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教学中“松弛”的运用

时间:2022-03-20 08:59:08

声乐教学中“松弛”的运用

摘要:本文通过凯里学院音乐学院的本科生及五年制的声乐教学,阐述了美声唱法中“松弛”这套歌唱技法在声乐教学中的灵活运用,为本科生的声乐起航起关键性作用,为五年制传承人才的培养起辅助性作用。

关键词:美声唱法;松弛;教学

美声唱法科学的演唱技巧所表现的歌唱艺术效果具有很高的什么价值,虽然这种技法更符合欧洲人的审美习惯,但这种唯美的艺术还是被全世界所喜爱和接受,很多国家的音乐工作者花毕生的精力去寻求美声唱法的科学依据和科学途径,并借此科学的方法来开拓本民族的声乐事业。美声唱法所表现出来的特点就是“规范化”,指的是大致统一的声音标准,这种统一的声音标准我们简单概括为“松、通、圆”,即“松弛、通畅、圆润”,也有人概括为“通、实、圆、亮、纯、松、活、柔”,不管哪一种标准,“松弛”都是美声的一个重要标志。沈湘教授指出:“要想唱好歌,声音既松弛又好听,首先是心理放松,其次就是气息稳定,加上好的、高的共鸣位置,最后排除嗓子上多余的劲,排除对声带发音的干扰,声音就松弛了”。声乐演唱过程中所发出来的声音是抽象的,这种“松弛”是人在外在声音刺激下形成的一种声音形象感知的表达。这就要求我们在声乐的学习中要想获得“松弛”的声音,必须以外在的声音形象来引领人体内部发声肌肉群的协调运作。在地方高校中尤其是在我们少数民族地区地方高校中,我们的办学必须继承本民族的传统音乐文化文化,同时必须吸收和借鉴外界优秀的技能技法,这样才能发扬本土文化。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中,以苗族和侗族的文化保留最为完整,凯里学院音乐学院不仅肩负传承传统原生态唱法的文化重任,还担负着引进西洋美声科学唱法的重任。吸收美声唱法中科学的因素,但不改变本土文化的特点,既做到传承又能做到发扬。笔者认为可以从“松弛”入手。

一、本科生的教学

凯里学院音乐学院自2006年升本以来,虽然已经招收了十一届音乐本科生,但大多数的生源以贵州为主,期间也会向湖南、广西、江西、四川等省招收部分学生。生源中的大多数学生来自偏远的农村,虽然也是通过高考的专业考试,但大多数学生对科学唱法还是知之甚少,唱出来的声音偏“白、尖”等现象,这些现象在美声唱法中是不允许的。经过多年的教学总结发现,运用好“松弛”这一武器可以使大多数学生改变这一现象。首先,传授关于美声唱法的一些理论知识。本科生毕竟通过高中的学习阶段,有较强的理解和总结能力,通过大量书本知识的传授,让他们通过书面间接的知识指导自身的发声行为。让他们意识到美声唱法中,“松弛”是其重要的标志,松弛的声音不仅能让全世界人们接受,更重要的是,松弛的声音能给予听众松弛愉快的心情。其次,在技能技巧教学过程中,注意“松弛”技法的介入。在教学过程我们发现我们的学生在学习中常常会出现一些比较严重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是被他的母语和本土文化所禁锢和束缚,最为常见的就是张不开嘴和声音发直。我们知道“张不开嘴”其实就是牙关紧,换句话说就是喉咙打不开,声音发直也是因为声带及其声带附近的肌肉群过于紧张造成的。我们必须先让他放松松牙关,嘴才能张开,口腔才能打开到歌唱的需要,之后才能慢慢的加入声音,最后在气息的支撑下把嗓子附近的肌肉群的多余力量消除才能做到真正的放松。

二、五年制的教学

凯里学院音乐学院五年制的学生都是初中直接升上来读大专的,五年制是专为传承苗族、侗族音乐舞蹈文化而设立的,他们生源主要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学生为主,招生考试中要求必须会演唱本土本民族歌曲、或演奏本土乐器、或跳本土舞蹈。因为五年制学生的招生门槛是比较低,所以我们学生的音乐素养也是很低的,很多的孩子来学校是第一次走出大山。这帮孩子的音乐素养是零基础,所以在声乐的教学过程中也是很头痛的,他们没有读过高中,文化水平也不是很高,声乐的理论知识不能急于传授,只能通过传统的口传心授的办法进行教学,这种状态一直要持续一年深知更长。五年制学生学习声乐的过程分两种,一种是美声科学发声方法的学习过程,另外一种是原生态唱法的学习过程,期中原生态唱法主要以苗歌和侗歌为主。原生态唱法主要以真声为主,真声、假声区分明显,音色特点是“纯净、透亮、纤细”等,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喊、扯、白、尖”等现象。其实所有的这些现象都与“紧”有关,期中有牙关紧、气息僵、喉咙紧等特点,这些问题都是需要解决的,而五年制开的独立的声乐课程就是美声发声方法学习课程,就是利用美声的“松弛”等特性来解决原生态唱法的缺陷,教学生如何打开、如何运用共鸣、如何放松身体、放松喉部肌肉群等,利用美声的科学性弥补本土音乐的不足,如现在很多的在当地比较出名的原生态歌手都是需要进过多年的美声学习训练才唱出来的。总之,在声乐的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好“松弛”这套歌唱技法,能为继承和弘扬本民族的音乐文化做贡献。

作者:李乐天 李小娟 单位:凯里学院音乐学院

参考文献:

[1]邹本初.歌唱学[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2]李晋玮,李晋瑗.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华乐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