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现状及对策

时间:2022-09-06 11:01:30

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现状及对策

摘要:当代青少年是祖国未来事业的接班人,是民族的希望,但其所处的时展过快,身边诱惑过多,导致他们中的一大批人过早成熟,思想品德状况出现了一些让人忧虑的变化。因此剖析青少年思想品德存在的问题,加强对青少年思想品德的教育尤其关键。

关键词:新形势;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对策

当代青少年所处的时代正是全球经济飞速发展、社会转型以及文化多元化的时代。互联网的新奇体验,身边事物成长和转变的速度加快了一大批青少年的过早成熟,使其以不同方式过早地接触到成人社会,导致现阶段我国青少年的思想品德状况出现了一些让人忧虑的变化。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是基础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思想品德教育方面入手,采取何种办法才能更有效地帮助青少年真正健康向上地成长?本文就当前青少年思想品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探讨。

一、新形势下青少年思想品德存在的问题

1.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精华正在流失

《大学》开篇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在数千年的漫长岁月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伟大的美德精神。然而勤俭节约、尊老爱幼、尊师重道等这些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的精华部分正在这一代青少年学生中逐渐流失。当代青少年往往自我意识膨胀,社会公德意识淡化,罔顾公共生活领域的道德规范,仅知道维护个人利益,不顾集体和他人利益;有些不顾家庭实际情况,与同学盲目攀比吃穿用度,给家庭造成额外的负担;在学校生活中,辱骂同学甚至老师、随地乱扔垃圾等不文明现象在校园时有发生。还有部分学生诚信观念淡薄,人际关系交往趋于功利化。例如,一些学生为了完成学习任务,早早来到教室,为的不是晨读,而是躲避老师视线抄袭作业;一些学生为了考试得到高分,在考场与他人勾结,用各种作弊手段,抄袭他人试卷;部分学生知错就改的意识不强,当面临询问和批评时,第一反应通常是找理由和借口为自己开脱,不能够主动承认错误;部分学生好“逞英雄”,将错误包揽至自己一人身上,试图包庇与他一同犯错的人,给老师调查事情真相和解决问题造成了不小的困难。这些不良风气不仅难以治理,并且传染速度很快,极易在学生中盛行开来,使整个校园的风气变差。

2.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模糊不清

当前青少年的人生价值取向总体是健康向上的。但我们也应发现部分青少年比较关注自我利益,集体主义精神在逐渐减弱,社会责任感淡薄。一方面,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有些青少年花钱大手大脚,吃要进口的,穿要名牌,毫不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有些青少年盲目崇拜明星,把他们作为偶像去热烈追逐,将大部分精力和金钱用于追逐明星、讨论“八卦”之上,把人生理想、奋斗目标置之脑后。另一方面,青少年的自我意识强烈。他们思维活跃,敢于提问,敢于质疑,敢于拼搏;自我表现欲望强烈,行动力较强,注重自我形象与个人利益。但同时,青少年还处于成长时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生活经验还不够丰富,思想还不够成熟。相当一部分青少年把金钱作为人生奋斗的最大动力和目标。在学习动机上,很多学生侧重于个人前途和个人理想、价值的实现,比较关注自我利益。在职业选择上,部分青少年也会把待遇、收入放在抉择职业的首要因素上。青少年的价值观取向呈现出自我化、功利评判实惠化的倾向。

3.当代青少年心理问题层出不穷

这一代的青少年因为多数是独生子女或家境优越,一方面得到很多,但同时又失去很多:得到的是充分的爱抚与关怀、优裕的物质生活条件;失去的是独立生活的能力,勤劳的意志和高度的责任心;得到的是智商的极大提高,失去的就是情商的极度低下。近年来,离异家庭、特困家庭、独生子女家庭、留守家庭等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益增多,需要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帮助和解决。综合来讲,当今青少年心理上存在着以下的共同弊病:对父母的依附性较强,生活自理能力差;生活上追求奢华,有铺张浪费的不良习惯;自我意识强烈而顽固,在群体中经常事事以自我为中心,不擅长为他人考虑;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遇到挫折和困难容易逃避,而不是正面应对;心理承受能力差,意志力薄弱,经不起挫折;只爱听表扬的话,不愿接受批评;喜怒无常,感情脆弱;集体观念淡薄,以个人利益为先。

二、当代青少年思想问题产生的原因

1.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目前,各种信息充斥于我们的耳目,淫秽、色情、暴力、丑恶的内容也在网上流传,这使青少年的思想品德发展偏离了航向。网络的开放性特征也使得西方文化的渗透加剧,青少年面临着大量西方文化思潮的冲击。例如,我国的传统节日,如清明节、端午节乃至春节,关注的青少年越来越少,部分青少年对这些传统节日所蕴含的深意一知半解。反观,诸如情人节、圣诞节等“洋节”却被庆祝得如火如荼,尤其是在青少年群体中。除此之外,好莱坞电影也在全世界扮演了传播美国文化、推销美国精神和普世价值的急先锋,对世界各地的年轻人尤其是青年一代都在进行反复的“洗脑”,输送其价值观,使青少年爱上美国大片,迷恋美国生活,习惯过“洋节”。另外,社会上还存在着价值取向混乱、道德滑坡等现象,青少年年轻幼稚,缺乏经验,社会上充斥的不良风气多了,青少年判断是非的能力较差,无法分辨社会上的不良道德现象。再加上青少年极强的好奇心和模仿力,社会上的不良现象终将会给青少年学生的道德和心灵造成污染。

2.学校德育成效有限的影响

长期以来,我国德育的落实一直与智育、体育、美育等学科教育脱离开来,使之成为学科中一个单独实体———思想品德课。然而,在真正实践中,学校又对德育、智育的重视程度不一,应试教育这一重压使学校课堂教学仍然紧紧围绕着应试这一“核心”任务展开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形式多为知识灌输,留给学生实践和思考的时间很少,升学压力仍然是青少年生活中的第一压力。在强大的升学压力下,教师大多是为了学生应考而教,也没有过多精力在德育上对其进行过多教诲,而学生也多是为了应付考试去学习知识,思想政治课对学生的素质塑造作用并没有得到体现。重智育、轻德育的模式,严重影响了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于是,在其他学科教学过程中,科任老师便有意无意地冷落了本学科与德育的渗透关系,学生在接受智育、体育、美育的同时,极少接受道德品质的熏陶,从而致使德育与其他学科教学背离,达不到思想品德教育良好的渗透效果。与此同时,由于德育工作的单一性和重复性,愿意承担班主任及德育工作的老师不多,即使有的教师被安排了这些工作,也是应付式地完成课程。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德育工作人员只好用非专业人士充数,这就造成了中学德育相关机制无法真正落到实处。

3.家庭教育观念不当的影响

家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是其他一切教育的基础,父母对孩子的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许多家长意识到知识在当前社会中的重要性,他们非常注重孩子的学习,而对于孩子的精神生活却很少关注,忽视了对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还有部分学生的父母忙于工作,对子女疏于管教,对子女的学习和成长状况不甚了解。另外,一部分家长自身素质较差,对孩子思想品德形成的影响也非常之大。比如一些家长自身就比较热爱、打游戏等,而父母是孩子的镜子,这种无声的“潜意识教育”自然会对孩子造成不良的影响,使得青少年的思想和道德品行难以得到健康成长。总之,家庭教育观念错误,容易使青少年思想认识产生问题、行为出现偏差。

4.网络文化的消极影响

中学阶段是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的学生普遍求知欲强但自制力差,思想道德等方面极不成熟,缺乏对信息的分辨力,极易受到影响。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能促进青少年道德观念的形成和道德判断能力的提高,而不良的网络文化会对青少年的道德认识和行为产生负面的影响。据CNNIC《2014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研究报告》统计:偏重网络娱乐类应用是青少年网民最重要的特点。青少年网民使用网络音乐、网络游戏、网络视频和网络文学这四类应用的比例均高于网民总体水平。同时还显示,截至2014年12月底,中国青少年网民规模达2.77亿,占整体网民的42.7%,占青少年总体的79.6%。60.1%的青少年网民信任互联网上的信息,整体对互联网信任度高,依赖性强,安全意识较弱。网络文化中除了包含丰富的知识资源外,还存在一些诸如淫秽色情、暴力恐怖、价值观扭曲以及大量的西方反动思想和颓废思想等不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的内容,青少年如若长期接触到网络上这些不良的信息,很容易在不知不觉中成为其“污染”对象,严重摧残着身心健康。

三、解决当代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问题的对策

1.以社会环境为依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社会环境对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有巨大的影响。要想有力地促进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健康成长,应不断完善和优化社会环境,尽力消除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具体说来,应力争做到增加思想政治教育资金,把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纳入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确保中央和地方财政对思想政治教育资金的投入不断增加;在财力允许的情况下,修建适合青少年学习体验的科学博物馆、法制教育基地、体育馆等,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提供越来越好的物质基础;加强社会思想品德教育基地建设,向广大青少年开放红色经典教育场所,加强各级中学与社区、高校、政府公共服务部门的活动对接,增强青少年的实际道德体验。

2.以学校德育为重点,发挥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

首先,应注重校园文化建设,精心营造人文性教育环节。人文校园的建设要坚持以“人”为中心,学校管理要注意人的心理、情感、意志、品质等要素,扭转教师思想和教育模式。为学生成长和发展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以人为本,充分利用教育设施和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动手去做、动脑去想,才能做到让学生发展智力、提高能力、培养品德。例如,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宣传正能量的内容,以此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其次,教师是学生最重要的榜样。因此德育还要从教师开始,提高教师队伍的自身素质。教师应该注重自身形象,给学生做好榜样。教师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帮助后进生,资助特困生,爱护特殊生,在实践中塑造优秀的教师形象,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真正地起到楷模作用。教师要遵循素质教育的要求,真正落实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教育观,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合作探究式学习和创新精神。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抛弃陈旧的教学思想,从传统的传授教学模式中彻底解放出来,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主体潜能,利用自己的知识创造性地引导学生进入丰富多彩的知识殿堂,训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能力。

3.以家庭环境为基点,注重家庭教育的内化效果

家庭的教育对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形成产生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父母的行为意识和思想品德,对青少年具有一定的模范和榜样作用。但是,家庭作为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家长却往往会忽视与学校及老师之间的沟通,误以为将孩子送到学校就万事大吉,从而造成学校德育与家庭教育不协调的现象出现,严重影响了对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的加强。如果在一个家庭中,父母或亲人经常吵架,家庭氛围紧张压抑,那么生活在这种环境中的孩子,也会产生紧张冲突、恐惧不安的负面心理,这样的环境下怎会培养出个性健康的孩子?父母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和观念,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努力帮助孩子了解自身特点,不断培养其能力,如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面对各种挑战的能力,保持良好的心理和生理状态。

4.以学生为出发点,培养自身的良好品德

道德品德的培养不仅要依靠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还要依赖于自身的教育。《论语•卫灵公》中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青少年自身应加强自我的内在约束力,强调自我教育,不断进步。社会、学校、家庭在帮助学生的同时,还应有意识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德育环节中来,培养青少年的自主意识,发挥青少年在德育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使其以积极健康的态度面对生活。

作者:陈旻旻 单位:广西大学

参考文献:

[1]张慧玲.当代中学生思想品德问题及对策[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0,(5):62—64.

[2]郭铁生.试论加强和改进中学德育工作[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121—123.

[3]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4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研究报告》[J].中国信息安全,2015,(6):68—70.

[4]潘宏佳.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关照[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