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学研究论文10篇

时间:2022-10-12 09:14:29

高校体育教学研究论文10篇

第一篇:高校体育教学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高校的教学形式也在不断的进行创新和改革,高校体育教学在新课标的要求下,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在现代化经济发展的今天,高校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形式是需要不断的发展和创新的,要抛弃陈旧的教学理念和单一的教学模式,要良好的提高学生体育水平。本文就对高校体育教学发展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提出良好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影响因素

在高校教学中体育教学占据比较重的地位,良好的体育教学模式可以培养综合素质强的高质量人才。对于高校体育教学中如何良好发挥其本质功效,这一问题是高等院校最为关注的教学问题,高校要根据影响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要研究相关问题,并且要提出良好的应对办法,让高校体育教学可以正常实施,让高校体育教学可以保持稳定的发展状态。

一、在高校体育教学发展中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理论内容没有与实际内容相联系。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教学内容比较重视体育知识的传授,体育课堂教学中心是传授学生体育技能,并且教学任务只要是以增强学生身体素质。但是很多高校学生在学习体育知识过程中,只是单纯的学习到表面知识,却不知道如何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内容。高校体育教学欠缺对学生的思维教育内容,只是注重形式上的教学,根据教学课本传授学生体育知识,这样会导致学生失去对体育课程的兴趣,甚至会忽视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虽然高校体育教学在改革和创新过程中,一直坚持培养良好的大学生身体素质,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却无法达到良好的效果,这是需要高等院校多加重视和改进的问题。

(二)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创新观念没有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高校体育教学在不断的发展和创新过程中,提出了良好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办法,但是有些高校所运用的教学模式还是比较传统,教学内容过于陈旧,这样会阻碍高校体育教学的正常发展。在现代化经济的不断发展下,如果高校还是选择传统的教学模式,那么也会给学生的发展带来一定的阻碍,甚至会出现大学生无法接受现代化模式。高校要根据新的教学理念进行体育教学,抛弃传统思想,跟紧时代脚步,要为学生铺垫良好的发展道路。

(三)高校体育教学欠缺良好专业素质的教师。在高校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平是体育教学的关键,教师要不断增强自身的专业素质,提高自身专业能力,良好的培养学生体育专业能力。但是有些高校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平完全达不到新的教学理念,教师的教学指导思想也不正确,只是运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过于死板、单一,无法提起学生的积极性,教师欠缺创新教学理念,无法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专业技能,这样完全阻碍了高校体育教学的良好发展。高校体育教师要不断的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增强教学整体水平,制度正确的教学理念,良好的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增强高校学生体育专业能力,为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未来发展的良好策略

(一)国家要良好的支持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与改革。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是需要国家的大力支持和帮助的,国家要鼓励高校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课程和相关体育教学项目进行研究和分析,设计良好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相关政府也要给予高校资金等各个方面的帮助,让高校可以良好的建设体育教学设施,为学生打造健康良好的教学环境,并且也要定期对高校体育教学进行良好的监督和管理,提高高校体育教学整体水平,让高校体育教学可以健康稳定的发展。

(二)高校要严格要求自身实施体育新型教学理念,增强体育教学整体水平。高校在进行体育教学时,要严格遵守新型教学理念和新型教学模式,抛弃传统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模式,对高校体育教学进行良好的管理,并且要根据高校自身问题提出良好的应对措施,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热情,让学生增强体育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良好提高高校学生体育专业能力,培养健康向上的高校学生。高校体育教师也要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建立合理的教学模式,良好的提高高校体育教学整体水平,为高校体育教学发展奠定坚实有利的基础。

(三)高校体育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水平。高校体育教师一定要建立正确的教学观念,设定良好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理念,建设健全的教学体系,要设计与时俱进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可以良好的学习到专业型的体育知识,并且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体育能力强的学生,培养学生正确的体育思想,以学生身心健康为教学根本,良好提高高校体育教学整体水平。高校教师也要定期参加培训活动,跟紧时代脚步,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也要对体育教学模式进行良好的创新和改进,设计适合于高校学校为了发展的体育教学内容。高校体育教师的专业能力和良好的教学思想是体育教学发展的重要部分,可以良好的推动体育教学的稳定发展。结束语综上所述,影响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的主要因素是,欠缺正确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与实际教学内容不相符,有关教师欠缺专业型知识,这样都是影响高校体育健康发展的因素。高校要根据相关问题制定良好的应对措施和解决办法,国家相关部门也要重视高校体育教学的正常发展,给予相应的鼓励,让高校可以良好的改进体育教学理念,根据新课标的相关要求,对体育教学进行改革,高校要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平,建设实施全新的教学模式,良好的提高高校体育教学水平,为高校体育未来健康持续的发展奠定夯实的基础。

作者:李胜楠 单位:新乡医学院

参考文献:

[1]罗江波.影响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的因素及对策研究[J].学校体育学,2016(6):75.77.

[2]李爱臣.浅析影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的主要因素[J].体育人视野,2015(5):230.232.

[3]舒刚民.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影响因素及其发展对策研究[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13(3):88-95.

第二篇:高校课外体育教学资源的整合与运用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以及数理统计法对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的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以此为依据阐述了高校课外体育教学资源的整合意义,并对相关的运用途径进行探讨,其目的在于有效改善高校课外体育教学资源开发与整合缺失的现状,实现高校体育教学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目标,以期为提高高校体育教学资源的运用效率,推动高校校园体育运动的蓬勃发展提供必要的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高校体育;课外教学资源;整合;运用途径

在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学体系中,课堂教学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而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以及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不仅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反而受到较为严重的轻视或忽略,由此造成了高校体育长期处于失衡的发展状态。伴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普及发展,高校体育教学在发展取向上正逐步谋求实现与社会体育的有机对接与充分融合,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功效与价值已得到普遍的认同,社会关注程度得到大幅度提高,被视为高校体育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开展现状已成为衡量高校体育发展效果的重要标准。课外体育活动是学生在课余时间所进行的体育活动的总称,具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特征,是一种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要形式的体育健身活动,是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基础。因此,加强对高校课外体育教学资源的开发、整合与合理运用,不仅是高校体育发展的必然诉求,更是实现高校体育社会化发展目标的必要保障。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本研究选择了东北大学、辽宁大学、沈阳理工大学、沈阳农业大学、辽宁中医药大学、沈阳师范大学、沈阳大学、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沈阳工学院以及沈阳建筑大学等10所位于沈阳市的高校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课外体育教学资源的整合与运用情况进行调研。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在中国期刊网、校图书馆检索、查阅有关体育课程资源的研究成果,作为本研究的理论支撑。

2.问卷调查法。在遵循调查问卷设计的原则与方法的基础上,根据本研究的具体要求,设计了高校体育教师与学生的相关调查问卷。为确保问卷调查的实效性,采用了现场发放、现场回收的方法。其中,对体育教师发放调查问卷198份,回收198份,回收率为100%,有效问卷190份,有效率为95.95%;学生问卷共发放1650份,回收问卷1648份,回收率为99.87%,有效问卷1644份,有效率为99.60%。

3.数理统计法。对调查问卷与实地考察所得到的相关数据进行整理与归类,再运用SPSS9.O和EXCEL数据库系统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二、研究结果分析

(一)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现状

1.高校体育场馆的使用情况。通过对沈阳市高校体育场馆使用情况的实地调研发现,场馆使用效率低下的现象较为普遍,其中尤以体育馆为甚。绝大多数的体育馆在课余时间有偿开放,收费标准较高,使得大多数学生因经济条件的限制而被迫放弃参与课外体育活动。例如辽宁中医药大学曾经参照市场价格制定了运动场馆的收费标准:篮球场300元/2小时、7人制足球场500元/2小时、羽毛球、乒乓球馆15元/人,后因价格过高引发广大学生的强烈反对而取消。有的学校在闲暇时间实行场馆对外开放以获取一定的经济收入,也造成了学生的参与受限。因此,沈阳市高校体育馆的使用仅局限于教学活动,而对于课外体育活动的支持程度较为低下。与之相对应的是运动场的使用效率较高,但是,由于受运动项目的限制,对于学生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满足程度相对较低。

2.体育教师对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视程度。目前,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形势,高校体育教学对于课外体育活动重视程度日益提高,组织与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已成为高校体育教学重要的内容之一。高校体育教师不仅要肩负课堂教学的重要责任,还要承担起课外体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的重要任务。因此,对高校体育教师在组织与开展课外体育活动方面所表现出的重视程度进行调查,能够有效反映出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与开展状况。对组织与开展课外体育活动表示高度重视的教师为54人,占被调查总数的28.4%;表示重视的教师为89人,占被调查总数的46.8%;表示一般重视的教师为41人,占被调查总数的21.6%;表示不重视的教师人数为6人,占被调查总数的3.2%;而对组织与开展高校课外体育活动表示严重抵触的人数为零。由此可见,高校体育教师对于组织与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基本上持重视的态度,这对于推动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会产生极其重要的保障作用。

3.高校学生对于高校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状况的满意程度。满意是指意愿得到满足,是社会个体对某一事物或行为的结果表示认同与接收的心理状态。高校学生作为课外体育活动主要的参与者,其满意程度能够直接反映出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状况。对于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现状表示相当满意的学生为126人,占被调查总数的7.7%;表示满意的为247人,占被调查总数的15.0%;持有一般满意程度的为1152人,占被调查总数的70.1%;表示不满意的为119人,占被调查总数的7.2%。学生对于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状况的满意程度一般。这说明沈阳市高校在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与开展过程中,还存有一定的缺失。

(二)开发与整合高校课外体育资源的实用价值

1.加强课外体育教学资源的开发与整合,是构建新型体育教学体系的重要基础。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不仅能够有效地改善高校体育课堂教学课时少的现状,同时,更能够为学生提供参与体育实践活动、检验自身学习效果、促进自身体育综合素质能力发展的良好条件。因此,加强对高校课外体育教学资源的开发与整合,能够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机顺延,形成课堂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的有机融合与同步发展。这对于构建彰显适应性与实效性特征的高校体育教学新体系具有极其重要的保障作用。

2.开发与运用高校课外体育教学资源,是树立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必要条件。树立学生的终身体育思想是当前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的主流取向,终身体育强调社会个体体育健身行为的恒久性,将体育健身活动视为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使之能够相伴一生,确保其终身受益。终身体育思想的形成需要较为完善的体育综合素质能力体系的支撑与保障。鉴于高校体育课堂教学在课时上的不足,学校应积极开发与运用课外体育教学资源,为学生的体育学习开辟第二课堂,在培养时间上给予充足的保障,为高校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建立提供必要的保障。3.开发与运用高校课外体育教学资源,有助于校园体育文化的健康发展。课外体育活动是校园体育文化的核心内容,校园体育文化体系的构建与完善需要蓬勃开展的课外体育活动的支撑与保障。因此,积极开发与合理运用高校课外体育教学资源,不仅是实现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组织与开展的基础保障,同时,更是推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与发展的内在动力,对于营造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确保高校校园体育活动的蓬勃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高校体育课外教学资源整合与运用的途径

1.构建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发展模式,以提高课外体育资源的运用效率。伴随着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课外体育活动的被重视程度得到大幅度提高,已发展成为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构建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对于课外体育教学资源的开发与整合具有极其重要的保障作用,是确保开发效率的重要途径。首先,要对课堂教学的内容、方法、组织形式、教学程序以及教学理念实现全面的创新,以自主、开放为主线来建立新型的课堂教学形式,以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机外延;其次,要转变高校体育场馆的运营理念,结合学生的经济承受能力来制定合理的收费标准,进而有效满足广大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的参与需求;第三,要通过组建学生体育俱乐部来实现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化发展,既有利于场馆的集中使用,又能够提高学生的锻炼效果;第四,通过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来触动课外体育活动的发展,进而实现对课外体育教学资源的全面开发、有机整合、合理运用.

2.通过组建高校体育俱乐部或学生体育社团,实现课外体育活动有组织、有规划的发展。组建高校学生体育俱乐部或体育社团,是当前高校课外体育活动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有效解决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组织体系不健全的有效手段。学生根据其兴趣爱好来选择相应的俱乐部,与俱乐部成员组成趣缘群体来开展具有指向性的体育活动,不仅能够确保学生体育参与兴趣的持久性,更能够有效解决课外体育活动因组织体系不健全而呈现出的散乱与无序的现实问题。高校学生对于参加体育俱乐部持有非常积极态度的为563人,占被调查人数的34.2%;持积极态度的人数为874人,占调查总数的53.2%;持有一般态度的为141人,占被调查总数的8.6%;而持有消极态度的为66人,占被调查总数的4.0%。从总体上讲,绝大多数高校学生对于参加体育俱乐部持有较为积极的态度,这在一定程度上为提高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程度,推动高校课外体育活动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建议

第一,在开发、整合与运用高校课外体育教学资源时,必须坚持实效性、适应性以及合理性的原则,以提高课外体育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第二,要结合本学校的自身特点与实际状况,制定科学有效的发展规划,以指导与规范课外体育教学资源的整合与运用。第三,各高校应建立健全相关的保障机制,以推动高校课外体育教学资源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作者:李耀政 单位:沈阳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1]徐继存,段兆兵.论课程资源及其开发利用[J].学科教育,2002(2).

[2]施小菊.试论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及其开发与利用[J].体育科学,2003(4).

[3]赵吉峰,赵晚霞.新形势下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湖北体育科技,2003(3).

第三篇: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新理念的不断实施,作为高校教育系统中关键组成部分的体育教学,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为了适应和满足现代教育的发展需求,高校许多体育教师通过不断努力和探索,使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在体育教学改革过程中,传统的教学观念和认知不可避免的会受到诸多创新思维和新型教学观念的冲击,由于传统教学观念在人们心中早已根深蒂固,对于体育教学新思维、新理念的推广具有很大的限制和阻碍,很多教师难以真正理解体育教学改革的真正涵义,从思想上存在很多认识误区和困惑,导致体育教学改革陷入瓶颈。所以,科学强化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就显得十分必要。

一、阐述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我国市场经济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空前发展,人才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无论是工作强度,还是工作压力,都越来越大,除了知识竞争之外,是否具备健康的身心素质已经成为人才竞争的重要因素,高等院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也是培养人才身体素质的重要场所。大学生身体素质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高校体育教学水平的影响。因此,高等院校应该提高对体育教学的重视,进一步加大体育教学改革力度,积极研究体育教学改革的可行方案,以便取得良好的改革成效。然而,纵观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现状,仍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改革前景令人堪忧。首先,很多高校的教学观念过于陈旧,并没有紧跟时代潮流进行更新,对体育教学缺乏正确的认识,导致与现代实际相脱节。其次,体育教材仍然沿用之前的教材,并未及时进行调整和修正,导致很多知识十分落后,甚至严重过时,已经不再适用于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学生学习这些落后的知识只会误导学生,使学生难以更好的适应社会。再加上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学生很难对课程内容产生兴趣,不仅不愿意上体育课,还会产生抵触、恐惧心理,导致学生的体育意义一直不能正确树立,甚至还会出现自身价值观扭曲,缺乏道德素养的不良现象。另外,缺乏明确的体育教学目标常常会使学生云里雾里,难以理解体育教学深刻内涵,阻碍学生的健康成长。由此可见,要想促进高校体育教学的顺利开展,全方位提升体育教学效率,必须实行大刀阔斧的改革,采取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来逐渐转变师生的体育观念,制定科学的体育教学方案,明确目标,优化教学模式,创新教学内容,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做到因材施教,建立完善的体育教学改革机制。21世纪是人才竞争的时代,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切忌墨守成规,应该结合市场发展需求相应的制定教学改革方向,明确教学目标,设置科学的教学任务,实行新型体育教学方针,走现代化的体育教学道路,以实现体育教学的价值。

二、强化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有效措施

1.更新教学观念,建立优秀的教师队伍。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离不开学生的大力支持和广泛参与,必须充分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整体地位,激发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兴趣和热忱,为学生提供完善的体育教学平台,使学生逐渐认识到体育教学的重要内涵,达到强身健体、愉悦身心的目的。教师作为学生学业道路上的领路人,对于学生知识能力以及人格的塑造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第一,教师必须与时俱进,逐渐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以培养学生的健康身体为教学中心,树立终身体育意识,并在教学中向学生不断渗透这一理念,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深入认识体育教学的重要价值,积极投身到体育实践活动中去,锻炼身体,提升自己的抗压和适应能力,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第二,与其他学科不同,体育学科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体育教师与学生实际接触的时间最长,教师的个人魅力和专业素养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教师应该严于律己,遵守职业道德,积极参加各项培训和教研活动,以便全面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2.更新体育教材内容,丰富体育教学方式。教材内容是学生获取体育知识的重要来源,我国高校目前的体育教材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根据社会实际需求相应的进行修改完善。同时,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也同样重要。第一,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主,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特点和兴趣所在,丰富体育教学方式,灵活采取科学的教学手段来对知识进行讲解,合理的鼓励和指引学生进行独立学习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创新激情,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形成良性互动的友好局面。第二,在教材内容和教学模式的选择上,教师可以适当的借鉴和吸收国内外优秀的教学经验,结合自身的授课特点积极寻求新的教学方式,明确教学主题,科学设定教学内容和教学考核标准,形成自身独特的教学风格。值得注意的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是体育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也是体育教学改革的难点,需要教师对其进行不断的研究和探索。

3.全面优化体育教学评价模式。教学评价是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良好的教学评价模式不仅可以全面衡量学生的真实体育学习情况,而且还可以促进高校体育的健康发展。因此,高校需要全面优化体育教学评价模式,制定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机制,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对于取得进步、学习态度良好的学生及时进行表扬,同时也委婉的指出学生存在的不足之处,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对体育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针对性改进,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另外,良好的评价模式也有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和教学进度,提升教学质量。

作者:魏薇 单位:南昌大学共青学院

参考文献:

[1]李克雷,孔艳君.高校体育教学的规则教育价值与开展[J].青少年体育,2016(04).

[2]曲晓平.体育课件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与制作方式研究论述[J].运动,2016(04).

第四篇:高校体育教学中课内外一体化改革思考

摘要:在人才发展战略的广泛推动下,现代社会对综合性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对人才的身体素质提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强健体魄是参与社会活动以及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体育训练的重要性引人深思。然而,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存在着较大局限性,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本文着重分析了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现状,剖析了高校体育改革的必要性,并就如何科学开展体育教学改革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现状;必要性;措施

由国家教育部门颁发的有关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高校应当将体育教学改革的重心定位在塑造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其终身体育思想的的长远发展目标上。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以个性化的教学方式来引导他们掌握科学锻炼的方法与能力,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下以掌握运动技术为目的的“教与练”,逐步向以加强学生身体锻炼为目的的“教与练”过渡。因此,高校体育教学应当根据当前的教学形式,结合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实施课内外一体化改革,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使其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意识,提高高校体育教学培养人才的质量。

一、当前体育教育形式与课内外一体化的思考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根本大计,在国内外形式日益严峻的今天,社会各界都相当重视我国的教育发展问题,国家除了颁布了多项教育相关法律之外,还使用了多种手段来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希望能够有效提高我国的国民素质。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肩负责任重大。然后目前的教育形势下,学校以及家长大多只关心学生文化课程的学习情况,习惯用考试成绩来衡量学生的能力水平,却忽略学生在其他方面的发展潜能。频繁的考试以及高强度的文化课程安排,导致学生们基本只能埋首苦读,部分学生甚至因为考试压力而选择熬夜学习,这无疑是对学生身心健康的蚕食。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的体育教学仍是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新课程改革标准下,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的弊端也逐渐暴露出来。传统的体育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主,由教师单方面地向学生灌输知识和方法,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很容易就丧失学习的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课堂整体学习氛围低沉压抑,体育教学质量大打折扣。总的来说,这种传统的体育模式并不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相反,甚至阻碍了他们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而课内外一体化的体育教学模式则是指在原有体育课程的基础上,合理引入课外教学,开展一些课外体育教学活动,在最后对学生的体育成绩进行评定时,按照一定的比例分别取学生的课内成绩与课外成绩进行综合评价,最终的出成绩。这种全新的考核标准不仅能够有效增强了学生的身体素质,也激发了学生体育学习的热情,提高了高校体育教学的水平,促进了学生终身体育思想观念的形成。

二、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实施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在学习时,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而在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中,学生们在课堂上的思维方式以及个人想法得不到释放,只能被动地选择接受教师单向的体育知识灌溉。高校体育课程实施课内外一体化改革之后,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们有机会接触到他们各自感兴趣的体育活动,亲自尝试各种体育技能,与课堂教学相比,课外体育活动的的氛围轻松愉悦,学生们在这种放松的教学环境下,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

(二)有利于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学质量

体育教师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充当着组织者和指导者的角色,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体育老师应当时刻秉承着科学合理、端正的教学理念,而课内一体化教学模式,能够很好地帮助教师做到这一点。在新的体育教学模式下,教师能够直观地了解到学生学习情况的变化,进而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此外,课内外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将课堂理论知识与课外实践知识两者紧密结合在一起,明显提高了高中体育教学的教学效果。

三、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实施课内外一体化改革的措施

(一)学校应重点关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

学校对于高校的体育教学改革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学校应当制定积极的鼓励政策,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促进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只有这样,高校的体育教学课程一体化改革才会取得突破性的发展。

(二)教师应制定合理的学习成绩考核标准

成绩虽然不是衡量学生能力的唯一标准,但某种程度上也大致体现了学生的学习成果,因此合理的考核标准在体育课程的学习中很有必要。因此,教师不妨从课内理论成绩和课外实践活动表现两方面来建立成绩考核标准,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使其在公平的制度下取得理想的成绩,某中程度上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结语

总而言之,高校体育教学课内外一体化是新时期背景下的教育产物,作为高校体育教师,应当充分把握机遇,充分发挥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作用,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体育锻炼热情,培养良好的锻炼习惯,改善高校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状态,为社会的发展培养全方位发展的综合性人才。

作者:文红斌 单位:宝鸡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薛宇雯,白雪松,方师平,梁英.西南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现状与对策[J].运动,2016(07)

[2]黄世光,焦峪平.浅谈高校体育教学中实施课内外一体化改革的思考[J].当代体育科技,2016(16)

[3]温博.高校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改革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5(21)。

第五篇:高校体育教学中分层次教学法的应用

1分层次教学方法的基本概念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使用分层次教学法可以有效提高体育课堂的教学效率。分层次教学法从本质上来说是指根据每个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有针对性地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良好的教育,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综合能力。将分层次教学方法应用到高校体育教学中,体育老师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自身状况(其中包括:运动能力、身体素质、个人优势、兴趣爱好等等)的不同提出不一样的要求,同时制定不同的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尽量使每个学生都能通过体育教学的相关要求,这也是提高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的必要措施。

2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应用分层次教学法的重要性

2.1将分层次教学方法应用到高中体育教学中,可以更好地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由于成长、学习环境的不同,导致了每个人的品性、习惯也各不相同,个体差异很大。这些不同的差异是影响学生在体育课上表现不同的主要因素。分层次教学法关注的不只是学生的成绩,它可以在尊重学生差异性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主性,同时促进因材施教的有效实施。

2.2分层次教学方法的应用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

将分层次教学方法应用到高校体育教学活动中,体育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不同水平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组织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保证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获得相应的进步。这样可以使学生们不断在实践中丰富自己的经验,激发对体育学习的积极性。除此之外,每个学生在学习中都会遇到不同的问题,体育老师采用分层次教学法可以很好地了解每个学生出现的不同问题,进而有针对性地解决。这样不但缩短了时间而且还提高了问题的处理效率,让学生们可以将更多的时间运用到其他学科学习当中去。

2.3分层次教学方法的应用可以提高体育任课教师的专业水平

分层次教学方法和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较来说,对体育任课教师的要求比以往要高出很多。在开展高校体育教学活动中运用分层次教学法的时候,体育老师必须要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并详细掌握,然后对学生进行分层,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教育管理要制定不同的教育方案和教学内容,这样才可以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与此同时,体育老师还必须要积极去研究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所有问题,并制定好解决的措施。经过这样不断的实践,可以有效提高体育教师的个人能力以及教学经验,对提升专业能力来说有着很大的积极作用。要想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学校必须要提高对任课教师的相关要求,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体育教师的综合能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高校体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有力保障。

3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应用分层次教学法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3.1注意详细掌握学生个人状况,对其进行合理分层

要想保证分层次教学方法能够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发挥最大的作用,首先要做的就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层,这是保证分层次教学法教学效率的重要条件。总体上来说,在对学生进行分层的过程中,必须要注意分层的科学合理性,体育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个人的专项成绩、调查问卷结果、达标成绩等实际情况进行分层。在整个分层的过程中,根据掌握的各方面情况制定合理的分层标准,以此确定几个不同的层次。还有一点是一定要注意的,就是在对学生进行分层的时候老师们一定要注意层次并不是不可改变的,应该考虑到多方面的问题,包括个人情况、活动情况,以此为基础切合实际地进行调整,必须要保持学生所在的层次和学生自身情况能够一直完全相符。

3.2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目标,并将其分层

在完成学生的分层工作之后,随即开始对教学目标进行合理分层,这是分层次教学方法的另外一个关键所在。这个过程原理同上,也是要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状况而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体育教师需要注意的是,所制定的各层目标必须在学生的能力承受范围内,不能盲目地即兴发挥,目标的高度要适当,如果难度过大,很容易就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反之,若是难度过小,又起不到激发学生潜力的作用,对学生的日后发展有百害而无一利。与此同时,在分层的过程中,还要保持层与层之间的递进性,难度要慢慢地增大,切记跨度不可突然增大,要按照相应顺序逐渐提高。

3.3将教学内容按照不同难度进行分层

正常情况下体育课的教学内容都是针对学生而设计的,因此在组织教学内容的时候教师一定要把学生的整体情况放在第一位,并在对其进行详细了解的同时完全掌握,在此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层。整个过程中需要多加考虑的因素有3点:学生的身体素质、学生的体育基础水平以及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能力和参与范围。除此之外,在教学的过程中,仅仅只设定一个固定的衡量标准是不行的,应该在原有的基础上同时结合学生的分组现状制定层次分明、难易适度的考核标准。也只有这样做,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身体素质,从而进一步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

3.4注重考核分层

在完成以上几点分层的同时,成绩考核的分层也是很重要的。体育老师要根据学生的整体水平制定完善的分层次考核标准,同时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不断对其改革和调整,高水平的学生难度适当提高,反之,就要适当降低考核难度,以保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公平、公正的考核。

4结语

我国目前高校学生的身体素质绝大多数都不算特别好,尤其是最近几年,因此在这种社会背景下,高校的体育教学工作就显得非常重要。要想保证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分层次教学方法是一个极为有利的措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时刻观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正确的方法将分层次教学方法应用到体育教学中,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综合能力。除此之外,在体育教学中一旦学生出现失误,教师要立即进行纠正同时给以相应的帮助,并根据学生所在的层次实施科学有效的处理措施,尽可能地保证教学工作顺利完成,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促进学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作者:王坤 单位: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

参考文献:

[1]郭英,魏亚栋.体育课分层次教学法模式构建的实验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3):94-96.

[2]陈苏赣,张旭.基于学生个性发展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探讨[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5(4):123-124.

[3]陈小珍,诸爱琴.析体育教学过程中的“懂、会、悦”[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1(S1):213-214.

[4]吴雪丽,分层教学法用于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可行性研究[J].搏击(体育论坛),2010(10):68-70.

[5]赵猛,李占平,高原.实施体育分层教学优化学生的个性品质[J].中国成人教育,2010(3):126-127.

[6]金山,张士春.体育基础课“分层教学”模式实验测评[J].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101-104.

第六篇:高校体育教学体制改革中终身体育理念的整

高校体育课程的开设旨在强化大学生的身体素质的同时锻炼以及增强他们的心理素质,目前高校体育已经成为了一门公共必修课程。终身体育理念是指使学生通过参与体育活动达到强身健体的基础上,完善自身的心智,这一体育理念在教育改革中的落实有助于高校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本文作者浅谈终身体育理念的重要性,继而阐述终身体育理念落实实践的方法与策略。

1浅析终身体育理念的重要性

终身参与体育锻炼理念的确立可以提高大学生的体能以及身心素质,使他们接触并感触到健康体育教学精神的力量,这样他们就会自主的、有计划的在身体发育的不同时期积极的参与体育活动;对于高校而言,终身参与体育锻炼理念的渗透以及盛行,对校园基础设施的构建与完善提供了辅助作用,使体育师资力量更加雄厚。总之这一理念在体育教学体制改革中的实践,对高校、教师、大学生的健康发展发挥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2高校落实终身体育理念可以采取的对策

2.1扭转体育教学观念

总结长期的教学经验,作者认为,高校体育教学成果的优劣与教育水平唇齿相依,而高校体育教学中倡导的教学观念又直接作用于教育水平。为了使终身体育理念在实践中落实,体育教师必须将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扭转,秉持培养与增强大学生终身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作为教学观念。这样在体育课堂上,教师不去过分注重大学生体育成绩的高低,而是关注他们体育精神的塑造情况,在教学中,视学生为课堂的核心,营造融洽、平等、的教学空间,此时大学生的身心得到自由、健康、有序的发展。作者认为高校体育教学观念的有效转变,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这样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学生的体能素质与心理素质得以整合统一,教师更加重视对学生内心世界进行健康塑造,对其孜孜不倦的灌输终身体育锻炼的良性理念。

2.2更新与创新体育教学模式

过去实行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老套陈旧,教师一味的将体育理论知识与运动技能强行的传授给大学生。自从高校体育教学体制改革以后,教学模式得以创改,在体育课程中激发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欲望,将被动接收者的角色扭转,此时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出来。教学模式的创新是以教师思想改革做基础的,教师认识到体育理论知识与运动技能结合的重要性后,那么体育课带有理论性与实际性的双重色彩。另外教学模式的创新体现在趣味性贯穿于体育活动中,借此途径去培养与增强大学生终身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信念。为了使高校体育教学实现创新的目标,作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希望对高校体育教师有所帮助。首要的,教师组织的体育活动的形式应该朝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不断的将体育训练的范围拓展延伸,例如在篮球扣篮的体育教学中,学生掌握了展腹扣篮的技能以后,在进行三部上篮、双收扣篮以及单手三步上篮的扣篮技能的教学内容。此外在信息时代的召唤下,多媒体教学设备已经普及应用,教师借助这一现代化的新型技术,丰富体育教学方法;在体育课程中,想方设法将理论与实践结合,除了开展现场训练这类体育教学活动之外,还可以进行体育俱乐部教学,使大学生的体育潜能发挥出来,发展自己的体育专项。总之,在高校体育教学体制改革的进程中,只有教学模式发生更新与创新,那么终身体育理念在教学中的应用才不显唐突,这样大学生就会自觉的参加体育锻炼,树立终身参与体育运动的精神。

2.3采购体育设施,优化教学环境

优质体育教学项目的落实必须有先进的训练器械以及宽广的训练场地做依托,因此说,高校体育教学体制改革若要真正的实现,就必须积极的完善体育教学环境,参照大学生的喜好特点,开展体育教学活动以使学生树立终身参加体能训练的意识观念。在我国高校内大学生的体能素质参差不齐,面对体质淡薄的学生,高校体育部可以通过采购轻巧的体育器械,例如排球、乒乓球等,体育器械的增设与改进使高校体育运动的项目得以拓宽。作者在实践教学中发现,全新体育教学设施的引进提高了大学生参与体育训练的兴致,他们掌握了多种体育项目的知识以及技能,此时终身体育理念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得以落实实践。总之新型体育器械的采购与使用推动了高校体育教学体制改革的进程。

3探究大学生个体怎样树立终身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

3.1重视兴趣的培养工作,对体育运动产生情感

为了使大学生构建终身参与体育锻炼的思想观念,高校在体育教学体制改革的进程中应该加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健康教育,使他们塑造正确的“三观”,这样他们就会真正的感悟到参加体育运动的重要性。大学生对体育运动有了深刻的认识以后,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致就越高涨,终身参与体育锻炼的信念就越坚固,此时终身体育理念在高校体育体制改革中得以扎根。为了达到培养大学生体育兴趣的目标,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时刻关注学生的思想与行为动态,培养以及锻炼他们的思维创新能力,尊重并肯定大学生的创造成果,此时学生的体育特长显现出来,这有助于终身参与体育锻炼思想的健全。

3.2提高对运动能力培养的重视度

高校体育教学体制改革的目标不是短期就能实现的,换句话说终身体育理念不是一日就能落实的。因此在体育教学实践中高校教师应该重视对大学生运动能力的培养,通俗的说就是将提高学生运动能力作为体育教学任务之一,在体育知识以及运动技能的辅助下,挖掘大学生的运动潜能,激发其参与兴致,在兴趣的正确导向下,他们终身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培养与增强。在这样的体育教学情境下,大学生接触并掌握了至少一门终身锻炼的体育技能,为其身心综合素质的提高奠定基础。

4结语

终身体育理念的落实可以视为实现素质教育的关键性推动力,它的完善与发展有助于“中国梦”这一宏伟理想的实现。作者认识高校体育体制中这一教学理念的实践使大学生在生活学习任务繁重的情况下,不忘保持一颗乐观向上的心态去参与体育活动,此时他们的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为了使整合实践得以落实,高校体育教学中应该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为其提供优质的体育知识以及运动技能,不断的完善教学资源同时为大学生设置更多的实践机会。

作者:刘娜

参考文献:

[1]刘昕.终身体育教育思想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影响[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2(09).

[2]黄贺.从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谈高校体育教学改革[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2(02).

[3]潘静敏.新形势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探讨[J].理论界,2011(11).

[4]张荣军.终身体育与高校体育改革探讨[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6(02).

第七篇:高校体育教学环境优化策略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高校体育教学的关注越来越多,而体育教学环境作为体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对体育教学环境的研究不但能进一步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更有利于推进体育教学改革,本文首先分析体育教学环境因素和概念,以及高校内部体育教学现状,并针对这些现象提出的相关优化政策,希望对高校体育教学环境具体优化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体育教学;环境优化;教学措施

随着对体育教学环境的关注密切增加,与体育教学环境相关的研究日益增多,随之而来的改革被提上日程。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怎样认识体育教学环境的重要性,使其更好地适应体育教学从而为体育教学服务,成为体育教学环境研究的重点。体育教学旨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教学质量对学生体质、思想道德及良好秩序形成都有直接影响,体育教学对学校整个教学进程都有重要影响。

1.高校体育教学环境的组成元素

高校体育教学环境指所有影响体育教学过程的因素,包括制度条件、物质条件及教学氛围,都是体育环境的组成部分。高校体育教学环境的构成包括两方面,即心理环境和物理环境。

1.1物理环境

物理环境是整个教学环境重要的组成部分,是顺利开展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的前提和保障,主要包括学校内部的各种物质,如器材类、体育馆、相关资料,甚至空气、温度、光照、湿度等都属于物理环境的范畴。

1.2社会心理环境

社会心理环境是学校外部环境和学校内部成员个性心理的结合体,在体育活动具体进行中,主要表现为社会信息、人际关系、校风班风等内部影响教学环境的因素,从某种角度说,心理环境的意义对整体体育环境来说比物理环境更重要。

2.高校体育教学环境状况分析

2.1针对物理环境的分析

2.1.1高校体育教学设施分析

体育设施是体育教学的基础和前提,高校内体育设施直接影响体育教学进程和教学质量。对于高校来说,实施体育教学的基础设施主要指体育场地。体育场地是开展体育活动的保障。不同高校的体育设施配备大不相同,有的高校内配备有完善的体育场所,如篮球场、足球场等完全能满足体育教学需要,有的学校体育设施不太健全,只能提供基础体育教学活动。与此同时,不但体育场所,体育器材等也是开展体育教学活动必备的条件,是保障体育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高校内应该对教学设备进行合理资源配置,将所有设备发挥最大使用价值,但大多数高校内有关体育的资料较少,电气化教学设备更是严重缺乏,虽然体育器材基本可以达到教学目的,但设备相对老化陈旧。

2.1.2班级的规模

班级规模的大小对体育教学质量有一定影响。班级规模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体育活动的开展甚至思想道德培养。班级规模应控制在20到40人之间最为适合,规模太大,教师照顾不到每个学生,规模过小又会造成教师资源的浪费。2.2高校体育教学心理环境的分析2.2.1班级风气班级整体风气是整个班级成员精神状态的体现,班级风气和精神状态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是班级内部成员们经过长期培养形成的。目前高校体育教学中,对班级风气养成不十分重视,学生和老师间并没有就学校的精神内核产生共鸣,缺少认同感,导致学生的精神建设并不良好。

2.2.2体育课的规章制度

体育课堂的规章制度旨在保证体育教学任务的完成。针对这一点有的高校做得不错,大部分高校以完成体育教学任务为开展体育课的主要目的,督促体育教学进程顺利开展并完成。

3.高校体育教学环境优化的策略

3.1针对高校体育教学环境的优化要遵循一些原则

首先是教育性原则。就高校传授知识、培养学生品质的目标来说,具体设计教学环境时,要将教育性原则考虑进去,陶冶学生的情操,强化学习体育的动机。其次遵守人文性原则,设计体育环境时以学生为本,将学生的需要放在首位,注重学生的生命安全,还包括科学性和实用性原则。

3.2优化的具体策略

3.3.1优化教学设施

高校体育教学的优化主要指完善体育器材和充分利用体育器材,使其整体协调。高校应根据自己的实际经济条件,加大对体育设备的经济投入力度,积极获取国家的相关支持,尽量完善必需的体育设备,建设齐全的体育场所,以此满足体育教学需要。

3.3.2优化人际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学生情绪直接决定体育教学成果和质量,如果学生喜欢老师的授课方式,对该堂课有兴趣,那么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对老师们来说,与学生相处融洽不仅有利于体育教学顺利开展,而且有利于挖掘教师的潜能,因此教师们要注重自身道德水平和专业水平的提升,充分展现自己的人格魅力,将课堂气氛调动起来,使学生喜欢上体育课,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和身体潜能,使他们不仅获得身体素质的提高,而且能获得心灵的愉悦和满足。

作者:向玉山 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沈建兵.大学生体育运动心理障碍的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13.

[2]海柳娟.大学生健身运动、心理韧性与幸福感关系研究[D].南昌大学,2012.

[3]奚晓岚,张曼如,程灶火,等.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相关心理社会因素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4(05):43-47.

[4]范华,赵伟.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兴趣与需要的调查及思考[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1(S1):231-232.

[5]王秋艳.试析高校体育教学中对大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6(3):64-65.

第八篇: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下篮球协作教学法思考

摘要:教育事业的发展不仅仅体现在学生的素质和能力的提升,也体现在学生健康心理的层面上,而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也决定了学生未来的发展。因此,采用恰当的、科学的教学模式,对学生来说有着重要的作用。针对当前高校的体育教学改革的要求,文章采用文献法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下的篮球协作教学法展开研究。研究认为:在篮球协作教学模式下,不仅仅可以对学生身体、心理素质进行一定的锻炼,同时对学生所学知识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另外,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更加倡导的是一种合作和竞争的精神,这种精神的培养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篮球;协作教学法

篮球运动是一项团队型的运动,其竞争意识和团队意识对学生而言有着重要的意义。而协作教学法是指对学生和教师分为多个小组,由多个教师和多个学生进行小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之间的交流以及师生之间的交流不仅仅会拉近师生以及学生之间的距离,同时也会在交流过程中不断完善自我,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进行协作教学模式下的篮球教学中,多名教师可以对所学内容进行分工备案,针对组内学生的特点进行分工可以使教学范围更加全面,防止教学中存在纰漏。另外,多名教师进行教学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更细致全面的划分,对教学中的工作计划设计上会更加明确。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得以增进,同时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可以有助于学生形成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能力和技能的同时,也对学生的个性进行培养,从而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人才。

1篮球协作教学法运行现状

在高校采用篮球协作教学模式进行篮球教学的时候,也会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会大大降低协作教学的优势。而在对高校篮球教学情况进行调查的过程中,对实行篮球协作教学模式的学生进行一个学期的考察,笔者也发现了当下高校学生对待该教学法的一些态度。在实验研究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对待篮球协作教学模式的看法普遍都很一般,学生接受这种教学模式,但不是非常满意这种教学方式。而在对学生进行调查采访中可以发现,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协作意识并不强烈,而对篮球的认识也不是很到位。在观察学生的日常学习时可以发现很多学生在比赛过程中更希望展现自己的技术,而忽视了整个团队的成绩,从而导致了团队篮球成绩不理想的情况。针对这些情况可以看出,学生的竞争意识比较强,而团队意识并不强烈,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无法真正对能力进行训练和培养,同时在冲动情绪的作用下学生之间也容易产生矛盾。针对已经开展过一学期的学生进行调查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在一段时间的协作教学模式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团队意识有着明显提升,同时对篮球运动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更加熟练地掌握篮球的技能。由此可见,展开协作教学法并且为学生强调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性有着一定的必要性。而在开展的过程中也会面临一些障碍,这些障碍体现在教学的一些方面,而有效地开展这种教学模式也是现阶段需要思考的问题之一。

2有效开展篮球协作教学的途径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也是教师的首要任务。在协作教学法中多名教师可以对学生的状况进行了解,同时在相处过程中发现学生问题的所在,在不同方面对学生展开教学。由于教师的特长都有所不同,多名教师进行协作教学可以更好、更全面地看待问题,并且有更多的方法进行解决。另外,教师在对问题进行分析讨论的过程中也可以有效地提升自身的能力,完善自身的不足之处,从而提升自身的素质。因此,开展篮球协作教学不仅仅对学生有着积极的意义,对教师提升自我也有着很大的帮助。在协作教学模式下,教师可以发挥自身的长处,提高教学的质量,使教学更加全面。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会压抑自身的天性,可以更加充分地展现自身性格,说出自己的观点,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对事物的认知能力。而开展协作教学模式也需要采用恰当的方法,从而贴合该教学模式的特点,针对学生特点展开更科学有效的教学。

2.1小组竞争教学

在高校篮球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小组竞争的方法进行,这种方法是对协作教学的一种体现。在这种方法下,学生之间可以互相进行学习,同时也会进行充分竞争,督促学生不断地提升自我的同时,高质量地进行篮球知识的学习。在进行篮球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小组内的学生最好要有一定的分散性和特殊性,在对篮球知识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多次的演示,演示之余让学生进行自由练习。在练习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辅导,同时也可以对学生进行行为上的暗示,督促学生对身边的同伴进行讨论和互相学习。在进行一定的学习和实践之后,教师可以开展小组与小组之间的比赛,小组和小组之间进行竞争,表现出众的一组可以予以一定的奖励。这种方式下学生不仅仅可以加强对自身的学习,同时也可以与同伴进行一定沟通,在沟通之中有效地完善了自我。小组之间的竞争也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求胜心,在竞争意识的作用下,学生不仅仅会更加认真地练习,同时也可以在课余之中进行一定的自学。在这种情况下不仅仅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从而可以更好地完成教学计划。

2.2小组合作训练

团队内部的有效合作可以大大提升团队的能力和成绩,不仅仅可以发挥出每个人的特点,同时也可以规避短处,从而发挥出最好的实力。因此在协作教学中也强调了合作的重要性。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可以对小组的合作能力进行培养和训练,教师之间可以进行有效配合而学生之间也可以进行合理合作,从而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在教学中教师不应该占据主导的位置,并且教师应该对学生起到引导和辅助的作用,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日常实践才是教学的重点。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进行交流,在进行深入了解之后督促他们进行训练,在训练中彼此进行沟通交流,发现自身的优势和短处。在学习训练中可以加入战术的指导,为学生指出在配合中规避学生的短处发展其长处的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和沟通,而在彼此有了更加深入了解的同时也对学生的合作意识进行了一定培养。当学生发现通过配合可以更加有效且方便地达到目标,这样可以对学生有一定的鼓励作用。

2.3多种机制的有效配合

在进行篮球协作教学的过程中还需要引入多种机制进行配合,从而使教学更加有效合理。在教学中可以开展评价机制,教师对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记录和评价,对教学效果也进行一定的评价,发现在实行该教学模式下可能出现或已经出现的问题并及时进行修正。多种机制的有效配合可以使教学模式的运行更加顺畅,同时也可以更贴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全方面地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能力。

3结语

随着教学事业的不断发展,各学科的教学改革更贴合学科的特点,是根据学生的未来发展进行的。因此,对于高校学生,体育学科的教学也更贴合学生的生活,是根据学生特点而展开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仅要重视学生学习的效率以及教学的有效性,同时还需要重视对学生学习意识以及学习能力素养的培养,通过协作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得到了一定的培养和锻炼,同时也可以对教师的能力和素质进行一定提升,使教学过程中的双方的能力都有所提升,教学效率更高,从而使篮球教学深入学生的内心,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学生。

作者:王玺 王宝栋 官杰 单位:青岛科技大学高密校区

参考文献:

[1]李海英.“小群体”体育教学模式在高校篮球公体课教学中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

[2]陈忠锋.互助教学在篮球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15(12):143-144,152.

[3]陈俊,沈墅.普通高校公共篮球课互动教学实验研究[J].体育科技,2015(2):172-173.

第九篇:高校体育教学体系的原则与途径

一、前言

体育教学内容与其他文化科教学内容存在很大差别,前者是由运动项目及身体练习共同组成。构建体育教学内容体系时必须充分考虑体育课程各阶段目标、大学生的个性特征、教学时数和教学条件等多方面因素,将体育教学内容的知识与技能体系和促进大学生社会化所需的综合素质结合起来,这是一个复杂的工程,作为体育教育工作者既要总结传统的教学内容体系,同时根据时展及当代大学生的实际所需,大胆扬弃,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需积极探索出体育教学内容体系新思路。

二、认识体育教学内容

1、内涵

体育教学内容包括广义和狭义两种。狭义的体育教学内容指的是根据课程主要目的选择课程,体育教师根据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及现有的师资条件为大学生教授体育知识,该教学以体育教材为基础教授;广义的体育教学内容包括教养、教育及发展共三个方面。教养指的是教师教授给大学生一些知识;教育侧重于大学生的德育方面,意指大学生应该在道德修养及个人素养方面具有良好的修养;发展指的是关于大学生内在心理、外在生理和情感的发展方向。

2、结构特征

(1)主观目的性。体育教学内容体系具有非常明显的主观目的性,也就是说当客观需求与主观目的一致时,所建立的体育教学内容才合理。目的性包含二层含义:首先,不同的学习阶段,大学生对体育教学内容有着不同的需求,体育教学内容结构应该和不同阶段大学生的实际需要相对应,充分体现结构的层次性,这就需要在种类丰富的体育内容中合理组合,并且根据体育教学目标最终确定体育教学内容;其次,体育教学内容的结构需有助于大学生形成科学的认识结构、能力结构及体育方法结构。(2)联系性。体育知识及专项运动技能的种类非常丰富,无论再全面的体育教学内容结构也仅仅包含其中的一小部分,而所选取的内容应该具有相对广泛的联系性,也就是说经过所选择内容的教学,能够有效扩充大学生的知识范围,并建立良好的能力结构,从而为大学生全面发展创造条件。体育教学内容结构的联系性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带有横向特点的广泛性,既包括保健、卫生、锻炼原理和竞赛规则等知识,同时又包括有利于身体发展的运动技能及练习方法;其次,带有纵向特点的复合性,也就是说体育教学内容需要随着学习的深入逐步深化,这就是其纵向特点。(3)包容性。内容结构的包容性具体表现在体育教学内容结构相互渗透、彼此贯通。整个内容体系彼此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才是科学的。(4)动态性。体育教学内容结构若想牢牢跟上时展步伐,符合社会发展需求,则必须具有动态性。伴随着体育科学研究的日渐深入,体育锻炼活动对促进人体健康、运动行为对参与者身心健康影响等诸方面,均产生新的知识,而这些新的知识则会在体育内容结构中反映出来。(5)实践性体育的本质属性决定了体育教学内容需要以实践性为主。体育知识。是以可以指导体育实践为出发点,综合建立起围绕体育实践所建立的知识体系网络。

3、要求

(1)充分体现健身性及人文性。高校体育教学的教学目标则是通过锻炼打造学生的身体,提升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所以,就高校体育教学内容而言需体现出其健身性,即选择体育教学内容时,可优先考虑能够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的运动项目;此外,高校体育教学内容还需充分体现人文性,所谓的人文性指的是体育教学内容需包含一定的体育文化。(2)充分体现终身体育及社会体育理念。创新高校体育教学内容时,需充分体现出终身体育及社会体育的理念。终身体育指的是指体育教师通过与体育有关内容的教学,促使大学生养成自觉体育锻炼的好习惯,并终身从事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社会体育理念指的是教学内容需体现社会中一些较为流行而实用的体育项目,从而有利于大学生的长远发展。

三、构建高校体育教学内容体系的原则

1、教学性原则该原则作为方向性原则,因为体育教学内容不同于竞技运动,也有别于大众体育,其目标指向为育人,围绕教育目标及课程目标选用,充分强调与教育目标一致性。2、科学性原则体育学科作为一门科学,需用严谨的科学态度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符合人体运动规律,为增进大学生的身体健康服务;体育教学内容需遵循运动规律,且具有一定的技术含量。3、可行性原则作为条件性原则,所选用的体育教学内容需符合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顺应学校的场地、器材等硬件条件,同时需符合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4、趣味性原则作为体验性原则,运动乐趣作为大学生参加体育学习的目的之一,符合个人需要的心理特征。5、宽泛性原则选择体育教学内容时需立足现在并放眼未来。宽泛指的是作为体育教学内容的素材丰富多彩,所以,可将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经过加工、改造,整合成实用的体育教学内容。6、重复性原则重复的次数与运动水平的提高正相关,也就说在重复练习中,可以完善技术、提高技能。

四、实施高校体育教学内容体系的途径

1、搭配法将不同类型或者不同功能的教学内容在一次课堂中搭配在一起,搭配时需尽量考虑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控制节奏实现快慢有序,有张有弛,从而确保大学生保持积极的参与热情;此外,需考虑大学生的生理技能变化,确保大学生在整堂课中都可以保持充沛的精力与体力参加活动。2、主题法指的是在分析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对运动技能的价值判断,设计出具有生命价值的学习主题。主题法需将关注的重点集中于学习内容及大学生生活的联系,关注教学内容的生活意义,更符合新课程理念。3、延伸法延伸法指的是在技能体验的基础上,通过游戏或者比赛得以进一步巩固,在学习步骤及学习方式方面需根据大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调整教学进程,注重学习内容的应用,促使学习内容得到进一步延伸,从而实现发展性目标。

作者:许海峰 单位:西北大学现代学院

第十篇:高校体育教学中合作活动学习的应用

1转变教学观念,正确认识合作活动学习的应用意义

由于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很多高校对于体育教学都缺乏较为全面深刻的认识,导致体育教学一直不能取得较高的成效,因此各高校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增强对体育教学的认识。体育授课教师作为体育教学的实践者以及组织者,其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体育教师首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不断进行反思和总结,且对于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积极主动地寻找方法并加以解决,这样才能确保体育教学活动能够更加顺利的进行。同时,授课教师还要正确认识合作活动学习在体育教学中应用的意义以及必要性,树立牢固的合作活动学习的意识,正确引导学生参与到合作活动学习的过程中,这样才能促使合作活动学习能够得到有效的实施和落实。

2运用多种形式,促使教学过程与合作活动学习有机结合

目前,高校大学生尽管心理已经趋于成熟,对游戏活动也不是特别的热衷,但是爱好游戏的天性依然还保留着。因此,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合理地引入一些游戏,依然能够有效地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高校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反复练的枯燥感,这样才能将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调动起来。教师在进行体育项目训练的过程中,可以设置一些训练项目有关的奖项,并采用比赛形式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帮助学生对自己的实力有更加清晰的认识。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发现自身存在的缺点和弱项,而教师也能准确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对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案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训练。例如在排球教学的过程中,当学生们对排球的基本动作有比较熟练的掌握之后,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们展开一次相互对抗的比赛。在开始比赛之前,教师首先要将学生分成两组,并允诺学生获胜的一组将获得奖品。这样一来,各小组学生就能团结在一起,并形成一个整体,从而为了获得奖品而团结合作。在这样的小组比赛中,能够获得胜利的只能为一组,因而学生的竞争意识就会不断增强,学生在比赛的过程中才会发挥出最大的潜力。采用这样的形式进行体育教学,不仅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的意识,同时还能促使学生在比赛的过程中清楚认识到自己的缺点,使得学生就能在日后学习以及训练的过程中,逐渐改正自己的缺点。例如当一些学生在比赛中如果击球不准,其就会认识到可能是自己存在一些判断失误,这样学生在日常训练时,就会重视这一方面的训练。另外,通过比赛进行合作活动的学习,还能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以及能力状况,从而有助于教师制定出更加合理的教学计划。

3强化合作意识,对教学安排进行合理的调整

当代的高校学生具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就是缺乏团队合作的意识。因此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强化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要让学生认识到团队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和意义,这样学生才能牢牢树立团队合作的意识和精神。要强化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教师必须结合体育教学的相关内容,采用合理的合作教学的方式,激发出学生参与合作活动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这样学生才能在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中,自发的与其他学生进行配合和协作。学生之间的合作是建立在友好的关系之上的,教师要提供足够机会让学生进行相互交流和沟通,确保学生之间进行友好的合作。另外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需要对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分析和了解,这样才能在此基础上对教学安排做出合理的调整。例如在乒乓球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掌握的技能差异予以重点关注和分析。乒乓球是一项非常广泛的体育项目,很多学生在上大学之前就接触过乒乓球,但是由于兴趣爱好的不同,各个学生掌握的乒乓球技能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技能掌握的情况来调整教学的安排,对于技能掌握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让其自由进行训练,而对于技能掌握较差的,教师就需要多多进行指导和训练,这样才能促使学生的整体技能得到有效的提高。

4总结

综上所述,高校体育教学中合作活动学习的应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体育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同时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处事能力,并促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技能得到增强,因此将合作活动学习应用到高校体育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作者:陈艳 单位:装甲兵工程学院军政部军体室

参考文献:

[1]周立新.合作活动学习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运动,2016,(9):90-91.

[2]金海波.浅析合作活动学习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体育科技,2015,(5):101-103.

[3]马道强.合作活动学习模式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价值探索[J].青少年体育,2015,(8):71-72.

[4]覃英.浅谈合作活动学习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体育科技,2016,(1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