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问题探析

时间:2022-04-16 04:58:18

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问题探析

一、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概念及特征

思想品德教育既然是教育的一种,那么无论采取何种形式,其最终目的就是要提高他们的道德品质、规范他们的行为习惯。三是思想品德教育具有渗透性。思想品德教育的完成大都是通过活动来进行的,这就为知识传授和理论宣讲省去了不少时间,起到在实践中培养品质、在生活中实践理论的作用。

二、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现行体制导致高校忽视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目前,我国内地高校基本上都把专业知识教育放在第一位,重点放在培养学生掌握更多的学业知识,而不重视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同时,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够重视,没有开设心理健康课程,没有设立专门心理健康机构,手段和方法不得当且陈旧,很难适应现代大学生的要求,致使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呈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正常教学活动。

(二)思想政治教育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

当前,高校的思想政治课程建设远远落后学生的实际,针对大学生比较关注的理论问题和热点问题不能很好地解答,某些方面的回答没有说服力,这就使学生在重大的原则性问题上不能很好地认识。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不能很好地贯穿到专业知识教学中,不能很好联系实际[1]12。在传统教学中,往往是老师只是单纯地理论说课,没有和学生互动起来,大多学生在学习中感到枯燥无味,这样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厌学情绪严重,学到的知识不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多元性的文化导致学生缺乏清醒的认识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和网络建设的全面普及,文化的多元性日益突出。国际竞争早已从经济、科技和军事方面扩大到国家文化层面。尽管多元性的文化交流、创新和科技知识的进步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但在多元性的文化不断冲击下,也出现了西方的功利主义侵入到我们传统文化中的现象。同时,由于我们应对问题的不及时性及方法的不得当,导致大学生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养成上出现了扭曲,不能正确培养大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四)思想品德教育的环境不良导致保障机制的缺失

一方面,高校的校园文化活动内容单一,学生自身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尤其是团体活动和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活动开展较少,影响面较窄;另一方面,各高校不重视教师资源的开发和管理,既不能充分发挥本校教师的优势,又不能保持和外校的联系,使教师资源不能满足本校的需要。同时,高等学校缺乏教育教学的保障机制,在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上严重脱节,且硬件建设落后于软件建设。

三、导致大学生思想品德缺失的成因

(一)社会因素

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大发展给大学生们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机遇,但社会上的一些腐朽思想也给大学生们造成了心理上的负面影响。一方面,市场经济自身的特性决定了它有很多负面作用,这就直接影响到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当今社会上的道德品质败坏、惟利是图、官商勾结、钱权交易等现象严重侵蚀着大学生们的思想[2]4-5。另一方面,我国的国情决定了中国的发展只能是先富带后富,不可能一下子全富起来,这就导致东西部之间、人与人之间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大,社会分配的不公平现象越来越严重。人们原有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和伦理思想随着外来思想和多元文化的冲击发生了变化,原有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判断都随之而改变。更为可悲的是,我们竟然在这些变化下显得无能为力,而新的道德规范还没有形成,作为当代大学生更难适应这种社会的变化。随着互联网的日渐普及,大学生的交往面越来越宽,网上收发邮件、聊天和购物也变得十分方便。大学生们通过互联网认识了更多的陌生人。但是,网络的虚拟性决定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只能通过语言文字来进行,网络环境极其复杂,这与现实社会有着本质的差别,这对于正在青春期的大学生来说很难分辨其真伪。同时,由于色情广告、暴力信息等的传播,导致大学生道德品质进一步下降,违法乱纪现象横生。此外,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其传播方式也越来越隐蔽,人们很难找到信息的者、传播者,造成网络犯罪现象越来越严重。网络犯罪手段各式各样,如虚假信息、色情图片、病毒攻击等[3]2-3。尽管大学生们的互联网犯罪现象并不是很多,但不加以管制和预防,这种现象将会很快蔓延。大学生对网络技术的过度依赖,很容易造成思想上的偏差,个人修养很难提高。

(二)学校因素

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高等学校环境的变化,尽管给高校教育提供了契机,但也对大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产生了消极的影响。目前,高校的教育改革只能使学生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家庭高额的教育投资使学生养成了效益观念,而弱化了社会责任感。在我国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原有的思想道德教育体制已经不能适应现实的需要了,这就要求对旧体制进行变革和完善。总体上来说,目前大学生的道德教育形式比较单一,内容陈旧,没有很强的针对性,教育投入的力度还远远不够。对大学生产生的不良倾向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对大学生出现的违法乱纪行为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4]20-21。

(三)家庭因素

我国的家庭在培养人方面承担着更多的社会责任,然而随着经济体制的变化和社会的发展,由于家长们忙于自己的工作,平时和孩子们很少沟通和交流,一旦他们出现了思想上的波动就难以制止。现在的家庭大多都是一个孩子,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孩子过分的溺爱,使他们养成了偏执过激的极端思想,往往是一个小问题就与别人发生冲突。此外,现在的家庭都是封闭式的,很少与外界交流,这就造成了学生封闭思想的养成,这种叛逆性格很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四)学生自身的原因

学生时代,他们往往需要承担更多的学习任务,努力学习是主要目的,忽视了思想道德修养的提高。据有关资料显示,大学生们大多具有爱国精神和进步思想,但部分学生在思想品质方面存在着缺陷。部分学生缺乏对社会的全面认识,识别能力很差,容易受到外界思潮的冲击,在大是大非问题面前缺乏正确的辨别能力。

四、加强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建议

(一)加强对高校思想政治课程重视程度

利用“两课”教学让学生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论,正确认识社会的发展规律;让学生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即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始终坚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思想;让学生全面了解我国历史和现实国情,增强大学生们的爱国意识、法制观念,进一步提高自身思想品德修养,并树立遇到挫折不动摇的思想。

(二)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理念

大学生正处在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正确的人生观是十分重要的。学会正确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守纪律的人,做一个对人民、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这是每一个大学生必须树立的正确的价值观[5]2。同时,大学生还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学会辩证地分析和解决问题,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勇于实践、积极探索、好好学习,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三)把思想品德教育和法制教育有机联系起来

大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不但需要规章制度的约束,而且要依靠个人修养,二者相互促进,互相补充。我国现实社会是法治社会,大学校园也应成为规约健全的重要场所。在大学生的道德教育中,需要一定的规章制度来约束,使他们在合规的范畴内活动。对学生本人而言,外因毕竟是强制的,这需要转化成自觉自愿的内因才起作用[6]3。因此,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主要依靠自觉自愿的行为来完成,最大程度地激发大学生主观能动性,使道德建设更具有实际效果。

(四)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通过言传身教,并以良好的政治素养和品德风范教育着每一个学生。没有高水平的教师,就教不出高水平的学生,就不能在学生中树立很高的威信,道德品质教育就无法进行。目前,我国高校的教师同样面临着很大的压力,很多人都出现了职业倦怠现象,这就导致他们失去应有的耐心。同时,教师的道德水平不高,甚至有些教师本身就有性格偏执现象,那么他们在道德教育中就很难完成教学任务。因此,高校应当加强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保持一个良好的心理,这样才能潜移默化地教育和影响学生,保证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五)加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

大学校园文化是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其具有一定的宣传教育作用。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可以抵制不良思想的影响,培养学生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6]1-2。校园文化建设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如团支部活动、社团活动和学生会活动等形式来进行。同时,应当在思想道德范畴内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崇尚先进、鄙视落后的良好风气,把思想道德教育和完美人格化教育及正确价值观教育渗透到多姿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充分发挥高校校园文化的育人作用,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五、结语

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的关键时期,培养具有较高思想品质的大学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研究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存在的问题是德育界专家学者们关注的重要课题。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开始发生变化,这也给大学生的价值观形成带来了挑战。我国大学教育是青年们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阶段,也是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关键时期。因此,加强大学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和科学性,积极引导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的思想道德品质,进一步增强民族凝聚力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孟工作单位: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工商管理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