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及对策

时间:2022-02-06 08:38:52

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及对策

摘要: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人们通过阅读逐渐进步,由愚钝向文明一步步迈进。因此,我们可以说阅读是文明的传承、是历史发展的基石。当前,在我国小学生中高年级阅读教学中得到持续进步的同时也出现了多种多样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的存在,如何化解问题,提高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进行深入思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一、教学问题

1.教学方法。语文是兼具人文性与工具性的一个学科,小学中高年级时期的语文教学,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因其年龄特点,对事物充满好奇,其对阅读教学的兴趣多来源于生活与课外,对于课堂中进行的语文阅读教学明显缺乏兴趣。追根究底,是教师在阅读教学手段与方法上的不科学,从而出现了学生拥有阅读兴趣却不喜欢上阅读课的奇怪现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好奇心的保护固然重要,但也不能忽略教师自身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在现行的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单纯的以教材为主体,而忽视了进行阅读教学的目标,一课时阅读一篇文章不能在当中得到太大的进步。当代的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学习负担较重,课内阅读教学时间十分宝贵,如果不能科学的进行阅读教学,吸引学生阅读兴趣,仅以教材为基础,以对课本的赏析、解读为教学内容,阅读教学效果难以提升。2.课前准备、预习不足。与相对随意的日常阅读相比较,阅读教学需要语文教师在教学前进行充分的课前准备,同样也需要学生拥有课前预习的意识,以使语文阅读教学效率得以实现。就当前我国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而言,在这一方面仍有所欠缺。语文学习的内容非常丰富,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对一篇文章的阅读可以学到生字、了解文章作者的写作背景、写作思想、历史文化,以及生活常识等多方面的内容。教师在课前没有精心的课程规划,将使教学过程单调、所教授的内容单一、教学环境枯燥乏味等。学生在没有对课堂内容进行预习的情况下,对文章的内容、作者的思想感情与文章创作的背景,以及历史意义难以准确把握。与此同时,在阅读教学中还会将大量的时间耗费在生字、课文的熟读与理解上,使阅读教学中拓展阅读和读写训练的时间被压缩。因此,要更好地深入学习课文,就需要教师在课堂前有充分的教学准备,学生在课前自主进行预习,从而为语文阅读教学做好充足的准备。3.主体地位。在我国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学生主体地位缺乏、参与意识不强的现状。当前,在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仍以教师为课堂主导,学生被动的参与课堂提问与回答,对教师所授知识被动的接受。部分教师虽然意识到了这一问题的存在,但在实践过程中不能兼顾到所有学生,致使学生参与阅读教学的兴趣不高,参与效果不强。小学生到了中高年级,相对于低年级阶段学生的活泼好动,思想上开始有自己独立的想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对不同层次学生没有设置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过程,可能使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出现不爱发言,不愿主动参与课堂互动,缺乏课堂参与意识的现象出现。在问题的设置上,过于困难或者过于浅显都可能使学生产生挫败心理,进而使学生学习兴趣下降。4.阅读习惯。不少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在阅读时需要用手指或者用笔进行指读,在文章的朗读上也不能做到情感的带入,极大多数在朗读与略读能力的培养上仍然存在不足。语言的学习是经历不断的读与写进行练习的过程,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是阅读能力得以提高的保障。实际上,许多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阅读兴趣都不高,很少有学生养成了写读书笔记、读后感的习惯。学习阅读行为的养成需要教师的监督与指导,家庭的关注与培养也是非常有帮助的。因此,在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还要关注家长在学生阅读习惯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二、小学中高年级阅读教学改进策略

1.创新教学方法,调动阅读兴趣。(1)通过多种课内活动使学生阅读兴趣得到提升。课内活动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教师应看到课内活动对于提高学生阅读兴趣的重要意义,通过多种教学活动的开展,指导学生学会阅读,热爱阅读。例如在人教版五年级《圆明园的毁灭》一文教学过程中,当代的小学生对于文章所讲述的历史故事通常都没有直观的概念,在教学前,教师通过布置预习任务,指导学生收集关于鸦片战争前后的相关历史资料,从而对这一课文的历史背景有大致的了解。在实践教学中,在课堂的前十分钟,鼓励学生将收集的历史资料进行整理与讨论,将零散的资料加工成为具体的背景资料。经过了这些准备开始进行教学,学生眼中文章中的字符不再是简单的文字,而是带有自己情感与体验的表达。教师还可以在网上收集与课文相关的图片,使学生对圆明园烧毁前的景象,而后化为一片废墟有更真切的感受,学生不再是简单地进行文本学习,而是在生动的感悟中增加了语文学习的兴趣。(2)创新教学内容。小学生中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可以是多种多样的,通过对教学内容的不断创新,将得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草船借箭》一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对《三国演义》在课前去了解,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对喜爱的三国人物形象地行讨论。例如刘备、关羽、诸葛亮、周瑜等,以新颖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3)创设教学情境。在阅读教学中,情境的创设可以引领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地融入文章内容之中,对于文章的思想与感情有真切的理解。而通过教学情景的创设,通过多媒体设备的运用,教学环境的布置,则能带领学生更快地融入文章之中。2.培养预习习惯。作为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师,应对学生预习习惯的培养和课前预习内容的安排应重点关注。不同的文章对于学生的预习要求不同,例如一些生字、难以理解的句子,通过指导学生使用工具书在课前进行预习准备,扫清阅读的障碍,将使阅读教学过程更顺利。其次,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归纳文章、勾画文章中难于理解字词句的习惯,对于作者的背景通过多种方法搜集信息,对文章写作背景进行资料整理等,都可以使阅读教学更和谐顺畅。再次,教师在教学前要做到充分备课,对课堂进行合理的设计与安排,使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效果得到显现。3.发挥学生主人翁地位。首先,可以利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自觉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突显其主体地位。例如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自主讨论、乐于表达学习观点与思路的学习态度。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借助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将语文阅读教学搬进计算机房进行多媒体教学。其次,针对不同学生学习能力进行相关的阅读设定,使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高涨。层次高低存在差异的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学习能力与问题解答能力各有不同,在教学设计时应尽量考虑到学生的层次区别:阅读能力较弱的学生以浅显的问题为主,而能力较强的学生则相应增加难度。通过问题解决的过程与能力的提升,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提高。再次,丰富的课外资源对阅读教学同样具有相当大的促进作用。阅读教学的教学资源不仅仅局限于教材之中,还可通过教材延伸到课外资源,鼓励学生广泛涉猎,从而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更深的理解。4.阅读习惯培养。小学生朗读与默读方法与技巧的学习与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息息相关。作为语文教师,要为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做好铺垫。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关注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最基础的为培养学生独立查阅工具书、自主阅读的能力。并且在阅读教学中帮助学生设定阅读效率的提高,语文知识的积累,生字的认识与掌握等阅读目标再进行阅读,可使学生目标更明确,阅读效率更高。再次,要有意识地锻炼学生写读后感的习惯,以增加对文章的了解,教师也能直观地验收到学生的阅读成果。我国语文教学中对如何进行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能力的检测已经有了科学的理论与实践基础。当前,在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粗略进行了分析与归纳,希望为提高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宋福菊.浅议多媒体在小学语文中的运用[J].软件(教育现代化),2014.

[2]李永青.关于改进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J].读与算(教育教学研究),2013,(21).

[3]史淑丽.谈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需注意的问题[J].新课程,下旬,2013,(8).

作者:李梅清 单位:福建省沙县凤岗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