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析英语教育中的文化

时间:2022-12-25 10:58:17

略析英语教育中的文化

1.在教学中加强英语谚语的渗透

许多大学毕业生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遇到障碍,不是因为语法体系不够全面,也不是因为语言不够标准,而是因为对于一些英语的谚语缺少应有的了解。因此,教学中应该注意加强这方面的知识的渗透。如: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前准备十句谚语,教师最好能给出每日的主题,然后将课堂开始的前五分钟空出,请一两位学生在班级内跟大家交流。教师也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及时给学生进行必要的纠正或补充。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搜集一些关于狗的谚语:Topdog;Underdog;Gonetothedogs;Whykeepadogandbarkyourself;Abarkingdogneverbites;Hisbarkisworsethanhisbite;Letsleepingdogslie;Dogeatdog,等等。通过这样的方式,日积月累,长期坚持,学生既发挥了学习的主动性,又在轻松的状态下掌握了许多的谚语,为日后的跨文化交流扫除了不少的语言障碍。

2.在教学中使用多种手段激活

学生文化背景知识文化的发展和传播有赖于语言。学习语言,只有将之与文化相结合才能学好。所以说,文化和语言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教师在进行语言教学的时候,要想让学生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激活他们的文化背景知识是十分必要的。例如: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文化休克的四个阶段,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媒体影像资料,如让学生观看英文影片《鳄鱼.邓迪》,教师在适当的分析讲解剧情,引导学生理解影片的几条主线,然后要求学生写800字的影评。通过对影片的评析,学生理解文化休克的四个阶段就没有那么困难了。再如:在进行《大学英语》(精读)第二册Unit3LessonsfromJefferson一课讲解时,教师可以首先将学生分组,完成对托马斯.杰婓逊的生平经历的网上搜索,并请每组派代表在班级内进行汇报。在学生对托马斯.杰婓逊这一历史人物生平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之后,再进行文章内容的讲解。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被激活之后,理解文中介绍的许多伟人的思想和观点就显得轻松了许多。

3.在教学中进行中西方人们的习惯差异分析

习惯的差异也是人们遭遇文化休克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够经常有意识地给学生分析中西方人们习惯上的差异,给学生创造机会,采用不同的习惯思维,学生的跨语言交际能力将在潜移默化间得到训练与发展。就以thankyou一词的用法为例。从开始学英语开始,我们就掌握了这样一个用法,那就是西方人在得到别人的礼物或者赞誉时,无论关系是多么亲密,他们都会使用thankyou一词来表示一种礼貌。中国人的思维习惯是:亲密的人之间就不需要那些繁文缛节,那样显得生疏。当中西方的人们在交流的时候,由于思维习惯的不同就容易产生误会,从而导致交流的失败。因此,在教学中多给学生分析中西方人习惯上的差异,会有较好的教学效果。

4.在教学中分析阅读材料的文体结构和风格

大学英语教材中,课文选材丰富多样,体裁也各不相同。有记叙文、散文、小说、说明文和议论文,等等。各种不同体裁的文章,语言文字结构和风格也不相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向学生分析文章的文体结构和风格,这样才能加强他们的语言理解力。通过对作者语言文字及写作风格的理解,学生的英语语言思维能力才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高。例如:在进行大学英语第三册Unit6ADay’sWait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应该以海明威的写作风格为抓手,利用课文内容,如:课文中父亲和儿子的一段对话“Itwasahundredandtwo,”hesaid.“Whosaidso?”“Thedoctor.”给学生仔细分析海明威语言简练的写作风格,从而使得学生能确实理解海明威的这部经典作品。再如:在进行大学英语第三册Unit7TheShelter一课的教学时,教师要能根据文本特点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指导学生读懂语言的深层含义。这篇文章是一篇戏剧剧本,剧本的人物性格鲜明,行为夸张,矛盾起伏跌宕,而这些都是通过语言文字传递给读者的。如果学生只是进行逐字阅读,那么要他们欣赏到这些深层次的美是不可能的。只有教师带领学生对课文的语言文字进行深度理解并进行人物性格分析,学生才能理解戏剧的语言风格和特点,才能真正懂得欣赏国外戏剧。

总之,教师只有理解了文化休克的概念、产生的原因和经历的过程,理解了文化与语言的关系,在教学中结合各种先进的教学理论,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文化知识的渗透,才能大大提高英语课堂的实用性,从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作者:李亚琴单位:如皋高等师范学校外语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