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思考主宰的四步教学法

时间:2022-03-26 04:36:51

浅析思考主宰的四步教学法

利用“母———子问题”讲解基本内容,理顺逻辑结构

违约责任中的基本内容是“违约行为”和“违约责任”。教材中多将这两个内容分开阐述,学生通过预习只知道“违约行为”有哪几种,“违约责任”又有哪几种,却不知哪种行为对应哪几种责任。因此,教师需要通过问题对教材进行处理,将二者一一对应起来,可以设计三个母问题:第一,违约行为包括哪些?第二,每一种违约行为应当承担什么样的违约责任?为什么?第三,违约责任中的违约金和损害赔偿金有何不同?在解答每一个母问题时,可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再具体设计许多子问题。子问题的设计可灵活多变,既可以是制造认识冲突的问题,也可以是小案例问题。针对第一个母问题,在学生回答出延迟履行,“是指合同当事人的履行违反了履行期限的规定”[1]596之后,教师可设计如下小案例。甲与乙订立月饼购买协议,要求乙于农历8月13日之前将月饼交付于甲,结果乙违约到8月16日才将月饼送到。同样是此案例,其他条件不变,将“月饼”换成“拖鞋”。请学生思考这样两种迟延履行有何不同?通过这个小案例提问,学生会明白迟延履行包括两种:一种是不影响合同目的的普通迟延,一种是导致合同目的无法实现的迟延。总之,通过母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搭建基本内容的逻辑结构,使学生对基本内容有整体把握;通过子问题可以对母问题层层深入,确保每个母问题下的重要知识点学生都能彻底理解掌握。母子问题相得益彰,使学生基本知识点与整体内容都尽在掌握之中。

利用“子———母案例”分析,把握重点,攻克难点

教师应当首先准确把握重点内容以及在重点内容中学生不易理解,难以与实践对接的盲点,即难点内容,然后通过巧妙的案例设计,将这些重难点转化为实际案例问题抛给学生。在“违约责任”这一讲内容中,违约金和损害赔偿金既是实际民事合同纠纷中最常用的责任承担方式,也是学生学习时最容易产生混淆,不知该如何适用的难点问题。对此首先设计三个子案例:一是有违约金约定和违约行为但无损害结果的责任承担,二是损害结果由第三人违约造成的责任承担,三是既有违约金约定和违约行为又有损害结果的责任承担。通过三个子案例让学生理解:①“违约金”不以损害产生为必要,只要违约即可成立;[2]491②即使损害是因第三人造成,仍由合同相对方向受损方承担损害赔偿金;③违约金过分高于、低于损害结果时的适用规则。在此基础上,可设计一个母案例,将定金、违约金、损害赔偿金一并设计于其中,通过提问、讲解让学生明白“三金法则”的综合适用。因此,攻克重难点内容,利用“子母案例分析法”,可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以先“子案例”后“母案例”的顺序,让学生在利用“子案例”攻克小盲点的基础上,再利用“母案例”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较为复杂的实际问题,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四、通过拓展性问题帮助学生总结延伸,形成知识体系在每一讲内容最后都应当让学生清楚,本讲内容还有哪些相关内容,它与相关内容构成了怎样的知识体系,在整个体系中处于什么地位。这些都可以通过拓展性问题来完成。如在“违约责任”这一讲中,可设计如下问题:一是请大家回忆在合同领域还讲过什么责任?此问题引出缔约过失责任。二是缔约过失责任与违约责任有何不同?此问题引出这两种责任发生的时段不同。三是合同从订立到终止可分为哪几个时段,各个时段对应的义务和责任分别是什么?此问题可使学生明确在合同订立前、合同成立到生效、生效到履行期届满前、履行阶段、履行完毕后这五个阶段分别对应不同的效力、义务和责任,会更好地建立起整个合同责任体系。另外,总结延伸也可通过作业的方式交给学生完成。本讲中可要求学生课后比较侵权责任、违约责任,为日后讲解侵权责任打好基础。以上四个阶段,且称为“课堂四步”。此四步环环相扣,使学生从入门认知到掌握基本内容,再到深入理解重点难点,最后形成完整的相关知识体系。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始终以提问、案例分析的方法引导学生不断深入思考,学生也在找寻答案之中感知知识的魅力,探索的魅力。精彩的课堂设计源于教师对“有效问题”的把握。教师对“有效问题”的把握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自身的实践能力。理论与实践看似一一对应,清晰可循,但殊不知二者之间远隔万水千山,其中有万千曲径通幽之处,不深入实践仅研究理论很难得知。尤其对于应用型学科,不深入实践的教师绝不可能是个好教师,缺乏实践能力的教师怎能培养出具备实践能力的人才。如果一个民法学教师从未见过合同,订过合同或解决过合同纠纷,怎知合同中的哪些条款最容易出问题,最容易发生纠纷,又如何能在上课时帮助学生把握重点、难点,如何在实践中教会学生该怎样订合同。因此,教师必须设法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通常可采用以下两种方式:第一,直接参与实践。如法学教师可通过司考、兼职做律师,直接获得实践经验;如果不能通过司考,可以公民身份做民事人,同时,参与本地律师事务所的内部学习和讨论。律师事务所律师们同样希望通过碰撞而提高。也可带领学生进行本地相关领域法律问题调查。以上三种直接方式均可以提高实践能力。第二,间接参与实践。教师也可通过大量研习实践案例,从别人的实践中获得间接经验和养分,运用于课堂。课堂上醉心于思考、努力吸收,课堂外积极行动、寻找答案,得到的不仅仅是充实的大学时光、扎实的专业知识、健康自信的心理体验,更有探索的乐趣、终身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解决问题的成就感。这才是一个大学应当给予学生的。而这有赖于每一位高校专业教师的努力。切实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设计充满魅力的思考课堂,这是一个高校专业教师应当做到的。他应当扮演:“冲突性思考的发动者、深入思考的引导者、结构性思考的强化者、学以致用的践行者”。此可谓“师之四者”。

本文作者:王利玲工作单位:吕梁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