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音乐产业化研究

时间:2022-07-24 03:51:17

少数民族音乐产业化研究

一、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内涵

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是由少数民族人群在生活生产以及活动交际中逐渐形成的音乐风格,更是传统历史文化的主要体现。从少数民族音乐本质角度展开分析,少数民族的音乐也是少数民族品格与审美的体现,彰显了少数民族人民对生命、生活以及自然的认知理解。将个人思想、情感意识通过曲调节奏表达出来,并且按照词曲实际传达意义差异性匹配不同场合进行演唱。少数民族的生活和发展与音乐文化紧密相关,例如祭祀大会、节日庆祝等社会性活动有着诸多祈祷性歌曲,这也显示出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社会性能。

二、少数民族的音乐产业化发展措施

少数民族的音乐产业化战略发展主要是将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囊括到社会经济体系,并将其当作重要构成内容,实现具有大众性特征的民族音乐表现形式,采用科学规划、包装加工,以及推广宣传等手段,逐渐形成规模化音乐产业。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量质变,搭建多受众和市场化经济产业链,成为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提高音乐市场竞争能力的主要手段。(一)整合现有的少数民族音乐。国内少数民族音乐具有基础较大、形式丰富以及发展程度相近等特征,各地域音乐和艺术过于独立化,使得目前国内民族音乐市场混乱、体系缺乏系统化的问题迟迟得不到改善。针对这类音乐作品进行归类汇总,是带动少数民族音乐产业化的首要条件,一方面,剔除文化表现弱、内容粗糙等小众音乐,确保民族音乐整体产业的质量和大众化方向。另一方面,对少数民族的音乐进行划分归类,科学尝试不同形式的音乐风格组合搭配。比如,哈萨克族音乐主要是无伴奏和指挥、地域风情明显的独唱形式,被称为沙漠上的少女。而都塔尔作为哈萨克族最具代表性的古风乐器,将二者进行有机融合,更加清晰地表现出民族音乐的风韵和内容。(二)完善营销宣传的设计方案。少数民族的音乐产业化战略,核心考虑要素是市场。按照经济发展规律和音乐受众角度展开分析,少数民族的音乐本质上属于文化产业,具有深厚的历史感。所以,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发展能够在传承弘扬本民族文化基础上,引导音乐受众对少数民族当地文化的兴趣,进而带动第三产业发展,最终形成民族音乐产业化脉络。将民族音乐提升至民族产业,更是团队和经济的规模扩张,必须进行科学缜密的设计策划,从市场目标分析、传播手段、宣传策略等角度进行分析,提高营销方案的可行性。(三)推出优质少数民族的音乐表演。虽然国内民族音乐的表演团体数量众多,但是优质音乐演唱家或团队却过少。以贵州民族歌舞队为例,通过采用布依族木叶乐曲、侗族大歌等演奏方法将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和艺术魅力推向国际舞台,让国际友人切身感受中国少数民族的风情魅力,进一步提高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覆盖面和影响力。但是,结合实际情况来看,民族乐团或演唱艺术家依旧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局限性,没有得到主流文化的关注。这要求在音乐产业化战略策划阶段,商业操作团队针对性培养,自外在形象直至内在气质进行重新包装,加大宣传推广力度,组织相关表演活动,增加炒作热点和噱头。

三、少数民族的音乐产业化对现代音乐发展的影响

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内容多样、题材繁多,结合表演形式可划分为民间的歌曲乐器、戏曲舞蹈以及说唱艺术等。将上述音乐形式积极融入现代音乐作品创作阶段,实现了现代音乐在表现形式上与传统元素相结合,进而营造出令音乐受众耳目一新的意境。例如《回到拉萨》《楼兰姑娘》等具有少数民族风韵的歌曲,实现了现代音乐作品创作中应用少数民族的音乐元素。通过更加丰富和优质的素材资源,将现代音乐作品质量提高至更高档次。少数民族的音乐产业化有助于民族音乐传播和发展,最终完成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与现代音乐文化融合创新。

近年来,现代音乐中主要以流行音乐为主导内容,严重限制了少数民族的音乐发展。民族音乐产业化能够对少数民族戏曲舞蹈、乐器民歌等音乐元素展开商业化包装。在未来的国内市场发展中,更应该朝着多元化、多样化模式改革,营造少数民族音乐、西洋音乐以及流行音乐良性竞争的氛围,高效强化音乐创作的活力,带动民族音乐发展创新。

[参考文献]

[1]杨冬梅.论西部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保护与发展[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5).

[2]战丽.论吉林省少数民族戏剧发展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J].戏剧之家,2016(22).

作者:梁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