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价值下程序设计教育研究

时间:2022-12-25 03:50:45

教学价值下程序设计教育研究

摘要:教学价值分为社会和个体两个层面,是一个多元的范畴。技术取向和大众文化是程序设计教学价值的两个方面,程序设计课程的愿景是如何更好地实现它的教学价值。

关键词:教学价值;程序设计;愿景

1引言

教学是一种具有价值负载的社会实践活动。教学价值可以从个体与社会两个层面来进行分析:以个体为主体的教学价值是指主体的教学需求经过教学过程得到满足,从而形成的主客体之间的一种利益关系,这里的客体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环境以及师生的内心世界等;以社会为主体的教学价值是指社会从教学活动中获得的利益。多元性是教学价值的主要属性,不同历史阶段、不同教学主体、不同教学环境甚至教学主体的不同需求等都决定了这种多元性属性。教学价值的任何一种取向都不能成为教学活动的唯一目的。

2程序设计的教学价值

1981年,在洛桑举行的第3届世界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上,A•P•Erhov(伊尔肖夫)在其报告“程序设计——人类的第二文化”中提出了“人类生活在一个程序设计的世界”的观点。伊尔肖夫指出,在现代,人们除了“必须具有的读、写、算传统意识和能力外,还应具有程序设计这种第二种文化”。我们可以这样认为:程序设计实质上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是指计算机程序设计本身;第二层是指有序地安排现实生活。然而,人们对程序设计往往只有狭隘的第一种认识,并没有真正意识到“人类生活在一个程序设计的世界中”:社会的组织结构、知识的学习方法、科学的探究发现等都是面向程序的,甚至平常我们做事时也不知不觉地把事情分成许多小步骤,然后再按步去完成,正如编程时总是将大问题分割成小问题,从而形成解决问题时相对独立的模块,然后一个模块一个模块地解决一样。这种程序设计的结构化思维和方法可极大地培养学生的生涯规划能力和生存能力。但是在程序设计的教学活动中,人们往往带有强烈的唯技术中心为核心的倾向,更关注的是程序设计课程中复杂的知识与技能,这种唯技术中心的教学完全忽略了对主体的价值观和情感态度的培养,严重阻碍了学生的身心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工作中,人们善不善于编排与执行自己的程序,是能否高速有效地完成任务之关键。我们理应将程序设计的结构化思想向人类生活作深层次的迁移。帮助学生培育一种程序设计意识与能力是程序设计课程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生活算法”应贯穿在程序设计教学的过程中。总之,程序设计的教学价值应该有两个很重要的方面:技术取向的教学价值和大众文化取向的教学价值。因此,程序设计课程应包含技术取向的内容和大众文化取向的内容两个方面,轻视任一方面都是片面的。

3程序设计课程愿景

课程愿景代表了课程想要达到的目标。程序设计课程的愿景是这门课程教学价值的实现。引入愿景式的思考方式有助于更好地实现程序设计的教学价值。3.1人文愿景。课程的人文愿景是指知识要摆脱技术的约束,在对课程知识的领悟、课程评价手段等方面,真正让学生成为主体。让学生感受到课程知识的生动与美丽,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感受到遨游在课程知识海洋中的自由与幸福。当确立了这样一种主体与课程之间的关系时,课程才能真正地成为师生共同创造生活的资源。程序设计课程的人文愿景要求我们应不受限于编程语言和高质量的程序,偿试让学生表述自己的语言,努力挖掘程序设计知识内在的思维与美学价值以使学生在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的同时感受到程序设计的美,体验到学习程序设计时的愉悦。3.2文化愿景。任何教育总是在追寻一定的文化愿景。课程与文化有着天然的联系,一方面是文化造就了课程,因为文化作为课程的母体决定了课程的品性,如果抛开文化,课程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另一方面是课程在形成、精炼着文化,因为课程作为文化发展的媒体或手段为文化的创新与增殖提供了机制,若离开课程,文化会成为一潭死水而最终枯竭。程序设计课程的文化愿景第一要关注优秀文化的发扬光大和传承;其次要加大各国计算机的先进技术文化之间的交流。3.3生态愿景。课程的生态愿景包含两层含义:一个是各种资源之间的交融;其次是资源种类的多元共存。程序设计课程中,资源的供给不能单一化,要做到:基础与高深兼顾、重点与边缘交融,要充分利用超媒体技术形成课程资源多元共存的局面,通过资源的交融,使程序设计课程更为丰富且有价值。

4结语

课程愿景昭示了人们对于美好课程的殷切期望。美好的课程愿景应充分体现课程与社会、课程与学生、课程与文化、课程与课程、课程与国家等诸多矛盾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美好的课程愿景不仅要从广度上更应从深度上丰富课程、解放课程、创新课程。

参考文献:

[1]小威廉姆E.多尔等主编,张文军,张华等译.课程愿景[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2]贺斌,夏燕,周彩英.文化哲学视野下的信息教育之透视[J].教育探索,2006,(12).

作者:周彩英 单位:扬州大学信息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