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课堂渗入人心

时间:2022-12-25 02:41:03

品德课堂渗入人心

尽管教师对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作了充分的预设,但教学过程中依然存在变数。这些“稍纵即逝”的“流星”又极有可能成为一种新的可供开发的教育资源。只要教师能根据变化着的动态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并采取得当的措施,就能让学生说真话、表真情,绽放更多的思维火花,收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例如在教学《班级中的“岗位”》这一课时,我曾让学生围绕“班上还有哪些事需要设个‘岗’?你想承担什么‘岗’呢?”这两个问题展开讨论。就在大多数学生争先恐后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想为班集体出一份力时,我却分明听见有几个学生在小声地嘀咕:“我才不想承当什么‘岗’呢?无事一身轻呀……”“我可不想去干倒垃圾这种脏活,我要当就要当个‘大官’……”听到这里,我不禁一震,孩子的这些真心话暴露出他们的自私心理、责任感的缺失以及对苦力工作的歧视。我怎么对此置之不理?于是,我索性让学生们敞开心扉,畅所欲言。这个“横空出世”的枝节,引导学生们树立了主人翁意识,明白了每一个岗位都是一种责任,并无贵贱之分。

1.关注细节,润物无声。

在上《我更了解自己了》一课时,我让学生寻找自己的优点,同学们侃侃而谈。突然,有一位同学举手说:“老师,我的同桌朱某没有优点。他上课不专心听讲,经常不完成作业,而且卫生习惯很差……”这一说,其他学生也开始应和。此刻,那位被指名的学生已经满脸通红,头低得不能再低。虽然这位同学平时的表现的确很差,但如果我继续“批斗”他的话,只会造成该生的一蹶不振和同学间的不睦。于是,我笑着说:“朱某同学以前是表现不好,可我刚才看到他羞愧难当的样子,说明他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也是一种优点呀!老师相信他今后也会勇于改正自己的缺点,也希望同学们能帮助他、督促他,好吗?”同学们纷纷点头。从那以后,朱某同学的进步很快,他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起劳动,真正融入了这个大集体中。

2.把握留白,张弛有致。

品德课程是一门生活实践课程,从生活出发,还必须回到生活中去。因此,品德教学不能随着下课铃声戛然而止,教师要关注学生课前课后、课堂内外的和谐发展。教材中留出的大量空白就是将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的桥梁与纽带,能使品德课堂变得张弛有致。例如在教学《我的劳动感受》这一课前,我先布置学生利用双休日调查身边几种不同职业者的工作情况,并采访他们的劳动感受,有条件的还要进行模拟体验;到了课上,大家把访问和调查的收获一一进行交流汇报,因为他们有了亲身体验,他们才能理直气壮地与他人进行争辩,才能在争辩中总结出生活的真谛,感受到劳动的幸福。再如在教学《现在的我能做什么》这一课后,我班开展了“我是家庭小主人”活动,要求学生通过做饭、洗衣、打扫卫生等实践活动,体会父母的辛劳和对自己博大无私的爱,并写好体验日记。学生们通过体验,自然而然生出关心体贴父母的情感,实现了道德认识的“后延”,进而养成从小爱劳动的好习惯,培养对父母、家庭和自己生活的初步责任感。心与心在这里碰撞,情与情在这里交融,简简单单的教学,扎扎实实的收获,美与丑的概念悄然内化在孩子们的心中。我坚信:这样的品德课堂必能飘满心香!

作者:李群单位:江苏省宜兴市陶都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