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扮演在高中生物教学的运用

时间:2022-12-21 02:49:54

角色扮演在高中生物教学的运用

一、角色扮演的概述

1、角色扮演的概念。角色扮演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是指扮演者根据自我对各种角色理解,并根据这些角色对个体的要求而调节自己行为的过程[1]。2、角色扮演教学法的基本实施步骤。学者Shaftel认为角色扮演应该包括以下六项步骤[3]:(1)准备阶段: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预习课本。(2)选择参与者:应以7—10人为宜,教师分析各角色的特性,并征求适合扮演的人选。可让学生毛遂自荐,对参与表演的同学进行分组。(3)角色扮演者演练:教师要协助学生融入自己的角色中,可以提出简单的问题,引导其思考。(4)观察员的学习:未扮演的学生不应忽略,课程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回答问题。(5)进行角色扮演:由扮演者自发活动,活动过程教师对有不妥之处,应随时纠正。(6)讨论与评价:活动后引导角色扮演者与旁观者进行讨论,教师宜用开放式的问句,学生自然会有很多反应。

二、角色扮演教学法在生物教学中的行动研究

1、活动内容的选择。在教学中,只有适合角色扮演的主题,才有可能达到理想的效果。也就是说,不是对所有问题都有积极的作用,那些本已具有具体形象或生动描述的分类、形态、结构的生物学内容,毋需设计角色扮演[7]。在生物学中,角色扮演的角色可能不仅仅是人物角色,更多的可能是将生物学上相关结构拟人化了,通过肢体语言或拟人化的语言进行表现。如一个人代表一个染色体,用行动来表现染色体的行为和变化,从而明确细胞分裂的特点。2、实施案例。以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6章第一节《细胞的增殖》中的有丝分裂为例,重点扮演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进一步阐述角色扮演在生物教学中的行动研究。(1)教材分析课程标准对“有丝分裂”的教学要求是“概述其过程”,并且“观察和分析各个时期染色体的行为和数量变化”,属于理解水平的目标要求。有丝分裂的过程特点是重点,也是难点,但是比较抽象和难于理解,而染色体及相关结构的变化是常考知识,便于较好的开展活动,提出了具体的教学目标:(1)概述有丝分裂的过程特点,(2)说明细胞增殖是通过细胞分裂实现的,一次分裂完成为一个细胞周期。一个细胞周期包括两个阶段,即分裂间期和分裂期,细胞间期为分裂期进行大量的物质准备;(3)强调细胞分裂过程是动态和连续的。(2)实施方案1)教师引导学生复习有丝分裂过程(以植物细胞为例),明确相关概念(如细胞周期),概述染色体变化特点。角色扮演活动:一位学生代表一个(中着丝粒)染色体,身体中段表示着丝点,双手和双脚可用来表示着丝点周围的片段。当扮演者双手举起时,其双手和双脚可表示“每条染色体包括两条并列的姐妹染色单体”;当扮演者双手放下或一只手和一只脚(不论左右)或双手举起(双腿跪下)时,可表示“每个着丝点分裂成两个,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有丝分裂过程:13位同学,其中1位同学扮演“细胞周期老人”(简称“周期老人”),另外12位同学扮演12条染色体,12位同学中6位“首发”染色体(3男3女,每对男女身高相近,可引入“同源染色体”这个概念,便于学习减数分裂)、6位“替补”染色体(同上)。随着周期老人通报细胞周期的每个阶段,扮演染色体的同学分别进行表演。最后,结合教材P113图解进行总体认识。在组织的过程中,我进行了记录和统计,现将详细过程介绍如下:周期老人:各位染色体同志,大家下午好!我是周期老人,欢迎各位进入细胞周期。有句古语这样说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毋庸置疑,各位在分裂间期都进行了大量准备,经过螺旋缠绕后,如今变得强壮了。以前,你们被称为“染色质”,如今,成为了大名鼎鼎的“染色体”!相信你们都渴望进入新的阶段吧!欢迎来到分裂期,分裂期分为四个时期,即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咱们先进入分裂前期!6位首发染色体:双手举起,散乱地分布在讲台上。(注:6个人代表6条染色体,每位同学的双手和双脚都伸展着,表示1条染色体含有2条染色单体和2个DNA分子。)周期老人(提问):描述染色体的行为和数量?染色单体有几条?DNA有几条?观察学生(回答):染色体散乱地分布在纺锤体中央,此时,每条染色体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有6条染色体,12条染色单体,12个DNA分子。周期老人:欢迎来到中期!6位首发染色体:双手举起,呈一列排布在讲台中央。周期老人(提问):描述染色体的行为和数量?染色单体有几条?DNA有几条?观察学生(回答):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运动,最终整齐地排列在细胞中央的一个平面上(赤道板)。此时,有6条染色体,12条染色单体,12个DNA分子。周期老人:后期!6位首发染色体:沿赤道板统一后撤一步后。其中A、B同学双手下放,笔直站立;C同学双腿下跪,双手举起;D同学左腿站立,右手举起;E、F同学右腿站立,左手举起。6位替补染色体:距离赤道线一步,面向首发染色体。其中,A1、B1双腿下跪,双手举起;C1同学双手下放,笔直站立;D1同学右腿站立,左手举起;E1、F1同学左腿站立,右手举起。周期老人(提问):描述染色体的行为和数量?染色单体有几条?DNA有几条?观察学生(回答):每个着丝点分裂成两个,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由纺锤丝牵引着分别向细胞两极移动。此时,有12条染色体,0条染色单体,12个DNA分子。周期老人:末期!6位首发染色体和6位替补染色体,各向后移动一步。周期老人在赤道板上放上一块小黑板(表示细胞壁)。周期老人(提问):描述染色体的行为和数量?染色单体有几条?DNA有几条?观察学生(回答):当两套染色体分别到达细胞的两极以后,每条染色体逐渐变成细长而盘曲的染色质丝。此时,有6条染色体,0条染色单体,6个DNA分子。教师补充:在练习中,常常出现分裂末期有12条染色体,0条染色单体,12个DNA分子,若出现这种情况,隐含着细胞核分开,而细胞质未分开,严格说细胞未分开。周期老人:潮起潮落,春去秋来,花开花落,万事万物都在轮回交替中,经过一个周期后,让我们一起进入下一周期吧!下周期见!2)小结:对以上活动进行汇总,从整体理解有丝分裂的过程特点,总结染色体、染色单体、DNA(2N=6)的变化趋势。3)染色体的行为:分裂间期:散乱分布在纺锤体中央;分裂前期:缩短变粗,散乱分布;分裂中期:稳定清晰,着丝点位于中央;分裂后期:分裂加倍,两极两套;分裂末期:螺旋解开,形成丝状染色体4)染色体的变化趋势:以二倍体生物为例(如表1和图1)

三、案例分析

(1)情况说明:以昭通一中明达分校高二年级的60班(实验班)和62班(对照班)为实验对象,其中,两个班为同一阶层的。60班进行以上所述的角色扮演,62班为对照班进行比较,通过“有丝分裂”的随堂测试对实验效果进行检验、分析、统计。(2)对照实验班分数统计如下:(如表2和图2)比较可看出,两者都满足正态分布曲线。实验班的高分段人数较多,70-79分数段的人数最多,低分段较少,及格率为77.46%;对照班高分段人数较少,60-69分数段的人数最多,低分段较多,及格率为52.17%。通过比较,效果不言而喻。

四、应用体会

(1)活动前要做好细致的准备和引导工作。教师和学生必须要课前认真思考,充分准备,考虑周全。

参考文献:

[1]徐彦.角色扮演教学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自然科学版,2014,23(4):431-433.

[2]张传明.角色扮演教学法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2,(02):47-48.

[3]杨国龙.用课堂角色表演提高学生素质[J].保山师专学报,2005,19(1):72-74.

[4]宋晴葵.用角色扮演法教授自然选择学说[J].人才与教育,2008,(7):154-155.

[5]柏化勇.生物教学方法浅谈[J].学科建设,2012(9):142.

[6]余自强.高中生物课程内容建构[J].课程•教材.教学,2004,24(9):54.

[7]寇红.浅议高中生物教学方法[J].教学研究,2012(6):36.

[8]周佳球.角色扮演活动的分类、设计与评价[J].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3(6):119-120.

作者:乔焦 单位:昭通第一中学 明达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