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实习教导工作研讨

时间:2022-01-10 09:55:35

妇科实习教导工作研讨

本文作者:王焕万璟张喜春工作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妇产科

重视人文素质的培养

医学首先是一项社会事业,其次才是一门学科[1]。而医学专业性和实践性极强的独特性,让大部分医学生在求学阶段基本以繁重的学业为主,很少和外界打交道。这样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缺乏和人进行交往沟通的能力。在诊疗过程中出现“只见疾病,不见人”的缺乏人文关怀的局面。我们在妇科实习的教学过程中重视人文素质的培养,注重加强与患者及家属沟通能力的培养。有效的医患沟通能够极大的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从而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是临床实践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首先,带教老师提高个人人格修养,在诊疗过程中处处表现出以病人为中心,关心病人,体贴病人。让实习同学明白,医生在面对病人的时候,既要看病,更重要的是要治病救人。人的健康状况与人的精神活动有着直接和间接的密切联系,要认识这些疾病必须重视人的精神活动,具有一定人文精神是医生认识疾病的重要工具。而医患沟通不仅仅是简单的与患者谈心、聊天、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在符合知情同意原则前提下,站在专业的角度,作好同患者的解释工作以及沟通技巧。具体在临床实习过程中,带教老师首先带实习同学观摩收治病人的整个过程,包括问诊,体格检查,向病人交代病情,签署知情同意书或手术同意书等。然后让实习同学对标准化病人进行问诊,锻炼问诊的技巧;在人体模型上反复进行妇科体检的操作,掌握操作手法。经过上述训练,实习同学不仅对妇科病人的诊疗过程有一个感性的认识,而且也掌握了一定的临床技能。这样当他们直接接触病人时才会有自信,才会赢得病人的信赖,才会获得更多临床实践的机会。

注意临床思维的培养

临床思维是指利用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知识,通过采集病史、体格检查和必要的辅助检查,对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和逻辑推理,在疾病的诊断、治疗、预后和预防过程中进行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分析,然后找出主要矛盾并加以解决的思维过程。而广义的临床思维还要求医生运用心理学、人文社会科学、医学伦理学、人际沟通学、卫生经济学等知识对患者的心理状况和社会、家庭背景进行综合分析、判断,从而对患者疾病的防治制定出个性化的方案[2]。医学生应该从临床见习、实习开始就逐步掌握正确的临床思维方法,这对他们今后成为一名成功的临床医生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临床实习教学中我教研室将传统教学法、PBL教学法及床边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不仅提高了同学实习的积极性,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实习同学和带教老师一起参与管床,鼓励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处于主动地位。收治新病人时,实习同学独立完成大病历和首次病程的书写,完成后带教老师认真进行修改,指出优缺点和如何进一步改进。教授查房时,实习同学汇报新收病人病史,要求其不是简单的复述病历,而是简明扼要地总结出病历特点,并提出进一步的诊疗看法。之后由带教老师补充,最后教授进行总结。查房过程中鼓励学生提问,老师不是单纯做出回答,而是引导学生自己找到答案,或老师进一步提出问题让实习同学下去查资料,找答案。遇到疑难的问题老师也去查资料。之后找时间大家一起讨论。这样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保持活跃的思维,既加深了对知识的记忆,更熟悉了临床知识和理论知识的内在联系,也促进了教学相长。经过上述教学方法,对2010年妇科实习同学的调查结果显示,96%的实习同学认为妇科实习充实、有意义;79%的实习同学认为通过妇科实习达到了从医学生到临床医生转变的质的飞跃。

帮助学生妥善处理实习及考研的关系

临床实习的教学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医学生刚进入实习时,因为新鲜和好奇,都比较积极、好学。实习一段时间后由于新鲜感消失,再加上有的学生面临考研的压力,实习就开始散漫,被动。如何调动实习同学的积极性,尤其是帮助他们协调好考研和实习的关系,也成为临床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实习同学入科时,教学组长首先了解实习同学实习、学习中的困难和要求,并想办法帮忙解决。如有的同学提出没有地方看书复习,教研室就和医院联系,提供课室让实习同学晚上的时间去看书复习。另外,要让实习同学明白实习的重要性,分析他们考研的目的。要考研,并不意味着可以忽略临床实习。实习同学应该合理安排时间,处理好临床实习和考研的关系。实习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对于以后有意愿做妇产科医生的同学,妇科实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以后不打算做妇产科医生的同学,妇科实习可能是他们深入接触妇科临床的唯一,也是最后一次机会。现在提倡专科医生的培养,而“专”应建立在一定的“通”的基础上。病人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一个“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医生是做不好临床医生的。总之,作为带教老师,在学生步入临床的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现代化医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我们应不断探索,改进教学方法,确保实习质量。同时,引导实习生从发展的层面上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不断完善自我,成长为在专业上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人才[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