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实验课教学现状及策略

时间:2022-03-23 09:00:24

医学实验课教学现状及策略

[摘要]实验课教学是基础医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高等医学院校要重视基础医学教学中实验课的教学质量,以培养医学生的科学思维、创新意识和综合分析能力。

[关键词]基础医学;实验课教学;提升策略

近年来,随着高等医学教育规模的快速发展和医学教育模式的转变,使得教学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许多高等医学院校的专业设置和结构类型仍然不尽合理,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十分欠缺,因此,迫切需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提高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及敢于创新的精神,以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创新性人才的需要。

1基础医学实验课教学现状

高等医学教育课可分成很多种类型,通常根据是否接触临床课程,将其分为基础医学课程和临床医学课程两大类。基础医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其实践性很强、需要理论与实践密切联系,因此,基础医学实验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基础医学实验课即是针对理论课开设的与基础医学理论密切相关的实践活动,基础医学实验课教学直观性强,利于提高学生认识客观事物的能力,而且通过实验课还可以让学生获得实践的机会,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1]。然而,诸多原因导致我国高等医学院校的实验课教学效果还不尽人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1教学内容安排缺乏合理性。根据实验性质分类,基础医学实验主要分为演示性实验、验证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开放实验等。基础医学实验的种类虽然繁多,但各有各的优势,在课程安排时若过分强调某种类别的实验,将会影响学生能力的培养。目前,我国基础医学实验课普遍存在演示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过多而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开放实验过少的现象,经典的实验项目较多,其中有些实验早已不能适应当今医学发展的需要。众所周知,实验课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学生对实验课内容是否感兴趣,实验课内容安排过分强调记忆和验证理论,就会让学生感到单调乏味或收获不大,不能让学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2],因此,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1.2教学方式和实验技术落后。在实施实验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基本上仍然采用十几年前的教学方式和实验技术,教学方式单一,缺少启发性、设计性和自主性,学生完全处于“牵着走”的被动地位,按照教师的指导步步模仿,最后得出相似的实验结果,这并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另外,实验技术也已远滞后于现代医学实验技术的发展,许多与理论知识和科研工作有关的先进技术和科学方法都未涉及到,这将限定学生对现代医学的接受以及综合能力的培养。1.3实验室建设水平相对不高。实验室的建设水平是影响实验课教学质量的重要客观因素,实验设备和硬件设施的合理配置是实验课教学的最基本保障。目前,由于高校扩招严重,学生人数剧增,在短时间内很难做到扩建或新建实验室,故而实验教学资源生均占有量相对不足,而且实验设备和硬件设施相对陈旧,短时间内也难以得到大量补充,远不能满足实验教学的需要,致使学生实验动手机会相对减少,实验结果不尽人意[3]。另外,高等医学院校实验室建设通常都是根据各学科需要建立教学实验室,在组织规划上条块分割、各自为政,造成实验室规模小、水平低等弊端。1.4教学质量评估标准不统一或缺乏。检验实验课教学质量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对实验课内容的考核,考核结果利于教师随时掌握教学情况及教学效果。多年来,每个医学院校实验教学质量的评估标准并不统一,甚至有的院校处于缺乏状态。目前,多数院校采用课后完成实验报告并上交批改的形式进行考核学生学习的情况,但这种略显简单的考核形式并不能体现出学生实验操作是否规范、实验过程中是否团结协作等情况,因而仍然存在着不足。

2基础医学实验课教学质量提升策略

2.1合理安排实验课教学内容。基础医学实验课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科学操作方法,培养科学研究的能力。因此,实验教学中那些经典的验证性实验是必不可少的,但简单的实验重复不仅浪费资金和时间,而且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所以要合理安排验证性实验的比例,逐步实现实验内容从验证性实验向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过渡。还要加强各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医学知识的能力并启迪其创新意识。2.2优化教学方式,加强实验技术。通过优化课程体系,明确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内容及讲授程度,明确学生自学和实践的内容,从而改变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向“教、学、练”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转变[4]。改变传统教学方式中的不合理因素,让学生变被动的“牵着走”为主动的“自己走”,以提升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积极推进PBL式教学、案例式教学和讨论式教学等教学方法及合作式学习方式,引导大学生了解本学科领域的学术观点及其最新进展。另外,教师还要紧跟现代医学实验技术发展的步伐,掌握先进实验技术的操作,以便更好的引领学生向现代医学靠拢。2.3加强实验室的建设。首先,要加大对实验课教学经费的投入力度,合理使用有限的资金,按照课程标准和实验教学的需求购进学生切实需要的实验设备,改善实验条件,提高实验教学的效率。其次,为了减轻因实验室条块分割所带来的低利用现象,可对各个实验室进行适度整合,将具有系统性和整体性的各门医学课程整合成一门独立的综合性实验课程,建设成一个统一的高水平实验室,这样可大大节约实验资源,提高实验资源的利用率,而且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2.4统一考核标准,优化考核方法。实验考核的目的是了解学生对实验知识及实践能力的掌握情况,为促进教师改进教授方式提供参考。在同一实验课程中要统一考核标准,切实做到按标准执行考核。不同实验课程则要采取不同的考试形式,例如,撰写实验报告结合实际操作考核相结合的方式等。教研室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提高实验课考试成绩占本门课总成绩中的比例,例如,可达到20%~30%,以提高学生对实验课的重视,进而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3结语

基础医学实验课是理论联系实际、进行科学实验训练、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重要环节。因此,高等医学院校要重视基础医学教学中实验课的合理开设,加强实验课教学方式的改进,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最终达到运用实验课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汤军,杜杰,叶迎春作者.加强实验教学监控,提高实验教学质量[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0,8(4):75-78.

[2]王迎伟,朱学江,郭军,等.提高基础医学实验教学质量的思考与对策[J].医学教育探索,2010,9(8):1103-1106.

[3]张恭孝,崔萌.深化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改革提高实验教学质量[J]。高校医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13,3(4):13-16.

[4]王艳芳,张丽慧.提高基础医学实验教学质量之浅析[J].浙江医学教育,2007,6(4):11-13.

作者:隋洪玉 王伟群 贾秀月 孟庆民 赵晓莲 齐淑芳 单位:佳木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