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外语多媒体教学论文

时间:2022-04-07 10:41:34

公共外语多媒体教学论文

摘要:本文基于Mayer的多媒体教学理论,对多媒体课堂中的常见问题及其对公共外语教师提出的新要求进行了研究与探讨,重点强调了授课信息在学生各认知通道上的合理分配与保持学生注意力的重要性。

关键词: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多媒体学习

认知理论媒体在教学信息的传播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主导作用,特别是在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多媒体教学的相关理论已经成为教学中一直在探讨和研究的核心问题。基于双通道假设、容量有限以及主动学习这三个假设,美国当代教育心理学家Mayer提出了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cognitivetheoryofmultimedialearning,CTML)(Mayer,2001)。他的理论试图揭示学习者的多媒体学习认知机制,认为按照人的心理工作方式设计的多媒体信息比没有按照人的心理工作方式设计的多媒体信息更可能产生有意义学习。本文以Mayer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为主要框架,探讨在此理论指导下大学公共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对教师的新要求,认为授课信息在学生各认知通道上的合理分配以及保持学生注意力是目前多媒体教学环境下最有效的方法。

一、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

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是Mayer基于双通道假设、容量有限以及主动学习这三个假设所提出的。双通道假设基于Paivio所提出的双编码理论和Baddeley等提出的工作记忆理论。双编码理论提出人类通过两个不同的通道处理听觉和视觉信息。工作记忆理论认为工作记忆由语音回路,视空间系统和中央执行系统三个模块组成,理解过程中,语言回路负责编译声音信息,视空间系统则负责编译图像和空间信息。这两个通道并行运作,各自有各自的工作记忆容量,即一定时间内学习者可以真正接受的信息量。容量有限理论是指:人类工作记忆系统具有有限容量的必然结果是可能发生的超载。当某一通道上输入的信息量远大于该通道的工作记忆容量,学习者便只能接受部分被给与的信息,遗忘超出容量的部分。Mayer认为工作记忆容量有限这一本质导致了学习者易于发生外部信息超载。通常来说,认知容量为某特定任务所需要分配的工作记忆的资源总数。而外部信息负荷占据了可用于学习的认知资源,导致解决问题能力的下降。外部认知负荷使得学生处理学习材料时效率低下,储存和转化知识的能力降低,所以教师必须避免这种情形的发生。主动学习假设认为:学习者必须通过主动选择接收到的信息,将其组织整理为连贯条理的心理表征,并与之前的信息整合为一体,才能实现有效储存和转化知识。基于上述三个假设,多媒体学习理论认为:多媒体教学信息主要以文字和图片方式呈现,学习者主动选择文字的相关部分,在工作记忆中把这些文字组织为言语模型,同样,他们也将主动选择和注意图像的相关部分,并在工作记忆中把这些图像组织为图片模型,最后他们将在文字模型和图像模型与其记忆中的先前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实现信息整合,从而实现有意义学习。而有意义学习要求学习者在学习期间进行庞大的认知加工,但学习者认知加工容量是非常有限的,当学习者需求的认知加工容量超过学习者具有的认知容量,就会发生认知超载(cognitiveoverload)。

二、从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看高校公共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输入素材的筛选目前各种英语学习资料浩如烟海,似乎随取随用,大大降低了准备教学材料的难度。但是这些素材在未经加工处理和教学设计前只是简单的原始材料,如不加以特别的取舍、改编和润色,直接作为教学资源,极易导致课堂教学内容凌乱缺乏条理,增加学生的认知负荷,使课堂变成了各种素材的展示,失去了原有的意义和目标,影响教学效果和质量。因此,教师应对所需要的素材进行必要的筛选加工。首先,要针对教学主题进行选材。选择形象贴近和真实反映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生活的素材,以帮助学生建立语言情景,实现语言习得。其次,根据学生的整体水平和认知能力,对所搜集的材料进行分级筛选。可以根据词汇量、语速、时长、背景知识要求量对素材的难度进行分级,选择与学生水平相匹配的的素材。最后,对筛选后的材料进行整理,如视频剪辑合并,图片裁剪,声音文件节选。最后将整理好的各个元素遵循空间临近原则和时间临近原则合理整合在一起。若有难度较大或相关度较小的材料则可作为补充学习资料附在最后。另外,如果输入材料难度较大,则应对学生预先进行背景知识的补充,以使学生可以充分理解教学内容,避免认知超载。由此可见,对于每个教学主题,都要从海量的多媒体素材中进行处理,不仅需要教师具有熟练地利用网络搜索相关素材的能力以及较高的计算机水平以完成对素材的处理,也需要极大的精力和时间完成这一任务。(二)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注意力的分散是多媒体教学最容易带来的学生课堂心理问题。传统课堂上教师完全占据中心,而多媒体课堂上教师与演示屏幕的双中心状态难免使学生在注意力的不断切换当中逐渐远离课堂的讲授。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教师应具有相对于传统课堂的要求更强的使学生专注的能力,时刻以充沛的精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目前多媒体教学中最常见的问题是很多教师不仅没有使用超过传统教学的力度去保持学生的注意力,还常常有教师几乎离开教学的中心,变为演示文稿的解释者的情况,保持学生注意力的力度还不及在传统课堂上,这无疑是非常有害的,因为这样不仅会降低课堂的教学质量,还会使学生对教学内容缺乏热情,兴趣降低。所以,在多媒体课堂上,为了避免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教师一定要始终把多媒体材料摆在课堂教学工具的位置上,自己把握课堂的节奏,使学生的注意力尽量保持传统课堂上专注于教师的模式,必要时将注意力移至演示屏幕,这样,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才会被充分发挥。

三、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要求教师解决学生的认知超载问题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高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多媒体教学在高校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多媒体作为一种现代化的语言教学辅助工具,不仅使得教学形式和内容更加丰富多样,也对教师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教师不仅是讲解者,还要根据学生的整体水平和教学主题选择相关的输入材料,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和课件制作,同时还必须对多媒体环境下学生可能产生的学习心理问题进行引导鼓励。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下,教师需要掌握更多的技能、担当起多重角色,才能保证多媒体教学获得成功。这些都需要教师对课堂教学有整体规划和各个细节的设计,不仅要有熟练地搜索和编辑素材能力,还要时刻履行主导者和督促者的责任,鼓励学生学习。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提出了呈现方式对于认知负荷的重要影响,不良的呈现方式其本身不仅会降低学生接受消化信息的能力,而且其中赘余的非重要信息还会不可避免的占据本已有限的认知容量。这样,糟糕的呈现方式无疑会大大增加工作记忆的需要量,加大认知负荷,降低学习效果。多媒体教学通过视觉和听觉的结合,以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式传递信息,有利于学生通过视觉和听觉两个通道进行信息加工,从而降低了认知负荷。但由于多媒体教学可以同时传递的信息量十分巨大,即便利用不同通道,任一通道也易发生认知负荷超载,明显降低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状况分析认知负荷超载的原因,对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当被非必要信息超载时,应消除冗余信息,相同的信息重复出现或者两种方式呈现信息完全重叠时会阻碍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同时,还应删除有趣但关联性不强的内容,降低学生的工作记忆负荷。在所有冗余信息都被清理后,如果信息量仍然超过学生可接受的容量,现代多媒体教学的最大优势就可以被充分发挥。传统的教学方式,如课堂讲授、课本阅读往往都只能选取某一认知通道对学生进行信息输入。而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中,信息可以被自由分配到不同通道上。这样,当某一通道上的授课内容过多时,便可以将其内容移至其他通道传递给学生。当某一加工通道被必要信息超载时,通过卸载部分内容至另一通道,例如当演示文稿中文字信息过多时可以将部分改为教师口授,当教师连续口授时间过长时可将部分内容移至演示文稿,转而利用学生的视觉通道输入。传统教学手法单位时间内只可以传递等同于某一通道容量的信息量,而合理安排的多媒体教学却有可能传递等同于学生两个通道容量总和的信息量。这就是多媒体教学的明显优势,因而也对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组织分配提出了要求。当然,虽然具有这样的优势,当讲授内容相对艰深,内容相对庞杂的情况下,难免出现学生的两个通道都被占满的情况。这时,当两个加工通道都被必要的信息超载,则应减缓输入信息的速率,如加入或延长某一知识点的暂停间隔时间,给学生以消化信息的机会,暂时恢复记忆容量,或者对学生进行预先培训,预先储备所需的基础知识。同时,设计教学材料应遵循空间临近原则和时间临近原则,描述同一内容的不同媒体应在空间排列和时间顺序上临近呈现,避免由材料杂乱的呈现方式而引起不必要加工,加大认知负荷。这些都要求教师对学生的认知能力进行准确评估,根据学生认知能力进行教学材料设计、筛选和排列,在避免认知负荷的前提下,呈现给学生尽可能丰富的信息,促进学生有意义学习,并及时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不断调整。

多媒体给教学在为教师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的同时,也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教授信息时只有在学生的各个认知通道上得到教师的合理分配的情况下,多媒体课堂才可能传递远大于传统课堂的信息量。同时,多媒体课堂上学生注意力不易集中的特点,也要求教师具有更强地把握学生注意力的能力。

作者:李冰玉 单位:内蒙古农业大学外国语言学院

参考文献:

[1]AndersonJR.Thearchitectureofcognition[M].Cambridge:HarvardUniversityPress,1983.

[2]BaddeleyAD.Essentialsofhumanmemory[M].Hove,England:PsychologyPress,1999.

[3]BaddeleyAD,HitchGJ.Workingmemory[A].In:Thepsychologyoflearningandmotivation:Advancesinresearchandtheory[C],1974:47–89.

[4]KatherineAA.Multimedialearning:Cognitiveindividualdifferencesanddisplaydesigntechniquespredicttransferlearningwithmultimedialearningmodules[J].Computers&Education,2009,53(4):1339-1354.

[5]MayerRE.MultimediaLearning[M].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2001.

[6]MayerREandMorenoR.NineWaystoReduceCognitiveLoadinMultimediaLearning[J].EducationalPsychologist,2003,38(1):43-52.

[7]PaivioA.MentalRepresentations:ADualCodeApproach[M].Oxford,England:OxfordUniversityPress,1986.

[8]邓杰,邓颖玲.网络环境下英语视听说任务型教学研究[J].外语教学,2007,28(05):4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