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学研究论文10篇

时间:2022-12-21 10:37:52

大学英语教学研究论文10篇

第一篇:大学英语教学信息化应用

一、信息化为大学英语教学课堂带来的变化

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运用为大学英语的教学课堂带来了许多明显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拓展了学生学习英语的课堂

传统的课堂一般是指学生和教师一起展开教学活动所依赖的教室,学生与教师以及黑板、粉笔还有教材等是其必不可少的要素。在这个课堂中,教师的角色是知识的固定传授者,拥有着不可挑战的权威,而学生则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课本的作用在于充当知识传递过程中的主要媒介,黑板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必不可少的工具。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使大学英语的课堂教学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黑板成为辅助性的教学工具,教学的环境也产生了一定的变化。通过计算机,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视频为学生创设一个与生活情景相近的教学课堂,为学生的英语学习提供一个具体的可供模仿的教学语境,并且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也相应得到转变。教师不再是唯一的知识传授者,还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在课前查阅大量的学习资源,在课堂上大胆质疑,还可以进行自主探究。此外,课堂上教学知识的展现方式更加多样化,教师可以利用各种动态的视频、形象的图画等来为学生展现知识,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趣味性。

(二)可利用的教学资源得到前所未有的丰富

在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获取教学资源的方式主要依赖于教科书、参考书,寻求相关教学资源的速度非常慢,而学生学习的方式也主要依赖于书本、课后的参考书以及教师的讲解,学习效率非常低。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以及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大量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成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可利用的对象。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进入相关的英语资料库,通过资源搜索引擎快速找到自己想要的资料,增加了教师备课的时间以及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时间,从而为提升教学的效果提供了保证。此外,由于信息化技术的推进,学生可以自主安排学习时间。过去的大学英语学习涉及口语和听力部分,学生必须依赖于教师课堂的教学来纠正发音、提升听音的能力。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学生可以利用大量的视频、音频资料进行练习,而不必受限于教师的课堂教学。

(三)转变教学方式

英语学习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在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下,教师成为课堂的中心,注重语法、词汇等的讲解,忽视了英语教学的本质和目的,即“以学生为中心,为实现英语交际服务”。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这种模式被打破。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使教师大大减少了书写板书的时间,而将更多的时间利用到知识的讲解和与学生的语言互动之中。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通过电影、音乐、小品等来提升教学的趣味性,为学生提供逼真的“语言环境”,增强学生的语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与学生之间的语言互动,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中心地位和主体性作用。

(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的空间主要局限在教室中,依赖的主要是教材和教师,学习的视野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在课堂上,学生必须一边听一边记,并在课后花费大量的时间巩固所学的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几乎是没有时间思考的,也无法积极参与课堂的互动,这大大地影响了学习效果。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使学生学习的方式更加便捷,学生可以集中精神上课并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教师的课件具有可复制性,学生只要简单记一些重要的知识点以及不理解的问题即可。在课后,学生可以将教师的讲解课件进行打印,可以就不理解的知识点请教老师,也可以到网上查询有关的资料,进行自主探究,不断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

(五)丰富对学生的评价方式

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以终结性评价为主,看重的只是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忽视了学生学习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探究的能力等。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丰富了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发展性评估以及过程性评估等方式将成为评价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可以使教师随时跟踪学生的学习过程,反馈学生学习的效果。英语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建立本班的学习网站,用于记录学生学习的整体情况,并以此为根据来改进教学方法,转变教学思路。

二、大学英语教学应用信息化的策略

信息技术的应用在变革教育方式以及教育理念、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比如教师应用信息化技术能力的有限、教学理念的滞后,学生学习观念的落后、接受能力的有限、每节课接受信息量的有限等。笔者认为,通过信息化的应用切实提升大学公共英语课教学效果的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实施多元互动教学模式

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多元互动是要实现影响教学效果的所有要素的互动,包括学生、教师、教材、教学环境、教学工具等,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英语教学活动,保证课堂教学目标的动态生成性。实施多元互动的教学模式旨在变被动的教学模式为探究的教学模式。在英语教学信息化条件下,实施多元互动的教学模式可以促进师生在课堂上的互动、生生之间的互动、生机(计算机)之间的互动以及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进行引导,利用互联网中的各种资源(包括教学软件、视频以及音频等资料)立体地呈现所要讲授的内容,并注意学生对教学的反馈,然后以此来设计符合学生情感认知的英语活动。促进生生之间的互动单单依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足的,教师还应该积极地延伸英语课堂教学,利用“第二课堂”为学生之间的互动创造语言交流环境,扩大学生学习英语的场所,提升学生在真实的交际环境中使用英语的能力,如设立英语角、英语学习体验教室或开辟网上英语交流社区。信息技术条件下,教师可以利用各种聊天软件,让学生进入聊天语音室,自由地使用英语进行交流,锻炼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口语表达能力。

(二)提高教师与学生的综合信息素养

教师和学生的信息素养可以说是实现大学英语教学信息化的关键要素之一。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决定了教师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进行英语教学的能力,而学生的信息化素养决定了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如果教师和学生的信息化素养都无法跟上教学的要求,教学效果就会失去基本的保证。目前,我国高校的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和教师的整体信息素养有待提高,主要体现在其应用信息技术服务于教学和学习的能力不足。很多教师勉强能够应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在网上找到自己需要的教学资源,却缺乏制作课件或创新课件的能力。一些学生在计算机操作方面比较熟练,但在信息素养方面却有待提高。因此,要注意加强教师和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大学英语教学的信息化提供保障。

(三)构建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是对教学效果的重要评估,是促进教师不断进步的重要手段,也是确保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不仅能够让教师动态地了解学生的信息,也能够有效地调节教学活动中“教与学”的行为关系,督促教师自觉地改进教学策略。我国对大学英语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方式一般比较单一,往往将学生的成绩作为唯一的衡量标准。在信息化条件以及素质教育理念下,这种评价方式必然会得到改变。完整、科学的大学英语教学效果的评价体系应该包含教师对学生的评估、学生对教师的评估、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学生对自我的评价、学校对学生表现的评价等。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教师与学生之间关系的和谐平等,实现教与学之间的相互监督,促使学生自觉利用信息技术条件进行自主学习,提升学习效果。

三、结语

大学英语教学信息化是英语教育发展的趋势,信息化的应用能够对教学方式起到变革性的作用,对转变学生学习的思维方式具有积极的作用。本文着重对大学英语教学应用信息化的策略进行探讨,希望能为相关的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宋錋 单位:吉林农业大学

第二篇:“小组合作学习”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一、前言

小组合作学习被运用到我国高校的英语教学当中,这种教学模式在顺利推行的情况下能有效提高高校学生的英语水平和能力,但是目前这种学习方式在我国高校中的应用还不成熟,因此在实践时面临着一些问题。本文将以江西中医药大学科技学院为主要对象,对小组合作学习在高校的应用情况和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特点和优势

小组合作学习指为了达到同一目的,由两个以上(包含两个)的群体展开互相配合的行动的一种方式,主要用于班级授课制的教学工作上,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主体为学生,教师起指导作用。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特点

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教学活动中普遍采用的一种策略,这种学习方法要求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来学习,因此在学习上会在学生之间产生很强的依赖性、合作性。这能够增加学生的交流与对彼此的了解;由于小组合作时,学习任务需要依靠所有小组成员合作完成,因此小组成员需要注意聆听他人的想法,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善于听取意见的品质。小组合作学习还具有平等的特点;小组在编排上大多数都采取了混编的方式,不会刻意将学生按成绩优劣区分开来,而是尽可能均衡地分配,使每一个小组的实力相当,拥有相互竞争的资本;同时,在测验时不会把成绩差距过大的学生安排在一起,这种相对公平的竞争模式对学生来说具有激励效果。此外,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占据着学习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过分受教师牵制。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

1.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减轻学生心理负担

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由教师单方面的教授知识以及少数的师生互动构成,师生互动时,往往采取问答的形式,教师向学生提问,学生要即刻在众人面前回答,这容易使学生产生压力,从而逐渐丧失信心以及对学习的兴趣。

2.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独立思考

这种学习模式的分工明确,每个成员都有独立的任务,并且需要与其他成员合作,这能够激发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在合作的过程中,有利于调动主观能动性,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3.改善学生人际交往关系

同学间进行合作,交流也愈加频繁,增强学生之间的联系,对于关系疏远的大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并且,由于课堂上压抑、紧张气氛的减少,学生和老师也能够更好地相处。

4.有助于提高成绩

小组的学习活动不局限于课堂之上,课后也可进行;学习时间增加,和小组合作学习带来的动力,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获得更多锻炼的机会,从而提高成绩。

三、小组合作学习在江西中医药大学科技学院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一)应用概况

小组合作学习因其体现了让学生平等地参与到学习当中的现代教育理念的特点,被广泛运用到学校的教育活动当中,高校的英语教育也不例外。虽然目前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已被许多院校采用,但我国对此的运用尚不成熟;小组合作学习在国外已经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发展,我国却还处在探索实践阶段,取得的效果也不够理想。

(二)应用中的问题

1.分组具有随机性和临时性

目前在江西中医药大学科技学院的英语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在实践上常面临分组过于随意的问题,且教师对小组的关注与指导力度不足。江西中医药大学科技学院这类医药类大学的英语课程设置偏向于学术英语,这些生僻晦涩的英文与学生此前所学习的有较大差距,学生接触得少,在学习上容易遇到困难,所以单靠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加强学习训练,这有赖于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然而,教师对组建合作小组大多都持敷衍了事的态度,在建立时,要么随意指配学生,要么由学生自己做选择。这造成了各小组之间实力差距较大的局面;实力较弱的学生聚到一起,又缺乏教师的帮助,很难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学生就会以同样敷衍的态度回应。此外,这种临时组建的小组,往往不会在课后一起活动、学习,只是用来应付课堂上的分组要求而已,这对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中的实践和学生的发展来说都是相当不利的。

2.学生参与积极性低

江西中医药大学科技学院在英语教学上存在着只重视基础英语而忽视专业英语的现象,且基础英语的课程只设置了两年,学生学习英语主要是为了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并不重视对英语的应用。但是,药学英语是医药类院校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所以理应重视对英语的学习。然而学生对晦涩难懂的药学英语提不起兴趣,即便教师组织起小组进行讨论,学生也难以融入课堂氛围,不愿意加入讨论。

3.课堂效率低下

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时,只是将讨论的任务下达到学生中间,却没有加以督促;一些学生在讨论展开时,不是未参与其中,就是浑水摸鱼,将讨论时间挪作他用。并且,学生得到任务之后,并不明白进行讨论的目的,只是在单纯地完成这个任务,因此,在结束讨论后教学的目的仍然没有达到。学生与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都没有一个正确的、全面的认识,使其实践只是套用了形式,忽略了本质。除此之外,该校的英语课时远不如初高中的英语课时长,因此教师会在学生还未完成讨论的情况下匆匆宣布结束,且为了完成每一节课的教学要求,会减少学生发言的机会;学生的思路被中止,也没有进行成果上的展示,自然达不到讨论的目的。种种因素的结合导致了该校英语课堂效率的低下。

4.评价的机制存在缺陷

在学生结束讨论并展示讨论成果后,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比较全面客观的评价,但事实上,该校大部分教师都没有达到这些要求。教师在评价时通常只会作简单的点评,且点评的对象是代表小组回答问题的学生,点评的内容也重点放在学生回答的正确与否上,关注点没有落到学生的探讨过程、思路、方法、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等方面,忽视这是一个团队共同协作的成果这一事实。对学生而言,教师这样的点评并不能对他们起帮助作用,该学习方式的作用在失去教师帮助的情况下大打折扣,成为无意义的课堂讨论环节。这在江西中医药大学科技学院的英语教学中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教师本身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没有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只是把这种模式的形式运用到课堂上。

四、解决对策

(一)合理进行分组

教师要重视分组工作,事先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结合学生的成绩进行分析,注重合理搭配,不宜在同一个组内安排太多性格相似的组员;也不要按成绩来划分,人数上要有限制,过多过少都不适合,要尽可能做到合理安排;分组时要按长期分组的要求进行,而非临时分组。在同一个组内安排过多性格相似的学生,可能会造成冲突,或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不明显。若一个小组的成员都属于性格较强的类型,那么就容易出现组员全部在做安排却无人服从的现象,一个团队既需要领导者,也需要服从者;若是过于内向,小组的活动则不够积极,因此要考虑学生的性格差异。而按成绩来分组,容易拉开组与组之间的差距,致使双方都失去竞争的兴趣;人数过多无法顾及到每位成员,过少又不易安排活动。另外,进行长期的分组比起临时性的分组,更有利于学生之间磨合,培养默契,从而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质量。

(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对学习内容缺乏兴趣,教师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角度切入,选用新颖有趣的话题让学生进行讨论。此外对小组的成员进行合理分工。教师可以组织小组成员推选组长,而后把任务交给组长,由组长进行分配;根据组内成员英语水平的不同来分配不同的任务,对于基础薄弱的同学,在初期先交予他较简单的任务,在其英语水平有所提高的情况下,再分配难度较大的任务,保证每一个成员都有事可做,能够全部参与到小组活动中来。此外,在组与组之间开展竞赛,这样不仅能在组内活动中逐步提高个人的英语能力,还能通过组之间的竞争调动整个班级的英语学习氛围。

(三)提高课堂效率

教师首先要向学生传达明确的学习目的,使学生明白在课堂上开展讨论是有意义的,能起到什么好的作用。其次,教师要予以监督,促使学生参与到讨论中;最后,教师要对学生的讨论活动进展作出指导,使讨论顺利进行。把学生能从小组讨论中获得的利益展现出来,能够让学生产生动力,参与讨论。当然,并不是所有学生都会在这一“利益”的驱使下积极参加,所以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督促,不能放任学生不管;在督促学生参与的同时,给学生建议和指导。而对于讨论时间不足的问题,教师在下达任务时要注意挑选比较简单,耗时较短的任务,把握好课堂的时间。

(四)完善评价机制

完善评价机制要求教师对整个小组及其成员作出全面客观的评价,而非只针对其中某个成员或者小组进行点评。教师在评价小组的代表时,可以充分利用学生个人的自豪感和集体荣誉感;先肯定小组代表发言中进步的部分,并引申到对整个团队的评价上,把个人与团队的优点展现在众人面前;对性格内向、表现力不强或是基础差的同学更要善于发现其优点,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团队学习的积极性。在小组数量过多,无法全部进行具体评价的情况下,要做到言简意赅,压缩点评时间,尽量对每一个小组都进行点评;如实在无法完成,则应在下一次进行讨论的时候补充对这些小组的评价,不能长期忽视某一个小组或个人,这是让学生保持参与热情、提高小组活动质量的重要条件之一。

五、结语

当前大学英语课程的实用性较低,而英语对学生而言愈发重要;要增加英语的实用性就要积极探索新的有效的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作为区别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新型教学方法,如果能够好好利用,就可以大幅度提升学生的成绩,因此,我们要不断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进行探索和完善,促使其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良好应用和发展。

作者:雷萌 余志科 单位:江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第三篇: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设计

一、面临的困境

(一)教材更新滞后

每本教材从内容选定到投入使用,需要一个出版和印刷周期,如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第一版和第二版之间就相隔近十年,且更新率仅为25%。

(二)教师文化导入意识不强

我国大部分高校英语教师还肩负着辅导学生应对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重任,极大地限制和阻碍了教师教学过程中导入文化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此外,部分教师也会碍于自己的文化知识不足,在教学过程中对导入文化内容不够重视。

(三)学生文化接受意识不强

很多大学生误认为,只要把专业知识学好,英语学习无关紧要,只需考试过关、拿到级位证书就足够了。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并没有接受文化知识的渴求。

(四)教学条件有限

各种网络资源和多媒体辅助设备固然能成为导入文化内容的有利辅助手段,但并不是每个学校的教学条件和设施都能满足教学需求。这毫无疑问会直接影响教学过程中文化导入的教学效果。

二、文化导入设计原则

文化是一个抽象而宽泛的概念。课堂内无法也不可能涵盖文化的所有方面,所以在选择具体的文化内容时,应遵循一些切实可行的原则。

(一)相关性原则

课程教学受课时、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等条件的约束。同时,很多高校还面临缩减英语课时的问题。所以,教师在选择导入文化内容时,首先要考虑相关性原则。例如,《大学英语》综合教程每册有8个主题,教师应根据这些主题统筹安排,合理筛选。

(二)兴趣性原则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有些学生长期以来对英语学习形成的误解很难在短期内纠正,所以教师应充分考虑所筛选的文化内容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还要顾及学生现有的英语水平及接受和消化相关文化知识的能力,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

(三)实用性原则

教学目标是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综合型人才。因此,教师要能预见学生将来工作和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文化问题,培养学生的文化敏感性和多元文化思维,让他们真正灵活自如地使用英语进行国际交流。

(四)适时适度性原则

进行文化交流的前提是承认并尊重文化的差异性。因此,教师在传授文化内容时,一定要有客观公正的态度,既不能回避历史也不能盲目展望未来,尤其是涉及到一些敏感话题时,绝不能因个人喜好而误导学生,而要适时适度导入文化内容,做到有的放矢。

三、文化导入设计

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导入文化内容并非易事。教师要克服重重困难,采用一些高效可行的教学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参与性,实现互动教学,提升教学效果。

(一)对比讲解

国际交流中,要做到“知己知彼”才能既尊重异邦文化又守得住自己的传统。因此,文化对比讲解在英语课堂上必不可少。教师既可以在整体教学中贯穿始终,也可以利用单元主题重点突破。

(二)情景模拟

教材更新必然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但不能因此而否定历史,反而更应反思如何让当代大学生更多地了解过去的历史与文化,而情景模拟就是一种高效的选择。

(三)补充真材实料

学习外语的最终目的是到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去感受和交流,而信息时代给我们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和丰富的资源。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原汁原味的图片、声音、影像等辅助材料,作为文化教学内容的补充。

(四)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是指重新调整课堂教学安排,将学习决定权从教师手中转移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主角。这种学习模式能极大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并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教师只需提前设定好范围,并随时提供指导。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后自主选择、准备相应的语言及文化内容,并在课堂上采取即兴演讲、课堂讨论、课堂辩论、电影配音、短剧表演等多种形式,体验语言中的文化内涵。

(五)丰富第二课堂

我国大学教育改革一直在稳步前进,其中,最重要的一项举措就是不断丰富大学生的校园生活。因而,高校英语教学应充分重视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作用,通过英语角、英语技能大赛、英语才艺大赛、英语文化周、英语活动月、英语嘉年华等丰富多彩的形式,让大学生把书本上的语言基础知识转化为真实的体验,真正感受异邦文化的魅力,并在实践中不断积累和进步。

四、结语

著名的美国人类学家、语言学家EdwardSapir曾指出,“语言脱离其根植的文化是无法存在的。”语言的学习与掌握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只注重语言形式而忽视其根植的文化基础不可能真正学好一门外语。大学英语课堂应更加灵活和开放,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科优势和已有条件,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科学合理地导入中西文化内容,把学生培养成既有扎实语言基础知识,又有较强跨文化意识的综合型人才。

作者:易丽君 杨艳君 单位:南昌工程学院

第四篇:大学英语教学中项目驱动教学法的应用

一、引言

“项目驱动教学法”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任务驱动教学法”,该教学方法的核心思想就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带动指引下,围绕一个共同的项目目标,在求解问题答案的动机的驱动下,通过相互合作,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对问题进行积极探讨,使学生在完成项目问题的过程中,提升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项目驱动法”的重要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它的特点在于必须要制定“项目”的具体目标,同时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情境下完成既定的目标,而在完成目标的过程中,学生也会不断获得成就感,树立对自我的信心,从而激发更大的探索问题的欲望。英语的学习从本质上来讲就是一个语言知识和能力不断建构的过程,在英语的教学过程中,使用项目驱动教学法,不仅能够改变我国传统的以“理论知识的传授”的教学观念,而促使我国英语的教学朝着互动、探究的教学方向转变,使学生变被动的接受为积极的主动的参与的学习状态。

二、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用项目驱动教学法的主要思路

“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是项目教学方法最大的特征,应用于英语教学中,它能够有效改变我国应试教育理念下“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英语的能力,通过多年的从业经验,笔者认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用项目驱动教学法应该要围绕以下思路进行:

1、创设教学情境

语言本来就和生活息息相关,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在于能够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应用。因此英语的教学应该要紧紧围绕这个目标进行,必须要以提升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为核心目标,而提升学生应用英语的能力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将英语的学习生活化,为学生创设具体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语言的情境,引导学生带着“任务”进入所创设的学习情景,使学生学习语言的过程能够更加直接。例如,在谈到“梦想与理想”这个话题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进行辩论。

2、确定问题(项目)

在创设的具体的情境的带动下,教师应该要为学生设定一个主题,或者是要解决的任务,让学生围绕其进行学习。由于带有问题,所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会有较为明确的目标指导,问题的解决会有效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以及探索的欲望,让学生能够在原有的认知结构的基础上来解决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实现新旧知识的融合,尤其是阅读类的教学,由于大学英语的阅读课文往往比较长,如果不设置问题让学生去进行阅读,学生的注意力很难高度集中。例如,新视野大学英语1读写教程的unit1的第一篇课文是“LearningaForeignLanguage”,围绕文章的题目,教师可以设置多个问题,比如“,学习外语有哪些困难,作者提出了哪些策略”等。

3、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相结合

项目驱动教学法强调的是让学生自主的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构新的知识体系,而不是让教师直接告诉学生答案,教师可以适当的引导,告诉学生所要解决的问题的一些基本线索,比如,必须要参考哪些资料,要注意哪些情节等。在任务的解决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兴趣爱好,认识水平等进行分组讨论或者是任务分工,合作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

4、对学习的效果进行评价

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价的主要目的在于能够让学生反思学习的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让教师反思教学环节中需要改进的过程,以便更好的实施项目驱动教学法。评价的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是学生对于问题的解决方案是否可行,以及方案实施后可能收到的效果;其二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的表现等。

三、影响大学英语教学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法的因素

目前,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影响教师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法进行教学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教学环境的因素

教学环境要求主要指的是受教育者以及教育者对实施教学活动所必须要的教学环境的具体要求。在过去,课堂一般指的是室内教室。但是随着教学手段的不断丰富以及现代教育理论的不断发展,课堂的范围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拓展,不再仅仅指室内教室,“大自然课堂”“社会课堂”等也是教学课堂的主要组成部分,教学的环境已经成为一个由不同要素相互作用的复杂系统。按照现代的教学理论,教学的环境不仅包括物质方面的,同时也包含精神方面的,一切可能对教学的效果产生影响的因素都可以被称为教学环境,各种环境因素可以相互作用,也可以独立存在。精神方面的环境因素主要指“班级文化、班级学习氛围、师生关系”等各种因素,这些因素会在无形中影响项目驱动教学法的贯彻落实,而物质方面的因素,例如教学的工具,过去在英语教学中,使用的工具大多是课桌加黑板,这种教学工具大大地限制了信息量的输出,减少了学生进行自主探索的时间,多媒体教学工具的出现为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

2、教师队伍素质

项目驱动教学法对于教师掌控课堂的能力、专业基础知识的水平都要比传统的教学模式的要求要高。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英语功底,同时对于西方的文化背景、其它学科的相关知识要有所涉猎,这样才能对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进行有效的指引。大学的英语教学与初高中的英语教学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初高中的英语教学更多的是基础知识的英语教学,即对语言本体的学习,主要学的是词汇、语法等,但是大学的英语学习更重要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英语的能力,交流的能力,最终的目的在于为学生走入社会之后,能对其职业的发展有一定的帮助,因此对于教师的素质有着非常高的要求。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以及我国高等教育的深入发展,高校英语教师的素质呈现出结构性的矛盾,年龄较大的老师由于受到传统的英语教育的影响,其思维模式依然停留在应试教育的理念上,年轻的教师由于教学经验比较有限,掌控课堂的能力不足,同时由于较为追求个性,所以在教学中总是求快求新,很多学生无法适应。

3、班级规模

班级规模主要是指班级内学生的人数,这是关系到教学空间密度的一个重要因素。“项目驱动英语教学法”由于强调学生之间的协作,所以必须要有一定的人数做保证,才能够保证学生之间的有效分工,以及相互交流。但是项目驱动法教学,教师还必须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做出评价,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引导,因此,学生的人数一般不宜过多,这样才能够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一定的指导,保证实施的效果。国内外对于班级规模与教学效果之间的关系的调查研究发现,小班的学习效果、学习纪律、学习自觉性、学习成绩等基本都要高于大班的教学,班级规模太大带来的是空间上的拥挤感,很容易引起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的不良反应。目前我国的教育条件很难达到小班教学的水平,高校的英语教学基本上都是采取大班的教学方式,教学的质量难有保证,实施项目驱动任务教学法的条件也比较有限。

四、项目驱动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分析

大学英语的教学一般由“听、说、读、写”四个部分组成,不管是哪个模块的教学,应用项目驱动教学法都要遵循基本的教学思路,笔者认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积极推广项目驱动教学法可以采取的策略主要有:

1、构建良好的教学环境

现代意义的教学环境指一切与学校教学活动有关的场所。绝大多数的高校都具备独立进行科研、开展学术交流的条件,这对大学生英语的学习来说是非常有利的学习条件,也是非常好的教学环境。大学英语的教学效果需要良好的教学环境来支撑,笔者认为要构建良好的教学环境,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应该要创设不同的教学环境,使之服务于教学工作,如果是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教师只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即可,但是如果是英语专业的学生,那么则应该根据教学的内容,市场的需求,学生的兴趣等,创设符合生活交流要求的教学环境。例如,如果是模拟办公室谈话,那么就可以创设一个简单的办公室环境,让学生模拟办公室同事与同事、同事与上司之间可能会存在的对话,如果是模拟产品介绍,那么教师则可以先准备好要描述的“市场产品”,让学生逐个进行练习介绍,听的人负责充当客户。使学生在这个演练的过程中,感受到真实的语言交流环境。

2、提升教师的素质,打造高水平的“双师队伍”

前面笔者已经分析了项目驱动教学法操作的步骤,从上面的步骤我们不难看出,其对教师课堂的掌控能力、综合的素质水平要求非常高,教师除了要能够把控教学的内容之外,同时还必须要能够根据教学的内容设计符合学生差异化水平的任务目标,同时为实现任务目标创设具体的真实的情境等。可见,教师的素质也是项目驱动教学法实施效果的重要保证,笔者认为打造高水平的“双师队伍”是重要的途径之一,即教师既具备一定的教学技能和英语专业知识,同时又有一定的英语工作经验,能够在教学中,根据以往的语言交流经验,为学生创设贴合工作实际的情境。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如果走入岗位,应用得最多的应该是商务类的英语,教师可以根据商务所涉及到的范围以及内容来引导学生对英语的学习。例如,如果学生学习的商务贸易类的专业,那么教师就可以根据贸易交流的特点,可能涉及到的对话展开教学,如果学生所学的专业是财务类的,那么则可以结合财务专业的特征,创设与财务对话有关的场景,这些所有的场景的创设,几乎都依赖于教师的生活工作阅历,单靠课本或者是网络提供的模式化的对话案例是无法满足项目驱动教学法实施的要求的,也很难真正锻炼学生的英语思维,关键还是在于教师能否为学生创设贴近真实语境的情境。“双师型的教师”的特点就在于能够根据社会对不同专业的人才的英语能力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兴趣特点等,培养出适合社会行业发展的需求英语人才。

3、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在于交流应用。大学生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应该是要为其今后的专业就业服务。每个专业涉及到的英语知识都会有所不同,侧重的知识点也不同。目前我国大部分的高校使用的是两套的英语教材,即英语专业的学生有自己的一套教材,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有自己的一套教材。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而言,教材的使用是统一的,也就是说教学的内容是一致的,但是作为教学老师,要体现个性化的教学,服务于学生的专业,在应用项目驱动教学方法的时候,对于任务的设计应该要有所不同。如果是中文专业的学生,教师对于任务的设计应该更多的是倾向偏历史文化方面的探究,而如果是理科专业的学生,比如是化学专业的,那么教师在安排学习任务的时候,应该更多的往化学方面联想。此外,我们知道社会是不断发展的,与英语有关的知识也是在随时更新的,作为教师应该要走在社会的前端,为学生传递最贴近社会发展的英语知识,随时更新教学的内容。

五、结语

本文着重对影响大学英语教学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法的因素进行了归纳,并对应用的策略进行了探索,希望能为相关的研究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宋錋 单位:吉林农业大学

第五篇:大学英语教学现状的思考

1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1.1学生的学习意识不够强

语言类注重的是连续性,要多读多听多讲。在高中时期,学生为了取得高分考进一所好大学,学校会安排早读英语、晨读英语、晚读英语,匹配大量的习题练习和听力练习来保持好的语感。但是步入大学后,思想上开始松懈,大一开始松懈,等于把所有东西重新还给老师,等到快毕业的时候发现四六级还未通过,这个时候再开始学习英语就有点亡羊补牢了。学生学习意识不够强,会导致迟到、早退甚至是旷课现象,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的英语教学进程。

1.2教材和教学时间的冲突

现在大部分大学的公共英语教学的课时为一周四节课,一堂课45min,这个时间是非常不足的,老师为了完成教学的任务会挑选性地讲一部分,这样就会导致学生听起课来模棱两可,根本学不精,因为课本教材章节和教学时间上的冲突,会导致老师授课累、学生听课累。

1.3设备落后

一般大学英语教学的设备匹配多媒体,用ppt授课,但是多媒体教师在各个高校并非是每个教室都配备,有时候还会是手写黑板字授课。没有专门的英语授课教室,听力设备也较欠缺,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学校对英语教学的重视程度。

1.4师资力量欠缺

随着社会的进步,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这也导致大学越来越多,大学生也越来越多。但是学生数量的增多,使得英语老师的数量的需求增多。此外,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程度越高,国内的外资企业也不断增多,这也增大了英语人才的就业机会,相对于成为一名英语教师,很多人还是愿意选择高薪的外企。这也是造成大学英语教师短缺的原因之一。

1.5“哑巴英语”

“哑巴英语”现象严重,这也是我们英语教学中存在的很大问题。学生不开口讲,一方面是没有这方面的语言环境,另一方面也是我们教学的引领程度不高。

2大学英语教学现状的改进对策

2.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这个课堂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个时候老师起到引领作用,老师要多关注潮流,结合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来授课,这种做法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学生对潮流的关注度是非常高的,如果老师能够投其所好,学生会在自己喜爱的领域,慢慢培养起对英语的热爱,他们的潜能才能得到最好的发挥,对老师的授课感兴趣,对知识点的吸收就会更加牢固,求知欲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英语的自觉性就会更强。

2.2改变传统的学习模式

要改变就要创新,传统的学习模式就是老师组织教学-课前复习上一堂课的内容-讲授新知识-巩固内容点-布置课后作业-老师组织教学。在一堂课45min中,如果是单纯地听,学生的精力是很难集中的,这个时候,我们可以采取的作法是分组学习讨论。当老师把知识点讲完后,让学生分组讨论,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还可以带动学习的积极性。

2.3借助先进的科学设备

手机和电脑已经几乎是人手必备,大学教学就可以借助学生手中的这些先进设备进行英语学习。传统的背单词就是看一个单词,抄几遍死记硬背,但是现在的科技已经发明了各种单词软件,这些单词软件都可以下载在手机里,这些软件图文结合,比传统意义上的背单词有意思多了。网上也有各种学习英语的软件,无论是练口语还是练习写作水平,都非常方便。

3结语

通过本文,我们对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有了一定的了解,针对这些现状,通过借阅文献资料、查阅网上资源也提出了浅显的改革方式。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以及改善大学英语的教学质量是非常迫切的,虽然大学英语教学现状是多年累积下来的,但是相信通过学校的重视、老师的努力、学生的配合,我们的大学英语教学一定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作者:邓云 单位:四川内江职业技术学院

第六篇:大学英语教学新理念探索

一、国内大学英语教学现状

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我国大学英语教学都是以基础教学为主,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及中小学教育的改革,目前中小学生英语水平逐年提高,并且根据教育部的要求,高中毕业的学生英语词汇量已达到3500个以上,在某种程度上已和大学四级英语水平持平。而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方式还是和中学教育模式一样,按照英语教材一篇一篇进行授课,在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方式陈旧、教材内容单一、书面知识重复问题普遍存在,这就使得大学英语基础教学处在比较尴尬的位置,造成大学生英语水平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此外,近年来我国对外交流日益频繁,英语作为国际通用的交流工具,已引起人们越来越高的重视。在对外交流中,对既懂英语又能熟练掌握专业知识的人才有着迫切的需要。基于此,我国许多高校开设了双语课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及积极性,增加了英语学习的实用性,双语课程在国内教育实践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二、建立大学英语教学新理念的必要性

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方式就是根据英语教材逐课讲述课文知识,然后选出一些重点词汇、固定句型及表达方式让学生重点掌握,教学方式枯燥,满足不了学生对英语知识学习的渴望。目前我国许多高校也都在尝试进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改革的重点就是改革教学理念,改革以前陈旧的以教师为中心,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英语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与新的教学理念相适应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在国内尚未有公认的教学模式,因此改革后的教学理念所产生的教学效果也无法准确评估。在这种情况下,制定有效合理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成为学者们重点研究的课题。

三、基于学科的大学英语教学新理念的具体实施办法

基于以上分析,近年来,站在我国大学外语教学改革前沿位置的专家,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都不约而同的提出了一个方向,即基于学科的大学英语教学新理念。

1.大学英语教学应向学生所学专业靠拢

基于学科的大学英语教学新理念首先是对大学英语的性质进行了重新界定,在全球化背景下赋予了大学英语新的意义和使命。蔡基刚教授提出,大学英语教学应具有较强的工具性特征,而不是人文性特征。指出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一味地强调教材的人文性,强调学生对英语基础的听说读写等人文文化方面的学习,而忽视了大学生的专业需要和社会需要,致使英语教学脱离实际,不能满足学生应对社会应对世界的需要。简单来讲,在我国国际化趋势的背景下,需要大学英语教学具有一定的学科性,多向学生学习的专业靠拢,给学生掌握更多实用的专业知识提供保障,以满足当代大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取得专业信息,表达专业思想及进行专业学术交流的需要。袁平华教授指出:大学英语教学应立足于学科内容知识,将英语的学习融入到学科知识学习当中,符合当今大学英语教学新理念的实施,是语言教学的一个新范例。

2.基于学科的大学英语教学理念教学方式

基于学科的大学英语教学就是充分考虑社会对各专业人才的需求,要把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和英语教学结合起来,给学生讲授和专业相关的专业英语术语,让学生掌握专业词汇及术语的英语表达方式并能熟练灵活运用英语进行专业知识的交流,从根本上帮助学生把英语语言知识储备转化为实际应用,提高学生运用英语语言获取专业知识的能力。这种教学方式要求学校要制定适合本校专业特色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因学生英语语言基础起点不同,课程设置要体现个性化,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英语实际应用方面都有提升空间,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针对专业或职场情景进行专业语言实践,突出专业特点,比如听说教学、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等等。在知识的讲解过程中设置情景教学部分,能够使学生在实践中学,有效提高学生接受知识、掌握知识的速度和能力。此外还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及信息技术的作用,使教学过程更具直观性和趣味性,同时也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四、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学科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实施,可以有效避免大学生英语学习流于形式,改善英语学习与专业相脱节的现象,使英语教学体现其真正的价值,成为学生实用的学习和工作工具,同时也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学习专业和英语的兴趣,成为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

作者:卫炜 单位:四川省达州职业技术学院

第七篇:大学英语教学思辩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

一、认识并重视思辨能力培养是制定教学新举措的理论依据

思辨能力源自西方词汇的翻译,意即批判性思维,就是以科学的标准对某种事物或看法进行思考并且得出最终的判断。在上个世纪末,思辨理论传入中国引起教育界的广泛关注。有相关学者在思辨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思维模式,并且在教育改革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也有部分教师将思辨理论带入教学中。在现代社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高职大学英语教学面对现代社会对创新性人才的需求以及教育强国的政策,须重视对学生的思辨能力培养。信息社会,世界已然成为地球村,来自各大小媒体的各国、各组织、各流派、各层次、各层面的信息及思潮无限量的冲击着我们,也使在校的大学生无可避免倍受各种信息的冲击。显而易见,如何接收和消化这些信息,为我所用,为将来所用,摆在我们面前。思辨能力决定着选择信息的能力,思辨能力决定选择品位,影响世界观,人生观,决定哲学观念,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方向以及学习效果,决定学生的工作能力和生活状态。“面对无数的信息选择,如果个体缺乏批判性思维,不能对信息进行选择和取舍,就会陷入‘信息无知’或‘信息消化不良’的状态,就会被信息时代浩如烟海的第信息所淹没;如果不具备对来自各种大众传媒等知识进行辨别与区分的能力,不能抵制各种消极思想的影响,就可能被信息的大海所淹没;被各种似是而非的解决方案所;被他人别有用心的谎言所误导”。

二、掌握现行高职大学英语教学中思辨能力培养的现状是构建思辨性教学模式的前提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我国教育事业经过长期改革,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然不可否认,目前存在的很多问题依然是制约教育教学发展的因素,主要体现在学生的盲从,刻板,无法判断与思考,自主创新。总而言之就是缺乏独立思辨能力的养成。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主要原因如下:

1.教育模式使思维僵化无活力

传统而长期的应试教育,导致高职大学英语教学延续应试教育模式,依然没能跳出应试窠臼,恪守刻板的听写、背诵、朗读等训练的教学模式,这种没有思想没有思维的英语教学模式使得英语变成了失去灵魂的空壳,一旦切入思辨模式让学生对某一事件进行分析、讨论,用英语阐述观点时,发愣而茫然不知所措是他们惯常的表现。学生在老师提问时出现“失语”现象,所学词汇无法在回答问题时融会贯通。部分英语成绩较好的同学即便对问题有一定的理解,亦缺乏组织语言的能力,无法独立思考并完整表达观点,所学英语知识和思维明显出现断层。英语日常教学收效甚微,耗时耗力又未能学以致用。极少数学生具备一定的思辨能力,但是明显受长期刻板应试思维束缚,并不能或“不敢”形成自己独立的态度和观点,没法思考、判断与分析。打开僵局,创建全新的教学模式为当务之急。

2.英语教学停留于表面而没有深入理性思辨的核心

在传统的高职英语教学中,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主要培养学生对于事物的描写以及陈述,为教语言而教,学生对于事件的认知定然就会停留在表面,具备描述事件的能力,却无法对事件的本质及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如果是进行更深层次的讨论,则完全出现逻辑混乱而失去思考方向,无法从时间的语法和词汇中抽取理论观点,没法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规律以及事物内在的关联,从而不能从理性的角度上分析。教师是传授知识的主导者,主导者流于表面的教学方向,是因为教师的观念直接决定教学理念、内容的选取,形成自己的教学模式方式。教师贯穿教学始终的忽略思辨性教学观造成了大学英语教学缺乏思辨性弊端。透过语法和单词深入到英语教学的思辨核心是当前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努力的方向。

3.大学英语教学忽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及学习积极性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英语学习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对国外的文化、语言以及历史有更深层次的了解,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眼界与知识的目的。而在高职大学英语教学中,大部分学生认为英语学习主要是为了考取相应的证书以便更好的就业,停留于中学应考模式。一旦目标达成则因丧失了学习目的和学习兴趣而不再学习;与此同时,没有考试目标的学生对英语课堂失去兴趣,浑浑噩噩虚度着宝贵的学习时光。教师为应付学校的考核,将英语教学的重点倾向英语的听说读写的应试达标而教学,忽视培养学生的思辨探索而主动学习英语的兴趣,英语教学成了无源之水,学生缺乏持久学习英语的动力。所以英语教师给学生重新定位目标,创设新的学习动机才能激发起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4.教师对思辨能力的观念影响学生思辨能力的发展

教师是课堂教学中的主导者,教师的专业成熟度、教学理念、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及教学质量乃至教师的人格特征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效果和思辨能力的培养。而教师对于思辨能力的理解及观念不一而足。有些教师认为高职大学英语教学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英语能力和英语语言组织能力,对于口语的交流比较重视,忽略了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的锻炼。部分教师虽然对于思辨能力有一定的认知,但是其教学方法让学生的思辨能力产生了定式思维。部分教师由于自身专业水平的局限,几乎没有为培养学生思辨能力而专门的课堂设计、课堂内容和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无法开展思辨能力训练。这与英语教师的观念息息相关,大部分英语教师的课堂死气沉沉,没有思辨的活力,刻板的英语教学仅仅作为一个工作任务进行,将英语教学当做应付考试、考级或是就业等方面的绩效任务,无心顾及思辨能力对学生的重要性。

5.网络的便利造成了学生思维的惰性

网络就像一把双面刃,给教师和学生带来学习便利的同时,也造成学生在大量的现代网络技术的支持下,惰于思考,惯常使用现代技术的搜索功能,寻找答案。这种惰性学习方式,不利于学生判断性思维的养成,尤其是对于部分自控能力较弱、学习积极性不高的高职学生来说,现代信息技术是其偷懒的方法,在课堂上还有部分学生不认真听讲,在课堂的问答中随手利用手机进行搜索回答问题,提交作业。学生勤于搜索,疏于思考,逐渐产生对网络的依赖,以致无法进行自我思考,削弱了思辨能力。

三、多角度多层面构建高职大学英语教学思辨能力培养模式

1.打破僵硬的教学模式,创设个性化英语教学模式

高职大学英语教学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首先需要从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情感投入方面着手,利用各种教学资源,跳出为考而教的模式。教师为学生安排不同的学习目标,选择不同的学习内容以及课程安排,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对自身的英语学习进行自我监控以及自我评估。例如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知识量分为不同的小组进行任务学习,例如英语诗歌朗读、角色扮演、演讲、知识竞答等等不同的方式,让小组成员在共同努力下加深对英语教学的认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团队或个人的形式展现自己的学习成果。在这种环节中,教师需要让学生进行独立回答,引导学生正确思考,对跑题或者回答有误的方面进行纠正。在课外,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的教学进行总结,分析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加以修正,并将学生对教学的评价作为判断标准进行思考,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方案的定制。教师可以通过匿名反馈、访问以及问卷调查等形式,让学生对自身的教学进行评价,在新的评价方式和评价体系中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促进师生互动,推动学生学英语的积极性。

2.创设思辨性课堂,夯实英语学习思辨性基础

当前高职大学英语教学需要根据现代教育改革的要求,将培养学生思辨能力作为教学任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进行多种教育方式及方法的创新,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推行尼克里斯教学法(Nicklis),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逻辑能力。教师通过对课文设置更深层次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与推断,并给出相关的意见或建议。在教学模式上可以应用巴特勒学习模式,主要通过设置相应的情景,激发学生积极性,通过教师组织与引导教学,学生通过应用自己的知识,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巩固自身的知识,实现认识能力与语言水平的共同发展。引导学生进行思辨活动,阅读完课文后,把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自由畅谈时间的重要性,再进行交流讨论怎样合理安排时间。利用问答式、讨论式、合作式课堂,安排一系列创新教学活动有效训练学生的英语语言技能和思辨能力。

3.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习积极主动性

学生思辨能力和智力水平、家庭教育背景、成长经历及学校教育息息相关,因而英语教学应根据教学对象具体情况,采取各种方法,了解教学对象的基本状况,反思英语教学改革,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课程考核和课题评价各方面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功能。教学模式并非一成不变,应根据班级、小组、个人不同的状况,甚至考虑到季节、学期进度、当下课堂的情景等因素,调整态度和方法。在课前预留问题、课堂教学、课后拓展多个教学环节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功能,教会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选择等的综合能力、概括能力、批判评价能力,养成学生自主思考的习惯。使学生成为会思考的学习者,批判的接收者和问题的解决者,打破惯常的死记硬背语法单词,把视角转移到英语文本的情感、人性、道德审美等多个角度,进行合理适度的感受、分析、思考、评价。激励学生多角度多层面认知英语。

4.教师更新观念,正确认识并重视思辨能力的培养

教师是课堂教学中的主导者,教师的专业成熟度、教学理念、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及教学质量乃至教师的人格特征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效果和思辨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充分意识到学生思辨能力对于高职大学培养实用型人才具有的重要意义。不断加强自身专业修养,更新教学理念,端正教学态度,从自己入手,把思辨能力的培养贯穿到整个教学活动当中。通过教学设计、教学安排、学期考核以及贯穿始终的教学评价语,植入思辨性能力培养目标。再者,高职大学的管理层要重视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支持并鼓励英语教师加强思辨性修养,实施思辨性教学,安排教师进行思辨教学的培训。通过组织教研会议、观摩课堂教学与讨论等方式,提高教师对思辨能力的认知,教师通过英语教学正确引导学生培养思辨能力,并且通过这种方式来促进英语学习能力的提高。

5.考察学生对思辨能力,斩断学生学习的网络依赖

网络本来为学生学习英语提供了有利平台,但是过分依赖网络导致学生学习的惰性及思维的教条僵化,离开网络寸步难行。针对学生对网络依赖而丧失思辨能力和思辨习惯的弊端,改变现有高职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学生能力评价标准,不再单纯考察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重视对于学生思辨能力的考察加强学生思辨能力的考察。加强教师对学生课堂依赖网络问题的重视,倡导课堂丢掉手机的措施,加强学生对于培养思辨能力的认知,鼓励学生动用自己所学知识独立思考。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分别设计分析能力、推理能力、评价能力的测试和评估。除了考试,在英语课堂中采用多种形式对学生的思辨能力进行考察,例如个人或小组的报告、讨论、演讲以及评论等,给学生自由创造的空间,达到提高学生判断性思维能力的目的。总之,思辨能力关系着高职大学生未来面对瞬息万变的世界,迎接社会的挑战,解决各种难题的综合能力,影响着高职高专为培养社会需求的实用型人才的任务,同时也是实现现代素质教育的根本点。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循序渐进,还需要高职学校各管理部门和教师一起重视并实施一系列可操作性的措施来完成。从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出发。

作者:赵葵 单位:德宏职业学院

第八篇:四级机考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反拨作用

一、四级机考的内容变革

与传统四级纸笔考试相比,四级机考(CBT)在内容、形式和考试重心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改革,其根本变化是题型设计和题材选择。机考共分为三部分,包括听力理解、听力综合和阅读理解,其中,听力部分的分值为70%,包括听力理解和听力综合,分值各占25%和45%。

1.听力理解设计为18个单项选题,时间一般为30min,试题包括三个长对话和两个新闻报道。

2.视听综合部分的测试内容难度最大,具有较强的创新性,时间约为50min,将听、说、写综合在一起,是真正意义上的综合测试,包括单项选择、听写、单词选择结构题、跟读和作文。与传统的四级笔试作文相比,机考的作文是系统先把先前看过的视频选取一段,然后再播放一遍,从截取的这段视频中引出作文题目,要求考生根据视频提供的细节进行转述,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3.阅读理解部分包括两篇精读文章和一篇快速阅读,时间为35min。题型类似于四级笔试里的SkimmingandScanning,机考是通过电脑屏幕来阅读所有文章。新四级机考将更多的测试重点放在听力上,这与传统笔试有较大不同。听力部分的比例提高到70%,不仅考试内容涉猎的范围更广泛,其难度也有较大提升,而且题型也有了新变化。跟读这个题型不仅考查了学生的记忆能力、获取信息和掌握细节的能力,还考查了考生的发音和表达水平。另外,机考测试的重要标志是把听力与写作整合起来进行综合语言能力考查。写作与听力联系紧密,学生能否顺利完成写作关系到考生对听力材料中细节和观点的理解。

二、机考对英语教学的反拨作用

反拨作用是指语言测试对教学产生的影响,是测试领域的重要课题。对反拨作用的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成为学术研究的重要课题。Morrow(1986)提出了“反拨效度”的概念,为反拨作用的研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法。随着对反拨作用的深入研究,许多研究者在反拨作用与教学关系的复杂性方面作了更系统的研究。大学英语考试是对大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进行客观、准确地检测,因此,对CET考试的反拨作用研究是近年来测试领域研究的焦点。四级机考对英语教学的反拨效应体现在两个方面,即对教学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一方面,科学合理的测试不仅能对考生的语言能力进行准确、客观的评价,还能够考查他们对于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考生依据测试结果可以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同时还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兴趣。机考的变革更注重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这符合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需要,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对于教师而言,教师也要根据需要相应调整。测试会推动教师的教学,以此提高教学质量。通过机考测试,教师可以利用反馈信息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学生在考试中所犯的错误及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内容,改变并采取相应的策略。另外,测试结果对教师水平和教学态度在一定程度也有所反应,可以激发教师提高自身业务水平,搞好教学。另一方面,四级机考对大学英语教学具有负面的反拨效应。它首先反映在对硬件设备的要求,要求较高的网络和计算机设备,否则会影响考生的测试效果。其次,测试风向标会给教师的教学目标带来负面影响,鉴于社会对四级成绩的重视,许多学校将四级成绩作为教师的评价标准之一,因此,教师为了测试成绩而教学,重视学生应试能力的培养,忽略了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权衡利弊,机考的正面反拨效应占主要地位。

三、四级机考对听力教学的反拨作用

四级机考对英语教学的反拨作用主要体现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实践中。从四级机考对教师及听力教学的反拨作用看,四级机考同传统的纸笔考试相比,四级机考更能测试出应试者的语言应用能力,四级机考改革提高了考试效度,发挥了正向反拨作用。四级机考丰富了听力教学内容,增加了语音环节,更新了教学材料。机考模式的实施将会改变之前的听力教学方法。由于机考测试中听力部分所占比重大,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外进行大量的听力练习。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也发生了相应改变,教师更多地指导学生以听力自主学习为主,而非之前的以讲授教学内容为主的策略,使学生在课外能有效地进行听力自主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机考的反拨作用是对他们的听力学习过程产生了积极影响,学生会投入更多的时间进行听力学习,从而改善他们的学习方法,增加了跟读的口语训练,使学生的听说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四、发挥四级机考正面反拨效应的举措

1.增加多媒体教室、语音设备的投入,不断完善四级机考的网络及硬件设施建设,创造高效、安全、便捷的考试平台。模拟学生的网考环境,使学生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经常上机练习听说的各项技能,通过自主学习和模拟网考环境,使学生能够充分适应网考。

2.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与传统的笔试重阅读不同,网考更注重听说能力的培养,而且在作文部分也融入了听力要求,所以,教师在课程设置上应增加听说部分的内容。网考听力中会大量出现真实新闻材料,这就要求学生平时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体,多看、多听新闻。作为教师,在课堂授课过程中应增加以新闻为题材的听力材料。

3.根据机考的需要,教师要适当改变教学方法,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在教学中应把听说能力的培养放在第一位,在讲授课本知识外,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听力心理素质。教师要多给学生传授一些听力技巧,多进行训练,促使学生的听力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五、结束语

四级机考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以测试为手段,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它对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产生了积极影响,正向反拨作用远大于负向反拨作用。机考强调英语实用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的测试,所以,机考模式是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主流发展趋势。通过对四级机考反拨作用的研究,将有助于加深对四级机考考试效度的了解,发挥其正向反拨作用,提高大学英语的教学质量,促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作者:宋宝梅 侯飞 孙善飞 单位:东北农业大学

第九篇:英语语音意识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一、语音意识的定义及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

语音意识是基于文字发音产生的,即单词发音结构的内在意识。单词发音结构包含两个层面的意义:一个单词整体发音中所具备的音素;每个音素来源于单词的具体字母或其组合。换言之,音和形间的对应关系,即语音意识的内在要义。语音意识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有助于单词学习和记忆

研究表明,语音意识较强的学生往往单词的学习和记忆水平较高,能准确地识别并读出生词发音。究其原因,是语音意识实际上是单词发音结构意识,学习者可通过其进行准确发音,然后依照音和形的对应法则翻译为书面字形,也就是将各个音素转变为相应的字母或组合,这样书面单词就可灵活记忆而不需死记硬背,仅需通过听觉形成视觉信息,提高单词的学习效率。

(二)有助于英语阅读

英语单词是文章的基本构成,有效的单词学习很大程度上能使阅读更为流利,进而提高学习者的阅读能力。相反,如果学习者不能掌握和灵活应用音形对应法则,就会在阅读中遇到生词时因停顿而导致阅读不畅。另外,研究表明,语音敏感度强有助于语感的培养和提升,在语法、句式学习上更有效率。熟练掌握音形的准确转换,可在短时记忆中有效理解文章而确保单词的系列性,同时给予文章的后续加工更丰富的空间资源。因而,对英语阅读能力不强的学习者,应加强语音教学和语音意识培养。

二、关于英语语音意识的研究

(一)水平测量研究

研究主要在语音意识水平的测量基础上,探讨不同层次的语音意识发展情况。在对英语国家儿童的研究中发现,不同层次的语音意识呈阶段性发展,具体分为三个阶段:(1)音节意识,通常是在3岁左右开始形成和发展;(2)韵脚意识,通常是在3岁之前开始发展;(3)音位意识,一般是在步入小学阶段后才开始发展。对中国儿童的研究表明,我国儿童英语语音意识的形成和发展与一般发展形势存在差异,即音节意识、韵脚意识的形成发展要明显早于音位意识,而音节意识的发展却比韵脚意识的发展要晚。

(二)相关影响因素

研究表明,语音意识的形成和发展与不同语言经验有密切的内在关系。影响语音意识培养和发展的因素主要包括三方面。1.口语经验通常,儿童学习读写前,语音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受日常交流口语中最为突出的语音结构影响,以致于母语不同者的语音因素呈特殊式发展。另外,国外语言学者Bruck、Caravolas等人研究表明,法语母语者的音节计数水平要优于英语母语者,且后者的首音及音位意识要优于前者,而导致该结果的原因就是音节为法语最为明显的结构,音位则是英语最为突出的结构。2.拼音字母相关知识Morais等人研究发现,儿童学习读和写后,所获取的字母相关知识有助于他们更好、更准确地把握和达成语音意识发展任务。另外,Chiang、Cheung等人对我国内地英语学习者的研究表明,参与英语语音学习和训练者的音位意识明显优于未经学习和训练的学习者。3.母语建立在母语字母知识基础上相应的语音意识,是第二语言语音意识形成和发展的一个重要推进因素。通常,汉语母语者的英语语音意识和以汉语拼音为基础的汉语语音意识存在密切的内在关联。Holm等人研究发现,具有汉语拼音相关知识的大学生音位意识和韵脚意识水平均高于留学美国但无拼音知识和经验的港澳学生。国内研究也表明,国内小学生汉语拼音水平对其英语语音意识的培养和发展具有明显影响。

(三)语言学习能力上的影响

国内外研究证实,语音意识在培养和提升学生语言学习能力中发挥着巨大作用。有学者认为,英语单词及词汇、短语的短时记忆编码主要基于语音编码方式呈现,所以语音的形成和发展对单词的记忆有明显影响。国外研究称,语音意识的有效练习和培养有助于提升儿童英语词汇的认知水平,而词汇认知水平又对学习者的词汇积累有直接影响。20世纪70年代,研究发现,语音意识对语言学习者的阅读能力培养有较大影响。Wagner等通过研究语音技能与阅读能力培养的内在关系,发现不同学习阶段,儿童之间的语音意识存在差异,而这种差异造成他们单词学习水平和阅读能力上的差异。同时,其研究还表明,语音能力和词汇识读、阅读困难均有明显关系,因此,语音技能应用水平的高低可以作为儿童阅读是否困难的一个评定指标。我国学者研究表明,英语语音意识的韵脚意识和首音,有助于培养和提升汉语学生的英语拼读和拼写能力。

三、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一)在英语语音教学上的启示

语音是语言学习中最基本的内容,在英语学习中也是如此。发音不准,则会影响英语听说方面的发展。英语的有效学习,首要任务是学习基本语音,有效掌握英语的字母、音位等发音,掌握词汇和语句的重音及其语调,并能有效掌握语音的变化规律。这也是大学生最基本的英语语音知识。大学英语语音教学包括字母与音位发音、一般性读音规则、音位组合和交替、语调等方面。英语语音意识的研究表明,该方面的理论知识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尤其是语音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语音教学在高等院校的英语教学中的比重对大学生的英语学习质量有巨大影响。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可适当增加语音内容,减少阅读教学中的语音课时。另外,在英语听说教学中进行语音知识教授,系统全面地进行语音知识教学,使学生能深入、全面地掌握英语语音。所以,教师在开展大学英语教学中应做好这几方面工作:一是积极帮助学生克服语音学习的心理障碍;二是有效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语音应用技巧;三是及时准确地纠正学生的不当语音习惯。在英语语音教学中,应特别注意英汉语言的语音差异,帮助大学生积极克服汉语语音意识和思维对英语语音的影响。比如,汉语交流中,无舌尖抵扁唇动作,也无舌尖伸出牙齿动作,但在英语交流中,发音时以上动作均为常用口形。与此同时,英语语音教师应充分看到语音学习的单调、枯燥,可采取专题讲座、交流讨论等方式分享优秀的学习经验,激发学生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教师还应及时指导学生优化和调整其英语语音的学习目标,使语音学习满足学习需要。

(二)在英语阅读教学上的启示

阅读能力是英语学习者必须具备的一项能力。大学英语教学中,阅读教学有重要地位。对非英语专业学生来说,学习英语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顺利完成阅读。以往英语阅读教学往往是从单词、语句、段落、人文知识等层面来培养和强化学生的阅读技能。而前文提到,由于单词是阅读素材最基本的组成要素,而词汇学习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学生顺利、高效地完成阅读,所以语音意识的建立和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有目的地渗入语音意识,根据学生语音意识差异化对阅读能力的影响情况,设计层次化的语音意识练习。同时,通过训练来培训和发展大学生语音意识,进而有效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四、结语

语音意识在大学生英语学习中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新时期,为顺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教师应充分认识和把握英语语音意识的研究理论,并将其充分应用到教学活动中,以提升大学英语教学水平。

作者:王宇红 单位:山西师范大学临汾学院

第十篇:自我评估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一、自我评估的概念

自我评估这个概念,是国外学者首先提出来的,这个办法已经广泛应用于现代教学之中,我国一些学者也开始研究这个概念,并积极尝试把自我评估引入到高等教育之中。

(一)自我评估的概念

自我评估是一个心理学名词,指的是学习者参与到对自己学习及其过程的判断、评价和监控中来,尤其是对自身学习成就和学习结果的判断和评价。从心理学的发展历程来看,自我评估并不是一种新的方法,而是使学生更多、更积极参与自己学习的一种途径,一种广泛用来培养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行之有效的评估形式。

(二)自我评估的研究情况

外国的一些学者对自我评估这个心理学名词有着浓厚的研究兴趣,他们也做了大量的相关研究,在自我评估的实施内容、执行方法、评估效果等领域都推出了一些研究成果。相对而言,我国学者对自我评估的研究起步较晚,这主要受我国传统的教学理念的影响,因为我国的各级教育体系中,重在教师的讲授与引导,学生的自我参与程度不高,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原则上都是通过教师评估和学校评估来体现出来。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以及学生主体意识的觉醒,越来越多的学生渴望发挥主体意识,来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大多数学生也对个人的学习情况尝试开展一些评估工作来发现不足,在这种情况下,自我评估工作机制就开始引起了一些国内学者的重视,他们也开始了相关的研究工作,在理论上和实践中都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内容。

二、自我评估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我国高等教育法明确提出,高等教学必须提升教学质量,对大学英语的教学来说,相关院校和教师更应重视英语学科的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提升熟练运用这门语言的能力。英语教学中,除了教师讲授,学生也应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客观的评估,这种自我评估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有助于改进英语学科的教学方法

几千年来的教育文化与教育理念对现代高等教育的实施不可避免的带来影响,教师主讲、学生倾听一直是最常见的教学方法,现代大学英语的教学也不能幸免,大多数院校英语学科的课堂教学,教师仍然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来开展教学。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社会对高质量人才需求的呼声越来越高,我国高等教育的教学改革已是势在必行,英语学科就应率先进行教学改革,在教学中估计学生参与,重在激发学生的能动性。教师的根本任务是讲授相关知识,不可能照顾到所有学生的学习效果,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应引导学生尝试开展一些自我评估活动,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认真评估,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二)有助于改变学校教学评估的工作方式

我国高等院校英语学科的教学情况、学生的真实学习效果,在当前的考核机制中,只能由教师评估和学校评估来体现出来,这种评估体系都完全忽视了学生的参与,具体而言,为了检验一下教学效果和学习情况,教师会在其中和期末出几份试卷,根据卷面成绩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学校会定期或不定期的抽查教师的教学情况,或者是利用随机听课的方式来对英语教学进行教学评估,可以看出,这两种评估方式都是由学校和教师来执行的,故此,我国高等院校的教学评估应扩大群众基础,应把学生的自我评估情况纳入到学校评估之中,学校和教师只有收集到每位学生的自我评估报告,并进行分析和总结,才能真正检验出这门科学的教学效果。

(三)有助于教师提升教学效果

英语学科的教学,教师的讲授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日积月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个人精力是一定的,不可能照顾到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的教学评估也只能反映出学生对部分知识点的掌握情况,难以察觉出学生对所有内容的学习效果,在此情况下,教师要想提升课堂上的教学效果,就应高度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估报告,通过研究和对比,发现教学评估、学校评估和学生自我评估之间存在的差别,这就有助于教师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每位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缺陷,以及学生的真实需求,教师就可以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活动,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三、自我评估对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帮助

高等教育阶段每位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估,不仅仅有助于教师进行教学改革、提升教学效果,更有助于学生提升英语的学习效率,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接受,帮助自己培养出对英语这门语言的运用能力。

(一)可以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成绩

经过大学阶段英语学科四年的学习生涯,每位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都会大幅度得以提升,在做纵向比较时,每位学生都会发现自己的英语能力有所提升,但英语成绩要想发生质的变化,就需要每位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持续做好自我评估工作,从本质上来说,自我评估过程就是深入复习的过程,是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查漏补缺的过程,俗话说温故而知新,学生通过自我评估工作的开展,对所学的英语知识进行了全面的复习与巩固,完成学习任务,同时在评估过程中,学生通过听、说、读、互动交流的学习方式,为自己创造运用英语的机会,这样每位同学的听说读写能力都得以锻炼。

(二)可以帮助学生提升学习自信心

四年的系统学习,每位学生的成绩与运用能力都会得以提升,但从个体情况看,不同的学生由于学习基础不同,加之在语言天赋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故此,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就会存在一定的差距,进步效果不太明显的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如不加以正确的引导或进行适当的调节,他们就会失去自信心,这就不利于他们以后的学习。在此情况下,教师就应鼓励每位学生进行自我评估,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恰当的纵向比较,让每位学生明确认识到自己所取得进步,不应过分注重考试成绩,重在掌握英语的学习技巧,找到适合自己学习的实施策略,使每位学生的综合能力得以提升。

(三)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评估技巧

对每位学生而言,四年的学习生涯,是他们人生中的宝贵经历,也是他们人生中最有意义的时光,这一阶段养成的学习习惯、生活方式、学习技巧,对他们以后的顺利成长有着重要的帮助。他们通过在英语学科的学习中,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估活动,掌握了一些必备的自我评估技巧,会给他们在以后的职业生活中带来必要的指导,有助于他们开展正确的职业规划与职业评估活动。学生在英语学科的学习中持续开展一些自我评估活动,可以帮助他们巩固一些知识点的学习、培养恰当的评估技能,确定理想的评估目标,以及写出详细的评估纪录与评估报告,这就会给他们以后的职业生涯带来一定的借鉴作用。

四、引入自我评估机制,提升学习效果

根据前文的论述,大学英语学科的教学中,自我评估机制对于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都有着积极的帮助作用,故此,每位授课教师都应把自我评估机制引入到教学之中,指导学生开展自我评估工作,提升学习效果。

(一)指导学生制定科学的评估目标

英语学科的教学中,每位教师都有一定的教学目标,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估工作,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制定科学的自我评估目标,目标是学习的动力,有助于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鞭策与自我约束。评估目标的制定与实现,能够使学生更快地看到自己某些方面的进步,这样的目标能更明确地告诉学生该做什么、如何做,更容易使他对照目标来监控自己的学习进程,培养出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帮助学生建立自我评估档案

自我评估对一些学生来说比较陌生,就应该如何操作,教师应就给学生提出一些科学、合理的操作经验,帮助学生顺利开展自我评估工作。在具体评估档案的建立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每周的综合英语学习资料(听写、口头演示稿、阅读范文及评论、作文等)、语法知识学习资料、正式测试的试卷分析及成绩记录、其他具有个人特色的自主学习资料及学习记录等方面来收集相关内容,并录入到自己的评估档案之中。教师鼓励学生进行学习档案展示,并给学生提供学习档案自我评估表,要求学生以自我评估为主、相互评估为辅的方式对自己的学习档案进行评估和总结,激励学生坚持反思式自主学习。

(三)引导学生完成自我评估报告

在自评的过程中,学生应针对学习情况或者具体的一项学习任务进行自我评估并记录评估结果,在期末完成自我评估报告。具体而言,每位学生可以参考这几个问题来完成自我评估报告:近期自己的英语水平提升情况以及具体的展示情况、学习中自己遇到的主要困难以及解决措施、后续阶段学习中自己将会面临的挑战以及应对措施等。对广大学生而言,自我评估报告的写作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这种评估报告的写作方式也是一种灵活的学习工具,学生参照一定的评估标准,对自己的表现及相应的语言任务进行自我评估并作相应的书面记录,就是一个自我反思过程,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各项语言技能。总之,大学阶段英语学习的教学中进行的自我评估工作,其目的就是使每位学生随时反思自己的学习状况,以便适时调整学习目标和学习策略,促进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和自我反思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成长为善于学习的终身学习者,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

作者:周巍巍 单位:东北石油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