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策略研究论文10篇

时间:2022-02-14 10:12:17

小学美术教学策略研究论文10篇

第一篇:小学美术教学中探索性学习的合理运用

摘要:美术教学的新课标中指出:“要积极鼓励和引导探究性学习、资助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从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和认知能力出发,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有效地契合了小学美术的学科特点及小学生群体的自身特性,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探索性学习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合理运用,要在营造开放的课堂环境的基础上,以教师正确有效的引导为前提,注重学生自主性的培养和发挥,并在题后进行总结和反思,以求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美术;探索性学习;合理运用

一、探索性学习方法与学科特点及教学对象特性的契合

小学美术相比于其他学科具有其自身特点,一方面小学美术教学的目的并不仅仅在于使学生掌握美术的相关知识和技巧,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美术素养;另一方面小学美术的教学目的并不限于使学生能够“依葫芦画瓢”,还要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探索性学习方法契合了小学美术教学的要求,在小学美术教学上显现出巨大的优势。教师应“注重提高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把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精神作为美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小学美术教学所面对的教学对象也具有其自身特性,小学生群体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丰富的想象力,对美术也有着与生俱来的浓厚兴趣,既有求知欲又有创造力,因此探索性学习的方式非常适合小学生学习美术,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美术素养和创新能力。同时,探索性学习方式更有助于小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自主思考,加强理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

二、开放的课堂环境是探索性学习的基础

开放的课堂环境,愉悦的学习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勇于提问,敢于回答,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从美术的学科特点和学习方式着眼,“教师应该给学生以更多的自主空间,让学习充满乐趣,让学生去感受美术、学习美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营造出开放、良好的课堂环境是探索性学习的基础。与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同,探索性学习首先要求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通过创设开放的课堂环境,使学生打开思路,活跃思维,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例如,在进行画脸谱的教学活动中,为了激发学生对画脸谱的兴趣,为学生播放《霍元甲》的MV,使学生在观看“变脸”的过程中,引发对画脸谱的浓厚兴趣,使学生的思维受到启迪,从而开展进一步的探索性学习。此外,在探索性学习的过程中,还要注重创设开放的问题环境,不要将问题的答案限定于某一个或某一种,美术学科本身就具有多样性、丰富性的特点,因此更要鼓励学生用多种方式解决问题,发展思维,使教学的内容、方式、目的都具有开放性。

三、正确有效的引导是探索性学习的前提

正确有效的引导是探索性学习的前提,也是顺利完成教学的必要条件。正确有效的引导首先体现在课前引导上。课前引导要使学生们明确所要学习的内容,使学生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有了大致的方向。然而这种课前引导并不是“老师说,学生做”的传统方式,而是使学生明确学习方向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主性,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充分体现出自身的个性。例如,在开展服装剪纸的教学过程中,引导依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剪裁不同的服装,鼓励学生剪裁上衣、裤子、裙子等等不同题材,而不是将剪裁教学限于某一单一内容。其次体现在上课过程中的引导上。小学生动手能力及掌控能力还比较弱,因此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错误,此时,教师要尽量避免运用批评性语言,以免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受到打击,而要逐步引导,提供一种支持探索性学习的氛围。例如,还是在开展服装剪纸的教学过程中,如果遇到学生剪出“四不像”,作为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的探索性学习成果给予一定的肯定,同时要逐步引导,用“我们在这个地方多剪一下好不好?”“你认为应该怎样剪才会更好一些?”等对话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并尊重学生的自主性,使学生有继续进行探索性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四、培养自主性是探索性学习的重点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培养其自主性是探索性学习的重点。学习的自主性主要指:“在教师全面的指导下调动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在一定限度上发挥作用,让他们参与教学,给学生更多的自主设计、自主运行和交流。”才有进一步解决问题的动力。例如,在贺卡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先让学生们观看一段母亲节的视频,进而引导出“如何给自己的母亲过母亲节”——“送给母亲什么礼物”等一系列问题。探索性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地解决出现的问题。面对出现的问题,教师不要立马给出答案,也不要口若悬河地进行“填鸭式”教育,而是要逐步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使学生自主地解决问题。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就感,进一步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而且锻炼了学生思考、钻研的能力。

五、题后总结反思是探索性学习的升华

在完成一项教学内容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题后的总结反思,往往能起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完整的教学过程中,总会出现各种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探索性学习达到良好学习效果的过程。对于问题是如何产生,用何种办法解决,如何解决,再遇到类似问题应如何解决等,在探索性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认真总结。通过对所学内容的总结,不仅使教学内容得到强化,有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而且使学生在再次面对这类问题时,能够快速、较好地解决问题。在对所学问题认真总结的基础上,还要勤于反思。反思是对所学内容的进一步延伸和深层次领悟。通过对所学内容进行反思,不仅对知识有了进一步的强化和深层次的理解,而且有助于学生思考学习过程中的方法和规律,使学生更富深入性和创造性地去学习和探索,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发散思维的能力。此外,通过题后反思,教师可以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点进行进一步延伸,不但能加深对已学知识的理解,而且能让探索性学习有了质的变化,实现了升华。例如,在本节课学习了如何画雪花,在题后引导学生反思,是否可以将雪花作为剪纸剪出来,贴在窗户上作为窗花,使学生对雪花的相关内容有了进一步的强化和领悟。

作者:金彩凤 单位:莫城安定小学

参考文献:

[1]林小青.小学美术教学探究性学习的探索[J].美术教育研究,2015(6).

[2]翟洁云.小学美术教学中探究性学习方式的探索与实践[J].新课程,2011(6).

[3]张秀梅.小学美术教学中探究性学习方式的探索与实践[J].新校园,2016(2).

[4]张莉.试析小学美术教学中探究性学习方式的探索与实践[J].新课程,2015(3).

[5]弓晓晶.探究性学习在小学美术课教学中的运用[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5(12).

[6]田锦林.小学美术教学中合作学习的运用[J].现代交际,2016(3).

第二篇:儿童绘本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针对小学生的性格特点,教师应该通过正确的培养方式让其理解美的内涵。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依据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将儿童绘本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通过图画书中多样的色彩、丰富的形象以及故事情节进行教学。运用儿童绘本进行美术教学可以让学生感受美、认识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创造能力。

一、儿童绘本的教学优势

儿童绘本不仅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审美习惯,而且适合小学美术教学的要求。从文学角度来看,图画书中的内容虽然不深奥但是却有很深厚的艺术价值,许多知名的艺术家针对性的缩小读者范围制作图画书。小学教育都会有美术教学,小学阶段是儿童思想的重要转变时期,他们从最开始的不怎么思考过渡到后期对自己所处环境的认识与感知,并对这些进行简单的思考。如果直接将小学生带到大人的环境之中,学生会难以理解甚至产生排斥心理,以此下去,会产生相反的教学结果。如果将小学生带入童趣、简单、形象的教学环境之中,会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容易促使教学成功。图画书中内容多以图画为主,生动形象,配以简单幽默的语言以及简短的故事梗概,使得图画书看起来浅显易懂,犹如静止的动画片。这些无疑都吸引着小学生的兴趣,通过图画书进行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容易地理解教学内容,学到更多的东西,也促进了学生的思考方向。

二、儿童绘本的教学实践

(一)领略绘本的手法

儿童喜欢用画笔将内心的真实想法画出来,这不仅可以帮助他们扩大对艺术语言的了解,用画沟通还是教师指引学生绘画的良好途径。儿童绘本有多种多样的绘画形式与绘画手段,可以帮助学生打开艺术视野,扩展他们对艺术形式语言的理解。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认识画面的表达方式。

(二)利用绘本带入教学

美术课的重要环节“导入”教师需要选择有效的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实现艺术教学的优化。孩子们有视觉和故事丰富,满足小学生听故事,爱看一个图片的特点,容易唤起学生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儿童图画书结合多媒体教学,在进口链接中使用,可以弥补多媒体教学,将儿童绘本更生动的展现出来,如进行《蓝色心情》教学时,可以导入绘本《小蓝与小黄》,通过两个色块抽象的代表两个孩子,描述一个充满爱的故事。

(三)解读绘本的内涵

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许多教师常常只专注于学生展示图片,而只是让学生欣赏图片,忽略了解读的图片。学生的知识积累是有限的,很难通过观察来理解图片的意义。老师在介绍图片时,应该对图片的含义进行解释,让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享受图片。用眼睛看到的世界与用耳朵听到的世界在孩子心中是可以合一的。听觉与视觉之间是相互存在相互影响的。教师与孩子这种图形组合的故事书的形式为学生,同时显示图片,转换,使学生逐渐学习语言和视觉语言在听故事。如图画书“萝卜故事”讲述了一个小动物的故事,相互之间,以便度过冬季萝卜转移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让学生了解友谊的力量。

(四)模仿绘本进行创作

复制图画书是进行教学工作的一个很好的办法,学生不仅可以体会到最初的图画内容,还可以在模仿过程中锻炼自己的绘画技术。小学生从欣赏绘本图到动手制作,可以提高学生的绘画表达能力。小学生可以为寓言故事或者儿童歌谣制作配图,将童谣或意义深刻的寓言故事与儿童画相结合,用图画表现文学。色彩缤纷、想象大胆的儿童画使得小学生更容易理解经典故事。

(五)传递绘本的情感

独特中国韵味的儿童绘本,其内容多以神话传说、成语典故、民间故事为主题。学生通过看图画书学习,它不仅向孩子传递了视觉形象,还将中国传统人文思想传递给了孩子,向学生灌输作为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通过图画书中并不深奥的小故事,学生体会到了一定的故事含义,这也是变相的传授给学生正能量。国外的图画书盛行时间较早,传播也比国内广,儿童绘本的作者大多来自国外,它们的技法与风格多种多样,题材也十分广泛,在一定程度上传递了各民族文化信息与思想感情。好的图画书是各国文化、风俗特征交流的重要平台,通过图画书学生可以感受世界各国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修养以及风俗人情。如民间故事《射向太阳的剑》,童话故事《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等。

(六)选择绘本进行教学

儿童绘本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可老师不能对所有学生选择同样的图画书,教师在运用绘本进行美术教学时,应该注意要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应选取不同的儿童绘本。对于一、二年期的学生,可以选择文字较少、颜色艳丽、构图简单的儿童绘本,让学生能够轻易看懂并且被吸引,如《小飞象》;对于三、四年级的学生,可以选择文学性稍强,有较多修饰词,培养想象力的绘本,如《莎莎的月光》。为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选择符合教学要求的,有益的好的图画书,对于图画书无论从图和文字都要适应学生未来的发展,这样才能促进学生提高审美水平。

三、小结

艺术教育强调学生的兴趣的结合。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思维方式的特点,可以适用于小学生关于艺术教育。老师通过解释图画书的故事和绘画技巧,介绍了,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拓宽视野,吸引学生追求艺术,还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在创作中感受到快乐。

作者:于桂丽 单位:江苏省滨海县第二实验小学

参考文献:

[1]陈敏薇.绘本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思考[J].才智,2015,(2):229-229.

[2]郭莉.小学低段绘本阅读初探[J].小学教学参考,2013,(31):21-22.

[3]李静仪.浅谈儿童绘本对于小学低年段美术教育的价值[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5,(17):166-166.

第三篇:多媒体技术在小学低段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在诸多领域得到广泛普及,在美术教学工作中亦是如此。传统教学中“板书+粉笔”的模式已经难以满足新形势下现代美术教学的新要求,信息技术融入美术教学已成为时展的必然要求。信息技术下多媒体的灵活应用,不仅对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注重素质教育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也实现了美术教师对教学方式、教学内容革新,提升美术教学实效性。可见,信息技术与美术教学的有机结合是对美术教学的一次重大创新,对其具有极其重要的应用价值。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就美术教学而言,美术教学成效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兴趣。当前美术教学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和挑战,必须充分发挥美术教师的教育引导功能,积极调动学生们学习美术课程的主动性,挖掘美术课程的发展潜力,创设生动活泼的美术教学体系,有效激发学生们的美术学习兴趣,使美术教师“要求学”变成同学们“主动学”,推动美术教师与学生们的良好的教学互动。不难发现,美术教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发挥着至为关键的作用。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多媒体教学必然成为美术教学与学生们之间搭建的一座桥梁。多媒体的独特优势在于通过优美的声音、生动的画面来表达特定场景的情感、思想或意识,将其有效融入到小学低段美术教学中,能够创设出一种美术教学新效果。

二、运用多媒体化难为易,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在美术教学中,探究事物的内部机理、发展轨迹及其周边关系是需要发挥想象能力的过程,然而许多重要的想象过程是相对抽象、难以理解的。囿于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少,只能依托猜测和想象等方法予以理解和感知,不仅造成理解比较费劲,而且结果也会存在种种偏差。借助投影媒体、Flash动画来演示运动现象和过程,就会将抽象事物具体化,重点难点内容变成了立体的实物,替代了教师重复、繁杂而机械的讲解和板书,减轻了教师的劳动,获得较佳的教学效果。因此,多媒体在信息技术直接地、真实地再现了美术教学中的重难点内容,给学生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对美术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运用多媒体直观感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美术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其教学内容庞杂多样,不仅包括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象,也囊括着纷繁复杂的人文景观,尤其是历史景观具有极强的时代性、空间性、抽象性、多样性等特点,如何生动形象地将这些景观景象传递给学生们,是新时期美术教学面临的新课题、新任务。而通过多媒体展示的丰富完整的信息材料,学生可以自己分析出所需信息,掌握基本的规律和原理,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多媒体技术能有效地直观感受环境和对象的各种特性,真正了解事物本来面貌,有助于美术教师引导学生们去探究可能出现的各种结果,让学生们有针对性地发现疑惑、提出疑惑和解决疑惑,有助于培养学生们的美术创新思维。可见,有效应用多媒体技术,不但提升了美术教师进行美术教学的趣味性和实效性,而且激发了学生们对美术学科的浓郁兴趣,进一步提升了其观察、分析、想象和动手能力,实现了寓乐于教,教学相长,促进学生们的全面发展。

四、运用多媒体搭建平台,促进教师自身发展

增强学生学习动力,提升美术教学效果,必须加强美术教师综合教学能力。第一,提升美术教师对多媒体硬件设施的熟练掌握能力。随着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大,对教育投入的资金越来越多,使每个学校信息网络建设日臻完善,几乎所有学校基本实现了班班有多媒体,校校有网络平台的新局面。这必然要求美术教师必须熟练驾驭这些硬件设施,不断加强学习。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但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加强了职业道德教育,拓宽了接受信息的渠道或方法,不仅符合现代社会对美术教师的时代要求,也实现了美术教师自身的人生价值。第二,增强美术教师对美术课堂的掌控能力。随着学生们对美术教师要求日益提升,美术教师也不能简单停留在“答疑解惑”的教书匠的层面。一方面,美术教师制作精美课件,活跃课堂,吸引学生。美术教师要凭借自身魅力去吸引学生,吸引课堂,这也是上好一节课的基础。另一方面,美术教师不断充电,不断夯实自身的知识储备。美术教师是学生灵活的塑造师,其一言一行必然对学生们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及行为方式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美术教师对美术学科的深入研究,既有助于体现美术课程的巨大影响力,也有助于彰显了教师的个人教学风采,对学生们学习起到示范效应。随着信息社会脚步越来越快,信息技术对美术教学工作的影响日益加深。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拓展美术课堂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兴趣,培养了学生们的审美思维能力,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而且对美术教师的自我发展与完善也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只有将信息技术与教育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教书育人的道路才会越走越宽,美术教学工作才能推陈出新,教育才能越办越好。

作者:何勇军 单位:西固区福利东路第三小学

第四篇:色彩教学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色彩在美术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在当前的小学美术教学中,部分教师忽略了色彩教学,导致学生在美术创作时无法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想象,影响了作品的效果。通过色彩教学,可以深化学生对色彩的认知,从而使学生可以有效地在绘画中表达自己的情感、想象等。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色彩教学的重要意义,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一、当前小学美术教学的不足

1.学生对于美术没有足够的积极性

在小学美术学习过程中,学生没有认识到美术的本质,认为美术只是一门艺术学科,对于自身能力的提高没有直接的作用。正是这种错误的认知,导致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的兴趣不足,很难主动地参与美术教学。色彩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学生仅通过教材中少量的图片和文字,很难对色彩语言有深刻的了解,难以掌握色彩的艺术,不能运用色彩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象,作品就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从而影响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

2.教师忽略了色彩教学的重要性

在美术教学中,部分教师采用以往的教学理念,以固定的教学方式进行美术教学,而教材的内容有限,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学习视野,从而导致学生总是从单一的角度思考问题,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和审美水平的提高。这样的教学方式也很难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使学生被动地吸收知识,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欣赏者欣赏绘画作品,需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所以教学内容局限会对学生美术综合能力的提高产生不利的影响。

二、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应用色彩教学的一些建议

1.通过有效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小学美术教学存在一些不利因素影响着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导致学生难以积极地参与美术教学,影响了学生美术能力的提高。教师需要在教学中通过有效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可以全身心地投入色彩教学,从而有利于学生更加有效地把握色彩语言。首先,教师要让学生理解色彩教学在美术学习中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色彩学习不局限于熟悉日常生活中的色彩;让学生理解色彩不仅是一门艺术语言,而且是美术精神的体现。其次,教师可以改进美术教学形式,采取新颖的方法进行色彩教学,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每过一段时间举办一次班级作品展览活动,让其他学生观看优秀作品。教师要及时表扬作品优秀的学生,并鼓励其他学生,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信心;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小故事使学生集中注意力,缓解学习的疲惫与压抑。通过这些方式使学生感到新奇、有趣,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可以全身心地参与色彩教学。

2.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大多数名家在创作时不是凭借空想的,而是由于身边的事物触发,从而产生创作的灵感。在实际生活中,学生很少留意身边美好的事物,缺乏发现美的能力,这就会导致学生在创作时缺乏素材,如果使用别人的素材,学生由于没有亲身经历,就无法把握其中的情感,导致作品给人一种空洞的感觉。因此,教师需要采取有效的途径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及其美的本质,这样有利于学生积累素材、迸发灵感,从而在创作中表达情感和想象。

3结语

色彩是传达艺术精神的重要形式,色彩使美术变得更有感染力。在当前的小学美术教学中,色彩教学的重要性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学生缺乏对色彩的认知,难以有效地通过色彩进行美术创作。积极开展色彩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把握色彩。教师要重视色彩教学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重要意义,通过有效的途径提高学生参与色彩教学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色彩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张金凤 单位:江苏高邮市卸甲镇龙奔小学

参考文献:

[1]张蓉蓉.色彩教学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应用研究.学园:学者的精神家园,2014(5).

[2]骆文卿.小学美术教育中的色彩教学研究.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第五篇:小学美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艺术感觉

摘要: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美术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很多的美术知识,也能够对学生进行艺术熏陶,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美术教学工作者们对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艺术感觉进行了探究,他们希望能够通过小学美术教学来培养学生的情操,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感觉,也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笔者从事小学美术教学多年,对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艺术感觉也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小学美术;培养;艺术感觉;感受美

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老师要通过小学美术教学来帮助学生增长知识,也要通过小学美术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感觉。艺术感觉其实就是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给学生创设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小学美术的学习当中,老师也要注意给学生营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老师在进行小学美术的教学过程中都不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学生也不能够发挥自己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这对培养学生的艺术感觉是很不利的。那么,小学美术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艺术感觉呢?

一、创设多样的教学情景

老师在进行小学美术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创设多样的教学情境,教学情境的创设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感受美。我们都知道生活中缺少的不是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很多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当中都不注意观察身边的人和事物,他们也就没有办法感受美的存在。随着多媒体技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老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来创设一些教学情境,利用多媒体来给学生播放一些生动的视频、优美的画面。鉴于此可知,多媒体教学能够给学生创设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美,多媒体教学也能够增添课堂的趣味性,给学生营造一个好的课堂氛围。比如,老师在进行《戏剧脸谱》的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用多媒体来进行教学,用课件展示多种脸谱图案,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戏剧脸谱的丰富性和多样性,老师用多媒体教学这一课还能够给学生营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能够使学生的情绪受到感染。又如,老师在引导学生欣赏达芬奇的作品《蒙娜丽莎》的时候,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一些关于蒙娜丽莎音乐,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这幅作品。

二、学生主体的直接参与

老师在进行小学美术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学生主体的直接参与,老师要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还要注意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展学生的个性。我们经常看到有些老师在进行小学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总是一味地强调作品的历史意义和作者的情感态度,老师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并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也不能够让学生学会欣赏美,很多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把艺术作品分析得头头是道,但是学生却是听得云里雾里,老师这样的教学教学是无意义的。因此,老师需要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小学美术教学不是让学生被动接受美术知识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只有学生主体主动积极参与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是需要学生自己参与到其中的,如果只是单纯地由老师给学生灌输知识,学生学到的知识是非常浅显的,而且积极的并不深刻,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让学生参与到作品的欣赏当中,让学生拥有最真实的体验,这样才能够真正提高学生的欣赏能能力。学生在欣赏美术作品的时候,需要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学生在欣赏美术作品的时候还要注意分析作品的内容和含义,只有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提升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不仅是指以愉悦的心情观看美术作品,而且还要了解美术作品中形式美及作品的含义。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多引导学生去欣赏生活中的美,学生的生活当中充满了美丽的景色,老师需要引导学生去观察这些美好的事物,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开阔学生的思维。比如说,老师在教学《美丽的鸟》这一课的时候,老师可以组织学生来观赏校园,发现校园中存在的鸟,自己观察每种类型的鸟的样子、特点,这样能够给学生一种更直观的感受,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进步,也能够帮助学生增长常识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学生也可以自己去探索学习知识。

三、教学方法丰富多样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根本的动力,因此老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添课堂上的趣味性,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之后,自然会主动地进行美术学习,而不是被动地进行学习。老师在进行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多设计一些实践课,让学生能够亲自动手操作,这样更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老师在设计美术课程的时候要注意课程设置的丰富性和多样性,老师也要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老师在进行美术教学的过程中都会让学生动手操作,学生亲自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这样能够更有效地进行学习。2)使用一些教具。老师在教学的过程要多使用一些教具,教具的使用能够增加课堂上的趣味性,老师在课堂上使用教具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能够给学生营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学生能够以一种更加愉快的心理来进行学习。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老师在进行美术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在美术创作中,学生的想象力是非常重要的,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多给学生创造一些机会让他们可以去亲近大自然,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和体味这些外界事物,引导学生善用感官去感受这些事物,可以用鼻子去闻,可以用手去摸,学生可以用眼睛去看,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增长知识,也能够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此外,老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还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想要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艺术感觉,就需要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老师需要给学生创设教学情境,老师也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老师也要采取多种方法进行教学。

作者:陆道清 单位:贵州省安顺市关岭自治县新铺中心学校

参考文献:

[1]张翠萍.培养学生的艺术感觉和创新思维[J].新课程研究.2008(05)

[2]陈思红.浅谈培养儿童的艺术感觉[J].读写算.2013(10)

第六篇:小学美术教学中情感教育研究

一、小学美术教学对于学生情感教育的作用

1.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师生之间的情感联系

小学生对于绘画美术大都较为喜爱、好奇,美术课程也容易被学生接受。小学美术教学主要涉及绘画,针对小学生的绘画教学大都围绕缤纷的色彩、浅显易懂的画面、生动形象的内容。小学生很容易被这些内容吸引,然后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这样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效率。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就是教师与学生交流的过程,在美术教学中,学生和教师会产生比平常更多、更普遍的沟通,双方在情感的交流沟通中互相了解、互相帮助,能够有效地增强师生之间的情感联系。

2.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开展小学美术教学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绘画能力,更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小学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恰当的方式指导学生赏析美术作品,在学生进行艺术欣赏的过程中为其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提供了有效的帮助。同时,学生在欣赏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尝试创作的时候,会逐渐形成对于美、丑的基本认识和判断标准,也会激发内心深处的美好幻想和愿望,然后将自己最向往、最喜爱的事物和纯真的感情在美术作品中表现出来。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小学美术教学的情感教育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强大动力。

3.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要求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这对学生将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小学美术教学可以为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如,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欣赏美术作品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又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同时,学生与老师、同学对于美术作品进行鉴赏、交流,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学生在与人交往方面就会有更多的优势。由此可见,小学美术教学的情感教育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学生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教育内容。

二、小学美术教学进行情感教育的策略

1.课堂教学内容不局限于课本教材

小学美术教学在课堂活动中,需要以课本教材为基础进行讲解,但是教师不应该按照教材一板一眼地讲授教学内容,因为教材并不一定涉及学生情感教育方面的要素,因此教师不必局限于教材,而是应该自主地丰富教材内容。如,针对“环保”这一主题的艺术创作已经十分丰富,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创新,指导学生通过剪贴、绘画等方式开展创作,充分发挥想象力,将关于环保的想法充分表达出来,这样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创造、实践等方面的情感意识。

2.采用多种教学方式

多种教学方式穿插使用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发挥小学美术教学中情感教育的作用而言是十分重要的。首先,教师可以适当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如,在教基础素描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因为课堂学生人数较多,时间有限,教师可以在讲台上示范,但是不能保证所有学生都看得到、看得懂,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同一物品在不同环境中阴影的分布情况,同时进行讲解,既节省了时间,又保证了效率。其次,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做简单的丢手绢、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游戏结束后让学生根据自己所见、所想进行绘画创作,这样的方法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观察能力。由此可见,在小学美术课堂上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是增强情感教育效果的有力途径。

3.充分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

小学生各方面的认知能力尚未完善,如果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涉及过于复杂的内容,小学生就很难理解。因此,教师要采用适合小学生具体情况的教学方式。如,在《汉字中的象形文字》一课的教学中,对于现代汉字学习仍处于基础阶段的小学生来说,认识象形文字十分困难,这也是这节课的教学难点。所以,教师需要结合教材中象形文字的例子,用浅显易懂的方式讲解象形文字及其产生的原因,说明象形文字在某种程度上又是一种绘画艺术。学生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能够对文字有更进一步的了解,能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作者:王静 单位:江苏灌南县田楼中心小学

第七篇:“儿童绘本”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儿童绘本”是一种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甚至没有文字)的图画书,“儿童绘本”强调视觉传达效果,不仅能增强绘本内容表达效果,还能强化教学质量。因此在当前小学美术教学中,将“儿童绘本”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一、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应用

“儿童绘本”的意义对美术教师而言,优秀的绘本是一种优秀的教学资源,对小学生心灵成长有重要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要正确认识到“儿童绘本”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依靠“儿童绘本”展开教学,最终提高教学质量。同时,由于“儿童绘本”本身具有多种的表现形式,包含了多种语言信息、动画场景等,体现了书本创作者的美术知识与学识。对学生而言,依靠这些“儿童绘本”,学生就能从其中发掘充足的美术知识;而教师在教学中,依靠“儿童绘本”中丰富的内容,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更好的了解美术知识,提高教学质量。最后,将“儿童绘本”应用到美术教学中,有助于进一步丰富美术课堂教学内容。当前小学美术教学的定义较为狭窄,美术教学被定义在构图、色彩描绘等方面,忽视了对学生审美观的教育,导致教学效果往往会达不到预期。而将“儿童绘本”应用到美术教学中,会为学生美术学习提供更加广阔的天地,学生通过绘本的故事情节,会不自觉的融入到其中,依靠绘本中所叙述的故事,体验不同角色,而这也是当前美术教学中所缺乏的。

二、“儿童绘本”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分析

(一)将绘本导入到美术教学中在整个美术教学中,“儿童绘本”主要通过视觉形象将故事的情节展现出来,再依靠教师相应的引导,保证学生不仅能被绘本中的故事情节所吸引,还能相应的理解教师所要讲述的内容,这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为达到这个目标,教师就需要将绘本导入到美术教学中,并以此为基础开展相关教学。例如,在讲解《色彩心情》这节课时,教师在充分阅读“儿童绘本”中的内容后,将《小黄与小蓝》这节绘本课程导入到课堂中。这是因为《小黄与小蓝》这节课使用抽象的表达方法,分别通过黄色与蓝色展示孩子,描述了两个孩子之间的故事。虽然《小黄与小蓝》在故事情节上缺乏生动性,但是学生通过这个故事,就能对黄色与蓝色有一个认识,并依靠绘本中描述的内容,快速认识色彩的心情。之后,教师可以依据《小黄与小蓝》,讲解美术学习中不同色彩所要表达的情绪,这样学生就能根据小黄与小蓝在故事情节中的具体表现,快速认知教师所讲解的内容。从教学效果来看,教师这种教学方法充分吸引了学生的积极性,并且通过绘本清晰的表述了课堂教学所要讲解的内容,保证学生能在短时间内掌握教师所讲述的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二)模仿“儿童绘本”中的绘画技巧开展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儿童绘本”中提供了大量的描绘素材,使教师能按照绘本中的相关内容展开教学,并且教学质量也会得到保障。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允许学生模仿“儿童绘本”中的绘画技巧展开练习。而在学生模仿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指导,保证学生能掌握“儿童绘本”的基本艺术形式,并寻找绘画的关键点。例如,在学习美术颜色色彩变化的课程时,教师可以根据绘本中《十四只老鼠赏月》为研究对象,要求全体学生以《十四只老鼠赏月》为模板进行绘画,并要严格掌握此则绘本的颜色变化情况。通过这种练习,学生能根据《十四只老鼠赏月》中的色彩变化,掌握绘画中的色彩搭配的技巧,并将其应用到绘画中。而随着教学的深入,当学生掌握足够多的色彩搭配方法后,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根据绘本中的绘画手法进行创作,这个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尝试:(1)为通话故事配图。根据一些人们喜闻乐见的童话故事,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成果绘制相应的插图。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随意的想象,不需要被课程影响。(2)鼓励学生创作“图画日记”,以图画的形式表达自己一天的所见所闻,对于生活学习中的一些特殊事情,也可以通过图画的方式进行展示,这样学生的绘画水平也会不断提高。从效果来看,通过这些教学方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进一步增强,能够通过实践操作,掌握绘画的基本技巧,确保自身绘画水平能不断提高。

三、结论

本文主要研究了“儿童绘本”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应用的相关问题,并对“儿童绘本”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应用进行了分析。从研究结果来看,“儿童绘本”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能弥补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保证各项教学方法能顺利落实,因此在当前美术教学中具有推广价值。对教师而言,在教学中必须要高度重视对“儿童绘本”的应用,确保在教学过程中能充分发挥“儿童绘本”的优势,为全面提高学生美术水平奠定基础。

作者:丁照堂 单位: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大场镇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宋幸.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范画的应用[J].成功(教育),2008,07:136.

[2]顾丹.儿童绘本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6,20:144.

[3]陈敏薇.绘本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思考[J].才智,2015,02:229.

[4]李明华.浅谈临摹在农村小学中年级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3,22:136.

第八篇:小学美术教学与德育的结合

摘要:在素质教育的理念下,小学美术教学也在不断完善和深入,小学美术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中的重要学科,对于小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式有很大的影响和渗透作用。小学美术教学与学生的德育密切相连,具有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的功用,为此,需要关注小学美术教学对小学生的德育作用,要借助小学美术课程净化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态和思想品质。

关键词:小学美术;德育;融合;渗透

小学美术课程是一个重要的基础性课程,它对于学生的意义并不仅仅限于视觉的享受、观感的欣赏,还可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师应当注重小学美术与小学生德育的融合和渗透,要在小学美术教学中,透过优美的美术作品,感受到美术作品内在的品质和道德情感内容,使学生的生命更为多彩绚烂,在美术学习过程中,获得心灵的净化和思想情操的良好熏陶和滋润。下面笔者就来谈一下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

一、小学美术课程教学中的德育现状分析

在当前的小学美术课程教学中,力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然而,由于一些现实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小学美术课程的德育渗透教育内容却较少关注和涉及,学校在长期的应试教育理念下,注重考试科目的教学,而对于美术课程的教学较少关注,使小学美术课程成为一种边缘性的存在,这不利于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由于专业美术教师队伍的缺乏,导致小学美术教学内容较为简单,学生只能学到简单的美术知识,而对美术作品的深层挖掘和德育要素了解较少。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德育的融合与渗透分析

1.注意挖掘小学美术创造活动中的德育内容

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教材为依托,深入挖掘和探寻教材中潜藏的德育元素,要将德育理念贯穿和渗透于美术教学活动之中,使学生充分意识和体会到小学美术课程中的德育内容和知识,激发出自身情感与其的共鸣,从而引领学生形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例如,在教学《画家介绍》一课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描述著名美术大家齐白石、徐悲鸿的人生成长经历,要让学生在认识到美术大师的成功经历之后,体悟到只有付出艰辛的努力,才能换来鲜艳的美术之花。在教学《塑料瓶装饰品》一课时,教师在让学生进行手工美术制作的创造活动和学习过程中,要对学生渗透和融入环境保护的德育,使学生意识到环境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从内心产生对社会、集体、环境的热爱之情。在教学《激奋人心的革命历史画》一课时,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欣赏令人心潮激荡的美术画,而且还要教育学生珍惜美好生活,可以融合剧情简单、通俗易懂的革命战争影片,激励小学生热爱生活、珍惜来之不易的革命成果,为祖国的强盛而刻苦学习!

2.引领学生欣赏美术作品,实现德育熏陶和浸染

在小学美术教材中有很多经典作品,教师可以引领学生欣赏美术作品,挖掘和开发内容丰富、画面优美的美术作品,让小学生体会到优秀美术作品的艺术真谛,体悟到作品中内蕴的真实、深远的意境,触摸和解读美术作品创作者内心的诉求。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可以在引领学生进行美术作品赏析的过程中,结合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感恩教育,引导学生用乐观、积极的态度去体会生活,用感恩的心去体味生活,拥有真挚的情感和良好的品质情操。

3.激发学生的美术创作欲望,融合德育内容

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还要激发学生的美术创作欲望,要净化学生心灵,让学生创造出真实反映自己心境的美术作品,教师要传授给学生基本的绘画技巧,使学生在初步的审美认知和绘画技巧的应用之下,提升学习兴趣,产生美术创作的冲动,在《风筝》一课的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创作风筝,制作出风采各异、不同形状的风筝,并且还可以将其加以适当延伸,向学生讲述中国传统的剪纸艺术、雕刻艺术和陶瓷绘画艺术等知识,可以渗透和融合德育内容,让学生在绘画创作的过程中,体悟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内涵和精髓,在内心油然而生出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豪感,提升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热爱之情,引领学生的精神品质向积极、乐观的方向发展。综上所述,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营造开放的、宽松的美术教学氛围,要充分运用各种教学策略和手段,引领学生进入美术欣赏和美术创作活动之中,并在小学美术德育元素的充分挖掘和开发前提下,让学生能够自由地感受到生命的气息,体会到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对祖国的忠贞之心,从而提高小学生自主参与小学美术学习的积极性,在学生张扬个性、恣意发挥的美术学习和欣赏活动中,提升自身的艺术气质,树立良好、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德育、美育、智育的融合教育目标,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作者:许海军 单位:江西省定南县第一小学

参考文献:

[1]赵继强,刘建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德育参透[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5(7).

[2]钱樨.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9).

第九篇:小学美术教学有效课堂提问探讨

摘要: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一种常用教学方法,也是一种技巧和一门艺术。教师选择问题时,要注意趣味性、层次性、灵活性。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精心设计问题,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美术;有效;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也是一种技巧和一门艺术。美国教育家德加默曾提出“问得好,即教得好”。提问可以使想法更清晰生动,迅速激发想象、刺激思维、诱发行动。准确生动且富有启发性的提问,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艺术的兴趣。所以,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精心设计问题,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教师提问的有效性,笔者作了以下一些尝试:

一、趣问,让课堂富有吸引力

有趣的提问能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意识和注意力,使其在愉快中接受教学。如,在教学《画汗衫》一课时,笔者先拿出一件白色衬衫,然后提问:“老师这里的白衬衫不太好卖,请各位帮老师想想办法,给它设计出精美的图案和漂亮的颜色,好不好?”问题提出后,学生都感到很有趣。接着笔者布置学生讨论:“要想让这件白汗衫经过大家的设计能销售出去,在设计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学生你一言我一语讨论起来,这样本课就在探究的气氛中轻松展开了。美术课堂上,教师要选择有趣味性的问题,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所以,课堂提问的设计要注意趣味性和启发性,使学生有兴趣思考并回答问题,并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受到启发。

二、智问,让课堂充满想象力

美术课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就要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要给学生想象的空间,要让每名学生都有自己的想法。如,在教《奇思妙想》一课时,笔者出示几件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葫芦、电线、空盒子、布娃娃的小衣服等,问:“这些物品彼此有联系吗?”学生回答后再问:“大家能用老师带来的这些物品将葫芦装饰得更漂亮吗?谈谈自己的想法,你准备怎样装饰?”这个提问迅速打开了学生想象的闸门,让学生在想象的世界中遨游。每名学生都有了独特的想法,为下一步创作提供了素材,他们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和探索者。学生喜欢想象,想象是思维创新的准备阶段,教师要通过睿智的提问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三、追问,让课堂跌宕起伏

教师通过对学生提出几个问题帮助他们理解和回答,引导学生通过对某一问题进行持续、深入的挖掘与探究,获得审美感受与体验。如,在教《三原色、三间色》一课时,笔者设计了“学变魔术”游戏:将红、黄、蓝三种颜色的水分别混合,倒在三个透明的杯里,学生看到水变色非常兴奋。教师趁机发问:“你看到产生了什么颜色?”学生回答:橙、绿、紫。笔者适时地进行追问:“大家能像老师这样来变吗?”学生非常兴奋地说:“能。”在学生调配好橙、绿、紫三色后,笔者又追问:“为什么你们调配的橙、绿、紫色深浅不同呢?”学生回答:“两种颜色的比例不同,调配出的颜色深浅就不同。”教师把观察和表达的权力交给了学生,学生既动脑又动手,很轻松地完成了学习,并牢牢记住了原色、间色及其调配原理。教师在进行课堂追问时要注意追问的时机和追问时的语气语调,在提问后要给予及时的评价,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地主动探究。

四、疑问,让课堂更新鲜

“学贵有疑”,疑,往往能使人感到奇,感到奇就会觉得新鲜。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疑中产生好奇心,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可以对教学起到推动作用。如,在教学《向动物朋友学习》一课时,笔者问:“同学们,能告诉老师你们最崇拜谁吗?”学生回答的大多是一些名人。笔者接着问:“老师心目中也有要学习的对象,你们知道是谁吗?(停顿片刻后)老师要学习的对象就是屎壳郎!一个很不起眼的小昆虫,竟能让老师向它学习。”此时,学生哄堂大笑,又感到很惊讶,笔者借机设疑:“想知道为什么吗?学习了今天的内容,相信你们一定能够找到答案。”教师并没有给学生明确的答案,而是让学生带着疑问和好奇心去学习,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这样的新鲜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利于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五、巧问,让课堂更高效

在美术教学中,问题设计应做到新颖和巧妙,而不只停留在“美不美”等层面。教师的提问除了要巧妙、有启发性外,还要有一定的坡度,能够引导学生的思维顺势“爬坡”,这样才能把学生的思维一步步地引向求知的新高度。如,在《秋天来了》一课教学中,先让学生欣赏秋天的风景图片,笔者没有问“秋天漂亮吗?”“大家喜欢吗?”这样多余的问题,而是在学生欣赏完几幅画面之后问:“你看到了什么?”“秋天有哪些可爱之处?”“你觉得秋天和其他季节有什么不一样?”这样,问题化难为易,学生纷纷作答。有的说秋天的庄稼熟了,一片金灿灿的;秋天的时候大雁排成队飞往南方……联想秋天,并体会秋天,不但锻炼了学生的形象性思维,也培养了学生观察美和表达美的能力。一个设计巧妙的提问,往往可以一下子打开学生想象的空间,能在短时间内使他们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并使他们有所发现和领悟,激发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提高了学生对美术课堂的兴趣,以达到课堂教学高效的目的。教师在课堂提问时,要善于选择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注意趣味性、层次性、灵活性。教师如果能很好地运用课堂提问这一重要的教学手段,就能使美术课堂精彩纷呈,让课堂教学更加高效。

作者:张兴宏 单位:江苏高邮市三垛镇三垛小学

第十篇:小学美术教学中情感教育的运用

摘要:长期的应试教育使美术教育在学校教育中一直处于陪衬地位,导致小学生对美术课缺少兴趣和热情。在美术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动机,开发学生的创造力。本文主要分析了美术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的优势,提出情感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美术;情感教育;策略

在美术教学中,学生通过美术活动,增强动手能手,表露内心想法,实现美术素养的提升。在小学阶段,学生行为的培养、态度的形成都要以正确的情感为基础,因而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显得尤为重要。情感教育的实践有感知,是连接学生身体反应同外界环境进行沟通的枢纽,是信息交换的平台,应以学生已有的审美为基础,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让学生对美术形成感悟;有情感,学生对作品有一定感悟之后,就会升华为情感领悟,使学生对美术作品中隐含的情感加以揣摩,产生了自主性的创新意识;有表现,学生立足情感体验,通过外在反馈到内在流露,再到内心抒发,自发的情感通过美术教育得以流露。“感知、情感、表现”三大环节彼此依偎,相互促进。传统教学中,教师将教学内容经过自身的理解、加工,现融合相应的教学手段,将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但由于或禁锢过紧,或放任自流,没有为学生预留足够的空间,造成学生自主性地缺失。我们美术教育要利用学生的情感抒发,实现由“喂养”到“觅食”的转变。

一、在美术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的优势

1.有助于形成正确审美观。美术教育需以学生正向的情感,情感的培养依赖于美术教育。教师利用美术教育中情感表露的方法,引导学生完善审美标准,强化综合技能。通过情感教育,学生产生内心的真实感悟,实现人格的升华。

2.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尽管人人都具备情感,但并非任何人的情感都是自向性的,高尚的情感离不开教育。艺术作品的审美,能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态度,让他们去爱自己,爱他人。美术教育过程中,要融入丰富的情感,将学生的内心感悟激发出来,进而上升为突破艺术作品,实现审美素质与能力的提升。3.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与形象思维能力。美术课程让学生接触实际事物,能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为思维提供丰富的养料。美术课程可以强化学生感知敏锐度和形象思维水平,突出学生的特点,促进学生全方位的发展。

二、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策略

1.以美术教学丰富学生的情感。美术以其独特的视觉呈现和源于内心的情感流露、心灵的碰撞,促进审美能力的提升。教师要将情感教育贯穿于美术教学之中,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教育,实现道德升华。传统美术教学中,教师以教师传授学生接收、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教学形式乏味,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无法开启学生的情感通道。在美术教育中,我们要融合多元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深入美术作品中,感受美术的创造美。美术课堂不仅要进行审美教育,还要注重学生社会道德感和人生道德感的培养,以美术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娱乐的形式向学生传授知识,引导学生融入课堂去感受,在道德上受到影响,心灵上受到启迪。教师要利用家乡美景、妈妈慈爱的面庞,丹顶鹤等保护动物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祖国和感恩的道德品质。在美术教学中,我们要利用学生对事物充满好奇及具有追求真理的积极进取心,抓住作品,丰富学生的理智感。教师要适当引导,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增添他们学习画画的信心,让他们在情感体验中丰富对事物好奇心的理智感。美感是对一定的客观事物进行评价时所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教师要引导学生入其境、会其意,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体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如在《参观和旅行》教学中,作者创设情境:“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有很多的风景名胜,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旅游的好去处,也为我们感受大自然,陶冶情操,提供了丰富的资源。神奇的山川,茂密的森林,巧夺天工的建筑以及充满现代气息的大都市,这一切都为我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绝的创作素材。”播放《水绿盐城》专题片,让学生感受它的美丽。

2.师生交流体现情感教育。美术教学要改变原有沉寂式教学,要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构筑师生平等的互动平台。如在《蔬菜的联想》教学中,教者提出问题,与学生交流,我们练习画过很多的蔬菜,那么从这些看似平凡的蔬菜里面到底蕴藏着哪些美呢?它到底能和我们生活中哪些可爱的形象联系起来呢?这是什么蔬菜?那茄子会让大家联想到什么呢?大家为什么会把茄子与企鹅联想到一起呢?他们哪里相似?那大家再看看是用了什么样的方法把茄子变成了企鹅的?教师的提问具有启发性,引发学生思考,引发学生想象,让他们产生表达的欲望。

3.以情境教学体现情感教育。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融合多元化的教学情景,引领学生接触美术作品,感悟美术的创造美,提升教学效果。如在《重复的魔力》教学中,教者播放舞蹈《千手观音》片段、‘恒源祥’广告,提出问题:“刚才的两段录像在形式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这些重复的现象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教师创设的情境引领学生欣赏与观察,让学生切身感受到重复现象给人视觉和听觉上的强烈冲击力,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以手工活动体现情感教育。小学美术离不开手工环节的辅助,手工环节能使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实践操作技能。小学生既能做出个人喜欢的人物、玩具以及工具,还能依照教师的要求广泛开展想象,制作多元化的物品,呈现心中的感悟和感情。教师要通过作品展示,让学生分享创作心得、创作体会,使他们感受到民间艺术之美,从而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总之,美术教育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强化发现美、识别美、创造美的水平,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教师要充分利用美的元素,为学生提供具有持续性的美德传递,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满足学生的内心需求。

作者:沈旭娥 单位:江苏省滨海县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