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乡土歌谣现状及对策

时间:2022-06-16 09:17:04

少儿乡土歌谣现状及对策

一、凉山彝族地区少儿乡土歌谣概况

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全洲辖西昌市和德昌、会理、会东、宁南、普格、布拖、昭觉、金阳、美姑、雷波、越西、甘洛、喜德、冕宁、盐源及木里藏族自治州,计1市16县。彝族人民生来就会唱歌。在这片热土上孕育着非常优秀的民族文化,其中最具童趣、最富有教育意义的当属少儿乡土歌谣。彝族少儿乡土歌谣是以彝族少儿为对象的歌谣,歌曲通俗易懂、简而易学,歌曲内容包括:明礼诚信、团结友爱、敬爱长辈、崇尚科学;反对好逸恶劳、自私自利、目无尊长、封建迷信、不讲诚信。彝族人的热情好客、善良质朴的品格也在童谣中潜移默化地传承着,如《迎宾歌》歌词中写到:不管你从哪里来,来了就是朋友。

二、凉山彝族少儿乡土歌谣生存现状

为了使更多的小学生了解彝族少儿歌曲,本文以凉山彝族地区当地的部分小学为例,采用问卷调查以及人物访谈、传承人口述等方式,参与凉山彝族地区部分小学的音乐课,并进行调查、研究与分析。其中以西昌第四小学、西昌第九小学、西乡小学、盐源小学为调查对象,发现存在以下问题。(一)缺乏当地少儿乡土音乐教材。目前,基础音乐课堂教学中使用的音乐教材有人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沪教版等等,但一个地区普遍仅限用一个版本,教材使用上不够全面,其中尤其缺乏少儿乡土音乐教材,能够使用该教材的学校凤毛麟角,直接影响了彝族少儿乡土歌谣的传播。(二)缺乏课堂彝语歌曲的讲授。据问卷调查可知,会唱书本上歌曲的小学生占96%,会用彝语演唱书本中歌曲的学生仅占2%,能够完整唱出彝族乡土少儿歌曲的学生不到1%。而且绝大部分音乐老师不懂彝语,只能使用汉语教授歌曲,因此,学生在课堂上无法学习彝族少儿乡土歌曲。(三)缺乏传播彝族少儿乡土歌谣的途径。凉山地区的中小学少有举办专门的彝族乡土少儿歌唱比赛或演出,并缺乏关于少儿乡土音乐的传播媒介,学生无法从电视、广播等媒介中直观感受、聆听、了解彝族少儿乡土歌谣,导致彝族少儿乡土歌谣的传播受到局限。(四)原有的生存状态遭受改变。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电视、手机与网络媒体的普及,凉山彝族的小学生学习汉语歌曲的渠道已经变得畅通,但学习本民族少儿乡土歌曲的方式正在消失,彝族地区的大部分学生家长在外务工,严重阻碍了口口相传的传承方式,导致了原有的传承方式遭到改变。

三、有效传承凉山彝族少儿乡土歌谣的对策

(一)开发利用彝族少儿乡土音乐教材。凉山彝族各小学在音乐教学课堂中,除使用国家统一的音乐教材之外,还可以开发一些乡土音乐教材作为辅助教材来使用,使学生更好地接触到传统的彝族少儿乡土歌谣,在学习过程中,即能学习彝语,又能了解本民族的民间传说、风俗习惯、礼仪孝廉等。(二)定期讲授彝族少儿歌曲。校方可以定期邀请彝族少儿乡土歌曲的相关传承人或者是艺人进课堂,让学生们能够了解彝族少儿乡土歌谣;感受其魅力,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更好地传承彝族少儿乡土歌谣。(三)定期举办彝族少儿歌曲比赛、演出。学校定期组织少儿乡土歌曲的相关实践活动。校方可提供展示舞台,定期举办比赛或者汇演,鼓励传唱彝族少儿乡土歌谣的学生,为歌曲的传承和保护留下相关资料。(四)积极组织参与素材整理。音乐教师可以深入到彝族地区进行采风,寻找当地的民间艺人及传承人,以笔记、录音、影像的方式将彝族少儿乡土歌谣记录下来,进行收集、整理及编创工作,进一步对其进行保护和传承。

四、结语

随着现代化科技的进步,凉山彝族少儿乡土歌谣正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为了时期音乐历史的长河中了得以留存,让更多人从中体会文化与乡情的厚重。在民族音乐的画卷中,彝族少儿乡土歌谣是十分浓墨重彩的一笔,以其独特的音韵魅力,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沉淀,承载着历史的传承使命,迫切需要我们对其进行保护,让彝族少儿乡土歌谣这支民族之花开的更加绚烂多姿。

参考文献:

[1]吉合.凉山彝族风情[M].四川巴蜀书社,2005.

[2]刘福荣.社会变迁中的音乐-----连山彝族歌曲的音乐社会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

[3]胡彦敏.乡土音乐与乡土音乐教育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5.

[4]白狼.火焰与柔情之地--凉山彝族乡土纪实[M].重庆出版社,2007.

[5]伍精忠.凉山彝族风俗[M].四川民族出版社,1993.

作者:杨睿 张天玥 单位:四川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