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思想品德教育论文

时间:2022-03-23 08:25:11

小学语文思想品德教育论文

一、在语言训练的过程中进行思想教育

1.释字解词,诱发课文内在思想性进行教育。在语文课本一文有这么一句:“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草根和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在读这句话时,有的同学把“硬”读轻声,还有的同学甚至丢掉这个字。我就从这个字作为突破口,让学生查字典看“硬”字的解释。“硬”字在本句中当“勉强”讲,“硬咽下去”就是“勉强咽下去”。既然难以下咽,老班长为什么还要“硬咽”,联系下文学会就会知道:老班长把鱼汤拿给“我”和“两个小战士吃”,自己偷偷地去“硬咽”剩下的鱼骨头是为了填饱肚子使自己活下来,从而照顾那几个有病的小战士走出草地。一个“硬”字突出了老班长为了同志为了革命,不惜忍受一切痛苦的崇高精神,学生被老班长舍己为人的精神所感染,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思想教育。2.分析中心句,挖掘思想意义进行思想教育。《落花生》一文的中心句是“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怎样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有用的人”呢?进而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呢?在教学这一环节时,我组织学生展开讨论,有的说:“有用的人就是对人民有益的人”,有的说:“张海迪大姐姐虽然身残,但他自学医学能为人治病,他是有用的人”。从学生来看,学生对“有用的人”理解基本是正确的。在此基础上,我又引导学生:默默无闻的工人、农民、解放军他们是否也是有用的人?学生联想农民种田收获粮食我们才能有饭吃,工人阿姨织布我们才能有衣穿……从而得出无论什么人什么职业只要对社会有贡献都是有用的人。这样围绕中心句讨论,使学生受到一次深刻的人生观教育。

二、寓思想教育于形象感染

小学课文教材中的课文,有的描绘了祖国山川的美丽壮观的景象,有的刻画了人物的心灵美。课文的思想性和形象性对学生的品格有着极大的影响。课文的正面人物形象往往是易于学生模仿的形象,景与物的形象往往易激发学生对景物的喜欢感情。因此教学中一定要把握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景与物的形象活现出来,让学生的行为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比如《桂林山水》、《长城》一类描写祖国壮丽山河的课文,教学时要图文并茂再现具体景物形象.让学生在悦目赏心怡神的情境中学习课文。

三、结合听说读写训练渗透思想教育

听说读写是小学阅读教学最主要的训练途径。学生在听、读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选择去摄取不同的“营养”,在说写训练过程中深化学生的认识。首先在说的过程中让学生明确自己应该怎样做才能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将来成为一个对祖国对人民有用的人,然后在说的基础上让学生把说的感受写下来,这样认识即可升华。对正确的积极思想充分肯定和赞扬,将那些好作品拿到班上读一读、评一评,互相交流思想,谈自己的体会、看法,这些思想来源于学生中,学生就会从中受到更深刻的教育。

四、组织学生在讨论中思考

阅读教学中常常要组织学生讨论,针对学生一知半解或有不同理解的地方,启发学生自己读书,在讨论中思考,在讨论中理解,在讨论中领悟。如在《跳水》一文的教学中,教者设计了这样两个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1.除了跳水,你能想出哪些办法救孩子?2.你想的办法与“跳水”相比,哪种好?为什么?学生分组讨论,提出了多种设想:甲板上铺棉被;把帆布平展开来接;把桅杆上的绳子甩过去让孩子抓住;叫孩子趴下来抓住栏木等。经过比较他们发现,这些方法都因时间来不及而会导致失败,当时只有跳水才是最安全,最有效的办法。从文中“船长从船舱里走出来,沉着命令孩子跳水”,学生领悟到了在紧要关头,船长的机智和果断。

五、在欣赏中熏陶学生的思想教育

通过阅读欣赏,学生能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如《海伦•凯勒》一文中,主人公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坚持学习拼写单词和练习说话,终于取得了成功,学生对文中感人的地方反复阅读,感受到主人公身残志坚,不屈不挠的人格力量。是啊,不经挫折、磨难,就难以长大成人。通过阅读欣赏,学生还体会到,就是这样的一位残疾人,她把自己的所学和全部的爱都倾注在别的残疾人身上,为更多的和自己一样不幸的人服务,这是多么崇高的人生境界啊。学生的内心升腾起一种爱的力量,爱的责任——关爱他人,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这种熏陶感染,将转化为一种努力,净化学生的心灵,有助于高尚道德情操的形成。在语文学科中寓德于教的途径很多,我们应该勇于发掘,善于发掘,把握每个思想教育的机会,充分发挥语文阅读教学的功能,使我们的都能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提高他们的道德品质。

语文阅读教学过程确实是一个可以培养和锻炼学生意志品质的过程,这需要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善于启发,有意渗透,使学生树立起学好语文的自信心,养成持之以恒的阅读习惯的同时,逐步培养起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作者:李翠芬 单位: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大路第一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