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学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5 11:25:27

学校教学论文

学校教学论文范文篇1

1.1缺乏科学的教学管理机制

作为一所中职学校,其肩负着培养社会建设人才的重任,教学管理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对学生的培养也有直接的影响。因此,需要院校领导在教学工作中狠下功夫。然而,当前的职业学校教学管理存在思想落后、管理不科学、评价机制不健全等现象。首先表现在管理方式比较单一粗暴,缺乏应有的民主精神,各个学院的领导往往是向教师发号施令、部署任务,而没有听取教职员工对教学改进的意见,久而久之,他们也不再提出自己的看法,给学校的健康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其次,教学研究和教材开发严重缺乏,由于长期对教师采取行政命令式的管理方式,教师缺乏科研的积极性和热情。可见,教学管理机制的不科学,既不利于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也不利于学校核心科研能力的增强。

1.2缺少高素质的教学管理人才

促进高等教学的发展,不仅与一线教师有关,与教学管理人员也有密切的联系。当前,职业学校都较为重视对优秀教师人才的引进,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到教师人才队伍的建设上,不断增强学校的教学和科研能力。但却忽略了教学管理人才素质的提升,造成教学管理人员管理思想落后,管理方式粗暴。教学管理者的素质欠缺,对教学发展也是不利的,表现在不重视教学科研,如教材内容的改革、教学方法的改进以及学术论文的发表等,造成职业学校的整体学术水平不高;对实践教学场地缺少开发,学生实践课程较少,实践能力较差。缺少高素质的教学管理人才,对整个教学体系都有较大的不利影响。

1.3缺乏健全的教学评估体系

当前,职业学校的教师主要分为两部分:全职和兼职,不论是对全职教师还是兼职教师都缺乏健全的教学评价体系,没有一个评价标准,也缺少有效的激励措施。例如,目前职业学校采取的是听课制度,每个学期对教师的讲课情况进行抽查,往往是走形式,缺乏实质效果。即使得到学生的意见,提出某个教师缺乏严谨的教学态度,学校也是找教师谈话,并没有相应的惩罚措施。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也缺乏一个系统的了解,单凭一两次的听课是发现不了问题的,所以说职业学校没有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缺乏全面衡量教学质量的硬性指标,不能及时地将信息反馈给相关领导,也就不能及时采取措施来改正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学的质量。因此,建立健全教学评价体系是学校管理者亟需采取的措施。

1.4缺乏有效的实践教学训练

学生具有良好的技术技能以及动手能力强,是职业学校的一个特色。但是,目前很大一部分职业学校缺少实践教学,或者实践教学的学时较少,只是让学生实践几节课程,没有一个完整的实践方案。作为职业学校的实践教学,其完整教学应当包含一系列内容,如技能标准、训练方法以及技能考核等。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职业学校在实践教学方面投入不足,造成实践场地少,因此实践教学难以安排。其次,部分教师没有实践经验,对实际操作不熟悉,导致教学难以达到良好的效果。此外,职业学校没有进行与当地资源有效整合,没有突出职业教育的实践特色。

2应对教学管理问题的有效措施

通过分析职业学校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要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方法,保障教学有序进行和学校的健康发展。具体来说,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措施:

2.1建立科学的教学管理体系

要改变传统的单一管理方式,推进教学管理的民主化水平。作为学校的各个级别管理者,都不宜采用行政命令式的管理方式,要充分调动一线教师建言献策,让他们参与到教学管理中来,发扬民主精神,加快推进高等院校教学管理理念、思路和制度的转型升级。实行班级责任制,每个教师都应当对所教科目的班级负责,搞好班级教学。同时,要鼓励教师协助教学管理人员制定教学规划和教学管理政策,细化教学管理制度。通过建立科学的教学管理体系,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2.2建设高素质教学管理人才队伍

任何高校的发展都离不开人才的支撑,作为竞争力稍弱的职业院校,更应当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建设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不仅需要优秀的一线教师队伍,还需要具有优秀的教学管理者和学校领导。从建设教学管理人才队伍来说,可以从人才引进入手,严把人才引进关,不仅要考核管理者的理论知识和工作经验,还要考察其思想道德素质和职业素养,为做好教学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重视对教学管理人员的培养,定期组织外出考察活动,学习先进院校的教学管理经验,邀请教学管理行业的精英,给职业学校的管理人员开展培训活动。此外,鼓励教学管理人员加强自我提升,能够充分发挥创新能力,对不合理的教学管理制度进行改革,大胆探索教学管理新方式,提高管理效果和效率。

2.3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教学质量评价机制的完善,能够较好地提升教学质量。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需要学校领导从思想和行动两方面重视教学工作,要认识到教学质量对学校发展的重要意义。建立教师考核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地对教师上课情况进行检查,并增加听课数量,以每个学期为一个阶段,对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评价。同时,还要考核教师的缺勤情况和责任意识,要关注教师对学生上课是否认真,以及学生对教师的反馈。当学期结束时,对于优秀的教师进行表扬,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对于表现较差的教师要进行批评,严重失职的教师要进行清退,确保教师队伍的素质。对教学工作及教学管理进行全方面、多角度的监控和评价,并做到奖优罚劣、奖惩分明,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促使职业学校学术水平的提升。

2.4加强对实践教学的投入力度

当前,职业学校之所以具有较强的吸引力,是因为适应社会需求培养了大批技术技能型人才,得到社会的认可。因而,面对部分职业学校实践教学欠缺的局面,应当加大投入力度,及时改进,突出职业学校的特色。首先,职业学校应当加强与当地企业的合作,建立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模式,由企业为学生提供实践场地,而学校负责为企业培养人才,使双方共赢,同时还有利于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其次,学校要加强资金投入,建设自己的实践教学基地,培养社会和企业所需要的人才。此外,要制定科学的实践教学计划,构建完善的教学体系,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发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真正提升教学质量。

3结语

学校教学论文范文篇2

评价学生的数学能力是数学教学个性化的需要.采用确定能力目标及评价标准和编拟数学能力测试题的方法.数学评价要注意静态与动态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并且要注意评价学生的创造性的数学才能.

(一)试题

1、开放、不唯一

2、重实践、轻理论

3、多动手、少强化

4、多观察、少硬记

(二)评价

1、看学生在解答中是否有新意

2、允许学生犯一些错误

3、考生中表现出准确的洞察力,要给予充分肯定

4、用等级打分

二、教育功能

学习的过程是通过智力活动,以及推动和调控这种智力活动的动力因素来完成的。在数学学习中,一些学生不仅表现得聪明,而且整个学习活动富有进取性,最后能取得优秀成绩;另有一些聪明程度一般,但学习有毅力,善于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对学习充满热情,结果能取得很好的学习效果;也有一些学生头脑灵活,但学习热情低落,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很好克服遇到的困难,学习效果不理想。这表明我们只重视知识的掌握和智力的发展是不够的,必须充分重视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激发和主动性的调动,通过帮组学生建立一个积极的学习系统,使他们的潜力得到发挥,能力得到发展,学得有成效。简单地说,学了智力活动,还必须有心理因素的介入,才能有效进行。这种心理因素可以在学习活动中起着引导和推动智力活动的作用,并能够根据学习任务的不同增减其智力能量。它的功能大致有以下三种。

(一)心理因素

1、激励功能,它起着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作用,使学生在学习中注意力集中,努力程度加强,以一种内驱力保证学生处于积极状态之中,整个学习活动得以展开并持久地进行下去。

2、选择功能,它决定了学生对学习的反应倾向。如学习过程回避什么,喜欢什么,厌恶什么等。

3、调控功能,它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根据学习目标的具体要求,调控学习的行为。如注意什么,忽视什么,强化什么行为,制止什么行为,让学生自己总结得与失。

(二)激励因素

1、教学内容要体现知识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陈旧、空洞、抽象的知识和理论往往被学生心理排斥和拒绝,更谈不上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了。现行的新教材的编写就体现了这一思想,每一章除了最后的研究性课题外,其开篇都有一个章节知识在现实问题中应用的例子。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人们总是倾向于关注富于变化的、新奇的、能够引起认知不协调的事物。数学本身就容易使人感到单调,教学过程的平铺直叙、波澜不惊更使学生觉得枯燥乏味。教师在教学过程善于创设一种氛围,合理设置一些问题,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期待、困惑、愤悱的心理状态,才能有效激发并维持学习热情。如在函数教学中,《何时获得利润最大》可提问你能否用函数图象找到这一时刻,既避免了单一反复地对定义字面的强调,又使学生在问题中更深刻理解最大值概念。

3、教学评价中正确运用奖励和惩罚。奖励能够给学生带来尊重、成就、自豪等的心理体验,从而有利于学生学习。但要注意①奖励的公正性,不能带上过浓的主观色彩,在奖励过程中过分奖励一部分学生,而忽视另一部分学生;②奖励的多样化,奖励作为积极的强化因素,形式应该多样。如较高的分数、赞扬的评语、亲切的微笑等都构成事实上的奖励;③奖励的针对性,对优秀的学生要求可严格一些,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可适当放宽一些,分情况采用教师直接奖励或来自集体的间接奖励。

4、教学辅导中帮助学生科学寻找原因。学生在分析自己行为的成败时常常用能力、努力、任务难度、运气等一些原因加以解释。作为老师应从学生自身来分析,可分为内部的和外部的因素;从本人的学习态度、进去心、努力程度以及基础情况等,来解释说明。积极、科学、实事求是的寻找原因,有利于增强学习的信心,促进差生的转化,帮组学生调整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

(三)课堂组织

数学教学目标的实现,主要是依靠课堂教学的高效来完成。在新课标的倡导下的开放学习,这里所谓“开放”,是指空间的灵活性,学生对活动的选择性,学习材料的丰富性,课堂内容的综合性。而不是上课的过程的开放。现在正在进行的数学课改也是以此为目标的。开放的课堂的学生具有更出色的创造性,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目标的实现更为高效。因为“开放”形成一种氛围,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这种课堂,给教师的教学和管理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对教师而言,备课要更高的要求,

1)数学问题、方法与思想的准备教师要更充分,对课堂可能出现的问题,需要的数学方法,蕴含的数学思想要有预见,以及多角度认识教材内容,多方面分析学生的思维,预设多样的问题情境和考虑可能的异常情况。

2)课堂意外情形的及时处理课堂的全部过程都应该在教师的控制中,任何问题的发生都要有及时的应对措施,不能漠视和拖延。这些问题包括学生对所学内容与众不同的认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疏漏或错误,以及学生的一些不良表现等。

3)适当的课堂容量和教学进度保持一定的容量和进度不仅仅是教学任务的要求,从课堂管理策略来看也非常必需。如果教学安排过于缓慢,长时间停留在一个问题上,多数学生会越来越没有兴趣,以致无事可做。保持适当的进度对维持学生的热情很有必要,也使学生“没有时间做不相干的事”。

4)积极的交流与良性互动,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的调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要素之一。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不能让学生有被忽视的感觉,包括言语、表情、姿势,都必须为师生之间和谐交流服务。当有学生就某个例子有其他解法,或就某个知识点有不同的理解时,要用交流探讨的方式进行处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只有当学生与教师间的情感互动起来,学生对课堂的破坏性行为将大为减少,有利于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2、对学生而言,更应该体现学生是主体

1)“问题”的提出。数学的学习,是思维活动与发展的过程。“问题”是点燃思维运动的火花,是认知结构得以不断发展的源泉。多让学生提出问题,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2)学生参与活动。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主动去探索数学概念的形成,定理、公式、法则的发现过程。从传统听讲模式到把听讲与读书、研究、讨论、练习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应精心设疑,置疑,适时调控,让学生处在猜想、类比、推测和解答的思维活动中。

3)学生自行归纳。整理归纳是知识反思内化的过程。要引导学生归纳整理各知识要点,并揭示它们在知识整体上的地位、作用,与其他知识的相互关系和结构上的统一性,特别要揭示出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

4)变式训练。为了提高训练效率,必须防止机械模仿,可采取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等方式开阔学生的思路。变式练习的思维要求是循序渐进,逐步提高思维强度。如让学生自己编题目,自己解答。

5)注意学生反馈。数学教学是信息交换的动态过程,教师要根据制定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提问。

三、教育优化

农村初中的学生家庭普遍存在对教育的不重视,学生一旦回家很少把时间用于学习上,他们的知识的获得主要在学校里。如果学校里课堂上没有高效,那么学生获得的知识那更少了。每一位教育者都有引导学生去“真正理解,达到课堂进行目标”的愿望。我们应该怎样去优化呢?其实我们教师可以提一些问题让学生自己去学习。考试本身并不能提高学生的能力,只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一种考核,一种评价。但通过试卷中的问题让学生朝着某个方向去努力,作为教师,要善于提出问题。

(一)提问的作用

提问本身不是目的,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必然为教学目标服务。

1、帮助教师正确评价学生,了解学生对所学任务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是否已经学会了指定的任务。

2、提问能帮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集中精神,积极应用思维的技能去解决问题。

3、提问能保持教师的注意力,只通过讲授的方式去进行一堂课的教学,很容易产生的后果就是教师以自我为中心去重组教材和设计提问,常常假设学生能及时理解,很少有机会获知学生的错误认识。

4、提问能使教师依据学生的答案,提供即时的反馈,即教师依赖提问使学生理解问题及相关的所有要素,同时利用学生的答案设计新的问题,使学生趋向于真正的理解。

高效的提问要求学生在每个问题上都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理解,教师以各种不同的提问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

(二)提问的要求

优化的课堂具有“开放”的特征。当然,课堂上的提问也应该是开放的。这里的“开放”并不是指随意提一些问题,而是要求问题本身和教学目标的联系方式上多样化。尽可能地鼓励学生做更多的脑力活动。教师的注意力应多集中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所反映的思维过程,而非问题的答案。

1、对有关问题的可能答案的宽阔度,要放大。学生在回答开放性问题时,其答案有助于表明他们在理解问题上的智力水平如何。如果一开始教师的提问范围较窄,这也许能更快地引导学生进行教师期望的智力活动,但其后果是它们经常使教师忽视学生现有的水平。

2、目的性提问本身是教师期望从学生的回答中获得什么,尽管问题是开放的,也希望学生的回答具备“具体、正确和完整”的特质。有时教师的提问不能诱使学生寻求到答案,或学生的回答离教师期望太远,教师应要求学生回答得更完整或更合理,回到有效的提问过程中来。

(三)提问的效果

提问的一方面是教师想引导学生做出特别的反应、回答或理解,另一方面是教师不想牵着学生走,以致使学生失去大量进行思考的机会。教师应寻求开放式问题与详细的、理由充足的回答,学生各种可能的解释。使学生感到一种心理的平衡,从而也获得了知识,达到优化的目的。

四、教育效率

对于教育效率的衡量,不能依据学生能否做几个题目、考试的成绩来衡量,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来确定:

(一)是否培养了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能力

发散性思维指的是,对某个问题提出多种独特答案的能力,它包括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精心推敲的能力。

特级教师魏书生有句名言:“每件事都有一百种做法。”应该强调:不是“自古华山一条路”,而是“条条道路通罗马”。这样有利于学生今后在学习中具有独创性。

(二)是否每个学生都有所发展

发展指的是,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思维能力、解题方法、动手能力的提高。每个学生的基础都不一样的,个性特点也不相同,因此不能用相同的尺度来衡量每个学生,我们教师只要看到他们有进步,有发展,就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了,教学效率就好了。

(三)是否能解决一些实际的数学问题

学校教学论文范文篇3

评价学生的数学能力是数学教学个性化的需要.采用确定能力目标及评价标准和编拟数学能力测试题的方法.数学评价要注意静态与动态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并且要注意评价学生的创造性的数学才能.

(一)试题

1、开放、不唯一

2、重实践、轻理论

3、多动手、少强化

4、多观察、少硬记

(二)评价

1、看学生在解答中是否有新意

2、允许学生犯一些错误

3、考生中表现出准确的洞察力,要给予充分肯定

4、用等级打分

二、教育功能

学习的过程是通过智力活动,以及推动和调控这种智力活动的动力因素来完成的。在数学学习中,一些学生不仅表现得聪明,而且整个学习活动富有进取性,最后能取得优秀成绩;另有一些聪明程度一般,但学习有毅力,善于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对学习充满热情,结果能取得很好的学习效果;也有一些学生头脑灵活,但学习热情低落,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很好克服遇到的困难,学习效果不理想。这表明我们只重视知识的掌握和智力的发展是不够的,必须充分重视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激发和主动性的调动,通过帮组学生建立一个积极的学习系统,使他们的潜力得到发挥,能力得到发展,学得有成效。简单地说,学了智力活动,还必须有心理因素的介入,才能有效进行。这种心理因素可以在学习活动中起着引导和推动智力活动的作用,并能够根据学习任务的不同增减其智力能量。它的功能大致有以下三种。

(一)心理因素

1、激励功能,它起着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作用,使学生在学习中注意力集中,努力程度加强,以一种内驱力保证学生处于积极状态之中,整个学习活动得以展开并持久地进行下去。

2、选择功能,它决定了学生对学习的反应倾向。如学习过程回避什么,喜欢什么,厌恶什么等。

3、调控功能,它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根据学习目标的具体要求,调控学习的行为。如注意什么,忽视什么,强化什么行为,制止什么行为,让学生自己总结得与失。

(二)激励因素

1、教学内容要体现知识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陈旧、空洞、抽象的知识和理论往往被学生心理排斥和拒绝,更谈不上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了。现行的新教材的编写就体现了这一思想,每一章除了最后的研究性课题外,其开篇都有一个章节知识在现实问题中应用的例子。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人们总是倾向于关注富于变化的、新奇的、能够引起认知不协调的事物。数学本身就容易使人感到单调,教学过程的平铺直叙、波澜不惊更使学生觉得枯燥乏味。教师在教学过程善于创设一种氛围,合理设置一些问题,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期待、困惑、愤悱的心理状态,才能有效激发并维持学习热情。如在函数教学中,《何时获得利润最大》可提问你能否用函数图象找到这一时刻,既避免了单一反复地对定义字面的强调,又使学生在问题中更深刻理解最大值概念。

3、教学评价中正确运用奖励和惩罚。奖励能够给学生带来尊重、成就、自豪等的心理体验,从而有利于学生学习。但要注意①奖励的公正性,不能带上过浓的主观色彩,在奖励过程中过分奖励一部分学生,而忽视另一部分学生;②奖励的多样化,奖励作为积极的强化因素,形式应该多样。如较高的分数、赞扬的评语、亲切的微笑等都构成事实上的奖励;③奖励的针对性,对优秀的学生要求可严格一些,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可适当放宽一些,分情况采用教师直接奖励或来自集体的间接奖励。

4、教学辅导中帮助学生科学寻找原因。学生在分析自己行为的成败时常常用能力、努力、任务难度、运气等一些原因加以解释。作为老师应从学生自身来分析,可分为内部的和外部的因素;从本人的学习态度、进去心、努力程度以及基础情况等,来解释说明。积极、科学、实事求是的寻找原因,有利于增强学习的信心,促进差生的转化,帮组学生调整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

(三)课堂组织

数学教学目标的实现,主要是依靠课堂教学的高效来完成。在新课标的倡导下的开放学习,这里所谓“开放”,是指空间的灵活性,学生对活动的选择性,学习材料的丰富性,课堂内容的综合性。而不是上课的过程的开放。现在正在进行的数学课改也是以此为目标的。开放的课堂的学生具有更出色的创造性,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目标的实现更为高效。因为“开放”形成一种氛围,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这种课堂,给教师的教学和管理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对教师而言,备课要更高的要求,

1)数学问题、方法与思想的准备教师要更充分,对课堂可能出现的问题,需要的数学方法,蕴含的数学思想要有预见,以及多角度认识教材内容,多方面分析学生的思维,预设多样的问题情境和考虑可能的异常情况。

2)课堂意外情形的及时处理课堂的全部过程都应该在教师的控制中,任何问题的发生都要有及时的应对措施,不能漠视和拖延。这些问题包括学生对所学内容与众不同的认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疏漏或错误,以及学生的一些不良表现等。

3)适当的课堂容量和教学进度保持一定的容量和进度不仅仅是教学任务的要求,从课堂管理策略来看也非常必需。如果教学安排过于缓慢,长时间停留在一个问题上,多数学生会越来越没有兴趣,以致无事可做。保持适当的进度对维持学生的热情很有必要,也使学生“没有时间做不相干的事”。

4)积极的交流与良性互动,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的调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要素之一。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不能让学生有被忽视的感觉,包括言语、表情、姿势,都必须为师生之间和谐交流服务。当有学生就某个例子有其他解法,或就某个知识点有不同的理解时,要用交流探讨的方式进行处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只有当学生与教师间的情感互动起来,学生对课堂的破坏性行为将大为减少,有利于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2、对学生而言,更应该体现学生是主体

1)“问题”的提出。数学的学习,是思维活动与发展的过程。“问题”是点燃思维运动的火花,是认知结构得以不断发展的源泉。多让学生提出问题,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2)学生参与活动。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主动去探索数学概念的形成,定理、公式、法则的发现过程。从传统听讲模式到把听讲与读书、研究、讨论、练习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应精心设疑,置疑,适时调控,让学生处在猜想、类比、推测和解答的思维活动中。

3)学生自行归纳。整理归纳是知识反思内化的过程。要引导学生归纳整理各知识要点,并揭示它们在知识整体上的地位、作用,与其他知识的相互关系和结构上的统一性,特别要揭示出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

4)变式训练。为了提高训练效率,必须防止机械模仿,可采取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等方式开阔学生的思路。变式练习的思维要求是循序渐进,逐步提高思维强度。如让学生自己编题目,自己解答。

5)注意学生反馈。数学教学是信息交换的动态过程,教师要根据制定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提问

三、教育优化

农村初中的学生家庭普遍存在对教育的不重视,学生一旦回家很少把时间用于学习上,他们的知识的获得主要在学校里。如果学校里课堂上没有高效,那么学生获得的知识那更少了。每一位教育者都有引导学生去“真正理解,达到课堂进行目标”的愿望。我们应该怎样去优化呢?其实我们教师可以提一些问题让学生自己去学习。考试本身并不能提高学生的能力,只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一种考核,一种评价。但通过试卷中的问题让学生朝着某个方向去努力,作为教师,要善于提出问题。

(一)提问的作用

提问本身不是目的,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必然为教学目标服务。

1、帮助教师正确评价学生,了解学生对所学任务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是否已经学会了指定的任务。

2、提问能帮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集中精神,积极应用思维的技能去解决问题。

3、提问能保持教师的注意力,只通过讲授的方式去进行一堂课的教学,很容易产生的后果就是教师以自我为中心去重组教材和设计提问,常常假设学生能及时理解,很少有机会获知学生的错误认识。

4、提问能使教师依据学生的答案,提供即时的反馈,即教师依赖提问使学生理解问题及相关的所有要素,同时利用学生的答案设计新的问题,使学生趋向于真正的理解。

高效的提问要求学生在每个问题上都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理解,教师以各种不同的提问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

(二)提问的要求

优化的课堂具有“开放”的特征。当然,课堂上的提问也应该是开放的。这里的“开放”并不是指随意提一些问题,而是要求问题本身和教学目标的联系方式上多样化。尽可能地鼓励学生做更多的脑力活动。教师的注意力应多集中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所反映的思维过程,而非问题的答案。

1、对有关问题的可能答案的宽阔度,要放大。学生在回答开放性问题时,其答案有助于表明他们在理解问题上的智力水平如何。如果一开始教师的提问范围较窄,这也许能更快地引导学生进行教师期望的智力活动,但其后果是它们经常使教师忽视学生现有的水平。

2、目的性提问本身是教师期望从学生的回答中获得什么,尽管问题是开放的,也希望学生的回答具备“具体、正确和完整”的特质。有时教师的提问不能诱使学生寻求到答案,或学生的回答离教师期望太远,教师应要求学生回答得更完整或更合理,回到有效的提问过程中来。

(三)提问的效果

提问的一方面是教师想引导学生做出特别的反应、回答或理解,另一方面是教师不想牵着学生走,以致使学生失去大量进行思考的机会。教师应寻求开放式问题与详细的、理由充足的回答,学生各种可能的解释。使学生感到一种心理的平衡,从而也获得了知识,达到优化的目的。

四、教育效率

对于教育效率的衡量,不能依据学生能否做几个题目、考试的成绩来衡量,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来确定:

(一)是否培养了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能力

发散性思维指的是,对某个问题提出多种独特答案的能力,它包括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精心推敲的能力。

特级教师魏书生有句名言:“每件事都有一百种做法。”应该强调:不是“自古华山一条路”,而是“条条道路通罗马”。这样有利于学生今后在学习中具有独创性。

(二)是否每个学生都有所发展

发展指的是,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思维能力、解题方法、动手能力的提高。每个学生的基础都不一样的,个性特点也不相同,因此不能用相同的尺度来衡量每个学生,我们教师只要看到他们有进步,有发展,就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了,教学效率就好了。

(三)是否能解决一些实际的数学问题

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是衡量教育效率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如测量旗杆的高度、何时获得利润最大、药物的疗效时间等。如果学生能够解决了,那么就取得的了高效率了。这也是符合我们农村生活的需要,也是更好的体现教育的真正的作用。

总而言之,农村教育更具有艰巨性、复杂性,一方面要面临中考的压力,另一方面又要适应农村的需要。现在的社会又是一个竞争的社会,弱者将被淘汰,而现在农村学校生源外流严重,农村弱势学校将面临着更大更多的考验......

参考文献:

《教学论》主编:李秉德人民教育出版社

《新课标初中数学探索性教学实例》主编:王立嘉、张金飞宁波出版社

《探索足迹》主编:潘志新、郑正林婺城区教育科学研究所

《数学课程标准教师读本》主编:向鹤梅、叶尧城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教育评估和督导》主编:刘淑兰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人际关系心理学》主编:林崇德郑全全、俞国良著人民教育出版社

《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主编:王建明副主编:王炎斌北京大学出版

学校教学论文范文篇4

1.体现出数学教学的魅力,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职学校数学教材的难度并不高,以中职学生的水平是能够完全理解的,之所以会出现理解困难,主要就是由于心理因素的影响.中职学校学生的自控水平较差,对于数学学习普遍缺乏动机,而学生在学习相关知识时必须要有学习动机的支持.要想有效的提升数学教学效果,教师就需要采取科学的方法来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动机.在数学课堂上,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将数学教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进行密切的结合,创设出多种多样的教学情景,激发出学生的探索动机,鼓励学生开展自主学习与小组互助式学习,不断的优化数学教学效果.此外,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专业来开展数学教学,例如,对于医学专业的学生,可以多列举一些与学生专业学习息息相关的知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作用,明确学习数学知识的必要性与迫切性,这样才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只有学生拥有兴趣,数学教学成果才能够得以提升[3].

2.应用分层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中职学生在中学学习阶段基础水平一直较差,成绩不理想,常常受到教师的忽视与冷落,在这种因素下,很多学生都开始质疑自己,对学习逐渐产生了厌学情绪与自卑感.为了扭转这种局势,在数学教学课堂中,教师可以积极的将分层教学法应用在其中,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内容,让较差的学生可以查缺补漏,让基础好的学生可以实现自我的提升.这样,不仅仅可以帮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发展空间[4].在课堂讲解过程中,教师需要把握好重点与难点,根据学生的总体水平进行讲解,尊重到每一个学生的需求,让他们都能够得到相应的收获.此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多展示自我,逐步的提升学生的自信心,这对于学生后续的发展也是十分有益的.

3.构建出新型课堂,排除学生的数学学习障碍

学校教学论文范文篇5

1.精心设计生动、巧妙的导语,触动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并使其受到感染和教育

在教学《送东阳马生序》一文时,我设计了故事导入,创设情景,让学生来交流自己了解的刻苦求学的小故事,班里的小敏同学平时上课总是无精打采的,这一次却主动到台前讲一凿壁借光的故事,讲得非常好,不仅自己的学习兴趣浓厚了,也激发了其他同学的学习兴趣。

2.积极创设情境,联系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实际,利用课文素材来解决

学生的实际问题,在潜移默化中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在学习《走一步,再走一步》时,班里有几名学生因为高中学习太累,想从高中部转到学校的职专部去。针对学生的这一情况,我创设情境,让学生讨论分析“我”脱险时的心理变化过程,并适时地问学生:“同学们,我们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怎么办?是当逃兵,还是勇敢地一步步地去克服困难?”孩子们有几秒钟的沉默,然后就有同学勇敢地站起来,说:“老师,我不想转专业了,我会继续上高中。”我不由得为他鼓起了掌,同学们也都为他的勇敢而鼓掌!就这样,一个棘手的问题,在课文课堂教学中就迎刃而解了。

3.多媒体辅助、研究性学习等教学方式,丰富德育渗透形式

《送东阳马生序》一文,借助多媒体课件,出示图片资料,把课文中艰苦学习条件与现在的学习条件作对比,在对比中学生感受到了现在学习条件的优越,体会到了国家对残疾学生的特殊照顾,爱国感情油然心生。同时,学会了珍惜宝贵的学习机会,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二、灵活采用德育教育的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

1.鼓励并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丰富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情操

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朱永新说过,一个多读书的人,其视野必然开阔,其志向必然高远,其追求必然执着。我们的听障学生由于听力的缺失,和普通孩子比,知识面比较狭窄,仅仅局限于课本上的知识,因此课外阅读显得尤为重要。在学校倡导的“书香校园”活动的引领下,我们教研组也积极开展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老师们都给学生推荐适合不同年龄阶段的阅读书目,通过阅读开阔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性情,丰富学生的思想,提高他们对生活的认识,更加理性地看待现实问题。

2.开展校园征文、成语故事大赛、手抄报评选等多种形式的语文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我们的听障学生不能进行演讲比赛,不能进行诗歌朗诵比赛,但他们可以写,可以画,可以表演。老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发挥他们的特长,组织一些适合我们听障学生的语文活动,能过这些活动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形成坚强的意志、良好品质和个性。比如,我们的校园征文系列,已经成功举办两次,作文展活动成功地培养了学生观察事物、感受生活及语言表达的能力,激发了学生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在济南特殊教育中心的校园里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成语故事大赛,手抄报评选等活动,让听障学生们既能发挥自己的表演天赋和绘画才能,又让学生能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精炼形象,祖国灿烂文化的源远流长,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

3.在作业批改中渗透德育教育

学生的作业既能检验他们掌握知识的熟练程度,也最能及时反映出他们的思想动态。所以,在作业批改中,我们应该随时注意各种苗头,及时加以引导、纠正,并不失时机地渗透思想教育。例如,我在批改作业时,发现有的同学写的不认真,这是一种对他人不尊重、对自己不负责任的表现,在评语中及时引导与纠正。经常在班级树立榜样,搞作业展览,这样不但规范了作业,也规范了学生的行为,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对于学生的日记,更是能反应出学生当天的学习生活情况,在一天当中有什么高兴的事情与我们分享,遇到了什么困难需要我们的指点,有什么疑问需要我们来解答,这时,老师的评语显得尤为重要。有一名寄宿学生在日记中写到:“今天我心情不好,不想写日记,也不想值日了。”想到这几天发生的事情,我连忙在日记中写了这样评语:“你心情不好,是因为昨天老师没带你去配眼镜吗?对不起,老师因事未能带你去,老师向你道歉。今天下班后,老师一定带你去配眼镜。值日还是要坚持的,同学选你做值勤生,说明同学们信任你,你不能辜负同学们对你的信任,老师也相信你能做好这项工作!”在意识到可能是因为自己的原因而导致学生心情不好时,我勇敢地、真诚地向他道歉,让学生感受到我的真诚态度,让他从心里感觉老师是在乎他的,老师是尊重他的,同时告诉他做为一名值勤生应该承担的责任,让他有责任感,不能因为自己的心情而置班级工作于不顾。

三、打造从心理沟通到活动渗透到行为教育的德育教育立体教育模式

学校教学论文范文篇6

1.1研究对象

对2010级5年制检验专业学生进行研究,共计94人。按班级分组,1班46人为研究组,采用PDCA循环教学法;2班48人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两组均已完成临床核医学、生物化学、检验仪器学、免疫学等科目的学习,具备自学检验核医学知识的能力。

1.2教材

采用李龙主和杜明华主编的《检验核医学》。

1.3方法

1.3.1PDCA循环教学法本次试验选择了《检验核医学》中临床应用部分,包括检验医学在内分泌激素类、肿瘤标志物类、心血管系统、肾脏功能、血液系统、细胞因子和药物浓度检测等7个方面的应用。PDCA循环教学法第1步为P:主要包括课前分发教学病例、检验报告等临床资料,引导学生在病例和检验报告中发现问题,自主查找资料,对发现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自己的意见和见解;第2步为D:主要包括课堂和实验室中进行交流和分组讨论,10人为一个小组,讨论结束后选出组长轮流发言并详细记录;第3步为C:主要由教师结合检验核医学临床知识对本次课堂学习进行总结并验证各小组的讨论结果;第4步为A:主要包括即时考核,巩固初学知识,并发放下一次课程学习的案例和检验报告,一个循环结束后进入下一个循环[4]。1.3.2传统教学法采用传统多媒体教学,将检验核医学的知识点融入整个课堂,按教学要求进行理论讲解。课程学习内容与研究组相同。1.3.3考核方法对两组学生均按照平时分占30%和期末考试占70%的方式进行考核。研究组平时成绩按照小组讨论发言的积极性和考勤情况进行打分,对照组按照课堂参与积极性和考勤情况进行计分。期末考试按照试卷100分进行考核。1.3.4学生评价期末考试完后分别对两组同学进行问卷调查,就学习积极性和提高自身各种能力的认同度等进行评价[5]。评价分值采用10分制,最优10分,最差0分。学习积极性采用提问次数、讨论发言次数、查阅资料次数和自学时间4项指标。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考试成绩比较

由表1可见,研究组平时成绩、期末成绩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学习积极性比较

从提问次数、讨论发言次数、查阅资料次数和自学时间来看,研究组学习积极性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种教学法提高自身各种能力平均分值

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研究组各项指标平均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学校教学论文范文篇7

1.加强制度管理,激发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制定一整套符合本校实际的规章制度,对学校各项工作任务、完成目标、工作措施、注意的问题提出明确要求,并在狠抓落实上下功夫。建立起激励机制、竞争机制和约束机制,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形成一种人人能做事、事事有人管、事事能做好的良好氛围。

2.严格考核管理,提高办学质量

科学化的考核方式是检验各项工作完成情况、质量高低的重要依据。农村学校要严格考核管理,一是要认真研究制定考核细则。二是在严格落实考核上下功夫。三是执行考核公示制度,提高考核透明度。四是考核结果与评先评优挂钩。真正使考核科学化、制度化,提高办学质量。

3.校长需以身作则与教师共担教学任务

当一个好校长,必须先当好一个好老师。校长必须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其言行和举止直接影响着一所学校的教风与学风,其信心和干劲是推动学校各项工作前进的原动力。校长身体力行,教师才会与你同心同德,共同战斗,出色地完成任务。此外,只有校长将学校教育的发展作为学校综合实力提升的前提工作来做,在教学上应紧跟时代步伐,通过对新课程改革的学习与实践,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才能最终规范完善学校的教育体系。

4.要有切实可行的办学思路,找准学校发展的目标

学校管理工作量大面广,要求具体,学校管理者只有纲举目张,化繁为简,才能有力推进学校管理建设。因此,校长必须有一套切实可行的办学思路,找准学校发展的着力点,找准学校发展方向的突破口。校长一定要善于设计学校办学的计划,学校的发展远景,从管理关键环节入手,把握计划,抓住时机,对学校发展问题做认真分析研究,做到学校发展心中有数,在办学过程中碰到重大问题校长要亲自解决。在实际工作中,校长应列出每年、每学期的工作计划、工作重点,把主要精力用在抓计划抓落实中。

二、搞好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培训,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1.加强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增强教师的责任感

组织教师系统地学习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教育法律法规,使广大教师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做好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教师努力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抓好师德行风建设,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中小学职业道德规范》,使广大教师严于律已,勤奋工作,形成良好的教风、学风和校风。

2.训练教师的基本功,提高教学质量

一是建立教师培训制。定期组织教师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管理教育方法,以此提高教师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二是完善全员听课制度。校长、中层干部深入课堂,采取听、说、评、研等方法,促进教师教学技艺的提高。三是积极主动申请教学研讨课。以此开阔教师视野,达到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四是要采取请专家进来讲学,走出去参观、学习、培训的方法,努力提高教师的素质。

三、校长自身素质的提升和发展

1.校长要有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做教师的榜样

首先要热爱党、热爱人民,热爱教育,拥有一颗把自己的一切献给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赤诚之心,才能当好一名掌舵手,确立正确的办学思想与办学理念,引导教师对党的教育方针从理论高度到具体实践的清醒认识,确保教育方针的贯彻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2.校长要有过硬的业务管理能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作为一名校长,在学习上除了参加上级主管部门正常的业务培训外,要坚持写好业务学习笔记。平时在校内多听课,管理中要尊重教师,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3.校长要有全面的沟通协调的能力,做好各方力量的协调工作

作为一名校长,要学会沟通的技巧,除了协调好学校与社会、家长的关系之外,还要处理好学校内部的各种关系,增进相互间的了解和合作,使学校能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努力促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协调一致、相互配合。

4.校长要有积极的开拓创新意识,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

学校教学论文范文篇8

中考落榜进中专,这是大部分中专生之路径。按照应试教育的标准,这部分学生该属差等生了。曾经有一外聘英语教师,诬我们中专生为“渣滓”,激起学生愤慨。这一外聘教师的思想固然是错误的,但与其有同感者却大有人在。不转变这一观念,不能正确认识教育对象,是很难搞好教学工作的。长期以来,我们以分数划线,只认可读书好的学生,不承认其它天赋,这实际上是教育的误区。据专家分析,人的智能大体表现为七个方面,即:语言、逻辑数学、音乐、身体运动、空间、人际关系和自我认识。而我们只以分数论英雄,难免会扼杀许多可塑之才。今日之中专生,在有些智能方面可能差一些,但一定有他的强项智能。弱智周舟尚能指挥大乐队,何况正常人?关键是要认识他的智能类型。不同智能类型的人,有其长必有其短,扬其长则人人皆能。因材施教,首先就要区分他是何种智能之才。基于这样的认识,才能端正教学态度,明确培养目标,完善教学组织,探索出适应中专生源现状的新的教学之路。所以,树立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新观念,是至关重要的。

二、深浅有度,优化课堂教学

中专生文化基础较弱,主要体现在数学、英语等课程上。对于这些课程的教学,简单说,就是从总体上降低标准、降低难度。比如数学,只进行基本概念、基本问题的学习,而不再进行公式推导、综合题目的演算。深浅有度,以学生能掌握为度。英语教学也是如此,以达到公共英语一级标准即可。一级标准,只是略高于初中。不求学得深,只要学得会。不在语法句型上精雕细琢,多在听力口语上强化训练,重在应用。也就是说,在课堂主渠道上,以大部分学生的接受能力为基础组织教学。现在中专出口多了,不仅可直接就业,而且可升入高校。两个出口,对应的文化基础是不一样的。在同一课堂上兼顾,往往顾此失彼,甚至两者都顾不了。因此要抓主要矛盾,要联系学生实际。优质课的标准是什么?千条万条,学生能接受是第一条。教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听得一头雾水,又有什么用呢?学生文化基础普遍较低,但总有差别,而且现在的差别比过去大得多。对于文化基础相对较高的学生(我校约占三分之一),则通过办高考辅导班满足需求。中专学校的两个出口是两条道路,而不是两条腿。两条道路,一条通向市场,一条通向高校。而两条腿只能走一条路。如果一条腿迈向市场,一条腿迈向高校,只能原地踏步。对于不同的学生,学校应帮助其选择适合自己的路。一个人只能走一条路。鉴于目前中专生现状,学校应重点放在职业教育上,而不是为高考的文化基础课上。把重点放在职教上,也不是说中专就是终极教育,对口高职就是一个新台阶。参加高考辅导的部分学生,选择面则更大一些:不仅对口高职,还有成人大专,甚至本科等。但就总体而言,首先要落实中等职教教学计划。在搞好中等职教的基础上,再向高一级发展。不然,中等职教缩了水,高等学校也上不去,那就迷失了方向。总之,对于文化课教学,既不能按高考要求,也不能按过去中专对文化课的要求,而是比两者都要低。对于专业理论课教学,也应该删繁就简,能砍则砍。比如家电、计算机等专业,要求数学、物理、电子线路等课程开足一定学时,达到一定标准,但学生就是听不懂,讲了又何益?干脆照葫芦画瓢,把有限的学时多投入到动手操作上,效果会更好。先知其然,再知其所以然;先学会怎么做,再明白为什么这么做,似乎更符合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路线。不然的话,理论上讲的很多,但学生并不知其所以然。道理似懂非懂,操作似会不会,那就好象煮了一锅夹生饭。所以中职的专业教学,应侧重感性认识,突出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与实训教学,应同时排入课表。现在通行1:1,实际上,有些课程,实训的比例还应加大,2:1都不为过。

三、课程设置,体现职教特色

普通中专与其它中等职业学校的区别越来越不明显了,就连我们的《山东中专教育》,也已更名为《山东省职业技术教育》了。但是,中专毕业到省厅验印时,还必须要有公共英语等级证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等级证。不掌握英语和计算机应用,则会成为21世纪的新文盲,所以,省厅的要求是必须的。其它不到省厅验印的中等职业学校,则无需统考计算机和英语。这就是说,对普通中专的要求还是高一些的,虽然中专生源的素质并不比其它职校高。在2001年省厅48号文提出的教改原则中,明确了“对基础理论知识,要求必须够用为原则,讲清概念,强化应用。”这里实际上讲得很明白,但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说,“必须够用”不仅针对专业教学,同时还指高考升学。所以,高考必须的文化课必须安排足够的量,要保证高考够用。若如此,必须够用的文化课不是比过去少了,而是多了。因为过去只针对专业教学,不仅课程门数少,而且深度有限。这样,势必加大理论教学比重,动手能力的训练就难得时间保证,还怎么“强化应用”?而且,鉴于中专生文化基础现状,在文化课、专业理论课上加大投入,恐怕会事倍功半。结合我校实际,该开设什么课呢?我们认为,除公共英语达到一级,计算机应用要达到初级外,其余文化课,该砍的砍,该减的减。开设道德、应用文、计算技术、商务礼仪、形体、普通话、书法、公共关系等操作性强、学生易于接受的文化课,体现职业学校的文化特色。在专业教学中,不追求专业教学的系统性,而在与专业相关的职业技能上下功夫,围绕国家资格证的应知应会组织教学。国家正在推行就业准入和持证上岗制度,中专学校应建成资格认证基地。既区别于短期培训,又不同于过去中专的学历教育。与短期培训相比,普通中专坚持综合素质教育,德智体全面发展,多了文化底蕴。与过去中专的学历教育相比,它以职业岗位必须够用的原则设置课程,打破原有的课程体系,实行课程综合化,加大实训,突出应用。

四、AB试卷,分层考核计分

这里的AB试卷,不是指同一难度的不同题目,而是指同一课程的不同难度。A卷为基本要求,B卷为较低要求,选择权在学生个人。可全选A卷或B卷,也可部分课程A卷部分课程B卷,全在学生自我控制。对选择B卷的学生不歧视,鼓励学生量力而行。而且,AB卷分值相同,不再换算。为增强AB试卷的可操作性,还可将AB试卷合二为一,题目划分为AB组。学生在同一试卷上自选A组或B组题目。除教师和学生个人外,其他人不知选题详情,给学生留一份自尊。这似乎不公平,其实不然,同等分数的A卷学生有一种成就感,而B卷学生也绝不会去宣耀,只会增强自信心:只要努力,人人能行。这里,关键是要营造一种自信自强的学习氛围。这既靠教师的个体行为,也在于学校的教学管理。给学生以够得着的目标,他才能去努力,否则,望尘莫及也就不去及了。由学生个人选择试卷,对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是很有好处的。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在学习方法上是一个革命性的变化。与发达国家的教育相比,我们的弱势也正是在于:基础知识很牢,创新意识较弱;要我做做得很好,而我要做却无所适从。分层考核,自主择题,虽然只是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的一个方面,但却是很有意义的一个方面。凡是我们认识明确的事情都逐一去做,不以事小而不为,那么,我们的教育,特别是处在困难时期的中专教育,一定会有一个大的发展。

总之,分层次教学的理论问题很值得深入探讨,分层次教学的实践也还正在探索。我们虽已认识到教育对象的智能类别,但离完全因材施教也还有很大差距。我们所能做的,只是端正教学态度,在正确认识学生的基础上,满腔热情地对待学生,使学生树立自信心,人人学有所成。考上高校是成功,取得国家资格证书同样是成功。不管他取得什么样的成功,重要的是他要学会学习。学会学习,终身受益,所以,至于他是A卷100分还是B卷100分,对某项知识掌握的深浅度,又能有多大的差别呢?当然,AB试卷对课堂教学也提出了一些新的问题,既要保证A卷学生吃得饱,又要保证B卷学生吃得好,如何把握这个度,是大有文章可作的。

学校教学论文范文篇9

(一)课改理念下的职业学校教学业务管理是以人为本的管理现代管理学认为所谓“以人为本”是强调领导工作要以人为管理工作的出发点,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得越好,管理的效益就越能体现出来。学校教学业务管理同样如此,要把人的发展融入到日常教学业务管理过程之中———从生命关怀到精神体贴,必须充分体现人本精神,管理者眼中要有每一位教师,教师眼中要有每一位学生。将“人性”融入管理,是以严格的规章制度为依据,尊重教师的本性,有的放矢地引导、培养教师良好的工作习惯,营造教师认可的校园文化,使教师在有“人情味”的管理制度下,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同时,也为学校的共同目标而努力。探索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是实施现代学校管理的重要课题。管理者要想使学校获得强大的“生命力”,就必须立足于学校的实际,最大限度地关注人的需求,凝聚人的智慧,激发人的潜能,求得人的超越式发展。

(二)课改理念下的职业学校教学业务管理是学习型的管理当代最杰出的新管理大师彼得·圣吉提出了“学习型组织思想”。所谓学习型组织思想,指的是学习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职业学校的课程改革对教师与管理者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学习也是学校发展的根本动力。学习一方面为了保证学校的生存,使学校具有不断改进的能力,提高学校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学习更是为了实现个人与工作的真正融合,使教师们在工作中活出生命的意义。职业学校项目课程的实施对教学业务管理者和教师都充满了机遇和挑战,教师与管理者只有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与意识,将学校视为自己学习的场所,才能与时俱进。美国学者特雷斯·迪尔和阿伦·肯尼迪在调查了80家著名企业的文化之后指出:“共同价值观是任何一种企业文化的基石,共同价值观作为一家公司成功哲学的精髓,为所有的员工提供了一种走向共同方向的意识,也给他们的日常行为提供了指导方针。不仅企业如此,学校也是如此。作为职业学校要形成共同的价值目标和发展愿景,使学生、教师和管理者都是学习的共同体,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成为合作的伙伴,才能使大家真正体悟到自己工作的意义有赖于追求自己的内在价值,追求心灵的成长与自我实现。作为教学业务的管理者要引导教师不断学习,不断刷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以适应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为实现共同的价值目标而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

(三)课改理念下的职业学校教学业务管理是互动式的管理互动式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其本质是以人为本,它关注管理主体和管理客体中具有能动性的“人”,其核心是组织与员工的相互塑造,目的是激发组织内部每个成员的活力,进而使整个组织保持整体创新能力。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是互动性与互惠性的统一。互动式的管理不再是被管理者的被动服从,不是以往“家长式”的管理形式,而是主动适应,是建立在“法治”基础上的“人治”管理,它强调的是“塑造”,而不是“管理”。同样教学业务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关系也应当是这种积极的互动关系。课改理念下的职业学校教学业务管理是由学校教务管理者、教师、学生等人共同进行的多维管理,其过程就是学生、教师、教务管理者相互交往的过程。这种交往就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它不仅是一种认识的活动过程,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过程,对于教学每一方面的管理既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既彼此制约又相互促进,有助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四)课改理念下的职业学校教学业务管理是个性化的管理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精神丰富、道德高尚、智力突出的教师,才能尊重和陶冶自己的学生的个性,而一个无任何个性特色的教师,他培养的学生也不会有任何特色,他只能造成精神的贫乏。”课程改革中多样化的课程、个性化的教育观将使学校的办学特色得以凸显。课改理念下学校教学业务管理也应该凸显个性化的管理特色,其教学业务管理的流程也应该因此由传统的统一要求走向今天的强调个性,尤其是围绕学生个性化发展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教学管理流程应更加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对教师持续发展潜力的挖掘。实施个性化的管理,要求教学管理者从本地区、本学校学生实际出发,通过人文、人本精神激发教师主体个性化风格,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能力特长和积极性,促使教师专业化成长,进而尊重和满足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个性化的管理要求学校管理具有独创性,学校的发展不能简单地模仿别人,而应根据学校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开拓与创新。

(五)课改理念下的职业学校教学业务管理是开放性的管理开放性是开放性管理的根本特点,其理论依据是“非平衡系统的自组织”理论,这种理论认为,发展通过行为的内部机制而产生,其中“不平衡”作为积极因素发挥作用。开放性管理的目标、内容、过程、评价等呈动态,管理者不断总结经验并根据新的变化及时调整和修正。在这种管理方式中管理者不断引进相异和相反的观点,通过开放、互动、多元的对话,形成发展过程的非平衡状态,打破已有的稳定状态,使其永远处于转化和发展过程之中,从而带来发展的新动力,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更多地表现为个体在共同探究的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传统的学科知识为主体的职业教育课程与社会发展需求的“不平衡”使得职业学校的课程必须根据动态的社会需求不断加以调整与变化,它已不再是静态的学科知识的载体,也不再仅仅是职教圈内的事,而是全社会的事,课程资源的开发也需要全社会的支持与帮助,学生、教师、学校、企业都应该成为课程开发的主体,因此职业学校的教学业务管理就要增强与企业、家庭的互动以及学校与学校的互动,从传统的封闭式管理走向开放性的管理,它要求整合学校、家庭、企业、社会的教育资源,形成教育的合力。

二、课改理念下的职业学校教学业务管理的重点工作

(一)认真抓好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提升是提高教学业务管理效果的切入点观念决定行为,思想指导行动。教师与教学业教师论坛务管理者只有树立与课程改革相适应的现代教育理念,并内化为行为外显出来,才能保证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为了使教师真正理解课程改革的内涵、实施课程改革的意义,将实施课程改革变为自己的自觉与自愿,教务处可以引导教师进行理论学习,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如从《教学设计原理》《课堂教学论》《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开发指南》《建构主义理论》等书中汲取养料,使教师提高认识、增强信心、明确方向、转变教育教学理念。

(二)认真抓好教学过程的管理是提高教学业务管理效果的关键环节细节决定成败。只有重视教学过程的管理,才能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抓教学过程的管理,首先要抓好教学常规管理,教学常规是落实教育教学任务的中心环节,是规范教学行为的主要依据。在实施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学常规依然是保证教学正常秩序、保证基本教学质量的必要措施,是教学管理的核心内容。教学业务管理者要把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原则和课堂评价标准逐一落实到新的教学常规中,把每个管理环节做细做透。其次是积极创造条件,促进教师教学方式方法的改变,全力提高学生技能。教务管理者要鼓励教师在打破传统学科体系教学内容的基础之上,根据教学内容主体特点的不同要求和各种教学方法的特征,从实际出发,不断探索与之相对应的、贴近学生实际的、有效的教学方法并不断改进,大胆实践以学生为中心,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贯彻“学做合一”的教学理念,推行以行动导向为核心的“理实一体化教学”“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有效地提高课程实施的质量。第三是加强教学过程监控。改变备课检查内容和方式。改变传统的只注重教学环节、教学进度的教案检查为注重内容的选择、问题的设计、活动的组织、教学反思等方面的检查,强调以“学”定“教”。坚持有效地听课与评课。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听课和评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研究和发展教师的经验,把个别教师的经验变成集体的财富,用以丰富全校的经验。”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教学管理人员要经常深入课堂,准确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了解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及学习状态,发现课堂中“教”与“学”的问题,掌握第一手材料,以便增强管理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真正落实对教学过程的监控。

学校教学论文范文篇10

关键词:体育教学;教学模式

我校是张家港市一所民办学校,一共有三个级部,分别是初中部、高中部和国际部。上学期学校领导和体育中心的老师针对以往初中部体育教学内容比较单一、偏重身体素质,忽视学生个性发展,国际部学生体育课纪律较散漫的现状。决定对初中部和国际部的体育教学进行改革:1、国际部实行模块教学;2、初中部实行“2+1”的教学模式。因为我主要负责初中部教学,下面本人就“2+1”教学模式在初中部实施情况进行阐述。

1问题的提出

近几年,为了学校的教学质量的提高,为了学生在初三体育中考中能够取得较好的成绩,再加上体育教师自身能力的限制,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体育教师无形中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比较单一:往往只注重学生的身体素质,而且教学手段、方法比较简单,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这样的教学与《国家体育与健康标准》中提出的“健康第一”“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注重学生的运动爱好和专长的形成”“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习惯”等理念相违背。实践也证明,这样的教学,我们在体育中考中确实取得较好成绩,体育中考的均分、满分率年年能在市里名列前茅。但我们的学生在其他的体育竞赛取得的成绩很不理想,组织活动时我们也发现学生的体育基本知识、技能相当匮乏。针对这些情况,学校领导和体育教师为了真正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多次召开座谈会,在学生中也进行问卷调查,最终确定了“2+1”的体育教学模式。

2什么是“2+1”教学模式

“2+1”教学模式中“2”是指固定教师在固定班级上两节基本课,教学内容的选择与传统教学较相似,“1”指的是模块教学,体育教师根据自身的特长开设课程(我们一共设置了8个模块,分别是篮球精英班、篮球提高班、足球、羽毛球、搏击形体、健美操、排球和乒乓球),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开学初自由选择课程(其中人数有一定限制),而且这样的选课,每学期开学初重新进行选择。“2+1”教学模式的开发,对学生来讲,既考虑了学生的身体素质、激发了他们上课的积极性又有助于其个性成长;对老师来讲,有助于自身特长的更大发挥。

3推进“2+1”教学模式中“1”即模块教学实施过程中面临的实际情况的解决

3.1师资问题:以前我们学校初中部(36个教学班)只有6名专任体育教师,采用这样的模式进行教学,明显感觉到师资的缺乏,学校进过研究,招聘了不同专业的教师,使初中部的专任体育教师达到了9名,解决了学生在模块选择上的狭隘性。3.2“1”即模块的确定:师资问题解决了,为了确定几个模块,学校领导和体育教师反复商量,然后采取老师根据自己的专长申报、学生问卷的调查征求同学们的意见,形成了上述的8个模块。3.3场地、器材问题:在学校原有的基础上,学校对篮球架、排球架进行了加固整修,重新购置了100只真皮篮球、50只真皮排球和50只真皮足球。为了羽毛球选项的正常开展,在体育馆重新画出了四片场地并购置了新的羽毛球架,同样乒乓房全更换了新的球网。新装修的健美操房、健身房等等为“2+1”的教学模式做好了准备。3.4课时、场地的安排:每周每班安排1次课,6个班级集中在同一时段上课,不同模块的同学有专项老师集中专门场地进行教学。3.5学生的选项问题:由于第一次采用这样的模式进行教学,在学生选项的问题上,我们体育组的全体教师反复进行研讨和商量,决定采用指定和自由选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模块教学的第一节课,组内安排教师到班级进行宣传发动,再通过班主任和体育委员跟同学进行协商,基本上每个选项安排6个人(每个教学班48人左右)。对一些要代表学校参加高一级比赛的同学,体育教师直接指派其参加该选项的学习。

4“2+1”教学模式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新的教学模式,尤其是“1”模块教学,对教师的专项技能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其直接影响模块教学的深入程度。在没有实施新模式教学之前,教学内容也能涉及到我们所涉的八个模块的教学内容。但每个教学内容一学期可能只有几节课,少的只有一两节课,再加上体育教师自身能力的影响,很难就某个教学内容进行深入教学,很多情况下,只停留在浅层次上。不仅课堂的效率差,还有可能使学生对自己所喜欢的运动项目失去了新鲜感和兴趣。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增强学生的兴趣,我们体育教师首先熟悉教材,上课之前或利用空余时间加强对教材的研究,认真备课,做到心中有数,这样课堂的讲解就能到位。合理精准的讲解,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就是加强基本功的训练,自身专业能力提高了,示范就能到位,优美专业的示范更能激发学生学生的兴趣。我担任了初一的乒乓球、初二的羽毛球、初三的篮球这三个模块的教学。对于田径专项毕业的我,这样的安排,加大了难度,提出了挑战。但我重拾教材,认真研究,自己专业知识水平再一次得到了提高。当我利用空余时间加强专业技能的练习,看到自身专业技能水平的提高,看到课堂上良好的氛围、学生练习的激情,很有一种满足感。

5“2+1”教学模式,实施一学期以来,比较受学生喜爱,取得一些成效

5.1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由于选课时采用兴趣加指定相结合的方式,满足了绝大部分同学,较以往相比同学们在课堂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展示自己的才能,个性得到了张扬,兴趣自然得到了激发。5.2提高了学生的技能水平。这样的教学模式,较大限度的满足了学生的需要和情感体验,学生比较专门的进行一项运动技能的学习,便于掌握,并容易形成自己的爱好和个人专长,从而不断提高技能水平。就我所带的三个模块,在没有实施这样的教学模式前,部分同学对自己所选的模块技能掌握的水平比较低,通过一个学期认真学习以后,绝大部分同学理论、技能的掌握有所提高。5.3逐步形成了自我体育锻炼意识。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对体育锻炼有了新的认识,学生体验到了运动带来的快乐。在平时的学习中,既有个人技能的学习,又有集体的配合,再加上以同体育项目重新组合学习团体,在新的团体中同学们不断适应,形成新的学习共同体,去享受共同的快乐。在这样的过程中,自我体育锻炼的意识逐步增强。5.4这样教学模式,极大调动了我校体育教师课外体育锻炼的热情,增进了同事之间相互学习的积极性,还促进教师自身专业的成长。

6“2+1”教学模式实施一学期以来有待解决的问题

6.1由于第一次采用这样的模式进行,老师担心每个模块之间选择的人数有较大偏差,报名时采用自主选择和教师指派相结合的方式。这样部分学生选择的不是自己很喜欢的体育项目,降低了这些学生的学习激情,没有达到当初采用这样教学模式的初衷。为了找到好的解决方法,一学期来,我们组内反复进行讨论,决定下学期:1)先通过问卷的形式,再细化些,多了解学生的需求,优化模块,最终确定可操作性的模块。2)在遵循学生自愿选择的基础上,教师要加以引导,对一些热门项目,教师要加以疏导,帮助学生正确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3)选项时,给学生两个选项,尽量满足学生的第一选项,在不影响学生的兴趣的情况下,通过和学生商量,部分学生安排第二选项。6.2这样的教学模式其实对体育教师的专项技能有更高的要求。从实践的情况来看,由于有很多老师担任2-3项模块教学,部分教师的专项技能水平还不能满足体育教学的需要。这就需要我们平时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专项技术水平,以适应学生的发展。6.3针对课上学生兴趣不是很足的情况,组内提出,教师要精心备课,精心设计教学内容,采用合理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要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需求,采用分类、分层、分组教学,让他们体验到运动带来的快乐、成功。“2+1”教学模式的课堂实践,取得不错的教学效果,学生的运动能力、身体素质和运动成绩等方面还是有了一定的进步,为学校的运动队也不断输入了有用人才。但我们清醒地看到其中存在的种种问题,相信通过我们不断反思、不断总结,定会摸索出适合初中模块教学的方法,让每个学生得到真正的发展和提高。

作者:张继忠 单位:张家港市常青藤实验中学

参考文献

[1]刘瑞平;体育教学模式新探;沈阳大学学报;2002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