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教学团队与科研团队互动发展探究

时间:2022-10-09 10:23:17

高等学校教学团队与科研团队互动发展探究

一、高等学校教学团队与科研团队互动发展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培养人才是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务,培养大量的创新人才,是当代中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历史使命。高等教育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了丰厚的土壤和有力的保障,高等学校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创新型人才通常是指富于开拓性,具有创造能力,能开创新局面,对社会发展做出创造性贡献的人才。教师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关键,这里的教师不是指某一个人,某一位教师,而是高水平的教师团队,团队中的教师既要有较高的科学研究能力,又要有较强的教学水平,能够积极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带领学生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而这些能力的具备就需要全体教师的不断协作,在教学与科研、生活与工作的和谐统一中得以实现的,通过教学团队和科研团队的和谐互动,促成教学与科研的统一,使团队中的每位教师都能自主地开拓自我,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有力的保障。

(二)有利于高水平教师队伍的培养

大学教师集教学、科研、人才培养三种角色于一身,这三种角色常常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科学研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搞好教学是实现科研价值的一条有效途径,两者紧密结合才能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科学研究是获取前沿知识、把握世界发展规律的有效途径。通过科研团队和教学团队的互动,吸收和综合本学科以及相关学科的优良成果和经验,并将其转化为教学的良好资源,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水平。教学必须建立在科研的基础上,才能推动高校学科的发展;科研要围绕教学展开,才能服务于教学。教学团队与科研团队的互动可以实现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团队成员通过知识共享、团队凝聚以及风险承担等互动过程进行交流与合作,打造良好的团队质量,推动团队互动不断向前发展,进而保证团队绩效的大幅提升,才能培养出一支富有创新意识、基础理论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的教师队伍。

(三)有利于实现高等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早在19世纪德国著名的教育学家就曾提出“高校应该是研究和教学的统一体”,这在一定意义上反映出高等学校的基本职能就是教学与科研,二者是并重的,应该得到协调发展,但在我国的一些高校却存在着教学与科研相互分离的现象,即以教学为主的教师因繁重的教学任务而很少甚至不参与科研活动,而以科研为主的教师却因潜心于科研而没有时间从事课堂教学,甚至有一些高校出现了“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将对教师的科研考核放到第一位,致使大部分教师把更多的精力倾向于搞科研,而在教学方面的投入较少,这种现象的出现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长此以往也会影响学校的学科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我国教育学家钱伟长先生曾指出:“你不教课,就不是教师,你不搞科研,就不是好教师。”在科技日新月异、教育蓬勃发展的今天,大学必须拆除教学与科研之间的高墙,实现相互融合,互动发展,教学没有科研做底蕴,就是没有灵魂的教育,没有发展的教育,教学与科研是相辅相成的,二者的互动发展是提高教学质量,提升高等学校的综合实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途径。

二、高等学校教学团队与科研团队互动发展的途径

(一)构建研讨型教学体系

研讨型教学最早是在德国柏林大学设置的,基本做法是在教学过程中一小群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带着问题进行学习,从事研究,并定期组织研讨,以作报告的方式进行交流,讨论他们的新发现和存疑的问题,通过学生与导师之间的交流、思想碰撞,激发新思维。根据德国教育家洪堡的观点,在开展研讨型教学中,大学教师的责任并不完全是教,学生的职责也并不完全是学,而是边学习边从事专业知识的研究。在这种教学体系中对于教师来说,教学不仅仅包括向学生传递基本概念和专业知识,同时也要进行科研,这里的科研不只是独立的科技创新活动,而且是服务于教学的一种活动,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进行科学研究,而且要对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进进行研究;以利于学生在教师的引领和指导下,能够有兴趣、主动地进行学习研究,获取研究性的知识,扩展视野,提升专业素养,实现了教学相长。这种研讨型教学体系的构建对教师团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团队不能仅仅教授书本上的知识,还要把握科学发展动态,掌握本研究领域的前沿,这就需要教学团队和科研团队的融合互动,实现一体化,才能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批判性地思考已有的理论、结论及方法、提倡学生提出独特的见解或设想,并创造性地完成作业。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也不是独立的科学研究者,而是集教学、科研、育人于一身的知识的引领者,这个目标的实现的过程就是教学团队与科研团队互动发展的过程。

(二)组建学科建设平台

学科建设是高等学校建设的核心,代表着学校的教学水平,决定着学校的未来发展。学科建设主要围绕教学和科研两方面进行,高等学校可以通过搭建学科建设平台,吸纳教学团队和科研团队的教师合作公关,使教学与科研充分结合,做到科研选题围绕学科建设目标而进行,使科学研究具有教育价值,研究的内容与市场需求一致,从而服务于社会。在教学中探索科学研究,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通过积极探索知识来培养创新精神,培育创造能力,并将新的成果及时地补充到教学内容中,当教师源源不断地把一些新的科研成果运用到教学中去并加以梳理、升华,进行理论化、系统化,必将为培育新的学科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通过教学工作将科研成果加以传播和验证,又为科研工作带来启发,提供原动力。因此通过学科建设平台的搭建,将实现教学与科研的相互渗透,科研成果补充、丰富教学内容,为教学提供本学科的学术前沿理论,为更新教学知识体系,解决教学中的基本理论问题提供依据,通过科研实现对学生的知识、技能、创新意识以及创造能力培养;教学为科研提出目标,为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服务,为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师资素质,提升教学质量提供重要途径。

(三)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及社会实践指导团队

目前许多高等学校已将社会实践作为“第二课堂”,作为人才培养计划的一部分,目的是通过专业教师的指导,在社会实践中让学生了解社会、知晓岗位,培养和锻炼专业素养,增长知识和能力,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在生产实际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协同创新能力。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是为了增强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而设立的训练计划,该计划包括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三类。为了更好地实施这些项目,需要配备相应的指导教师团队,而指导教师团队的构成既要有教学团队的教师又要有科研团队的教师,这两个团队教师通力合作,发挥各自所长,在指导工作中既传授专业知识,又带领学生开展科学研究,探索创新方法,提出创新思维,通过教学团队和科研团队教师的协调合作,能够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

三、高等学校教学团队与科研团队互动发展的保障机制

(一)改革管理体制,为教学与活动互动发展创造机会

提倡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实行多元化管理,为教学团队与科研团队互动发展创造机会。可以重组学校的教学、科研机构或者逐步建立教学科研一体化体制,尽快打破当前一些学校存在的教学与科研分流明显的现象,建立有效的新机制,能够使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借科研来提升自己知识水平,同时从事科研工作的教师能通过教学平台把个人的知识创新行传播给学生。改革师资培养体制,鼓励教学团队和科研团队的合作,建设团队文化,提倡教师组建教学科研一体化团队,在团队组织者的带领下协调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逐步培养教师的工作胜任能力,避免教师单独作战无法形成合力的的情况,同时防止教师出现偏废一方的畸形发展,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科研自我互动能力。培养教师自我监控和调适能力,利用团队平台为教师提供知识传授和创造才能自由发挥的空间。

(二)改革教学方式,实现教学与科研相互渗透

高等学校的科研要围绕育人来进行,科研从选题到成果要有教育性,体现社会价值,要协调好各个价值取向之间的关系,科研工作应追求教育价值的最大化;教学活动的开展力求以科学研究的方式进行,提倡探究式教学和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教授的概念和原理给出一些事例和问题,指导学生围绕某一科学问题通过阅读、观察、实验、思考、讨论、等途径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独立开展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启发式教学法即教师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识规律出发,科学设置教学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指导学生把学科知识与研究方法有效融合,从而使学生自觉地、主动地、创造性地掌握知识和技能。这两种教学方式的改革,能充分地调动教学团队和科研团队的互动,实现把科研的思路带进课堂,把最新的科研成果带进课堂,在课堂上进行科研课题的探索,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科研,参与和亲身体验科学研究,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和研究兴趣,把需要研究的问题,融到教学中去。同时实行导师制。各位导师结合其承担的科研项目,有组织目的地让学生参与科学研究,为学生创造参与科研的机会,学生通过亲自参与真实课题研究,增强其学习主动性和科研创新能力。

(三)改革评价制度,做到教学与科研并重

要想有效地改变教学和科研不平衡发展的现状,关键的问题是改革高校内部的评价与考核制度,防止研究性与教育性的异化。大学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能只满足于传授既有的知识,还必须不断探索新的知识领域,发现新的知识并将其源源不断地传授给学生。高校教师的职责是既向学生传播知识也引领学生创造知识,可以说在对大学教师的评价中教学与科研是基本内容,同等重要。但是,目前在许多高校通行的年度量化考核方法是教学成果与科研成果评价相互分离,更多的重视科研成果的量化指标,忽视了教师在教学方面的各种投入,脱离了教学与科研的实际过程,这种评价制度的具体不足体现在,一是教学与科研权重不科学、不合理,多数学校重科研而轻教学,尤其在职称评定、年度绩效考核中反映的更明显;二是人为地割裂了教学的科研性与教育性的统一,无法准确评价教学的直接价值,人们常说“百年树人”,教育的价值不能象科研成果那样短时间内就直接体现出来,因此有必要性建立一套新的多元化评价制度,考核的内容既要包括科研的考核,也应包括教学的考核,更应注重对学生专业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等体现人才培养质量的指标的考核。充分发挥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和自豪感。进而促进教学与科研在真正意义上的统一,实现人才的培养目标。

(四)改革激励机制,构筑协调的教学与科研教师团队

教学团队与科研团队的互动发展,需要构建公平、规范、协调的激励机制。首先,协调教学管理与科研管理中的矛盾,建立科学的教学与科研激励机制,以促进学校教学和科研水平的整体提升,激励形式可以包括薪酬激励、工作激励和机会激励等。出台一些有利于教学与科研协同发展的政策与措施,如设立学科发展基金、专著及教材出版基金;建立学术交流基金、人才培养基金等。从而彻底改变目前高校主要是通过课程建设经费、专业建设经费、科研配套经费、岗位津贴以及定期审查等方式来激励和考察教学团队、科研团队的绩效的现状,解决激励形式过于单一的问题,鼓励团队创新,鼓励教学团队和科研团队共同开展项目研究,营造良好的互动文化,推动教学、科研协同发展,实现教学科研的双丰收。其次,完善教学管理和科研管理的奖励标准。一方面,要认真研究和制定教学奖励标准,科学、客观地制定有关教学评价的质量标准和数量标准,尽量实行量化,标准的制定要具有广泛性和科学性,标准的操作要具有可行性,与科研成果的奖励要具有可比性,另一方面,在科研奖励上,要严格控制科研成果的质量和量化标准,真正奖励具有一定研究价值,能够推动学科和专业建设,有利于人才培养的科研成果,只有严格把握科研成果的评价标准,才能实现教学团队和科研团队的协调发展,和谐互动,从根本上解决科研和教学价值导向失衡的问题。

四、结语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在高等学校,教学团队与科研团队的互动是实现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教学是研究的载体,丰富的教学活动为科研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和根基,科研活动能够提升教学活动的成果,教师首先通过参加科研团队的活动,不断汲取前沿信息,扩大知识储备,积累实践经验,进而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将自己的科研成果转化为课堂教学内容。在高等教育日益发展的今天,只有教学团队与科研团队的互动发展,才能构建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作者:孟雷 单位:渤海大学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