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元素采集与在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09-27 11:17:31

特色元素采集与在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淮安是具有浓郁文化底蕴和人文气息的历史名城。悠久的历史积累了许多优秀的文化遗产,对于艺术设计界来说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在当代设计教育要求突出本地域传统文化特色的背景下,通过整理、发掘地域特色文化资源,将这种具有“特色元素”的资源转换到现代设计中,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本文主要从淮安的历史、名人、自然资源、城市风格等方面论述了设计教学中地域特色元素的提取和应用的实践经验,希望对各位同仁有所启发。

关键词:淮安地域特色元素;艺术设计;采集与应用

本文系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与地域特色文化有效融合的实践研究”成果,高职教育的核心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其指导思想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但是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很多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过分注重专业技能训练而忽视人文素质养成的问题,设计专业课程设置大同小异,没有形成各自学校的特色。在当代设计教育要求突出本地域传统文化积淀所形成的具有显著差异性的设计风格与地方特色的背景下,在高职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中加入对地域特色文化的研究,将为在传统与现代的基础上建构现代艺术设计课程体系,为应对全球化背景下可能带来的教育模式大同化的挑战奠定良好基础。也是地方高职院校设计专业突显办学特色乃至求得专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淮安历来就是文脉相承,具有浓郁文化底蕴和人文气息的重要城市。以总理、袁枚、吴承恩、关天培等为代表的历史文化名人让淮安享誉海内外。作为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千年古县、楚文化的核心区域,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孕育了许多优秀的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运河历史的更迭更是推动淮安累积了厚重而灿烂的运河文化。而这些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大量的明清建筑和古镇遗址、淮海戏和博里农民画等民间艺术、饮食文化、风情习俗等,其中蕴含的丰富艺术造型和丰厚的哲学、美学内容,以及呈现出的意境美、语言美、形式美,是古人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而对于现代设计界而言更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通过整理、发掘地域特色文化资源,将这种具有“特色元素”的资源转换到现代设计中,并以物化的形式表现出来,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

一、历史名城,漕运之都---淮安之“古韵”

淮安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市名为淮水安澜之意,“使淮水永安”。辖区主要是古淮河流域,据说大禹治水曾经到过此处。和那悠长的淮河水一样,淮安的历史源远流长,境内有著名的“下草湾文化”和“莲岗文化”遗址,在距今2200多年前的秦代就已设县,至隋代大运河开凿以后,逐渐成为漕运、盐运的要地。“南船北马,舍舟登陆”,明清鼎盛时期作为南北交通枢纽城市的淮安与苏州、杭州、扬州并称为运河沿线的"四大都市"。经历千余年发展而来的大运河及其漕运历史已经成为一个文化体系,可以说是主导了淮安城市的发展。由于历史的演替和社会的变迁,城市曾经的繁荣已经成为历史的遗迹。但这些历史遗迹逐渐沉淀为城市的内涵,也成为淮安悠久文明的载体和见证。艺术设计教学中,教师带领学生深入调研,实地考察了漕运总督府、清晏园、清江浦楼、镇淮楼等建筑,亲临河下古镇、洪泽湖堤、古运河闸等遗址,再到淮安市博物馆查阅历史资料,收集了大量与漕运相关的民间传说、传统民歌、戏剧、描写淮安段漕运的对联、古诗词及古文等。通过整理、归类,提取其中设计元素,以质朴沧桑的古城墙、幽深宁静的石板路、门庭半朽的古建筑等图像为载体凸显淮安的历史沧桑感和深厚的文化气息。下图为学生设计的城市宣传招贴,设计版式以横式开本呈现,主体图形设计以撕开的折页强化图形对视觉的冲击力,并以此拉开两个层次,外层是对几个漕运重要遗址的说明与描述,内层是从漕运遗址中提取的特色结构图像。撕开的章页加之古旧的色彩彰显了以漕运遗址为载体特色图像的历史沧桑感和深厚的文化气息。招贴整体风格古朴、悠远、富有浓郁的历史沧桑感,以表现淮安深厚的历史底蕴与文化气息,说明漕运文化在淮安发展过程中重要地位和影响。通过类似的训练可 以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审美意识,使他们熟悉地域文化中的视觉元素,基本掌握结合地域特色进行艺术设计的方法。

二、总理家乡,名人辈出---淮安之“人杰”

因为淮安“扼江北之要冲,为南北交通之孔道”,从隋唐到明清,各朝代大多在淮安设置官署督办漕运,往来不息的天下客商和文人墨客也爱在淮安驻留。交通、经济的繁荣带来了地方文化的飞速发展,各级官学、私学普遍建立,人民的文化素质普遍提高。明清两朝仅山阳(今淮安区)一县就考中进士200多人,河下镇还出了状元、榜眼、探花,留下“河下三鼎甲”的佳话。深厚的文化积淀和浓郁的人文气息使淮安历代名人辈出:“兴汉三杰”中的大军事家韩信、汉赋大家枚乘、击鼓抗金的梁红玉、《西游记》作者吴承恩、虎门销烟的关天培、《老残游记》作者刘鹗等。淮安的这些名人在各自生活的时代都有着极大的影响,他们是人民群众的杰出代表,是淮安城市内在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是淮安城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他们的成就、思想、人格、声誉都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研究这些名人,也就知道了淮安的文化传承,知道了淮安人的精神、情感和价值观等。在设计教学中,我们注意指导学生搜集名人名言、性格特点、喜好物品、相关图片等,结合具体设计需要提取文字和图像等同构排版勾勒出名人的形象,以此凸显产品特色,提升设计品质。特别是一代伟人总理,更是淮安人和淮安精神的杰出代表。是全世界公认的“完人”,是中国人心中的“圣人”、“道德楷模”,是全体淮安人民的骄傲。淮安卷烟厂的设计人员巧妙的以童年读书处的腊梅花为烟标图案,开发出“一品梅”香烟品牌,以“一品”暗指总理,梅花代表总理坚韧高洁的品质。一经推出即好评如潮,至今已畅销二十余年。

三、鱼米之乡,美丽富饶---淮安之“地灵”

淮安自古就是国家重要的粮食基地,是物产丰富的鱼米之乡。境内既有广袤、肥沃的平原和山高林茂的丘陵山地,更有“日出斗金”的洪泽湖和高邮湖、白马湖等水域宽广、盛产鱼虾的湖泊。改革开放以来,淮安人民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大力发展蔬菜、畜禽、生猪、水产、林木等五大主导产业,特别是公共交通的发展使淮安逐渐成为江苏新兴的交通枢纽城市、全国重要的绿色农副产品产加销基地。盱眙龙虾节、金湖荷花节等国内外知名的文化旅游盛典逐渐成为淮安的城市名片,洪泽湖湿地公园、铁山寺森林公园、古淮河生态公园等部级景区的开发又使淮安成为新兴的旅游城市。淮安丰富的自然资源与人文景观为艺术设计提供了大量的创作素材,但在教学中也要注意提醒学生不能简单地用图片直观表达,而应把握好自身的地域特色,加强对中国传统表现手法的理解和吸收,将直观与抽象、传统与现代结合起来,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对特色元素进行现代阐释和创新,实现其功能的迁移应用。地方性高校地域性设计教学的重点应当是当地的人文环境,对地方历史文化、民风民俗、特色景观进行分析和整合,培养学生提炼文化符号的能力。比如笔者所在的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校徽的设计,主题元素由“财经”两字的首字母C、J组合成“S”(苏),如紧密相握的手掌,相依相赖,互持互荣。整体造型运用了现代构成手法,巧妙转成对称图形,字母变形为川流不息的河流,周而复始。既象征着财经为有源之水,绵延不绝,又体现所在城市水文化的特色:内敛、灵动、严谨、宽容,代表水色的深蓝、浅蓝、蓝色,三色浑然一体,赋予标志恒久的生命力,彰显了学校严谨治学的办学理念。

四、淮扬美食,融汇南北---淮安之“包容”

淮扬菜是我国传统的四大菜系之一,淮安和扬州是淮扬菜的中心和发源地。淮扬菜肴历史悠久,它的形成与漕运、河务、盐运密切相关。因为淮安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使淮扬菜的风味,随着南来北往各色人群的流动,不断丰富和完善。“软兜长鱼”、“钦工肉圆”“平桥豆腐”等菜肴营养丰富、老少皆宜,流传至今。淮扬菜既具有南方菜重本味、精致清鲜的特点,又吸收了北方菜味重、色浓的特色,从而形成了甜咸适中、色正味鲜的独特风味,倾倒了海内外无数的美食家。而且,随着社会发展、人员流动的增加,淮扬菜仍不断融入其它菜系的特点,从没停止过推陈出新。作为一种独特的地方饮食文化,我们可以从淮扬菜的历史起源、食材组合、菜肴特点等方面,提取淮扬菜不同于其他菜系的独特文化底蕴,将其融汇南北的风味特色作为设计切入点,着重表现淮扬菜的味“鲜”、形“美”和起源的“包容”。使人们从菜肴中品味淮安的传承和创新,体会淮安的包容精神。以学生作品淮扬菜宣传海报设计为例,形式上以几何色块切割画面,使画面富有现代感。切割的几何色块以绿色、橙色为主,绿色象征祥和、安宁、包容,橙色蕴含富足、快乐、幸福,在古时还有聚财的意思。所以运用橙色、绿色来以此寓意淮安是一个温暖的城市,有着富饶的物产和博大的胸襟。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富有包容精神的淮安,人民生活富足,安居乐业。淮扬菜的发展史,也是一部淮安文化史,是淮安人的奋斗史、发展史,也刚好契合了“包容天下,崛起江淮。”的新时期淮安精神。“包容天下”含有包容万物、融会贯通之意,表现了淮安人的胸襟气度和生存发展的智慧和能力;“崛起江淮”含有突破现状、敢为人先之意,表达了淮安人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对于人文精神层面的感悟,很难完全通过教师的解析而轻易领会,这需要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需要一个持之以恒的学习过程。我们尝试着从校园文化氛围创设、教学过程设计、课外活动组织等多方面入手,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提高他们对各种文化形式的审美意识和运用个性化思维的重新表现这些文化元素的能力。正如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所说,“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力”。

地域性设计教育要凸显地域人文特色,并不是对人文特色的简单提取和套用,而是一种运用现代设计思维再加工的创造过程。需要对地域特色人文资源进行追根溯源的发掘和归类整理,要引导学生对地域人文资源进行剖析和重新解读,力求让学生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领会其内涵和象征意义。教师要把“传承、融合、创新”的主线贯穿在整个设计教学过程中。把传统文化表象下的思想、意境等作为教学难点来对待,通过层层深入的讨论、讲解,让学生逐步从感知、理解的浅层面深入到创造性改造和灵活提取运用这些元素的应用层面。学生运用现代设计理念使地域特色元素成为他们进行设计的创意点,让作品具有现代气息的同时拥有独特的地域文化内涵,使地域特色文化通过现代设计得到了传承和发扬,而现代的设计理念也在富含地域特色的设计作品中得到延伸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其现.地方文化特质对地方高校办学理念的影响[J].贺州学院学报,2013(02).

[2]陆蕾,李叶.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在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中的思考[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1).

[3]张玲潇,杜珺.高校艺术设计课程设置地域特色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27).

作者:浦海涛 单位: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