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会计教育改革研究策略

时间:2022-09-27 04:37:48

高校会计教育改革研究策略

【摘要】企业会计准则,对人才执行能力的要求较高。以之为基础,改革高校会计专业教育模式,是提高人才能力的关键。本文简要分析了当代企业会计准则对人才能力的需求,强调了提高人才执行能力的重要性。基于此,主要从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分析了当前高校会计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期能够使人才的执行能力得以提升。

【关键词】会计专业;教育改革;企业会计准则;执行能力

前言

市场竞争的加剧,使得企业对人才实践能力的要求逐渐提升。在企业会计准则明显变更的今天,会计专业人才,必须具备良好的应对能力及执行能力,方可为企业的发展发挥一定的价值。但就目前的情况看,高校会计教育,明显存在着脱离市场及企业需求的问题。可见,为全面提高会计人才素质、提高人才的就业率,对高校的会计教育模式加以改革极其关键。

一、企业会计准则对人才执行能力的需求

当前,企业会计准则对会计人才的核算、管理及电算化执行能力,均具有较大的需求:

(一)核算与管理能力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得人力资源、无形资产以及开发成本等指标,均成为了企业会计核算中的重要指标。上述指标具有无形的特点,与传统的“固定资产”等会计指标相比,核算难度更大,对会计人才执行能力的要求更高。管理会计为企业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在于通过对会计报表的分析,评估企业目前的经营状况。在此基础上,分析企业的经营问题,为下阶段发展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与财务会计相比,管理会计对人才的会计专业能力及管理能力,均具有较高的需求。如高校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未注重管理问题,则较容易导致人才的管理执行能力欠缺,导致企业的需求无法被满足。

(二)电算化执行能力

随着计算机及信息化技术发展水平的提高,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中逐渐普及。当前,企业会计信息的收集、分析及处理的过程,均需借助计算机而完成。会计电算化形势的出现,有效提高了企业的会计工作效率,减少了会计核算中的数据误差,使得企业的经营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为凸显会计电算化的优势,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当前,企业对会计人才电算化执行能力的要求逐渐提升。如人才无法利用计算机处理会计信息,则很难满足现代企业的需求,进而对自身在会计行业内的发展造成阻碍。从长远的角度看,企业内部网、国际互联网将成为企业会计核算的主流平台。而企业对会计人才执行能力的要求,同样会进一步提升。

二、高校会计教育存在的问题

在企业会计准则对人才执行能力的要求逐渐提高的今天,高校会计教育在教学目标及课程设置等方面,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不明确

教学目标不明确,是高校会计教育存在的问题之一。就目前的情况看,高校针对会计专业人才所制定的教学目标,均以“提高学生的理论素质”为主。因此,人才培养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对会计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样较为重视。需认识到的是,市场经济时期,企业对人才理论素质,虽具有较高的要求。但如人才缺乏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其会计准则执行能力,同样难以达到企业的要求。在此情况下,学生的就业,往往会受到较大的阻碍。可见,为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就业,依照企业会计准则的需求,明确会计专业教学目标较为重要。

(二)课程设置不合理

(1)专业设置:目前,大多数高校均未单独设置“会计学专业”。高校通常会将会计教学,纳入到经济类专业下属金融专业的课程,以及管理专业的下属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中。采用上述方法设置专业,很难凸显会计的重要性。人才在学习会计相关知识时,同样会有所疏忽。(2)课程设置:当前,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中,变动成本法、责任成本等相关内容,存在一定的交叉。而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中,关于资金需求量以及长期投资决策的问题,同样存在一定的交叉。上述教材内容的存在,极容易拉低人才培养效率,对人才对企业会计准则执行能力的提升不利。

(三)教学方法较落后

教学方法落后,是限制高校会计人才培养、限制会计人才执行能力提升的主要因素。目前,大多数高校会计专业的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均以传统的板书式教学法为主[4]。多媒体虽已被应用到了教学中,但其功能仍停留在“板书”的阶段。长期采用上述方法教学,容易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除此之外,单独采用上述方式教学,学生执行能力的提升同样较为困难。从长远的角度看,必然对学生的就业造成阻碍。为解决上述问题,改革教学方法,将灵活的教学方案,纳入到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较为关键。

(四)理论与实践不符

理论与实践不符,主要体现在学生所学习的理论知识,与企业需求不符方面。导致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与高校与企业之前缺乏联系有关。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仅能够从教师的讲述过程中,了解与企业会计准则有关的知识。毕业时,同样难以寻找到适合的实习企业。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在于,加强高校与企业之间的联系。校企联合模式,为高校新型办学模式的一种。将该模式应用到会计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将会为人才执行能力的提升,带来较大的促进作用。

三、基于企业会计准则执行能力需求的高校会计教育改革路径

为促进人才就业、提高人才的全面素质,以满足企业会计准则的需求。高校应从以下角度入手,对会计教育模式进行改革:

(一)明确教学目标

高校应将“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提高学生的执行能力”及“提高学生素质”作为主要教学目标,展开会计教育:(1)理论水平:为提高人才的知识水平,理论教学所涉及的知识面以“广阔化”为宜。教育期间,除会计专业知识外,高校还应对学生的电算化能力进行培养。确保人才的知识水平,能够满足企业会计准则的需求。(2)执行能力:会计从业人员,应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及适应能力。对此,教育过程中,高校应通过比赛等方式,考察学生采用《新会计准则》执行会计核算的能力。使之在进入企业后,能够更快的适应工作环境,满足企业的需求。(3)基本素质:高校应将提高学生的管理素质与专业素质,一同作为素质目标,对人才进行培养。确保人才能够根据企业的会计报表,分析企业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满足企业会计准则对人才管理素质的需求。

(二)重新设置课程

针对会计专业设置混乱、课程内容交叉重复的问题,高校应采用以下方法给予解决:(1)专业设置:为解决专业设置不合理的问题,建议各高校将会计专业,自经济或管理专业中剥离开来。通过单独设置“会计学院”的方式,重点培养会计人才。采用上述方式设置专业,可有效凸显会计的重要性。使该专业的学生,能够重点对专业课程加以研究。从企业会计准则的角度出发,使自身的会计执行能力得以提升。(2)课程设置:改革教材,是解决课程设置问题的主要路径,但所需时间较长。在教材未改变的前提下,为解决课程设置不规范的问题,教师应加强对各类型知识的梳理,将重复的知识去除,提高人才培养效率。例如:可将存货、短期决策等报表,纳入到成本管理会计中。同时,将期间费用,纳入到财务会计中。以提高课程设置的清晰度,提高人才的执行能力。

(三)改革教学方法

传统的以教科书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具有灵活性差、可行性差缺乏的缺陷,难以满足企业会计准则对会计人才执行能力的需求。对此,高校可通过改革教学方法的途径,提高会计人才的综合素质。以“营业税改增值税”有关知识的教学为例:为规范我国企业的纳税标准,国家提出并实行了营改增政策。该政策的提出,使得会计核算方式,出现了明显的变革。如人才未能详细的掌握该部分知识,并将其运用于实践,则很难满足企业会计准则的需求。教学过程中,除传统的板书式教学外,教师还可通过开展“会计核算竞赛”的方式,为学生执行能力的培养提供途径。竞赛开展前,教学可要求学生分别组成不同的小组。小组成员共同对营改增的有关知识进行学习,以做好比赛准备。比赛开始时,教师应采用抽签的方式,要求不同小组抽取不同的题目进行核算。采用上述方式教学,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印象,同时,对其执行能力的提高,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四)理论实践结合

为充分满足企业会计准则对会计人才执行能力的要求,高校可采用校企联合的方式,为学生实践素质以及执行能力的培养提供途径。例如:高校可以与部分企业之间建立合作关系,当会计专业人才毕业时,企业应主动为之提供实习岗位。为确保学生的素质,能够达到企业对实习毕业生的要求。高校可在学生临近毕业前,组织其参与就业培训大会。大会上,高校可邀请企业的管理人员,来校进行演讲。演讲结束后,学生可根据自身的需求,决定是否进入到企业实习。存在实习意向的学生,可将简历交由企业的管理者,为实习做好准备。管理者则应根据学生的简历,以及企业对人才数量及岗位的需求,判断是否允许人才来企实习。采用上述途径改革教育模式,可使人才的执行能力,在实习过程中得到提升。

这对于人才未来的发展,将能够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结束语:综上所述,在企业对会计人才执行能力逐渐提升的今天,高校应加强教育改革,提高教育模式的先进性。应将提高人才的理论与实践能力,共同纳入到教育目标中。通过重新划分教材内容及专业的方式,提高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积极应用新型的教学方法教学,并主动与企业联合,为会计人才执行能力的培养提供路径,最终使人才的素质,能够得到更大程度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何玉润,李晓慧.我国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基于美国十所高校会计学教育的实地调研[J].会计研究.2013(04)

[2]魏乾梅.西部地方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基于区域战略视角[J].教育财会研究.2016,(05):89-94

[3]孙铮,李增泉.会计高等教育的改革趋势与路径[J].会计研究.2014(11)

[4]毛华扬,杨洁.MOOC模式下会计教育浅探[J].财会通讯.2014(28)

作者:邹玮钰 单位:无锡太湖学院