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技巧研究论文10篇

时间:2022-03-23 10:26:33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技巧研究论文10篇

第一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索

小学语文阅读课程的开设是丰富学生学习资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课程内容设计;但是在考试的压力之下,我国的小学语文阅读课程的教学地位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在教学内容的设计,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以及学习方法的教授等方面都存在需要加以改善的部分。本文主要立足于常年的阅读教学实践经验,简要分析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的操作策略。

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1.1教学内容的设计没有明确的目的性。经过实践分析表明我国现行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内容设计存在一定程度的随意性,主要体现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课程本身没有明确的内容安排,学校对于该课程的讲授也没有明文规定,教师职员本身在具体的阅读教学实践中也没有设定个人的计划目标,所以我国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一定的随意性。

1.2教学方法的单调,模式性。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老师普遍采用集体教学的常规方法,主要以鼓励学生自主阅读的教学形式组织教学内容,大部分都是学生统一阅读同一本教材,以写观后感或者在课堂上主动表达个人想法的方式检测阅读效果。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的阅读过程基本上处于无指导的随意状态,忽视了学生间的个体性差异,难以有针对性的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准。

1.3学生的学习兴趣薄弱。阅读教学是一种需要建立自主学习氛围的课程,但是在实际的阅读教学操作中,由于阅读教材的单一性,教师教学方式的模式性以及教学目标的模糊不定等因素共同导致了学生缺乏阅读兴趣,甚至部分学生会对阅读产生抗拒心理。面对这一教学挑战,需要老师在实际的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重新确定阅读教学的角色定位,设定准确而且具有可行性的教学目标,注重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在轻松愉快的阅读氛围中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个性。

2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的操作方法

2.1注重老师素养的积累与优质阅读教材的开发:老师是教学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所以老师自身的知识积累与教学能力决定着学生的学习质量。在实际的阅读教学实践中,老师需要适应新课程教学改革对阅读教学所提出的新的教学挑战,综合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以提升课程内容的教学效率,学校也可以定期提供教师进修以及获得教学培训的机会,更新教学的教学理念,在最大限度内提升老师的综合教学素养。与此同时,阅读教学的质量对学生的阅读效果有着重要的作用,老师需要依据学生的阅读兴趣以及课程设计的教学要求筛选出适合学生的阅读教材,注重教材内容的优质性与多样性,在经典阅读范本的学习中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建立自主阅读的学习习惯。

2.2树立科学的教学目标与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在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时代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建立需要老师深入阅读教材的内容研究,合理筛选重要的教学内容,并且依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课程深入到提升学生分析理解能力以及逻辑推理能力的持久发展,真正促进学生将知识内容转变为实践应用能力的迁移,注重以培养学生终身发展的理念指导实际的阅读教学。帮助学生在不断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掌握正确的学习方式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此同时,老师需要重视多样化的教学方式。突破传统教学形式的局限性,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与基础技能的学习,并且加强对文章的中心段落与段落主旨的全面讲解。重视老师的讲解与学生的练习环节之间的双向结合,促进学生在具体的教学练习中锻炼学生的语文素养。适当的应用多媒体教学也是改善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在探究式教学方式与小组学习中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2.3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接受课程教学的主要承担者,所以老师在具体的语文阅读教学课程的讲解中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了解学生之间的个体性差异,为学生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在具体的阅读教学课程中,老师可以依据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具有延展性的课后习题,鼓励学生在彼此之间的自主交流中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由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与知识接收能力的局限性使得老师需要在学生的自主交流给予适当的指导,并且需要在解决学生学习问题的过程中注重开拓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建立开放性的思维方式,自主总结学习的经验并且提炼出更高效的学习方法。在学生交流学习经验的同时,老师需要鼓励学生大胆的在公众面前自主的表达个人的想法,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分享中解决学习过程中所面对的困难,不仅仅能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缓和学生之间的矛盾纠纷,还有利于帮助老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而及时的调整自己的教学节奏。

3结束语

综上所述,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课程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阅读教学的讲解中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并且在自主阅读教学的练习中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我国目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还存在需要改善的环节,老师需要在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时代背景下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提升教学技能,培养高标准的学习人才。

作者:张丽 单位:吉林省双辽市柳条乡白牛小学

第二篇: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水平

小学语文阅读学习对于低年级来说是启蒙阶段,在启蒙阶段教育要从最基本的阅读能力开始培养,切不可盲目教学。一味追求讲深、讲透、繁琐的分析,会让学生找不到头绪、无法理解,因此,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启蒙阶段,一定要设立低门槛,让学生能够快速地进入阅读理解情景,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阅读教学制定的教学目标主要是:有阅读兴趣、借助阅读中的图画增强理解、学会结合上下文和实际生活理解课文意思并积累词语、成语、学会默读并且不指读、能够用普通话正确有感情地朗读。下面我介绍一下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水平的几种方法。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语文阅读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学生对阅读学习产生兴趣,那么他们内心就有一股极大的力量驱使他们主动学习,当学生刚开始接触语文阅读时,他们是怀有好奇、希望学会的心理去学习的,这时候他们具有一定的学习兴趣,但这是远远不够的,他们的兴趣往往是不持久、不稳定的,在他们的学习过程中,一旦无法理解、遇到问题,这种兴趣程度就会大大降低,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做出一系列鼓励、激励的措施。教师需要有意识地调动学生的思维主动性,对于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教师就应当在他们回答完阅读题问题后,提问一两个更有深度的问题来供他们思考,以锻炼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对于阅读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讲,教师应当将阅读题分成由浅入深的层次让他们思考,当遇到学生无法回答的问题时,教师应当就此问题提出简单易答的分问题来引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思考,这样,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回答出对自己来说很困难的问题,学生就会产生自豪感和成就感,这也大大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另外,还有部分学生一直处于思维压抑状态,即不愿意思考问题,这时候,教师应当逐个引导他们思考,提出可能引起争论的问题,激发他们的探讨兴趣。

二、创建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实现师生合作

创建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不仅能够让学生愿意跟教师交流,还能够有效减轻学生学习上的精神负担,如此,教师和学生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分别把对方当作朋友、合作伙伴,那么学生就可以在教师的热情指导下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语文阅读。在阅读教学课堂中,教师应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交流、探讨、争论、研究的地位上,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作为一个与学生平起平坐的参与学习者,积极引导学生思考,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在思考和讨论中更深刻地理解阅读内容,在相互讨论中加深对阅读的印象与理解深度。另外,教师要注意倾听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与理解,这样教师才能深入了解学生的理解程度以及理解是否正确。如此,教师既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讲解剖析,让学生能够理解他们心目中的难点,在这种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习,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合作精神自然而然地发挥出来,同时也获得了精神上的愉悦。

三、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正确地阅读

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地达到目的有着重要的作用。正确的阅读应该是在主动、愉悦的情况下进行的,在阅读过程中,遇到问题要敢于面对,对待问题积极地去解决,主动思考排除困难,击退畏惧心理、不爱思考的习惯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可以快速准确地解决阅读问题,这种习惯还将成为个人的终身宝贵财富,学生将能够终身受用。在小学这个阅读启蒙阶段,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让学生养成认真预习、边读边思考、边思考边注解、主动克服困难、使用字典等工具书、常常进行课外阅读并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能让学生在阅读方面更加轻松,更能让他们在读书中主动思考有所收获。比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一是学生对不太熟悉;二是人们自发地聚集到长安街送别总理的感人场面学生没有亲自经历,这对他们理解课文内容有一定难度。那么教师应当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从书籍报刊上收集与总理有关的资料、图像、事迹等,在课堂上,让学生交流手头的资料,首先让他们对以及当时的历史背景有一定的了解,然后教师再讲解难点即可,这样的课堂将使学生养成了解阅读背景的习惯,再次遇到其他文章的时候,学生将会主动查找相关资料来帮助自己理解文章,这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也为将来收集、整理信息打下基础。

四、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独立解疑的阅读能力

在阅读能力的培养中,敢于质疑也是培养的一项重点内容,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提出自己不能理解的地方,部分学生羞于表达,这时候教师应当给他们适当的鼓励,组织小组之间交流,最后小组的问题汇总起来提交给教师,这样,教师就能清楚学生有哪些地方不能理解,这样更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减少无效的劳动,教师便可以有针对性地讲解,让学生可以深入理解阅读内容,并且愿意主动探究、提出质疑,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以及培养优秀的敢于质疑的阅读能力。

五、注意学生个体差异、教师应当因材施教

人人生来不同,学生也是一样,由于家庭环境、先天条件、学习基础的不同,学生在认知、情感、思维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切忌统一要求,要求所有学生达到同一水平,这样会让学困生感到困难,很有可能失去学习兴趣,放弃思考。因此,教师应当注意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适当灵活地制定教学目标,课堂提问要分出层次,练习设计要难易有别,针对不同学生进行反馈评价等等。21世纪的阅读教学应该更加开放和更加具有活力,“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这支撑宽阔海洋、高广天空的责任则需我们教师来承担。教育不仅是传播知识,更是创新知识,在新课标改革的指导下,教育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造性人才的重要摇篮,语文阅读教学,不能一味地由应试教育主宰,不容学生自由创新,一切都以标准答案为标准、扼杀学生的思维创新,学生在思维束缚和压抑之下会失去学习阅读的兴趣,长此以往,学生的语文成绩将会明显下降、课堂气氛也会沉闷无力。这显然是与现代教育改革背道而驰,创新思维是阅读教学的生命。要想将阅读教学延续下去,就必须把创新思维教学上升到实践层面。让学生在阅读中理解,积累,模仿,创造,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

作者:董玉杰 单位:河北省固安县北黄垡小学

第三篇: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

阅读是对学生识字的必要途径,也是写作的重要前提,与学生的整个学习阶段密不可分。阅读教学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整个语文教学的质量,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质量是整个语文教学环节的重中之重,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渠道。语文教师要在阅读教学时,创设阅读环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使学生愿意读、主动学。下面,根据我多年小学语文教学经验,针对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谈一下我的几点看法。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前提,学生只有对阅读感兴趣,把阅读当成一种喜欢的活动,才能从内心深处对阅读产生主动需要,这样才有助于学生养成阅读喜欢,提高理解力和语文水平,提高文化素养。适时施教,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树立阅读兴趣,是每个语文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那么如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呢?在学习一篇文章之前,教师要先将文章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简介向学生讲解清楚,将这些问题可以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这样能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愿意参与到读书中来。在学习一些和历史故事有关的课文时,可以将文章中的历史人物转变成一些形象具体的、富有戏剧性的电影人物形象储备在孩子脑海中。还可以通过课堂提问的方式,加强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动,让学生通过回答问题而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例如,在讲授《狼牙山五壮士》这篇文章时,我会问:“同学们,大家都听爸爸妈妈讲过狼牙山五壮士的英勇事迹吗?”学生们立即活跃起来,纷纷举手,兴致勃勃的讲起来。讲的同学很有激情,听的同学很有兴致,同时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其他同学对整篇文章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这样,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也会得到提高。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在脑中再现文中的人物形象,模仿文中人物的表情、语言、动作等。如学习《我的战友》《小英雄雨来》几篇文章中,我都运用了这种方法,这样,学生不仅对文章内容印象深刻,而且丰富了学生的语言和感情,从而提高了阅读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分觉得朗读和觉得扮演等,教师只需要将学习目标告知学生,接下来学生自由分组进行角色分配,表演过程中还可以通过比赛的形式来进行,最后颁发“最佳朗读奖”和“最佳表演奖”。如《杨子荣借题发挥》和《“心正笔正”的柳公权》我就采取这种方法,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学生的其他方面的能力如表演天分和朗诵能力也得到展现和提高。在理解文中重点词语时,可以利用猜词游戏,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通过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以及对词语的理解进行描述,让学生真正体会词语的意思,使抽象的文字词语活跃起来,提高阅读理解兴趣,助力阅读能力提高。

2指导学习方法,使学生快速学会阅读

课文类型不同,学习方法自然也就不同。小学古诗词的学习,在我进行具体诗词讲解之前,先让学生进行诗词创作背景、作者简介及所处时期等相关资料的查询再让学生反复诵读,在诵读中进行中心思想的理解。最后提醒学生结合注释进行理解,有时还要运用字词典等工具书帮助理解,从而提高古诗词阅读能力,培养热爱诗歌的感情。学习写事的课文,先让学生通篇阅读课文,从中找出事情的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理清事情的发展顺序,掌握作者运用的叙事方法,然后我再分段、分重点语句给学生进行讲解,让学生抓住主要段落去体会、去感悟,讲解完毕,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提炼本篇文章的中心思想,这样,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下,使文章的学习不会枯燥,使学生愿意学,能学进去。

3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参与度

新课改背景下,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愿意参与到学习中来。现代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丰富教学形式。信息技术对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和提高阅读质量的过程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信息技术能有效获得比书本更多的知识,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为学生提供最前沿的阅读信息,保持阅读的新鲜度,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将信息技术与阅读教学相结合,应该注意资源信息的有效性和科学性,所接触信息必须要与课文内容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这样可以更好的使学生掌握更多知识,学生好奇心得到满足,学习效果明显增强。

4搭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阅读提供空间

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应该是平等的关系,在学生犯错误时,教师不应该一味的生气、指责、批评,而是要多给与学生鼓励、表扬。对待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综上所述,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明确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并且,提供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给学生充足的阅读空间,加大课内外阅读量,这样学生阅读教学质量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

作者:刘红梅 单位:四川省江油市四川师范大学第二附属实验学校

第四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有机结合

教育部明确规定,小学阶段的学生必须能够掌握如下的能力:在阅读环节,经过一定时间的阅读之后,能够对所阅读的知识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并且可以将阅读的内容基本复述出来的同时,对作者的描写有一个直观的感受。在写作环节,能够通过自身的生活实际寻找素材,切合写作主旨,从而丰富写作内容,逐步积累自身的写作素材库。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务必要重视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培养,最大化地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一、明确阅读的积累可以成为优秀写作的基础

在阅读环节,学生不断吸收优秀前辈的思想和文章构造方法,逐步积累素材库,从而在潜移默化之中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为自身优秀的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写作环节,学生可以有效将平时所看所听所想表述出来,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展现阅读的功效。由此可见,阅读和写作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教师在进行相关内容的讲课之中,可以有机地将两者结合在一起进行教学,从而帮助学生找到两者之间的桥梁,系统地进行学习,最大化地提升学习效率。

1.逐步通过阅读积累语言素材。纵观当今名家,没有一位不是经过大量的阅读沉淀,就能够挥笔成章的。由此可见,阅读对于写作而言是重中之重的。学生在语文学习的基础阶段,更加需要重视阅读量的积累,保证素材库每日都有所提升。日积月累,通过大量的优秀内容的阅读,自身的语文素养可以得到显著的提升。并且,学生反复的阅读优秀文章的同时,会逐步意识到作者如此谋篇布局的意图所在,了解到在何种场景使用何种语言最能表述相关氛围。学生对于自身喜爱的文章或者相应的段落,会不由自主地多阅读几次,从而形成更为深刻的印象,当学生在进行写作的过程中需要利用相关场景的文章或者素材,就能很顺利地找寻脑海中相应的记忆,从而保证写作的顺畅。

2.逐步通过阅读锻炼语文特有的语感。一门语言的学习优秀程度和学生对这门语言的语感能力呈现正比关系。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切不可忽视了学生语文语感的培养,通过大量的阅读以及写作,学生的语感能力可以得到飞速地提升。例如,笔者在讲述《我爱故乡的杨梅》这一文章的时候,首先指导学生通读全文,紧接着询问学生对文章的整体印象。接着,笔者让学生找寻文章中的拟人词句。学生找到了“杨梅树贪婪吮吸春天的甘露”这一语句。笔者和同学们进行分享,之所以使用拟人化的表现手法,是因为可以更加让读者感受到亲切,同时更能表达杨梅树对甘露的依赖喜爱程度。有的同学认为表现的是杨梅树的不满足,有人认为表现了杨梅树的生机盎然,笔者对学生不同角度的理解十分欣慰,对角度的理解加深笔者的引导,学生对于相关词汇能够有更为直观的理解和更为深刻的理解。

二、具体讲写作和阅读有机结合进行教学的方法

通常小学语文课本上的文章都是通过举例子的形式进行讲述的。教师可以有效利用课本中的例子,深度挖掘并和学生进行分享,从而逐步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写作技巧。在教学过程中,依据不同的课本,教师需要使用不同的技巧,保证学生能够积累素材,锻炼写作能力。

1.引导学生模仿文章,逐步建立自身特色。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由于其语文基础薄弱的客观性,教师在进行语文写作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分段进行写作,从而最终将段落整合,形成最终的文章。例如,笔者在讲述《桂林山水》这一篇文章的同时,逐步将文章之中描写景色的句子以及相应的手法阐述完整,灌输到学生的脑海之中。引导学生在进行风景描写的时候,可以使用拟人化的语句进行描写,丰富文章的景感色彩,同时也可以使用排比的语句,增加风景的气势。在学生表示理解之后,我要求学生使用《桂林山水》的写作手法,对自家周围的情色进行相应的描写。有一位学生写道:夜色终究将天空拉下帷幕,灯火辉煌究竟哪盏是为我而亮。独自走在霓虹灯下,任凭那身影拉长。由此可见,学以致用,多阅读多思考,学生的写作能力可以得到直线增长。

2.引导学生使用天马行空的思维对写作进行映衬。语文写作不仅仅是写实,更要学会虚实结合,这是对学生写作能力的进阶培养,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的精力,细心呵护学生的天马行空的思维能力。小学语文教学任务逐步增加,作为合格的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明确小学语文的核心所在,并寻找一定的教学措施,有效增加教学密度,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阅读和写作本相辅相成,教师要重视两者,将之有机整合,帮助学生最大化地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作者:李从利 单位:江苏省泗洪县第一实验学校

第五篇: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感悟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孩子们对文本的感悟,思想的升华,主动健康的发展。那么,怎样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呢?

1合理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

语文学科的本质特征表明: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均具体地落实在语言文字上;语文一旦离开了语言文字,工具也就无法成为工具,人文也就无所依附,只能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深入理解文本是前提。

1.1深入理解文本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根本

教师必须先钻研、理解文本,要“在文本中走几个来回”,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挖掘训练要素,并选取符合学习内容与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

1.2准确地解读文本,是语文教学的生命所在

1.2.1每上一篇课文之前,要认真地把课文读上几遍。首先,以普通读者的身份去赏读,对文章有自己初步的感悟;再翻开手边的《教师教学用书》,看看自己的哪些理解与教参有偏差,然后从教学的角度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最后从学生的视角去读、去思考,想想可以从中读懂什么,哪些可能是学生的疑点、难点和兴奋点,在此基础上,根据对学生理解文本的预设,设计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有效的主线问题,把握教学重点与难点,设计教学过程。

1.2.2钻研课文题目———牵一发而动全身。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钻研教材先要琢磨题目,有些题目不仅反映了课文主题,而且暗示了行文线索,是学生理解文章、把握文章内容的第一级台阶。利用文题设疑求答,能激发他们阅读课文的兴趣和欲望。在钻研教材时,先和题目对话,从课题出发,提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再扣住突出反映题眼的重点句段,以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目的。例如:在教学《将相和》一文时,理解将相和的意思之后,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将相最后结果和好了,那么当初是因为什么闹不和了,后来又是为什么和好了呢?”这样的问题有效地激发了学生解读文本的欲望。

1.3明确重点,有效设计

1.3.1要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必须明确语文教学的目标。语文教学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包括做人的良好性格和思想、品德、情感、习惯;良好的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中国和世界优秀文化的积累及正确的审美观念,健康的心理素质。也就是说,小学语文教学要促进学生语言、思想、情感、思维及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全面发展。

1.3.2根据内容特点,设计有效的主线问题:精心设计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有效的主线问题,引导学生多种形式有层次的研读,学生的感悟往往更深,学生的思绪一旦被打开,往往能够妙语连珠,引来更多的课堂精彩,促进了学生对语言的感悟与积累,更为学生有效运用语言打下坚实的基础。如:教学《晏子使楚》一文时,抓住文章最后一句话“从此楚王再也不敢不尊重晏子了。”设计有效的主线问题,围绕“晏子的话到底有什么样的威力,能化楚王对他的侮辱为尊重呢?”这一主问题,引导学生置身于与文本、与作者的对话交流的过程之中,经历思考、探究、发现、交流等多种学习过程,从而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理解内容。

2培养探究的意识

学生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在教学中要创设有效的情境,培养学生探究的意识。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让他们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愿望,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新知识。教师是教学过程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者,一个好的问题情景,能够激起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动机,引起学生积极地思考。如在教学《太阳》一课,针对题目引发学生发挥想象课文有可能写什么内容。

3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3.1引导学生发现提出问题:教学中要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信任学生,相信学生能提出问题;要激励学生,哪怕是一个赞许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欣赏,是一种给予,一种沟通与理解;要允许学生犯“错误”,不轻易否定。运用适当方法,如注意观察比较,创设游戏情境,组织讨论汇报等,引导学生能够提出问题。

3.2指导学生解决有价值问题:问题解决过程就是创造性思维的过程,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尝试解决问题。当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后,教师应该是学生解决问题过程的指导者,应该鼓励并放手让他们通过查找资料、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等多种途径尝试解决问题。这对启发、提高学生的思维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大有好处的。

4注重练笔,读写落实

阅读文本,既要学读,又要学写。吸取和积累规范而优美的语言,为作文打基础;要引导学生从作者如何观察生活,反映生活,文章构思,遣词造句等方面学习文章的写法,在阅读课上体现读写结合,加强课堂小练笔。

5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可以通过画画、写写、说说、设疑质疑、模仿表演等方法。小学生对形式新异,生动活泼的东西特别容易发生兴趣,会取得好的效果。例如:在教古诗时,可以先配乐范诗,然后课件展示情境。通过引导学生看体现诗意的画面,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在意境中体会到古诗的美。再引导学生进行配乐作画,并展示自己的作品,说出意境。这样培养了学生手脑并用能力、绘画能力、想象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总之,实效性是课堂教学的生命,是教师教学所追求的目标。阅读教学怎样更好地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如何进行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和有效的人文教育,是我们不断探索的主题。不同的教学内容,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采取适当的方法,没有最好的,只有适合。我们应当不断地探索和反思,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真正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

作者:黄鑫 单位:辽宁省鞍山市台安县西佛中心学校

第六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创新

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水平,首在阅读,重在阅读。在阅读中,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沟通能力、理解能力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提升,情操得以陶冶,精神得以升华。下面我就结合个人教学经验谈一谈如何实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创新。

一、明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由于教学手段的不断更新,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在形式上有了很多的亮点。然而,透过这些表面现象,我们会发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依然存在诸多问题。首先是在老师的问题上。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一切为了考试”的教学观念依然存在,在许多课堂上阅读成为了老师一个人的才华表演,真正留给学生的时间却非常少,教师对课标提出的教学目标不能全面把握,不能正确理解其精神内涵,以至教学陷入盲目的境地。再有就是教师的教学方法上,尽管有了许多突破,但教学过程僵化、途径封闭依然是阅读教学的瓶颈,阅读内容忽视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把阅读仅仅当作一项教学任务来布置,学生只是按照教师的指令来完成特定动作。其次是在学生的问题上。小学语文教材的每一篇课文中,都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作者所渗透的真实情感,这些对学生的发展是极为有利的。但是,大多数小学生读课文却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只是一味地呆读、傻读,读书感悟很少,没有正确理解老师“以读为本”的教学真谛。再有就是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主发现少,往往需要通过老师的引导,自主探究意识淡薄,答案往往都是统一的,没有个性化的思维思考。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新的策略

(一)构建民主和谐的阅读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中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能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产生阅读的动力。教师是课堂的指挥者和组织者,在课堂教学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在语文阅读中,学生出现知识性错误是正常的,例如学生在阅读中出现错别字,某一语句结巴,老师要巧妙地引导学生,纠正他们的错误,给学生以尊重,维护学生的自尊心,不能一味地责怪学生,这只会降低他们的阅读积极性。同时,老师还要有意识地带动学生阅读,比如某篇文章,某个段落,老师可以用温和的口吻问学生:“谁愿意读一读这个段落,读错了没关系,希望同学们勇于尝试”,这样,学生就会有了心理安全感,使课堂的氛围比较融洽,也能帮助学生建立阅读自信。在这样轻松的教学氛围中,能够充分唤起学生情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借助多媒体技术

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教学带来了新的变革。“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授课模式因多媒体技术而发生变革。传统的授课模式往往让学生只成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久而久之学生不免会感到枯燥、乏味。语言的意义往往是多样的,一个词汇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有不同的表达意义,而且往往很抽象,如果仅仅依靠查字典和教师的讲解,学生理解起来会十分困难。多媒体技术集影像、图片、文字等多感官为一体,使词意、语句的表达更为具体生动,既能让小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容易,又能极大地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更重要的是,教材中的文章经常配合着某种意境,小学生年龄小,想象能力还比较弱,但多媒体的影像技术既能读出情感,又能直观地展现给学生意境,启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的阅读兴趣达到高潮。这样,再次阅读过程中,学生就会带着情感、带着联想去读,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印象也能更为深刻。

(三)利用情境教学法,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语文是一门艺术,充满了精彩。语文的学习需要某种方式把它表现出来,情境教学能充分展现出这门艺术的精华。语文阅读中,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语感,培养学生语言能力是十分必要的。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导语创设情境,比如说,在开始讲课之前,教师可以通过情境提问法,问学生:“同学们去没去过庐山,庐山的云雾很美的。”,学生们肯定回答说没有,这时教师可以因势利导,对学生们说:“那就让我们带着好奇去阅读这篇《庐山的云雾》好不好”。学生会高兴地进入到阅读中去。为了使教学情境真实地再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可指导学生如同演戏那样扮演课堂中的角色,让学生站在该角色,考虑自己应该用什么样的口气来阅读,这样不仅能使学生站在课文人物中心的位置,理解教材内容,还能帮助学生培养各方面的能力。另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可以进行一些阅读小游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

(四)分组阅读,科学评价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对全体学生的掌握,依据个性将学生进行分组,然后对每一组下达相应的阅读任务,小组成员作为集体的一份子,会带着更高的热情展现自我能力,积极参与,使小组间能够有效协调,以最优方式、最快效率完成阅读任务。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提高了小组成员的阅读能力,提升了组员间的友谊,还能培养他们的集体意识,合作精神。小组过后还可以共同完成阅读报告,培养学生阅读后的自主探究意识。当然,还可以让小组间进行阅读竞赛,评选出优秀小组,从而激发学生阅读学习的兴趣。同时,我们不能忘记阅读评价体系的建立,这直接影响到了小组的阅读积极性。因此,评价体系要以鼓励为主,坚持公开透明的原则,从多角度、多方位去品评。比如把小组集体和小组个人表现相结合起来进行评价。可以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评价,也可以展开小组互评,使各小组能够认识到自身问题,朝着更好的方向去发展,使小组成员人人爱阅读、人人想阅读。总而言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创新策略还有很多,教师应结合教学实际,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增加阅读量,扩展自己的知识面,树立创新意识,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作者:赵小平 单位:甘肃省榆中县新营学区

第七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不仅是小学教育中的硬性要求,更是提高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因此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需要采取各种教学模式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此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落实我国的素质教育,促进我国的教学模式改革。

1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

1.1小学教育的硬性要求:小学生的思维模式水平以及知识建构还处于发展阶段,需要老师对其进行正确有效的引导,为学生的思维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在小学教育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主动思考能力成为了该阶段教学的硬性要求和目标。

1.2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发散性思维作为创造性思维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在语文阅读教学之中,老师通过问题的抛出来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并通过类比和比喻的方式让学生进行相似问题的思考,使其真正的做到举一反三,并提升自己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1.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造性思维关注的是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不再仅仅进行机械的知识输出,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以及知识盲区,并以此为依据进行教学活动的调整。通过对学生认知结构和学习能力的掌握来找出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点,以此来提高课堂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学生通过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与老师进行积极有效的互动,这一点不仅能够让学生在自主的思考之中获取新知识,还能提升学生的思维逻辑水平,让学生体味到学习的奥秘,并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4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中,不仅需要注重学生知识的积累以及语文素养的培养,更需要注重学生自主思考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升,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以及主动探究和创造的精神,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之中能够积极主动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并采取有效的方式解决生活之中的问题。因此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能够有助于学生人格的完善以及自主精神的形成,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意义和作用。

2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1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离不开老师,只有在老师科学有效的引导之下学生才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另外小学生的整个思维结构还有待完善,对新事物的认识难以做到全面客观,因此需要老师进行及时的点拨和帮助,只有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培养一批有素质有能力并适应现代教育模式需求的老师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了做到这一点,学校需要提高教师招聘门槛,从而在源头上保证教师的质量,其次则需对老师进行定期的职业技能培训,帮助老师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革新老师的教学模式,使老师的教学活动能够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另外老师也需严格要求自己,及时了解最新的教学动态并有效调整自己的教学活动,学习其他老师的优秀教学经验,并在实际教学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2.2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首先则需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这一点作为创造性思维之中的重要维度,需要老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之中改变以往的机械的板书和单一的说课模式,通过营造具体的情境来使学生进行具体的感觉,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从而和老师所创造的情境进行有效的沟通。除此之外,老师也需进行多媒体教学仪器的使用。多媒体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各项感官,能够在同一时空段内输出图片视频音频等多项文本资料,对学生进行多种感官的同时刺激,让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到主动的参与,不再等着老师的知识输出,而是主动积极地参与课堂讨论与学习;另外在整个过程之中老师需要根据实际的阅读课程进行设问,以此来为学生提供具体的思考方向,从而有效地避免信天游以及漫无边际的想象。

2.3注重打破思维定势: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力求打破思维定势,让学生进行发散性的思考,真正的做到举一反三。升学的压力以及落后的教学模式让许多学生形成了思维定势,在遇到问题时缺乏探究精神,而是回忆之前的解决模式来进行套用,因此很难提高自己的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要想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老师的作用必不可少。首先老师需要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思考时间,为学生提供自我表达的机会和平台,积极鼓励学生表现自我。其次则需老师采取设问式的引导教学,在进行阅读教学时结合阅读课程不断抛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发挥自我想象力,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最后,鉴于小学生爱表现,渴望被表扬的心理特征,老师需要建立有效的奖励机制并根据学生的课堂实际表现来综合评价学生,从而有效地鼓励学生大胆思考,自由表达。

2.4采取现代式的阅读方式:要想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需要老师采取与时俱进的教学模式,利用现代式的阅读方式并根据时代背景来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思考,。从目前来看,许多小学生十分喜欢通过互联网以及电子技术进行阅读,同时对这种阅读模式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因此老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为学生提供电子阅读平台,让学生在自己喜欢的阅读模式之中通过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来与文本进行思维上的交流与碰撞,从而提高自己的创造性思维。

3结语

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审美能力以及感知能力的重要途径,因为小学生的知识以及实践经验积累不足,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之下通过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想象力来感知文本之中所描绘的情景以及传达的情感,因此,只有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才能有效地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作者:王景平 单位:吉林省公主岭市双城堡镇中心小学校

第八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提问技巧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运用相应的提问技巧,能够有效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调节课堂教学气氛,有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巩固所学知识,锻炼口头表达能力,也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促使学生自主思考问题,并得出正确答案。

一、树立问题意识,强化问题设计

首先,教师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这是设计问题的重要前提。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问是教学的基本工具,而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时,必须把学生放在首要位置,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结合学生的特点,设计相应的问题。其次,教师要全面了解教材,预设学生的回答,把控好课堂教学秩序,明确整个教学流程。如在教学《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时,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问学生:“一大一小两个铁球是否真的能够同时着地?如果是一斤棉花和一斤铁,它们会不会同时着地呢?”这两个问题都涉及学生的日常生活知识,有助于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索欲,促使学生主动深入地阅读课文,并进行思考。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抓住问题本质,明确提问目标

在阅读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提问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正确的方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学会乐观地面对生活。因此,教师必须明确的教学目标,根据课文内容和教学目标,合理地设计。如在教学《小伙伴》时,笔者问学生:“玛莎丢了背包之后,那些小伙伴都对她说了几句话,你喜欢哪个小伙伴?为什么?”这个问题的本意是引导学生回答“安东做得最好,因为安东用实际行动帮助了她”,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虽然大部分学生回答出了教师预设的答案,但是也有几个学生认为安娜做得最好,因为安娜提醒小伙伴不要犯这种错误,帮助小伙伴养成好习惯。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既要纠正学生的回答,又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可以说“你们回答得很好。如果你们遇到类似的事情,会怎么做呢?”这样一来,就把学生的思维引入教学的正轨,把课堂教学推向高潮。

三、做好差异化教学,设计多样化的问题

受性格、成长环境和个人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会大不相同,导致学生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严重影响教师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当结合实际情况设计问题,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问题。如在教学《猫》时,教师可以问成绩优异的学生:“猫古怪的性格表现在哪些方面?”对于能力稍弱的学生,教师可以提问:“你对整篇课文有什么感受?”这种有层次的问题,既充分尊重了学生,又促使学生找到了适合自身发展的平台,提高了学习效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设置提问时,教师应当树立提问意识,抓住问题,明确提问目标,做好差异化教学,设计多样化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提问的作用。

作者:尹珺 单位:江西省上饶市上饶县煌固中心小学

第九篇: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对策

一、从新课程透析小学语文的课改

(一)小学语文新课程目标理念

20多年来,我们不断对小学语文课程进行了改革,将语文课程的目标、理念进行了演变,从“突出语文知识”转变为“语文知识与能力并重”,又变为“突出多维语文素养”。而新《课程标准》是为了把“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小学语文课程目标。这是一个根本性的颁布,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课程目标进行了设计,而在课程总目标、必修与选修课程目标等结构之中,也有其具体而综合的体现,从而最终构建起具有“多维、立体”特征的新语文课程目标体系。

(二)小学学生语文素养

我们所指的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指的是学生在语文基本的知识方面的培养。而学生除了对语言、文字、文学等最基础的知识把握外,还要产生对中国语言、文字的感情,这样才能很好地把握这些语言、文字,最终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第二方面指的是学生在语文方面的基本能力,这里包括阅读、理解、表达、交流等能力。第三方面所指的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里包括:学习的方法与习惯、思考能力等。第四方面指的是学生的视野、意识、能力。第五方面指的是学生的审美观和审美的能力。第六方面指的是学生的文化、素养。这里包括:学生文化的基础、文化的品位、先进的文化和多样的文化。第七方面指的是学生的素养。包括:学生科学的精神、科学的思想、科学的方法、信息技术、处理信息的能力。第八方面指的是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公民素质。第九方面、指的是学生的自信、态度、生活的方式。

二、提高阅读教学的对策

(一)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融入“人文味”

在阅读教学中,给学生人文性的教育,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来说,一旦没有了人文文化,就会被打垮。由于现在的学生生活比较富有,心中缺乏一定的社会责任,也就缺乏前进的欲望。语文学科主要是去通过引导人的精神,来实现对知识的传播,对人文精神的陶冶。教师要通过挖掘课本中的真、善、美,去净化学生的心灵,充实学生的内心。因此,在课堂中,教师通过鼓励学生,让学生体会到自己的重要性,让语文阅读融入“人文味”,让语文阅读教学越来越好。

(二)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注入人情味

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是师与生在情感方面的交流与互动的一个过程,在进行语文阅读课时,教师往往能够把情感很好地流露出来,而学生也通过教师的引导也能够付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并进入到课文中,才能真正把握作者的写作目的。这样一来,学生的情和文章的情成为一体,这样的语文教学就达到了目的,即培养学生的情感、境界。在语文阅读课堂上,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可以把与古代的那些美好的文化联系在一起,逐渐领略古、今、中、外的本质,从而发现课文中所隐含的内在的情感,最终激发出学生的情感,以及培养学生的情感,即爱祖国、爱社会、爱人民、爱青春、爱亲情等情感,这样,除了可以提高教师的语文水平外,还可以培养出学生的科学素养,实现育人的目标。例如,在讲解《背影》一课中,教师做示范,把这篇课文通读一遍,在读的过程中,让学生去体会父与子的那种深情,以及他们之间的情感。所以,对于情感的体验,只有学生把情感在自己的思绪中涌现,才能铸就自己的灵魂,才能做一个有情有义的人。

(三)植入“文学味”,让语文阅读教学“诗化”

由于高考的原因,语文课堂没有了原本的诗化。为了应付高考,在课堂上,都在进行一系列的练习,以及一些答题的技巧,而教材中所谓的诗意等文字,几乎流失不见了。而在现行的语文课本中,对于文学类的文章,往往也被作为例子了。因此,对语文阅读课堂,要强化文学方面的熏陶,使得语文阅读课堂变得诗意化,才能引导学生去品味、体会那些优秀的文学作品,以及作品中的意境之美。

(四)在阅读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让语文阅读教学“生活化”

正如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而教育的中心为生活,只有联系生活、联系经验去给学生教学,才能达到教育的真正目标。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把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等作为学习的基础,关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再不断去创设各种的学习情境,包括学生的自主探究,在内引、外联、对比等方法的应用下,使得课堂内外达到沟通,结合利用学校、家庭和社会等资源与其中,最终让学生在动手、动脑等实践活动中实现自己的愿望,使抽象的知识变得有生命力。

(五)通过适当的导入新闻,作为语文阅读教学的导航

随着社会的发展,每一个学科的教学,都应紧跟时代的进步,这是时代的特征,把社会、人生联系于一起。在每一节的语文课上,教师应该关注并引导学生去注意社会的变化,注意民生的情况,不断鼓励学生从多种角度、多种眼光去看待这些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即怎样去认识世界,让课堂变为一个小天地,变为学生的人生导航标。所以,在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开展“新闻会”等活动引导学生去学习,而学生在电视、网络、报刊等渠道的进行下,可以对新闻进行搜集、。同时,在进行搜集时,对于学生,可以从反面去关注设会,包括一些热点的问题,以及对国家大事的了解和感悟人世之间的冷与暖。通过这样的进行,使得语文的课堂教学变得很丰富,而学生的精神世界变得也丰富。总而言之,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是一个丰富而多彩的课堂,一旦拥有人文性,语文阅读课堂就会变得丰富多彩。

作者:席志军 单位:河北省沽源县小河子乡大碱滩小学

第十篇:对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研究

《语文新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进行了科学而理想的阐述:充满人文关怀的“个性化”阅读、“对话式教学”,提升思维水平、阅读能力的阅读期待、阅读反思批判等。然而现实中的阅读教学却令人迷惘,从一言堂的“分析讲解”,到“自主、合作、探究”如火如荼,阅读教学走得踉踉跄跄,走得有些迷失了方向。实际上语文教材和其他学科不一样,它只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素材———即一篇篇课文。具体该教些什么,教材上的提示是不到位的。下面谈谈我对阅读教学的一些见解。

1明确教学目标,围绕目标选取训练点

根据既定的能力训练目标,在课文中精心选择几个训练点,即选几个供学生训练用的“例子”。语文教学和数学教学不一样,数学知识是清清楚楚一条线,数学老师很容易把握教学内容,而语文知识则是模模糊糊一大片,每篇课文的信息量是很大的,语文能力的训练点是很多的。在一节课内,教师要根据年段的要求,教材的编辑意图,学生和老师的实际,来确定教什么,不教什么。学生学什么,不学什么。所以在备课的时候,老师要必须全面熟悉教材、充分分析教材,明确教学目标,围绕目标,挖掘教材中隐性知识,选取合适的训练点。

2选择合适的方法,使课堂教学有效

阅读教学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和认真阅读习惯的主要途径。

2.1以读为根本。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并不是目的,而通过读去理解课文的内容、感情、意境、情趣等,才是读的主旨所在。阅读教学要围绕学生“读”这个中心,以读促讲,以读促思,以读促悟。语文教师要把读文章的思路和方法“教给”学生,在课堂上激发学生朗读兴趣,培养学生朗读能力。让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使学生主动参与读书,培养学生的自悟自得能力。

2.2从质疑问难入手。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教师不应以自己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发表自己不同的看法或提出疑问。有了疑问,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所以,我们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在读中发现问题,自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积极探索、活跃思维、体验求知的乐趣。如一年级教学《小小竹排画中游》一课时就开始教学生质疑。我在板书课题后提问:读了课题,你想知道哪些问题?学生经过思考后提出:竹排是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在画中游?……我把这些问题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一起读课文,看插图,找出答案。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上来了,急着想知道答案,兴趣盎然地读起课文来。反复训练,学生课堂中经常质疑,课堂中时常碰撞出创新的火花和充满成功的喜悦。

2.3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只有学生主动投入课堂学习,积极思考,才能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升语文素养。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知过程,也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只要学生思维的火花被点燃了,就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自主学习、积极思考中去。因此在我们的课堂中必须关注学生的参与状态、思维状态、情绪状态、生成状态、交往状态等,看学生是否积极投入,是否能用自己的语言有条理地去解释、表述所学知识;看学生是否善于多角度思考问题,能主动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回答是否具有自己的思想或创意,是否注意倾听,合作与交流等。我们每堂课都能去关注学生的这些学习状态,随时调整我们的课堂设计,一定会有利于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2.4重视读写结合:“阅读课不能君子动口不动手。”读写结合是中国传统语文教学中的精华,是语文教学的原则之一。点点星星可以点亮整个夜空,涓涓细流可以汇成大海,阅读得其方,写作之能力亦即随而增长。如果我们认真把握教材,适时适度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及时进行模仿和创造性练笔,就能使阅读和写作双丰收。

3着眼未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3.1举手的习惯:学生好像有这样的一个特点,好像随着年龄的增长,年级的提高,举手回答的问题的次数呈成递减的趋势。我觉得其原因是年龄增长了,课堂上的兴趣越来越淡了,教师的评价语句不得当,打击了一部分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举手问题看起来是小事,但可以左右我们课堂的进程,影响课堂的效益。所以,为了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举手频率,让学生的举手变成学生的一种习惯,我和孩子们没一起分析了不举手的原因—不会、不确定或不敢……商量用记录上课举手回答问题的次数等发发,促进学生养成积极举手的习惯,效果不错。

3.2静思默想的习惯:语文课堂要给学生创设一个默默读书的空间,一个细细品味的空间,一个静静思索的空间。正如苏霍姆斯基所说:“教室里静悄悄,学生集中思维,要珍惜这重要时刻。”引导学生静静地默读,静静地思考,与文本充分对话,教会学生思考,把语文课上成真正的学习课。长期坚持,学生的阅读能力一定会大大提高,我们的语文教学才会真正达到目的。

3.3作业反思的习惯。有效作业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延续,是学生获得进步和发展的不可缺少的有效途径。完成作业不算完,改正错题也不能算真正结束。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错题进行反思好处很多。学生通过分析错题根源、等级原因、今后应注意事项、如何克服常见错误等,养成了良好的书写习惯、严密思考习惯、谨慎答题习惯等,语文能力在良性轨道上不断提高。

4总结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作为一名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应当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明确教学目标、充分研究教材并根据学情,有针对性的进行阅读教学,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技巧进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带领我的学生们在语文的广阔天地翱翔!

作者:邹文惠 单位:烟台开发区第八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