充分表现。如教完《卖炭翁》后,我让学生续写结尾:卖炭翁的炭被抢,离开集市后将向何处?要求学生以情定势,合理想象。有的学生写了卖炭翁拖着空车,边走边想着世道的不公。想着家里面黄饥瘦的老母,想着嗷嗷待哺的小儿,想着自己与妻子一年的艰辛,想着如何熬过这个严冬……自己还如何有脸回去见家人?越想越绝望,走到村口,让老牛拖着空车回家,自己将半匹红绡系在一棵老槐树上,含恨上吊了;有的写道,卖炭翁早就恨透了朝廷,炭被抢走后,他愤然离开家乡,走上了杀富济贫、与朝廷为敌的道路;也有的写道卖炭翁最后什么也没做,照常回到了家,结果被妻儿所责怪,导致之后更努力地烧炭……事实证明,学生对给文章添“尾巴”很感兴趣,他们的想象十分丰富,延伸出的“尾巴”都五花八门,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给课堂增添了愉悦的氛围,更激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3.幻想作文,强化想象。幻想是指对未来的想象,它表现为描述人对未来事物的希望。要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就要敢于让学生对陌生的未知领域进行想象,要鼓励学生幻想,创造新的形象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观点或见解。比如让学生写《二十年后的自己》,希望大家展开想象,合理地预测自己的未来,这样的作文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有写自己是驰骋商场的大亨,一年四季在不同的国家、城市间飞行,住豪宅,开豪车,生活忙碌而又充实;有的写自己是一个普通公司的小员工,每天为生计而奔波于公司家庭之间,每天挤公交,日子过得紧张而又艰辛;有的写自己是自由职业,为自己喜欢的事业而努力……学生一旦打开想象的翅膀,各种灵感就随之而至,各种各样的想象,既符合生活的客观现实,又真实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还有如《未来的学校》、《2050年的中国》等题目,学生都倍感兴趣,写作激情高涨,都能用自己的笔墨去想象,去创造,并写出自己的理想与愿望。总之,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是一种动态的过程,需要我们在日常教学中慢慢渗透,慢慢引导,以学生为主体去想象、去创造,相信在这个需要增强创新意识的时代里,随着研究的深入,在理论的形成、过程的控制等方面一定会有长足的进步。相信这一研究必将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参与的教师和学生会更多,取得的收获会更大,相信学生一定都能展开想象这一翅膀,翱翔于知识的天空,成为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作者:高晓白 单位:杭州市萧山区益农镇初级中学

第四篇:初中作文教学的困境及其出路

在目前的初中语文教学中,作文的写作占到了很大的比重,而且作文的写作还是衡量学生语文学习效果的重要参照和依据,因此应当重视作文的写作教学。语文的学习也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所以,一定的文字功底是非常重要的,这也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多的要求,要实现有效的作文教学,就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作文写作水平。

一、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困境

1.作文教学方法没有创新

目前的语文教学还是受到传统的教学方法影响比较大,特别是作文的写作,没有形式上的创新和发展,因此,学生逐渐的失去了兴趣。一般情况下,都是教师通过一些范文的讲解和分析,让学生学习一些写作技巧,然后给学生布置作文题目,这种教学方式,往往导致学生以完成任务为目的,没有学习和写作的兴趣,最终造成学生没有实质性的进步和发展。另外,初中的语文教学还是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比较大,教师也更多的交给学生一些应试技巧,而不是教会学生如何写出精彩的文章,一切都以考试分数的获取为目的。所以,这种教学方式,在很大的程度上,并没有触及到写作的本质,导致学生也缺乏一定的理解。

2.学生缺乏有效的写作训练

目前,在初中作文的教学中,一般都对作文的写作训练安排的时间比较少,因此,对学生的训练存在一定的欠缺。在作文的教学中,教师都是将作文题目布置下去,让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然后交给教师进行批改,学生一般在课后写作,会受到很大的外界环境影响,得不到很好的锻炼,写作能力的提升也遇到了很大的阻碍。而且学生对作文的写作普遍的表现出了厌恶和排斥的情绪,长此以往,对作文的教学效率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也不利于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

3.写作脱离学生的生活,导致抄袭现象严重

初中作文的写作,主要的素材还是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但是,目前的教学中,学生大多都比较单一的接受书本知识的教学,对生活缺少感悟和体验,因此,在写作时感觉没东西可写,所以造成作文中的抄袭现象严重。初中的作文写作中,教师要充分的了解学生的认知规律,鼓励学生去感受生活,尽量在设置作文题目是,和学生的生活内容比较贴近,让学生有内容可写。另外,教师要做学生作文写作的引导者,对学生的思维过程进行一定的指导,帮助学生实现有效的写作,同时,要注重对学生作文的批改,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二、初中作文教学发展的策略

1.不断的更新作文教学方法

初中阶段的作文教学,教学的主要目标还是要培养学生的作文写作兴趣,让学生充分的发挥自身的主动性,锻炼写作能力。目前的学生普遍的表现出来对写作不感兴趣,所以,教师要在教学中,丰富教学手段,充分的应用多媒体教学法,以及情境教学法,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作文教学的问题。

2.在教学中进行有效的指导

教师在作文教学中的指导对学生写作有很大的帮助,首先,教师要对学生的情况进行全面了解,教学内容的设置要有一定的针对性,注重对学生相关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例如对题目的把握,以及谋篇布局的能力。对于初中生来说,在写作的文采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训练,有一定的侧重点。教师对于学生存在的问题,要有针对性的进行分析和解决。其次,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效的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另外,不能对学生有过多的要求和限制,避免对学生的思维产生约束,不利于学生的写作。

3.鼓励学生多阅读,积累写作素材

作文的写作,对学生的素材积累有很高的要求,为了防止学生进行作文的抄袭,就要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多进行阅读,然后广泛的积累素材,也能避免学生在写作时无话可写。另外,学生也可以通过自己的生活积累素材,可以通过日记的形式,将一些事情或者感悟记录下来,写作时进行应用。还有,教师在布置作文题目的时候,可以充分的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况,让学生去通过自己的实践,发现一些问题,获得一些感受,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写出优秀的作文。

三、结束语

初中作文的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教学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和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影响。针对目前的初中作文教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要进行作文教学方式的改革,对学生的作文写作进行有效的指导,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实现学生的发展。

作者:杨娟 单位:巢湖市第二中学

第五篇:高中作文教学的八点建议

近年来,我一直担任高中语文教学工作,并多次参加金沙县高三模拟考试的阅卷。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和阅卷经验,针对学生作文中常见的失误谈谈想法。

一、关于“主题”

在每年高考之前,不少学校会组织所谓骨干教师猜题,我认为这是多余的。对于高考作文的“主题”,最好是以不变应万变。所谓“不变”,就是历年高考作文的命题几乎都是在围绕“做人”进行命制;所谓“万变”,就是指不同的命题者其实一直都在回答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把这个问题搞清楚了,其实也就摸准了高考作文命题的命脉。鉴于此,我们在备考中最应该做好的事情不是猜题,而是让学生“以作文促做人,以做人促作文”,这才是把握高考作文主题的根本。

二、关于“扣题”

“扣题”是高考作文的救命稻草,一点也不为过。我在作文阅卷中,偶尔遇到那种粗看不扣题,细看扣题的作文,总是不爽,于是分数就大打折扣。这有点和“曹刿论战”中的“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相似。我认为,作文“扣题”最好是无处不扣,标题、开头、过渡、事例、结尾都得扣,不仅在文字上表层扣,还应在行文中深层扣。2001年有一篇名为《赤兔之死》的满分作文,被评为当年最牛作文。其实仔细阅读,会发现考生一直在写赤兔马的“忠诚”,而非试卷命制话题“诚信”,但就因为考生在行文中让“诚信”这个词随处可见,于是就麻痹了阅卷者,获得了满分。

三、关于“文体”

高考作文最好求稳,不必冒险,为此,在文体的选择上,最好还是选用常见的议论性散文,或者文化性散文比较妥当。在阅卷中,记叙文的扣题一般是暗扣或者结尾再扣,最容易被误判。至于那些创新的文体,比如演讲稿、网贴文、报告等,因为考生的把握欠缺火候,反而凸显出自身文字素养的欠缺与浅陋,于是弄巧成拙。我认为所谓文体创新其实是相对的,比如大家都写记叙文、议论文,只要你写了日记体,就算创新了。为此,选择易于把握的文体,是考生的首选。

四、关于“结构”

前面说了文体最好选择议论性散文,这就决定了与该文体相对应的黄金结构,也就是“三三式”结构。所谓“三三式”,其实就是“总分总”构成一个“三”,“分”有三段为另一个“三”。而“分”的部分最佳的结构是并列层递式,也就是说三个分论点在形式上为并列,而在内容上却呈递进。在字数的选择上,建议首段150字,中间三段各200字,结尾段150字,共计900字。

五、关于“素材”

很多专家都呼吁学生要使用新鲜的素材,增加文章的新颖度,我认为大可不必。专家呼吁的理由是作文里不应该天天学雷锋,像走亲戚一样,到处都是熟人,这会造成阅卷者的审美疲劳。但是就我们面对的现状,学生文字素养较差,功底薄,谋篇布局欠缺,你让他去尝鲜自我创新,结果可想而知。但是旧素材就不一样。旧素材被很多考生写过,而且可能存在不少经典,考生可以走捷径进行嫁接。水平欠佳的考生可直接组合,水平偏高的考生可进行个性的化用,各取所需,皆大欢喜。

六、关于“借鉴”

去年高三模拟考试我改到一篇作文,全部是从我同事的书里借鉴的,我出于该考生组合不错且喜欢读书的缘故打了48分,另外一位老师打了56分,然后三评打了54分,我的分数被自然踢掉。后来,评卷组长给全体作文阅卷老师展示了这篇作文,我说这篇作文是借鉴我同事书里的内容的。评卷组老师反问我:“依据呢?”我不可能回家拿书证明,于是只得一笑了之。为此,让学生特别是文字素养较差的学生努力借鉴是很有必要的。牛顿临终遗言说:“我所以有这样的成就,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膀上的缘故。”我想说的是,考生的作文所以有这样高的分数,是因为他们懂得借鉴的缘故。

七、关于“宿构”

事实上,借鉴的最高境界不是借别人的东西,而是借自己的文字。这就涉及“宿构”问题。在历年的高考作文命题中,都会要求考生不要套用,不要“宿构”。但是阅读部分满分作文,我发现那些考生也太牛气冲天,居然在考场上戴着镣铐跳舞也能舞出如此极致。我曾经读过一篇重庆卷的满分作文,考生在两个人物事例之前竟然还各填了一首词。说实话,那词的水平,我就是半天填一首都难,何况还是两首,何况还是800多个汉字的作文。后来和重庆一中的一个老师交流,才知道那篇作文是他的学生写的,该考生在备考时就已经将该篇作文修改了无数遍,在考场上只不过是“旧瓶装新酒”,根据作文命题换个主题而已。2014年高考前一个月,我也让学生花一个星期专门打造作文,以备不时之需。当然有的学生不以为然,有的学生却认真做了,其中一位认真做了的王姓同学的语文估分是105分,其中27分的选择题她才得12分,作文估分45分。后来高考成绩公布,她的语文得了127分,除了个别的题估分有误差外,我估计她的作文分应在58分左右。我们常说,成功总是青睐那些有准备的人,让学生认真打磨一两篇作文以为备用,我认为是很有必要的。

八、关于“表达”

我一直不喜欢叙述性的文章,其根源在于这类文章淡而无味,很难制造兴奋点,很难引起阅卷者阅读的兴趣与关注。在阅卷场上,如果一篇文章流于平淡,无任何吸引眼球的亮点,那么,阅卷老师肯定不会高抬贵手,给其一个相对满意的分数。事实上,在每年的高考作文中,这种平淡如水的作文可能会占60%左右。为此,教师最好建议考生在应试作文中多用几种表达方式,特别是要多用描写性的文字,这样可以让文章更灵动,更有吸引力。即使是议论性散文,在写作人物事例时,也可以用情景再现的方式,融进描写的表达,使文章变得形象、生动,从而避免空洞与枯燥。而且从数据比例的角度,考生的作文一旦摆脱完全的叙述性,也就意味着其作文摆脱了60%的行列,有了进入前40%的可能性,作文也就进入新的境地,何乐而不为呢?

作者:田燕燕单位:金沙县第一中学

第六篇:初中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对于写作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创新,在教学生写作文的时候必须要把学生的作文创新意识培养好。个人认为写好作文的关键就是创新意识的培养,要教导学生在写作文时尽量去写自己的新发现和自身独有的感触,不能局限于别人的思路,要找到属于自己的写作思路。著名词评家范温(宋代)在评价著名词人苏东坡时曾有言:苏东坡写文章最重要的就是命题和立意好,比绝大部分人的写作思想都要高出很多个境界。而他为什么能够写出如此超然的文章呢?最主要就是因为创新意识很超前。

1创设思维训练的氛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如果那学校看做是一个王国,那么它应该是积极思考的。也就是说老师在教学生写作文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教他们写作的思维,套用模式背诵范文是没有用的,利用模仿写出来的作文定然难以真正的把学生的写作水平得到提升,我们要清晰的认识到写作的主体是学生,要对其注重思路的开拓和思维的训练,只要思维打开了,写作起来灵感就会源源不断,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会文思并茂,犹如神来之笔。那么如何训练学生的思维呢?最基础的就是把学生思维的空间拓宽开来,创设出一种适宜思维的气氛。思维不能呆板的像“守株待兔”者一样,也不能像“挖井”人一样因为不够深入而无法达成目标。学生的写作思维要具备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这需要老师去调动,教导学生怎么样去思维,这样学生的写作水平才不会沦落到文思干涸、题不达意的境地。思维的开拓就是希望学生能够突破常规思路的局限,可以从多个角度去思考、去创新写作方式和内容,能写出自身独到的见解,除此之外还需要教导学生把写作事物的根本予以点明,这样作文的说服力才能更强。创造适合训练思维的气氛也有其相应的原则,重要的就是循序渐进,要从最简单的开始,逐步深入到难点和重点。

2运用联想与想象,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学生一般都是以课文为范本进行写作的,所以老师要把课文内容结合起来利用课文优势引导学生去读写、扩写以及改写所学的范文,充分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初中课文里就有很多想象类的范文在结尾处留有很大的想象空间,比较适合去做扩写和改写。老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路给这类文章添加一个实际一些的结尾。还可以利用这个写作思路让学生对生活的经历进行联想,让学生把自己经历过的故事写成作文。这样一来学生的视野也会变得更加开阔,也能把课本上学到的知识真正转化成为写作能力,也能更好地陶冶学生的情操。

3培养批判精神,锻炼学生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有一个很重要的的特征就是具备批判性,批判和怀疑也是其生命力所在。现在的创造型人才所必备的除了开拓创新精神之外还有怀疑批判精神。我们在教学生写作文的时候会发现,学生的思维是多向的,这种思维虽然不成熟,那是生命力很强,作为老师不能轻易的进行否定,更应该去倡导学生所展现出来的怀疑批判精神。所以说老师要教导学生去有效地对作文进行点评,找出其他人写作的优势进行学习,再抱着批判精神找出别人的写作劣势,相互评点并找出改进的办法。老师要挑出几个比较优秀的作文让学生欣赏和评判,看看与自己的作文相比好在哪里。还要找出一些学生在写作中都经常犯的错误让大家去思考,总结出来为什么会犯这样的错误并找到解决的方式,最后指导学生如何对自己的作文进行独立分析,在结合同学和老师的建议把作文修改成一篇质量较高的文章。另外对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固然是重要的,但是也要注意学生能力的提高需要有层次性和阶段性,如果不考虑学生的综合能力而一味的强调创造思维培养的话,这样就脱离了实际,几乎很难达到效果。所以老师要抓好课堂中的每一个环节,多下功夫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最终达到创新教育的目标。

4利用设疑,激活学生创造性思维

没有疑问就不会有思考,思维的诱因就是产生疑问,要训练学生的思维就需要老师去设定一些疑问让学生去试着解决。比如在学习“挖井人”这堂课时,可以知道挖井人在地上挖了很多口井都没有挖到水,就说地里没有水。老师可以根据这个结果提出一个对立的观点,也就是挖井人从挖第一口井开始就凭借毅力一直不停地挖,这样是否就能挖到水呢?按照这个方式第二口井和第三口井是不是也能挖到水呢?……这就告诉我们只要有恒心去挖井,肯定能挖到水,只不过时间和力气都要花很多而已。这些想象出来的问题都可以作为素材去进行写作。除此之外老师可以让学生从既定观点的对立方向进行思考,利用分别对两个对立观点进行论述的方式进行思维训练。

5走入生活,拓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创新思维是离不开灵感的,灵感的捕捉也离不开对事物的观察,所以说开拓学生思维需要教导他们多去用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在生活中要学会做一个有心人。有的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往往是千篇一律,没有一点新意,就是因为在生活中缺少观察,其实观察也是一种思维方式。学生生活圈子很窄,除了家就是学校,很少有社会性活动,也难有机会了解周边的生活,所以有必要引导学生接近生活,利用一些社会活动让学生接触社会不是最主要的,重要的是要教导学生对社会和生活去进行观察和认识,研究结果表明参加过社会活动的学生写作水平有明显提高,不仅文采生动,而且文路也很清晰。综合上述,老师在教导学生写作文的时候要促使学生的思维保持积极的状态,着重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逻辑性思维、联想能力以及批判精神,引导学生写出高质量的作文。

作者:白会茹 单位:吉林省大安市第三中学校

第七篇:初中语文随笔训练及作文教学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作文教学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文字作为一种无声的语言,人们用文字表达心声,抒发情感,通过对人和事物的描述,可以体现作者写作时的心境,所以在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了提升,而且其创造力和想象力也予以有效发挥。而随笔训练作为教学方式具有灵活性,初中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学习写作能力时,通过加强随笔训练,能够让学生掌握最佳的写作方法,在多样化的练笔过程中,学生更加容易找到写作的灵感,并体会到写作的乐趣,最终锻炼了学生的语文作文写作能力。

1初中语文写作随笔特点

对于初中语文写作随笔而言,其具有如下几个特点:第一,思想和情感自由。由于人具有丰富的思想,通过发挥想象力,用语言和文字的形式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将生活与所表达的内容有机联系在一起,在随笔训练情况下,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第二,体裁具有灵活性。随笔训练是语文写作主要形式之一,其与传统写作相比体裁具有灵活性,利用随笔形式进行写作,能够有助于学生拓宽写作思维,不但抒发个人情感,而且对事实加以论述。总之,随笔训练对篇幅长短和文章字数的要求并不严格,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因而能够激发学生写作。第三,语言表达富有个性。由于随笔训练形式的灵活性和自由性比较突出,而且表达的内容更加广泛,使得学生语言表达具有个性和独特的魅力,利用日常积累的写作材料,充分表达内心的感受。

2随笔训练与作文教学的理论关系

随笔是散文题材中一种,其篇幅较小,而且从表现形式来看,主要是集抒情、记叙和议论为一体,由于其表现形式比较自由和灵活,所以在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会融入随笔训练,进而通过随笔训练使得学生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并对生活和身边事物的感悟,然后将其记载下来,或者是对社会现象加以评论[3]。总之,随笔训练的内容比较广泛,更加容易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在初中阶段,语文教学占有较大的地位,所以为了让学生能够文学素养有明显的提升,必须加大随笔训练力度,并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指导学生通过随笔训练练习作文写作,强化学生进行随笔训练,能够使得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有效发挥,而且在一定程度上,确保学生的作文素养有显著的提高。总之,随笔训练是作为教学的基础。同时,也是完善作文教学的主要途径。

3增强初中语文作文随笔训练的有效措施

3.1积累素材:某初中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加大了随笔训练力度,让学生在平日里积累素材,只有学生有一定的文学基础,才能为其写作奠定良好的基础。作文写作能力的提升是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学生通过长期积累,才能得到下笔如有神的效果,所以面对学生课外阅读量少、思维有限的局面,语文教师必须积极引导学生积累素材。例如,教师在向学生布置《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读后感时,教师先是向学生介绍格物致知的含义,主要指的是推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知识的意思,然后教师让学生结合文章和课外阅读内容写出读后感[4]。学生在课下通过搜集相关资料,进行详细的阅读,并用笔记录相关内容,再将记录内容和所见所感有机融合在一起写出读后感。同时,学生在不断进行随笔训练时,也会阅读课文和课内文章,通过长时间积累,不仅提升了文学素养,而且借助于随笔训练能够优化其写作能力,从而提高语文作文写作质量。

3.2营造良好的随笔训练氛围:该初中为了确保学生的作文写作水平有显著的提升,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随笔训练氛围,进而有助于完成语文作文教学目标。学生只有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进行随笔训练,才能确保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首先,教师向学生讲解随笔的表现形式和其他知识,然后让学生提出个人想法,大家通过相互讨论,融入到作文教学课堂中;其次,做好随笔记录。在语文作文教学时,教师在强化随笔训练时不需要严格要求学生,学生通过学生可以自行记录,无论是思想情感还是个人的看法,都能够记录下来,并作为写作的素材,学生在不拘束的教学环境下进行随笔训练,对语文作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3.3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写作灵感: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为了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需要加强随训练,并通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写作灵感,从而确保学生的作文素养得到提升。例如,在“青春真美”作文写作期间,教师为了拓宽学生的写作思维,而且将生活中的内容和个人情感有机联系在一起,可以将写作形式进行延伸,使得写作内容跟更加贴近于生活,学生的灵感得到激发。同时,发挥其丰富的想象力。教师不仅仅让学生以激情澎湃法心情去描写青春,而是让学生去联系和想象,若干年后,在经历一些事情后,再返回来回忆青春,此时,对在青春予以记忆过程中饱含了哪些情感。因此,在随笔训练时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写作灵感,能够为初中语文作文教学质量和学习写作水平的提升发挥作用。在初中阶段,语文教学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作文教学作为语文中的组成部分,学生通过学习作文写作技巧和相关知识,能够为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作文教学中融入随笔训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因此,学生掌握了随笔训练特点,可以对其写作打下坚实基础,从而有助于学生语文写作水平的提升。

作者:赵霞 单位:吉林省长春九台区第三十一中学

第八篇:时事点评促进高中作文教学的探索

作文,永远是高考中分值最多、最难、学生最怵的一道题目。进入高中后,为了和初中的作文教学相衔接,教师一般还是要求学生写记叙文。高二,学生开始进行规范的议论文写作训练。教师对作文的要求立刻大幅度提高,首先是写作的次数大大增多,基本上是每周写一篇完整的作文(不少于800字);其次,题目的难度增大,很多作文题从审题就会难住相当多的学生。学生反馈的实际情况是:1.写作很艰难。2.文体不分,或者文体特色不鲜明。原来初中高一习惯写记叙文,刚步入高二,部分学生感到茫然,写出来的文章,也变成了“四不像”:不像议论文,也不像记叙文。3.素材枯竭。写出来的作文,举例还是离不开“两爱一夫人”:爱迪生、爱因斯坦、居里夫人,或者是几个“必杀技”:没带伞,必下雨;上公交,必让座;面貌丑,心必善……我们再来看看高考作文对学生提出的要求。从近五年的全国卷新材料作文题分析看来,有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时事和社会现象类材料作文,即时评类材料作文居多。该类型作文是近几年高考作文的一个热点题型。这种直击社会热门话题的新的高考作文命题形式,紧扣时代脉搏,彰显了公民意识和大语文教学理念。因此,在作文训练中,我们可以多注重时评类材料作文训练。从考场的标杆作文来看,鼓励关心时事、关心生活、有自己独立思考的作文,往往能得到高分。笔者根据高考写作的要求,结合班上学生的实际写作考试与素质教育研究情况,利用读书笔记和借鉴《素材多向运用》一书,对作文教学进行了一番探索。具体方法如下:

一、课前三分钟“时事报道”

教师可在上课之前将最近重大的有意义的时事,用视频播放的方式或者压缩改编成较短的素材向全班展示。选择时事的时候,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材料本身可以提供多种解读

教师所选的材料本身可以提供多种解读,有利于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的能力。相对于无法猜测的高考作文题,学生的素材积累总是有限的,而“一材多用”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因此,当笔者选择材料时,这个材料往往是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解读和分析的。例如“校长亲猪”事件:洪耀明之所以要亲吻小猪,是因为他在上个月的升旗仪式上跟学生打赌,称只要大家不要在校门前的路上乱丢垃圾,使这条路的卫生状况得到改观,自己就在一个月后的升旗仪式上当众亲吻一头小猪。这则材料,可引从多个角度思考,如,从校长的角度“言出必行”;从学生的角度“上所施,下所效”;从社会公众角度“另类角度需谨慎”等等。学生面对这个材料,可以从很多方面去联想。学生若能把这则材料积累下来,那么学生就可以用到以上诸如此类立意的作文之中,真正做到一举几得。

(二)材料能引发类似材料的联想

议论文写作的目的在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因此,议论文要能写出深度,作者的议论要落到实际生活中去,尤其是时评,文章应该有横向拓展的部分。在实际写作中,学生经常诉苦,“老师,我总是想不到这个题目和时事有什么关系。”解决学生的这类困惑,我们举例的材料,应该是容易让人产生联想的,能联想到类似的材料,或类似的主题。例如上面“校长亲猪”事件,我们马上可以想到温州某民办教育机构女校长徐善萍与学生们打赌“如果你能做到,我就剃光头”的事件,又继而想到社会各种教育现象层出不穷,教育怪象光怪陆离:“虎妈”唱罢,“狼爸”登场;“绿领巾”刚摘下,“红校服”又穿上,诸如此类案例不胜枚举。

(三)材料具有文学色彩

之所以强调这点要求,是因为学生作文经常出现几种毛病,其一,学生腔严重,开口闭口离不开学校、同学、考试、成绩等话题。文章显得格局不高,立意不深。其二,如果举例是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文章往往就像在背诵历史教科书;如果举政治事件或人物的例子,文章又往往变成了政治教科书。总而言之是文学性不强。要避免这类现象,我们举的材料要特别注意其文学性。如下面这则材料:2011年8月16日,由赵本山斥资6000万,主打原生态特色餐饮的“刘老根会馆”正式开业。2011年8月22日,文保人士曾一智向东城区文委实名举报———刘老根会馆涉嫌破坏文物原状。学生写的评论:《传统文化与人的和谐发展》福楼拜曾说:“越是伟大的东西,若将自己摆在与普通事物平等的位置,就愈显它的不凡。”文物作为一个民族历史的见证和维系民族精神的纽带,以平和的姿态融入人的生活,方为传递精神火炬的上策。然而,日渐趋利的社会将文物熏染得益发商业化,从而使之呈现本不该有的高高在上的姿态。日前,至今有278年历史的“晋翼会馆”由赵本山斥资6000万改成了最低消费18万的私人会所。本是公共场所的文物单位如今却对普通大众挂起了“免进牌”,俨然成为群众眼中的奢侈地。生人勿近的姿态,无疑为文化传承蒙上一层阴影。反观国外,尼泊尔的世界遗产免费向国民开放,入口处未设强制买票的标牌,景点里小贩、居民随处可见,游客与遗产是和谐的亲近体验关系。两厢一对比,中国文物商业化的趋势,明显将普通群众及传统文化隔绝开来。“高考命题的一个新课题是要让当代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以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则材料引发了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下的意义进行思考。论证中,学生观点鲜明,立意深刻,文段虽短而结构完整,十分符合我们作文的要求。

(四)材料既要是“热点”,又要回避“热点”

联想到2008年广东省高考作文题《不要轻易说不》,大量考生的素材都是汶川地震、雪灾、奥运等国家大事,虽然是新鲜时事,但写多了,照样给人千篇一律之感。因此,我们在时事时评归纳时,要有意回避这类人人皆知的热点,而去发掘有时代感、有意义,而又易为人忽略的素材。例:浙江省长兴县政府办公楼,被戏称为“世界第一县衙”。媒体报道称,该楼及配套设施总花费达20亿元。山东省济南市政府办公楼——龙奥大厦建筑面积37万平方米,造价40亿元,走廊周长为1公里,有40多部电梯,电话和电脑信息点插座45000个,是仅次于美国五角大楼的世界第二大单体建筑。学生写的评论:《金碑银碑,不如百姓口碑》当“贪污腐败”之风席卷中国,当一栋栋白宫式的办公大楼崛地而起,当官员们穿着一套套名牌服装时,卢氏县的土坯办公房却带给人们心灵难以抹去的震撼。(提出问题)层层剥落的土坯,持起的是久违的“勤俭节约”之理念,卢氏县委于己之利益前选择了“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执政方式,给了,雷政富等滥用权力,贪污腐败的官员一记狠狠的耳光。“金碑银碑,不如百姓口碑”,那低矮的土坯房其实就是树立在百姓心中的一座丰碑;“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是老百姓”,那破旧的土坯房则为群众称出了一个深山老区几代领导班子在他们心中的分量!(分析问题)不求人人像卢氏县委般勤俭节约,只愿“廉洁俭朴”之风盛行当下。(解决问题)总而言之,所展示材料主旨积极向上,能反映“爱国”、“正直”、“诚信”、“友爱”等主流价值观,崇尚“法制”、“规则”、“责任”、“包容”、“感恩”等时代意识;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针对性强,直面学生现状,这些材料都是可以运用到写作之中。

二、课后五分“时事评论”

在课前提供时事材料之后,教师可布置学生课后开始撰写评论。新闻时评,又称时事评论,顾名思义,就是评论时事的文章,简称时评。它是传播者借助大众传播工具或载体对刚刚发生或发现的新闻事实、现象、问题在第一时间表达自己意愿的一种有理性、有思想、有知识的一种论说形式。这些评论语言允许上网查找,也可以在报刊杂志上摘抄。写作时要注意选好角度,求准求新;表述时要紧扣观点,或精要概括或抓住细节,灵活应变,有效运用,要学会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尤其对表现社会负面内容的材料要能明辨是非对错,学会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对新近出现的社会热点保持敏感,与时代同步,学会用发展的眼光分析问题。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给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结构多采用“引议联结”形式

这种结构的经常使用有利于深刻全面地剖析问题,解决问题。有时为了使论点更严密,避免过于绝对而有失偏颇,可以在“联”的后面加上一个“辩”的部分,这样就变成了“引——议——联——辩——结”。“辩”就是辩证看待观点,是行文思路严密的补笔。

(二)学会写好一个主体段

一篇优秀的议论文离不开丰富的论据、充沛的情感和严密的逻辑,而构成这三个方面的部件就是议论文的主体段。由于平日学生学习时间紧张,每天写一篇评论基本不可能实现。所以我们就课前展示的素材,选择你有所感的材料写1-2个规范的主体段便可。前期写作通常学生只会摆材料和提观点,缺少对事物的认知和辨析能力,这类作文只能评到中等或以下档次。所以,我们教师要对学生分析材料的方法进行指导。

(三)辩正思维训练

对同一新闻事件,不同的人,因观点立场、知识水平、文化背景、民族心理等因素的差异,都有可能有不同的认知。即便是同一个人,切入的层面,思考的角度不同都可能产生不同的观点。请看以下两则评论观点:学生1:《好钢用在刀刃上》舍得花钱修衙门,不舍得花钱搞绿化;有钱购置豪华公车,没钱改善城市下水道系统。不少政府机关把财政拨款花在不必要的地方,导致当真正需要用钱的时候捉襟见肘,因此政府应该要把好钢用在刀刃上。学生2:《引领“行政”之时尚浪潮》造价40亿元的豪华办公楼,一反以往简朴的建筑风格,从“行政”开始引领时尚,为建筑行业迎来一个“行政大楼”的时尚年代,为中国县衙之改造向前迈进一大步。很明显,两人观点不一致。我们可以就这两个同学的不同意见在班级展开深入讨论,加强学生对问题的深入分析。学生如果经常性的进行这种发散性思维,多维度、多层面进行思考的训练,那么认知能力和思想水平的提高指日可待。

三、考场两分运用

经常有学生考完后说到考场中想不到更好的例子来证明观点。分析只有两点原因,第一,平时积累太少;第二,不懂灵活运用。我们既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广泛积累写作素材,贮满作文素材的“百宝箱”。还要“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要学会灵活熟练地运用所积累的材料,准确迅速地选择那些贴切、典型和新鲜的材料,力争用文化内涵丰富、时代气息浓、思想精深的素材打造光彩照人的美丽华章。

作者:章露英 单位:广东省湛江市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